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梁启超夫人的陪嫁丫鬟,17岁嫁梁启超做妾,却活出精彩的一生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图文丨田野笔耕

编辑丨田野笔耕


前言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精英”说的是梁启超家的所有孩子们,他们都是当时国家的肱股之臣,在当时动荡的社会年代,他们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这些孩子们的成就都离不开一个女子,她就是梁启超夫人的陪嫁丫鬟,17岁的时候嫁给梁启超为妾,对外却不能承认她的身份,她就是王桂荃。

半生飘零,终得归宿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王桂荃,原名叫王来喜,出生于四川广元。小的时候的王来喜还是有过一段开心的童年的,直到母亲去世,她的悲惨的生活开始了。

在母亲过世之后,父亲娶了继母,就可想而知继母对王来喜并不好,每天都要她在家里做各种家务,虽然如此王来喜还是可以忍受的,毕竟虽然父亲不算是有钱人家,但是家里还有几分薄田,生活也还过的去。

直到父亲过世,继母把所有的过错全都怪在王来喜一个人的身上,认识王来喜命硬才会克死父母的,对王来喜的态度更加不好,基本是拿她当丫鬟用的。

但是王来喜只能忍受,毕竟之后还要靠继母生活。

但没想到的是,有一天继母会把她卖给人家当丫鬟,等于是把王来喜扫地出门了,她从今以后再也没有家了。

就这样王来喜被卖过很多次,幼年的时候四处飘零,居无定所,几年时间都在各个府邸之间来回转,卖来卖去的当丫鬟。

直到来到李慧仙的娘家才算是安定下来。李母看王来喜手脚轻快,人也机灵于是就把王来喜派到派到大小姐李慧仙的手下当丫鬟,两人虽然名义上是主仆的关系,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其实已经情同姐妹了,李慧仙对于王来喜也是十分的信任。

直到李慧仙要和梁启超成亲,王来喜作为陪嫁丫鬟跟着李慧仙来到了梁家。

进入梁家之后,梁启超为王来喜改名为王桂荃,从此王桂荃这个名字伴随着她的一生。

王桂荃虽然是一个丫鬟,但是为人机灵,手脚轻快,头脑也灵活,婚后李慧仙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王桂荃就替李慧仙打理梁家上下,竟然井井有条,所以王桂荃在梁家的生活也算是不错的。

由于李蕙仙的身体一直不好,所以结婚多年一直未能给梁启超生下孩子,结婚10年之后才有了长子梁思成,所以李慧仙就想给梁启超纳妾。

据传说,梁启超其实在国外的时候认识了一名女子想把这名女子娶进门,但是李慧仙不同意,于是就想把王桂荃嫁给梁启超为妾,毕竟王桂荃是自己身边的人,就算是之后成为了妾室,也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算是之后王桂荃得到梁启超的看重的时候,李慧仙也可以很好的拿捏妾室,自己当家主母的地位也可以坐稳。

但是梁启超当时是支持一夫一妻制的,李慧仙也提倡男平等,但是现在自己却要为了家族香火带头娶妾室,这让外人应该怎么看,大家会质疑梁启超的思想,不利于新思想的传播。

但是为了梁家香火的传承,也许是潜意识里从小经受的教育,梁启超也知道自己的家族对于子女的看中,所以最终决定,秘密迎娶王桂荃,并且事先对王桂荃声明,她的身份不能是姨娘,就算是生了孩子也不能称呼她为母亲,只能称呼为姨,对外的身份还是丫鬟。

王桂荃听到这也表示同意。就这样王桂荃成为了梁启超的妾室,婚后的王桂荃也不负众望,一生中为梁启超生下三男二女。

凭借努力成为左膀右臂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和家人一起逃到了日本,李慧仙由于身体的原因一直在家养身体,不能操劳。

而王桂荃则是处理家里的大小事务,也会辅助梁启超进行一些和外界的交流,在这期间王桂荃甚至还学会了日语,梁启超去哪都要带着王桂荃照料生活日常,并且王桂荃还可以在工作上对梁启超形成帮助。

在日本的这段时间,王桂荃耳濡目染的也接收到了很多新思想,也在慢慢成为新时代女性,为她后续的教育思想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家里,王桂荃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视如己出,对他们都特别关照。

有一次,梁思成因为贪玩,既没有写作业的情况下还晚回家,李慧仙十分生气所以要惩罚梁思成追着他打,但是王桂荃拼命的阻止甚至帮梁思成承担惩罚,足可以看出她对孩子们的关爱。

还有一次,李蕙仙的女儿梁思庄和王桂荃的女儿一同患有白喉的时候,那个时候白喉这种病如果养不好的话是会丢掉性命的,所以王桂荃衣不解带的照顾梁思庄,以至于忽视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结果梁思庄的病好了,而自己的女儿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王桂荃虽然在大家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里很是难过。

这些事情都被梁启超、李慧仙和孩子们看在眼里,所以在家里大家都没有把王桂荃看做是妾室,都把她当成亲人一般,李慧仙对她更是信任,梁启超对她十分依赖,就连孩子们对王桂荃也都十分尊重,早已把她当成自己的娘。

随着事间的慢慢推移,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开始长大,在这段期间不管梁启超的做什么样的事情,王桂荃都竭尽全力的帮助并且支持他,即便是逃望也始终不离不弃。

1924年李慧仙因病卧床不起,弥留之际将孩子们托付给了王桂荃照顾,5年之后,梁启超也相继去世,同样把这个家托付给了王桂荃,她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

生活艰难,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梁启超去世之后,由于当时动荡的年代,梁家的家业也所剩不多,家里一共9个孩子,且都到了需要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也许是常年跟着梁启超四处奔波,增长了见识也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想,所以王桂荃的教育思想十分超前,也期盼能把自家的孩子培养成人。

为了生活和教育,王桂荃把仅存的一些家业中,好一点的房子租出去,收点房租补贴家用,自己带着孩子们住在差一点的房子里。

平时王桂荃还需要四处打工挣钱,家里的生活也是能省则省,小的孩子穿大孩子留下来的衣服,饮食方面也尽量吃素,即便是这样艰苦的生活王桂荃都没有委屈过孩子,还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尽可能的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抗战时期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局势动荡不安,各地都笼罩在弥漫的硝烟里,普通老百姓都坐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可想而知王桂荃的生活多么艰难。

随着孩子们慢慢的学业有成,也是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理想和工作,而王桂荃对所有的孩子说不管在哪里求学,学成之后都希望他们能回到祖国报效国家。

所以她的孩子们都在各地以自己的方式报效着国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只有王桂荃一个人孤独的住在天津的老房子里。

梁思礼和梁思懿在国外学成之后,也是听从王桂荃的教导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

至此,王桂荃最艰难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她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是著名的三院士;梁思顺任职中央文史馆;梁思庄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梁思忠是一名军官,参战了淞沪战役;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梁思宁是南开大学高材生后参加革命;梁家所有的子女全都被培养成精英,甚至有三个院士,王桂荃完成了梁启超和李慧仙的嘱托。

子女成才,任务完成

战火纷飞的年代,因为子女大部分在北京,所以王桂荃卖掉天津的房子,然后辗转来到北京和孩子们团聚,在这里王桂荃度过了大半生中唯一一段的幸福快乐时光,在这里工作的子女们有空的时候都会来看望王桂荃,多年的付出,孩子们早已把王桂荃当成母亲。

但就是这样的一位传奇女子晚年因为一场运动,被人从住的房子里赶了出来,又和所有的子女失去了联系,当被人发现的时候,在一间牛棚里去世。

最后一个传奇女子的埋骨之所竟然只是被简单的包裹草草的麦子一座荒山上,后来因为荒山修缮,王桂荃的尸骨也找不到了。

后来子女们想在梁家墓园梁启超和李慧仙的墓旁边为王桂荃种一棵树。但是当时由于梁家的墓园已经交给了国家,被保护了起来,所以子女们的心愿并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审批,最后还是梁思礼出面找了关系,最后种树的心愿才得以完成。

终于在1995年的时候,梁家的子女后世们集聚在梁家的墓园,在梁启超和李慧仙的旁边为王桂荃栽了一棵“白皮松”树,取名母亲树,并且立了一块碑,以此来祭奠为了儿女们辛苦一辈子的王桂荃母亲。

小结

王桂荃嫁给梁启超之后,即便是无名无分也一直尽心尽力的打理梁家上下,照顾梁启超和李慧仙,把所有的孩子视如己出。在梁启超因为灾祸几次躲避中王桂荃都不离不弃全程跟随,并且尽力辅佐梁启超的所有运动。

即使是梁启超和李慧仙过世之后,生活过的再艰难王贵全都咬牙坚持,并且寻找机会给予孩子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并要求他们学成之后回国报效国家,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王桂荃从一个名门大户的丫鬟一步一步成长为培养出9个精英的伟大母亲,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

王桂荃用自己身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影响着后世,告诉我们即便身为女子在那样男女地位极为不平等的年代,王桂荃仍然可以成为如今受人敬仰的存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王桂荃身上坚韧不拔的意志,绝处逢生的勇气,以及强烈的爱国心。虽然王桂荃已经过世,但是她的精神永存,值得后世学习。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喜欢我们文章的,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随时获得有用的资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丫鬟   陪嫁   继母   墓园   夫人   子女   艰难   家里   母亲   女子   孩子   国家   精彩   梁启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