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人知的史实:赵括也曾完胜对手,其军事理论超强且诡计多端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在麦丘之战中大放异彩的赵括真的一无是处?长平之战赵国大败,是真的因为赵括徒有虚名?还是另有隐情?用“纸上谈兵”这四个字评价赵括公平吗?

长平之战,赵括贸然出击,被秦军围困,最终造成赵军四十五万全军覆没

后来就有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专门用来形容像赵括这样的人,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战经验,只会耍嘴皮子。

赵括真的这样不堪吗?

(电视剧截图)

一、赵括并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而已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幼时就熟读兵书。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述赵括是这样说的,赵括这个人小时候就熟读兵书,谈论军事,认为天下人都不如他。

首先,赵括熟读兵书,对于军事的管理、军队的调遣、排兵布阵等等在理论上最起码是有一定的水平,这是公认的事实。

那么赵括到底是不是只能在纸面上谈论军事兵法,真的发挥不出什么作用呢?

不是,在麦丘之战中,赵括就起到关键作用。

(七国地图)

公元前280年,为了拿下齐国的麦丘城,赵国派出10万大军围攻。

在赵惠王看来,十万大军围攻一个小小的麦丘城,简直是小菜一碟,用不了多长时间,也不会费多大力气。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像赵惠王预料的那样顺利。

齐军在得知赵国要攻打麦丘城后,在城中提前做好充足准备,还请来墨家的人做帮手,借助城墙地势,顽强抵抗,为赵军制造了很多麻烦。

赵军久攻不下,而且死伤惨重。赵惠王收到前方传来的战报之后非常不满,便撤换领军将领,派赵奢前去指挥围攻麦丘,赵括作为参军也随之出战。

赵奢到达麦丘城外之后,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只能继续派兵强攻麦丘。

(电视剧战争画面)

赵括认为这样莽撞强攻只会造成赵军的损失,建议赵奢改变作战方法。

赵括的建议是正确的,围攻一个城池,攻防同守方相比,进攻城池的一方处于很大的劣势。

防守的齐国军队位于城墙之上,防守时居高临下具有地势优势,在行动上要方便的多,而且在使用武器时更加方便,使用弓、箭滚木雷石都会有非常不错的杀伤效果,威力更大。

进攻的赵国必须用攻城梯,士兵顺梯而上几乎就是城墙上齐军的活靶子,使用远程攻城武器的效果,也远比不上齐国在城墙上射箭扔石头威力大。

(攻城)

历史上的攻城之战,如果采用强攻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按照兵书的指导,最好的办法是围而不攻,伺机找到敌方的破绽,逼迫对方投降。

久攻不下不仅造成自己的军队伤亡,还会使本方的军队士气受到影像,而对方却因为一次一次的击退进攻更有信心,这样一消一涨的发展下去,形势会对赵军越来越不利。

通过打探,赵括了解到齐军内已经粮草不济,很多城中百姓的粮食也被齐军强行征调做了军粮,这就使得军民之间已经产生分歧矛盾。

(影视资料攻城)

赵括命令赵军将粮食通过投石机空投进入麦丘城,从而引起军民哄抢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激化守城军民之间的矛盾,又可以消耗他们的死战决心。

守城的齐军同样认识到在这样发展下去会引起骚乱,于是下战书想与赵军决战。

不过齐军的愿望最终落空,赵括并没有回应齐军的战书,而是继续往麦丘城扔粮食

果然,没多久,守城的齐军就发生兵变,齐军守将首领被杀,最终麦丘城守军全部投降。

赵括利用智谋,抓住守城军民之间因粮食问题产生的矛盾,通过进一步激化这一矛盾,最终迫使守城军队最终瓦解。这一场大胜足以说明,赵括并不是只会耍嘴皮子,还会灵活运用。

(赵括)

二、长平之战的失败全怪赵括无能?

长平一战,可以说是决定历史走向的一战。自此一战之后,赵国再也没有实力与秦国单独对抗,因为国力大损,自此也逐步走向衰亡。

那么赵国长平一战的失败真的责任都在赵括?

我觉得,为长平之战的失败应该承担主要责任的是赵王

最初秦军来犯,前往拒敌的赵军将领是廉颇。老将军廉颇知道秦军兵强马壮,在军械武器等方面远远胜过赵军,并没有直接出战,而是采取坚守的策略。

(廉颇)

实际上,对于廉颇的坚守,让秦军非常头疼。秦军远征,在后防补给上要比赵军费力的多,大军在外,并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赵军一直按照廉颇的思路,继续和秦军耗下去,最先撑不住的应该是秦军,即使最终战败,秦军也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赵军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长平之战图)

赵王盲目自大,在不了解秦军情况之下几次催促廉颇出击与秦军决战,廉颇没听他的话,继续坚持防守。

秦国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命令人在赵国放出谣言,说廉颇已经老了,不行了,没什么本事,怕打败仗毁了自己的名声,只敢坚守不敢出战,要是派赵括来一定能大胜秦军。

谣言传到赵王耳朵里,他对廉颇不执行命令本来就有些生气,更让他觉得廉颇不可信,果然按照秦军的安排换赵括去前线指挥。有前车之鉴,赵括当然不敢违背赵王命令。

由此可见,促使赵军贸然出击最终导致赵军全军覆没的是赵王。

(赵王)

长平一战,赵括确实存在轻敌,在没有搞清楚秦军撤退虚实的情况下就长途追击,最终全军被围,作为指挥官,当然应该为战争失败承担责任。

不过这个结果,自从赵王盲目自信、一再催促廉颇在前线决战的时候,结果恐怕就已经定下来了。

无论是谁带赵军与秦军正面决战,结果都是要败,区别也就是怎么败,败到什么程度罢了。

当时的六国,败在白起手下的大将并不少,赵国当时又有哪个大将能从白起手上讨到便宜

(长平之战图)

纵观整个历史,敌军诈败诱敌,指挥官没有识破敌军诡计就领军冒进,陷入重围最终大败的战例其实并不少,而且后面还有赵王的干预,为什么只有赵括落了个“纸上谈兵”的名声?

把长平之战的责任都推到赵括一个人身上,我觉得是不公平的。

三、如何客观的评价赵括

从赵括年幼就熟读兵书开始,到长平一战兵败身死,怎么客观的评价赵括这一生呢?

(赵括)

赵奢曾这样评价赵括:“军事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但是赵括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用赵括做将领,赵军一定会毁在他手里。”

虽然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但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我觉得有杜撰之嫌。

这句话在《资治通鉴》中记载是赵奢对他老婆说的,可是赵奢又不向皇帝一样身边有史官天天跟着拿着纸币等着记录,那一句跟自己老婆的闲聊,怎么会进入史料呢?

(秦始皇创意形象)

而且作为臣子,这种谁带兵谁不带兵的事,可不是能在私底下随便说的。当着赵王的面说,这叫进言,背地里说搞不好被扣个妄议朝政的罪名。

另外,对于赵奢来说,他如果知道赵括有问题有缺陷,作为父亲,不应该纠正他存在的问题吗?赵括学兵法很大程度上是受他父亲影响,怎么到最后他能把责任全推给儿子呢?

所以,赵奢评价赵括的这几句话,我觉得不可信。赵括的母亲对于赵括的评价就更让人难以理解。

赵母说赵括根本就不能与赵奢相比。

赵奢做将军的时候,体恤士卒,交友无数,大王给他的赏赐,赵奢也都分给下属。而赵括做了将领之后,大王给他的赏赐他全都自己收藏起来,而且到处购买田产房产。

(秦国地图)

总的来说,赵母的意思就是赵括这个人不靠谱,建议赵王别用。

自古以来,绝大多数父母都盼着儿子能加官进爵飞黄腾达,为什么赵母却要败坏自己儿子的名声呢?

真的是因为赵括的实力如此不堪?我觉得不是。

秦国当时已经非常强盛,再加上从没有战败过的大将白起,不要说赵括,任何人都没多大机会能从秦国那里捞到好处,再加上赵王急于求胜,赵括战败是最可能的结果。

赵母这样说,首先是不想让儿子犯险,因为她知道赵括这一去凶多吉少,最后没办法,只能要求赵王不要因为赵括兵败牵连到家人。

(赵国地图)

赵括如果一点本事都没有,而且连他亲爹亲妈都不遗余力的败坏他的名声,赵括能在其他那里有什么好名声?

赵王仅仅是听到一些流言,就委任赵括去指挥几十万大军?就连赵括他父母都说赵括不行,为什么赵王不信赵括的父母,却相信流言呢?

这都不符合逻辑,作为赵括的父母,不可能平白无故的这样败坏自己儿子的名声,作为赵王也不至于就因为一些传言就委任赵括重任,当然也不会因为赵母和赵奢的故意诋毁就弃之不用。

总的来看,赵括应该是有一些实力的,但最终实力还是不如白起。

参考资料

王志远.赵括的悲剧,不仅在纸上谈兵[J].上海党史与党建, 2006(11)

张港.纸上谈兵,冤了赵括[J].老同志之友:下半月, 2015(4):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秦国   诡计多端   兵书   纸上谈兵   史实   军民   将领   城墙   不为人知   名声   军队   对手   儿子   评价   军事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