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领域,两个最新冲上热搜,值得关注的动向,怎么看?

#财经知识科普#


头条独家文章,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844篇原创文章


#上海社保基数上调#

#大学学费升高#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写的关于宏观,政策,趋势方面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这篇文章,换换风格,贴近地气,和大家聊两个2023年在中国民生经济领域的,和普通老百姓钱袋子紧密关联的热点动向事件。

一个是关于社保的热点动向:社保比工资还高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另一个,契合刚刚结束的高考,多地大学学费出现了明显“猛涨”的势头。

两个动向,虽然并不起眼,甚至被很多人所忽略和轻视,但是,这两个动向,其实并不简单。

不仅仅在当下在经济维度会造成影响,还会形成长期效应,而且,两个貌似毫无关联的经济动向,其实还折射了当下中国至关重要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主线和趋势信号。

这篇文章,没有什么铺垫和酝酿,直入主题,基于对这两个热点动向的复盘和梳理,结合现实,关联动向,剖析逻辑,解读信号,并对接下来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几个可能走向和趋势,进行深入讨论和理性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社保比工资还高的时代来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社保,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里面重要的核心部分,2023年,中国的社保,也出现了难得的“倒挂表现”,而很多人,可能压根没注意到,这个影响不小的事儿。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6月28号,上海发布了最新的社保基数上调政策,下限从6520元调整到7310元,上涨了790元。

几乎是同时,上海人社局也宣布,从7月1日起,最低工资标准将从2590元上调至2690元,上涨了100元。

这意味着什么?

以最低工资2690元,7310元/月的缴费下限为例,按照上海企业和个人的缴费比例来算,最终得出每月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为2833.36元,比最低工资高出143.36元。

调整后缴纳费用(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个人来说,要缴纳767.55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82.95元,如果月工资只有2690元,那到手工资只有1922.45元。如果再扣除公积金,那就更少了。

对于企业来说,要缴纳2065.81元,相比上一年增加了306.46元。也就说如果一家企业按2690元月薪聘请一个员工,实际上付出的成本达到4755.81元。

调整前缴纳费用(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毫无疑问,在调整后,上海企业和员工的负担都加重了。

这样一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裁掉一些35岁以上员工,用更年轻,工资更低的员工替代。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很正常,变得越来越卷。

很多人一直说什么都在涨,唯独工资不涨,现在连社保缴费基数都涨了这么多。

上海社保缴费基数一般根据上一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上限为月平均工资的3倍,下限为月平均工资的60%。

数据显示,上海市2022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2183元/月,2021年为11396元/月。由此可见,月平均工资上涨了787元。

2018年,上海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还是4279元/月,到2023年上涨到7310元/月,涨幅高达70%。但如果我们看平均工资,似乎也涨了70%,2018年为7131元/月,2023年12183元/月。

只是最低工资标准涨的比较慢而已,2018年为2420元,到2023年上涨到2690元。

经过这一次调整,大家仔细算算就会发现,那些拿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打工人,所缴纳的社保会比工资还要高。

社保缴纳总额,和最低工资收入,形成了倒挂,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2690元。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员工拿着最低工资2690元,他的社保最低缴纳费用也比最低工资还高出了143.36元。

而且,请注意,这个差距还会不断拉大。

要知道,社保缴纳基数和最低工资标准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而这几年,社保缴纳基数的涨幅要远远大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涨幅。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社保缴纳数额比最低工资还高的趋势,一定还会继续拉大。

当然,这种情况目前全国来看,也只有上海遇到,但是上海在经济制度层面的风向标和份量,不用多说吧?

这次调整后,上海企业和打工人的负担都加重了,但企业的负担会更重,自然也会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损害。

社保基数的上涨,会导致打工人到手的钱减少,打工人本来就缺钱用;

毫无疑问,这样的调整,必然会对企业公司,民营个体,造成成本上的压力和增加。

当然,政府做事,特别上海市这个级别的城市,绝对不会是脑子一热,一拍脑门就会这么干的,那么,在2023年这样的经济环境和现实情况背景下进行的调整,政策意图是什么,就很有看头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2023年开始多地大学学费“猛涨”,什么信号?如何解读?


2023年高考已经正式结束了,2023年与往年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填报志愿,查询专业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发现,高校学费都上涨了。

更有网友惊呼:

不看不知道,大学,真的要读不起了。

比如上海当地的华东理工,已经公告将部分理科、工程和体育专业新生的学费提高54%至每学年7700元,将文科专业学费提高30%至每学年6500元。

(来源:华东理工官网)

上海电力大学理工科类学费上涨40%到每年7000元,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专业学费同比上涨30%到每年6500元。

除上海外,其他省份也在跟进。

吉林省发布了《关于吉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明确提出部属高校学费上浮不超过15%,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的学费可上浮不超过10%。

四川多所高校也提高了不同专业的学费,部分专业涨幅高达41%。

图片来源:见图

2023年,大学学费猛涨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大学都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大学学费涨价像一阵风一样,刮遍了大江南北。

这样的涨价形势,对于很多普通家庭都是一种较大的负担,让不少的家长都产生了较大的焦虑。

大学学费涨价,并不是因为某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因为大环境的改变所造成的。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涨价,全球其他国家的大学,也在涨价:

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地的大学近年也在调涨,只不过程度各有不一。

在中国香港,据《香港文汇报》整理,香港各大学2022-2023学年学费皆有一定程度上涨。

香港科技大学2022-2023学年内地本科生学费上涨10.7%(学费从14万港币调涨至15.5万港币),香港大学则上涨6.4%(学费从17.1万港币调涨至18.2万港币),香港城市大学上涨3.6%(学费从14万港币调涨至14.5万港币)。

图 | 香港文汇报所做的香港各大学学费

相比于港本,内地生更青睐的港硕涨幅同样明显。香港大学会计学和市场营销硕士的内地生学费,从33万港币涨到了36万港币;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硕士从15.5万港币上涨至16.2万港币。

有熟悉陆港两地的大陆学生表示,内地高校今年涨价之所以涨幅比香港明显,是因为香港各高校每年都在小幅上调学费,而内地学费的上调则在近两年极为集中。

在日本,则出现了以私立大学为中心学费上涨的情况。

日媒《朝日新闻》于2022年10月出的一份调查显示,日本485所受调查的私立大学中,有22%回答会在5-10年内“全专业”或者“部分专业”涨价。另有日本教育团体统计,实际上日本的私立大学在过去7年本身就处于学费连续上涨中。

日本私立大学的收入结构是8成来自学生学费。对于涨价理由,代表性的私立大学称是“疫情3年学费一直未涨,但因日元贬值、导致能源费在内的成本一直在涨,学校经营已经到了极限。”

日本国立大学因为办学主旨是“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受访国立大学中只有1%回答将涨学费,公立大学无1所回答将涨学费。有日本教育调查机构指,日本国立大学的学费自2005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平稳的状态。

日本国立大学的收入结构是40%来自国家的财政补助,学生的学费占到收入结构的14%。

看上去十分美好,不过实际上日本的部分国立大学因来自日本政府的补贴减少、部分学校已经陷入经营窘迫的极限。

以国立的东京艺术大学为例,该校是日本顶级的艺术大学(1887年成立)。在2019年度将学费上涨了20%,然而该校今年2月爆出,将撤去2间音乐练习室内的钢琴。原因是日本能源价格高企,导致学校电费陷入膨胀状态。

图 | 东京艺术大学

据该校公布,2022年该校电费支出就达到了1.27亿日元(按时下汇率为649.7万人民币),但实际支出却达到了3.64亿日元(合1862万人民币)。

除了撤掉练习室的钢琴,该校还削减了图书馆乐谱书籍的购入、学校大礼堂因为暖气年久失修、但经费不足,导致该校不得已在学生做钢琴练习成果发表时,派发毛毯来给学生保暖。

扩充财源和生源,成为日本高校的当务之急。

在美国,据 U.S. News 的一项年度调查数据,在 2023-2023 学年,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的大学平均学费都有所上涨。

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公立学校,学杂费涨幅明显较小,在1%及以下,而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涨幅约 4%。

美国国内有声音指,该涨幅今年有放缓。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近20年来,美国私立大学的平均学杂费上涨了144%,公立大学的学杂费上涨了171%。

今年,哈佛大学今年本科学费由52659美元上调至54269美元。2023-2023 学年,耶鲁大学的本科学院就读总成本上涨至 80700 美元,相比去年 77750 美元,涨幅约3.8%,其中学费为 62250 美元。

图 | 哈佛大学

斯坦福大学2023-2023学年的学费增加 4%,本科生年度总成本将上调至 77034美元,其中学费为 57693 美元。

通信和媒体专业在全球排进前10的纽约大学上涨3%,商科在全美排名第一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上涨2.9%。以研究型大学著称的哥伦比亚大学上涨最为凶猛,达到了8.27%。

特别是欧美留学这个事情,值得拿出来一说,对于很多原本已经在欧美留学的学生和家庭,在2022年以来,就明显发现了成本快速攀升的现象,也让“留学断供”一度在2023年成为了网络热议话题。

很现实,如果只有中国的大学学费上涨,问题就好说,但是全球范围都出现了这种动向,这就很值得注意了。

总的来说,其实全球大学,特别是非盈利,并不是依赖“卖学位”来赚钱的大学涨价,核心原因就是以下几点:

1)财政预算的减少

2)教育成本的增加

3)社会经济形势的影响

这个世界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岁月静好,总有人在看不见的地方负重前行。

高校学费涨价,充分的反映了宏观经济的紧缩和下行,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传导和下沉。

不要道德绑架,经济社会,一切机构即使不以盈利为存在的第一目标,也需要实现最基本的收支平衡才能稳定存在吧?

但是对于国家高度重视教育的中国,高等教育这个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机构出现普遍性的涨价表现,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经济动向。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信号解读和趋势研判:两个动向,揭示了中国经济接下来怎样的趋势信号?


不卖关子,也没有什么宏观大词,两个动向,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下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在全球化经济大环境背景下,主动和被动的经济适应性调整信号。

生存第一的原则下,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只不过有的调整比较温和,难以察觉,而有的调整,特别是被动调整,往往出现的时候都会显得比较突兀。

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活下去,才能过上好日子,不是吗?

当然,这样显得比较仓促突然的适应性调整,对于原本已经形成常态的经济循环,会产生冲击。

回到两个动向来看,那就是居民部门的收入,和刚性支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脱节和背离。

从务实靠谱的角度出发,这样的脱节必然会带来居民部门对于经济环境的体感不佳,甚至是有明显的压力感。

结合其他经济动向,越来越多的清晰的信号,其实都指向了:

2023年当下,中国的国内经济,已经来到了一个关键的压力位,对于国家层面的出手和动作,有了更为直接和强烈的需求。

经常都能听到什么“时代的转折点”,什么“关键拐点”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就算真正站在这样的特殊关键阶段,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办法敏锐的认知到,并且做出合理的应对的。

只有等这样的节点威力完全释放了以后,回过头来,很多人可能才会反应过来。

接下来,特别是2023年冲刺全年经济目标的关键季度,对于国家层面,在经济,管理,金融维度进行发力和打开机遇窗口,值得期待,建议保持足够的敏感和关注。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普通百姓,应该如何看清本质,看准趋势,指导行动?


客观来说,不说什么宏观表态和数据表达,也没有任何看空唱衰的意思,2023年当下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有一说一,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和家庭而言,难言理想。

不仅如此,生存的很多成本还在默默的增加,对应的压力,其实也是明显存在的。

但是,既然是中国人,那么就一定要对自己的国家,对管理层,有足够的信任。

不管是社保还是大学学费,实际上一个是国家经济托底的政策,一个是国家发展的保障,都是大事,对于经济层面的压力传导,国家不可能看不到,更不可能不管不问。

这种关键,原则层面的问题,国家一定也在慢慢找到方法解决,要有一定的耐心。

茨威格说过,“我们始终和时代休戚相关”。

对于普通个体而言,在当下这样的特殊时代节点之上,最好的策略,并不复杂,那就是现金为王,稍安勿躁,等待转折,提前蓄力。

冬天不会持续永远,千万不要倒在黎明之前,转折信号强烈,但也还是需求阶段,降低预期,做好防守,不仅仅是个体最好的选择,也是当下中国面对复杂和不确定性的选择。


以上,就是对2023年中国经济环境中,两个值得关注的热点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动向   中国   经济   基数   日本   香港   私立   港币   上海   涨幅   社保   学费   民生   趋势   领域   两个   国家   大学   最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