一族多祠的四川乐山宋氏家族 在故宫文物南迁时曾是“文物守护人”|天府好家规

唐诗敏 马锐 封面新闻记者 杜卓滨

“宋氏祠堂啊,我知道,在安谷镇,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存放过故宫文物,就是现在大家说的‘战时故宫’嘛!”

“不是不是,宋氏祠堂在水口镇,曾是龙窝村那一片区的粮站,后来又改办为小学、初中。”

提及宋氏祠堂,四川乐山人再熟悉不过,可宋祠究竟在哪?人们存在分歧。有人说在市中区安谷镇,也有人说在大渡河对面的水口镇,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氏家族自“湖广填四川”移民而来至今,无论是照看西迁的故宫文物,还是兴办教育,都在践行其“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家规。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机关、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各地家风家规故事。7月13日,封面新闻记者在乐山市市中区纪委监委相关同志的带领下,来到宋家,聆听宋氏第23代族人宋玉霞讲述他们家的家规故事。

从“缘结乐山”到“一族多祠”

撤乡并镇前龙窝村超过90%的人姓宋

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宋氏祠堂位于水口镇龙窝村。

被认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宋氏祠堂位于水口镇龙窝村,与安谷镇宋氏祠堂隔大渡河相望。

据宋玉霞介绍,两岸的宋氏为同宗,“我们有同一个祖先,只是随着儿孙的增加,在两岸都建有祠堂。”

宋氏祠堂内的介绍展板证实了这一说法:宋氏祖先原本在一河之隔的安谷镇宋祠内进行一年一度的祭祀,然而,在某一年祭祀中,由于突然涨水,十几位宋氏族人被洪水夺去了生命。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宋氏祖先决定在水口镇修建自己的祠堂。

展板还称,宋氏祠堂系明清建筑风格,古老的祠堂内,处处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宋氏族人于此恪守祖先拟定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十徳家规,耕读传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思想品格优良的宋氏族人。

“在撤乡并镇以前,水口镇龙窝村90%的人姓宋,剩下的人则或多或少与宋氏存在关联。”宋玉霞介绍,溯源“乐山宋氏”祖先,乃是元朝三品监察御史宋元泰,其人物塑像现今依旧立于水口镇宋祠内。

水口镇宋祠全景。(资料图)

从“一家一族”到“见证历史”

既当过“战时故宫”还是旧时学堂

如今,乐山宋氏家族早已开枝散叶,据祠堂内一幅族人分布图显示,除了乐山地区外,远在云南,都有宋氏族人的足迹。

但在宋玉霞看来,不论晚辈们走得有多远,到了特定的时间,都会回来。

每三年一次的祭祖大典就是这个特定的时间。“今年刚好是第三年,年初完成了本次祭祀,不少平时隔得很远,难得一见的族人们都回来了,共同祭奠先祖,商议族内事务,训子育贤。”宋玉霞介绍,宋氏家族除有很强的凝聚力以外,也多次见证了历史的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逾百万件文物前后经南迁、西迁,终至“六祠一寺”,在宋祠成立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留下了“功侔鲁壁”的佳话。因此,乐山宋祠被喻为“战时故宫”。不仅如此,宋氏还将房屋租借给原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负责行政事务的欧阳道达,其“典守精神”流传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位于水口镇的宋祠一度作为粮站,后又办过小学、初中,最多时有7个班,容纳师生上百人,直到上世纪末才停止办学。

水口镇宋祠外部。

从“历史遗址”到“文旅地标”

宋氏后人希望家规既能薪火相传更能发扬光大

在记者与宋玉霞交谈的同时,遇到了不少进入祠堂参观的市民。“自2007年经四川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后,我们在保护的同时,免费对外开发,欢迎市民前来参观,了解我们的家规祖训。”

水口镇宋祠台脊的“二龙绕顶”,雕刻精致。

随着宋玉霞的介绍,记者注意到,古朴雅致的祠堂,主体建筑均为木质结构,院内天井铺以石砖,宽阔洁净,戏台正上方的八卦样式藻井保存完好,厢楼墙面的人物彩绘清晰可辨,台脊处的“二龙绕顶”,凭栏处的石狮、石麒麟、石貔貅等,雕刻精巧细致。

“我们的‘十德家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所以我们也希望家规能在薪火相传的同时,有所发扬,通过家风的展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宋玉霞介绍,近年来,随着专项资金的注入,宋祠外的坝子,已从烂泥地转变为水泥广场,吸引了村民在此排练舞蹈、锻炼身体。风景大道等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围绕龙窝村的农耕文化,举办了农技文化节,在宋祠上演了一系列文艺节目,“接下来,我们还将以宋祠为核心,继续打造研学项目,助力水口镇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

据介绍,2022年,电视剧《西进西进》在乐山取景拍摄,水口镇宋祠正是剧中的“军队临时驻扎地”。

宋氏第23代族人宋玉霞讲述家规故事。

宋氏家规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

宋氏祖训

一崇孝道,二睦宗族,三重教养,四齐家政,五正礼节,六务读书,七明德性,八谨言语,九慎交友,十处世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乐山   故宫   家规   大渡河   水口   守护人   祠堂   氏族   战时   族人   天府   祖先   文物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