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娶2个老婆,生8个小孩,却提出计划生育,不让别人生

无论是国家兴盛,宗族强大,家庭人丁兴旺,都离不开一个因素——子嗣。对于推崇传统儒家思想的中国人来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对于传宗接代,子孙满堂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使命与念想。

虽说清廷封建腐败,但是它奠定了中国四万万同胞的基础,而后经历了推翻清朝帝制,结束了军阀混战,外敌入侵之后的新中国,满目疮痍,青壮年劳动力损失严重

在1949年10月1日之后,新中国成立,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果实的毛主席,提出了“人多力量大”的倡议,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民生育和计划生育,此时不断的生孩子,尤其是男孩,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的最优选择。

但是彼时的计划生育并不同于后来被定位基本国策的计划生育,1982年之后的中国,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一胎上环,二胎结扎”“生男不再生,生女间隔四年生”,这才是我们所熟知的计划生育

对于一些传统保守思想的中国人而言,第一胎生了男孩,勉强算是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但若是第一胎生了女儿,他们会不顾一切继续生下去,直到生了男孩为止。

从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以来,反对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这项基本国策已经被写入宪法,无法更改

事实上,在计划生育这一想法刚被提出的时候,对于提出这个想法的人,已经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骂声。所以当他的成名著作《新人口论》,发表之后,人们纷纷指责他满嘴仁义道德,实则多行苟且之事,这个人就是褒贬不一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

马寅初,出生于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作为赴美留学的学子,主要钻研经济学,回国之后,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一职。

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从经济层面,原始资本,科技,劳动力,人民生活物质文化水平,生产资源等方面研究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影响

但是这一观点超前,实事求是,数据鲜明的著作,并没有被当时人们所认可,而马寅初也于1960年1月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校长一职

石破天惊,新书发表,引来强烈质疑

不可否认的是马寅初作为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无疑是合格的,他知道在人口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具有决定意义,没有衣食住行这些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就没有人类的存在和发展。

人口问题,一方面促进者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又制约着社会的发展,两者需要找寻一个微妙的平衡状态。

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的1953年,在中国大陆,第一次进行了人口普查,其中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大陆人口自然增长率是2%

马寅初在查阅了相关数据之后,心中不禁疑虑重重,这个数据,有些不对劲


在当时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方式是抽样调查法,随机抽取某些地方人口增长率来概括为大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马寅初一语道出:城市与乡村生产资料不同,医疗水平不同,仅仅用某个地区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得出了人口自然增长率显然是不科学的,最起码是不严谨的

于是马寅初根据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开始走访调查,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最后计算出了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数据——中国的大陆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了2.2%,有一些地区的数据甚至达到了惊人的3%。

看到这里,马寅初惊出一身冷汗,虽然我国幅员辽阔,物绕丰富,但是照此发展下去,不出50年,大陆人口将达到惊人的26亿,纵使地大物博,恐也难承载如此庞大的人口。

如此趋势,中国想振兴,发展,可就难于登天了,如果有人不理解,看看今天的印度,就明白当时国家实行的计划生育,无疑是符合当时的国情的。

起底马寅初家世,一妻一妾惹众怒

在《新人口论》发表之初,马寅初提出计划生育之后,不仅支持其观点的寥寥无几,反对浪潮倒是一波接一波。

更有甚者,有人去调查了马寅初家世,知道了他有一妻一妾并养育了7个孩子之后,有人破口大骂,指责他丝毫没有资格染指全国人民计划生育的问题。


那么马寅初究竟经历了些什么呢?

与马寅初先进思想相悖的是,青年时期的中国,还是封建思想流行的时代,父母包办婚姻是主流趋势。

但是彼时的马寅初接受了先进思想教育,一门心思想去往西方社会,留学深造。

1901年当得知了父母已经为自己物色好了媳妇之后,马寅初当时就跳脚了,但是父母之命不可违,有着传统孝道的马寅初虽不敢正面对抗父母,但还是以冷战的方式表达自己无声的抗议。

马父见状,知道僵持下去毫无意义,于是找来儿子:只要你结了婚,往后干什么自己都不会干涉。于是为了出国深造,马寅初选择了妥协。

张团妹——后来更名为张桂君,成为了马寅初的妻子,传统封建思想禁锢下,张桂君自嫁入马家起,就立志为马家延续香火,生下儿子。

天遂人愿,张桂君的第一胎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马家兴奋不已,没开心多久,这个娃娃就因病夭折。

看着日日愁苦的张桂君,马寅初十分心疼,对于有着先进思想的马寅初而言,无论是儿子还是闺女,自己都是一视同仁,故而时常安慰妻子:“不要紧,我不在乎有没有儿子,你给我生什么我都开心”。

虽说包办婚姻,但马寅初并未嫌弃妻子没有文化,二人相敬如宾,倒也恩爱,对于马寅初来说,有一人陪伴,家人开心快乐便是最大的幸福,张桂君并不这么认为

为了生下儿子,张桂君尝试了很多办法,寻医问药,整日祷告,但未能如愿,接下来的3胎,都只生下了女儿。

这让张桂君很是焦急,觉得自己无能,无颜面对马家,整日愁苦。

妻子守旧思想,强行为丈夫纳妾

在日渐衰老之后,张桂君深知自己已经无力为马家生出儿子之后,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丈夫纳妾,找一个年轻能生育的姑娘作为二房。

当她把这个想法说给马寅初之后,遭到了马寅初的怒斥,虽说马寅初觉得这个行为跟自己的处事风格背道而驰,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情况却特别普遍

不顾马寅初的反对,张桂君联合自己的婆婆,已经为马寅初物色好了一个合格的人选,不管丈夫如何反对,认为应该为丈夫传宗接代付出努力的张桂君整日劝说,联合家人一起做马寅初思想工作。

在无奈之下,马寅初最终最终同意纳妾。

娶了女儿的同学,结婚时只有13岁

正是这个决定,让马寅初一辈子都被人骂道貌岸然,这个小妾名为王仲贞,她是马寅初女儿的同学,嫁入马家时,只有13岁

嫁入马家的王仲贞不负众望,接连生下了两个儿子,完成了张桂君的心愿,而马寅初与王仲贞一共生了4个孩子,加上张桂君的3个孩子,马寅初一共养育了7个小孩。

看到这里,很多人只想给马寅初一板砖,他自己儿孙满堂,却要提出计划生育,阻止别人传宗接代。

其实,人们反对马寅初,更多的是传统农耕文明留下的历史烙印——生儿子,满足劳动力的需求,提高生产资料和效率。

虽说计划生育已经被定位基本国策,但是仍有很多人为了生下儿子不断的尝试,哪怕前面有9个闺女,也要尝试第十胎生出个儿子。

大局观,让马寅初一直处于风暴中心

传统观念里,人民信服一个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为了自己产业继承后续有人不断地寻求生儿子秘方,更何况当时那个新旧思想交替的年代。

故而当时的形势下,不仅仅人民群众反对马寅初,很多高层也是持反对意见,毕竟这与传统思想处处相悖。

历史车轮下,留于后人评

计划生育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在中国历来发展进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倡议鼓励生育,解决我国因战乱导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为我国后续发展崛起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制定下来的时候,大大减缓我国人口增速,为实现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物质丰富度起了促进作用。

时至今日,我国陆续开放二胎。三胎政策,也是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而布局,相信在未来一定会发挥它应有的效果。

各位看官,对此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吗?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计划生育   人口学家   人口论   生下   基本国策   传宗接代   劳动力   中国   人口   妻子   小孩   丈夫   儿子   传统   老婆   思想   人生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