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2023年,禁止这样发工资!

还敢工资避税? 这样发工资= 偷税!金税四期下,一查一个准!企业和会计一定要重视,做好自查,防范风险!赶紧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金税四期对个税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

2023年5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举行5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会上,总局公布了今年稽查工作的8个重点,有3项涉及个人所得税:
1.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6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多起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可见,对个税汇算清缴的力度不断加大。

2.网络主播偷逃税
对网红主播、明星的处理,早从2018年就开始了,到2021年短短4年时间,据统计,高收入人群偷逃个税高达47亿!这也就是为什么把直播平台和高收入人群列入重点关注的领域的原因。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稽查重点之外,还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后的税务稽查中,对个人的检查将是重中之重:
1.一人一税号企业都是一个税号终身不变,而个人也一样,有一个终身不变的“税号”,即自然人的身份证号。以后,自然人的收入、社保等信息,税务机关将一目了然。
2.“非税”业务全面监控金税四期大系统将依靠第三方力量——金融管理、国土、住建、公安、民政、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的支持来查税。以后不光个人的收入,个人的资产,税务机关也了如指掌。
3.“双高人群”重点关注2022年9月,海南省税务局联合市场监督局,首次开展了对“双高”人群的抽查工作。
4.现金交易会发生巨大变化“数字人民币”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为的就是在交易流程“留痕”。今年5月份,已经有地方开始以“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了!

这3种发工资方式统统违法!


1、通过个人账户发工资,违法!
一些用人单位不通过企业公账发放工资,而是通过公司法定代表人、股东、财务人员的个人账户发放工资,以这种方式来规避与员工之间的劳动关系,进而逃避责任。
除此之外,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邢蓓华提醒:“在劳动争议案件中,若公司通过个人账户给员工发放工资,诉讼过程中,公司否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称只是股东或资金往来关系,在没有其他证据情况下,劳动者就很难证明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2、多发工资不交社保,违法!
在求职过程中,有一些人发现缴纳社保后,每月到手的钱会少。有的用人单位会以此为由,说服劳动者不缴社保、多发工资,而有的劳动者也愿意到手的钱多一些。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缴纳社保或不按规定缴纳社保都是违法行为,均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单位不给交社保,员工有权要求补缴,也可以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员工有权要求补缴社保,企业100%补缴。
未缴纳期间,员工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企业必须承担责任。注:在工作期间,发生工伤等意外情况,原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费用变为由公司支付。
员工有权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一定的经济赔偿。

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将面临扣押、查封、拍卖等强制征收的法律风险。3、用人单位任性扣工资,违法!
有的用人单位为防止员工跳槽,会扣下员工的一部分工资留到年底再发。如果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这种情况属于拖欠工资,员工可以通过劳动部门要求用人单位发放全部工资。
此外,还有的企业有上班迟到扣工资、请一天假扣三天工资的任性规定。
事实上,国务院曾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在2008年1月15日废止,用人单位不能再根据该条例的规定在规章制度中随意设立罚款条款。

员工填报信息要准确!这8点不注意,等着挨罚!


【人员信息采集】是个税申报的重要环节,不真实、不完整、不准确的员工信息,将引发后果严重的涉税风险。这方面的风险点主要有8项,梳理总结如下:
1、虚列人员扣缴义务人存在虚列人数(虚列名册、假发工资现象),同时个税申报的人员数跟缴纳社保的人员数差距较大,以分解高工资来少缴个税。
2、隐藏人数为了达到某些税收优惠的标准,享受税收优惠,如为了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将人数控制在200人以内。
3、入职、离职时间填报错误,导致个税申报异常。
4、员工电话号码填写错误目前部分单位申报表中个人电话号码为11111111111或者电话号码与本人真实电话号码不一致的现象比较严重。
影响:在汇算清缴、核实事项过程中税局无法联系到纳税人,会影响纳税人汇算清缴甚至可能会导致纳税人多缴税款或者产生涉税风险。
5、任职受雇类型填写错误证券保险行业的劳务关系要特别注意,关系到基本扣除等项目的连续性。一般的雇佣关系就选择雇员,一般性劳务选择其他。
6、退休人员等特殊人群个税处理情况退休金不属于劳务所得,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退休金以外的收入,需要申报交纳个人所得税;退休后返聘所得的劳务收入,每年超过6万的,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7、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填写有误建议单位安排员工自行下载APP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样,单位的风险较小,同时有利于以后纳税人的年度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要注意的是,本人任职单位一定要填报准确,否则填报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不能推送到正确的任职单位。
8、个税申报工资与企税税前扣除工资差异较大尤其是个税系统申报工资<企税税前扣除工资总额的情况,如果差异较大, 要么少缴纳了个税,要么少缴了企业所得税,一定要做好自查!

警惕! 这11种情形不能有税务部门重点监控!


收入申报容易引起税局重点关注,以下11种情形,需要企业和会计重点注意:
1、单位员工的工资长期为0元、1元、5000元,以及5000以下的其他数值的。
如果员工薪酬长期为0元或1元,会被怀疑存在皮包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规避个税的行为。
结合企业经营情况如发票开具等方面数据,会被税务部门重点关注的、列入日常监控对象。
深圳某公司有6人工资按5000元申报,存在风险疑点,被税局邀请上门领取数据进行核实,并写书面反馈报告。
2、部分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长期申报税额为0元。
税务机关会依靠金税四期系统中的同行业信息和征管数据来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税收方面的问题。
无中生有、虚造员工、虚增工资、阴阳工资一旦被查到,将面临追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数额巨大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真实案例:一家新三板公司公司2011年账列应付工资科目为5,013,120.00元,其中列支工作人员2,779,470.00元,销售及相关人员工资714,500.00元,外勤人员工资1,519,150.00元。检查发现账列外勤人员发放的工资其中有1,211,400.00元无签字记录、转账凭证或收据有效发放依据。对于无有效发放依据的工资属多列工资1,211,400.00元,应补缴企业所得税302,850.00元。
3、存在自然人股东借款长期不还未代扣个税。
4、公司年终存在向自然人股东分红未代扣个税现象。
比如说,企业对股东甲分红100万元,未代缴个人所得税,甲直接取得100万元红利,甲表示很高兴。
不过,如果哪天被查到了,税款还得由甲来交,需要吐出20万元来缴税(20%个税);企业应代扣代缴而未扣税款,要被处以未扣税款50%以上至3倍的罚款,即罚款10万元至60万元。
其实对企业来说,分红100万元,是否代缴税款,总的支出都是100万元。投机取巧,最终还得至少多掏10万元,那就不好了。
5、存在向员工发放福利、补贴、津贴等但是未并入工资薪金申报个税情况。对于发给个人的福利,不论是现金还是实物,均应缴纳个税。
对于集体享受的、不可分割的、非现金方式的福利,原则上不征收个税。
但单位发放的取暖费、防暑降温费补贴和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取得2倍或3倍的等加班工资应征收个税。
6、存在聘用退休人员、临时人员上班但是未申报个税,支付外部人员劳务费虽已代扣个税,但是没有申报个税现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7、随意变更税目,错误适用税目
个别公司存在人为随意变更个税申报的税目如将“工资薪金所得”变更为“股息、红利所得”或“经营所得”,以及将“股息、红利所得”变更为“工资薪金所得”等现象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现象。
8、年终一次性奖金只能按规定享受一次,有部分单位存在一直已发放,从来未申报的现象。
按照最新规定: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在2023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本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也可以选择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纳税,但不能不申报个人所得税。
9、扣缴义务人在填报申报表时随意添加免税项目。
目前条件下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免税项目的,免税项目要符合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的才可以填报。
10、党费、年金等费用填入其它项目。
党费不是扣除项目;年金是有专门的填报栏目。
11、对申报收入数据随意加工,填报数据不实
申报收入要求如实,有单位对政策理解错误,在申报收入时填入已扣除三险一金和基本扣除数字,造成扣除项目重复计算,导致少缴税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工资   自然人   税款   个人所得税   社保   所得   现象   员工   收入   风险   单位   人员   项目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