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里的河北·浅说|沧州

沧州,因东临渤海而得名,意为沧海之州。

沧州历史悠久,上古时期属幽州和兖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代为燕、齐、晋、赵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和洛北郡,汉代属冀州和幽州,三国时属魏国,南北朝时属北魏的瀛州和冀州。

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辖浮阳、乐陵和安德等三郡,州治在饶安(今盐山县千童镇)。隋初废浮阳郡,后分属河间郡、渤海郡和平原郡。唐代属河北道,宋代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元代属中书省河间路,明代属北直隶省河间府。清代属直隶省河间府,部分县属天津府。此后,沧州地名几经变迁,至1993年沧州地、市合并,成立沧州市,延续至今。

沧州得名于海,却是一座因运河而兴的城市。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5公里,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八分之一,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沧州境内的运河基础河段由此形成。唐宋以后,沧州段运河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整理/河北日报记者李冬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沧州   河北   盐山县   乐陵   河间   冀州   渤海   浅说   幽州   北魏   地名   运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