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白莲教徒攻破皇宫-戳破了清朝禁军“大内武林高手”的虚名

中国历代最精锐的军事力量,就是直属于帝王的禁卫军。商周时代开始,从贵族勋臣子弟里选拔武艺娴熟最优秀者,以及军中最精锐的忠勇战士充任天子近卫,作为禁卫军的骨干力量,就已经为惯例。

自古以来禁卫军一般都分为三部分:

一是驻守京城的部队,这是随时准备出征的野战军,例如两汉时北军。

二是守卫京都内城宫墙诸门、即皇城的部队,这是专门守皇宫的部队,例如两汉时南军。

三是在皇宫内负责为天子宿卫的部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内高手”。

因为武侠文化原因,大内武林高手人人身怀绝技,可以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这在中国民间一直是个令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尤其晚清的大内高手,更是被传得神乎其神。

然而,事实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乾隆以后的清廷,腐败之风从上而下,作为清廷最重要的军事力量——由八旗勋贵子弟组成的皇家禁卫军,普遍将无斗志、兵不习战,禁军里的极大多数将领侍卫,早已荒废了武艺,全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又哪还有什么武林高手!

清朝中后期的禁卫军烂到了什么程度?

清嘉庆帝十八年九月,北京城外的二百名以市井之徒与农民组成的白莲教众,因为信教中了邪、而起了攻打皇宫之意。

有禁卫军守备、大内高手如云的皇宫是那么好打的吗?

答案着实令人惊掉了下巴:很好打!这些从未进行过军事训练,也没有什么出众武艺的白莲教教徒们,拿着一些质量粗劣的自制刀矛等冷兵器,仅仅凭借着一股狂热的盲动劲头,竟然轻而易举的就击溃了皇宫城门口的大清禁卫军,并一举攻破了皇宫,在里面横冲直撞的乱蹿了一气,直搅了个鸡犬不宁。

而那些传说中的“大内高手”们,大多数惊慌失措,畏战不前者、弃械乱逃者数不胜数。大清禁卫军的腐朽与不堪,让嘉庆皇帝大发雷霆,但又无可奈何。当皇帝亲笔就此事书写上谕指示时,为之难过得甚至掉下了眼泪。

下面,讲一讲白莲教徒打进大清皇宫这件事的基本经过。

一身盲动劲头的白莲教首领林清。

白莲教为佛教在中国民间发展出来的一个支系,最早大概源于宋朝。

元朝末年,白莲教首领韩山童以教聚兵,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元起义,而明太祖朱元璋也正是靠了白莲教起义而崛起的,最后成功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

所以,传说明朝的“明”字,就含有白莲教的“日月”之意。然而白莲教是一个不服管束,颇具有造反精神的宗教,所以一直是活跃于地下的。

清朝时,白莲教在民间发展出了一个名为“天理教”的支系,该教将佛教的一些经文与道教、以及迷信说法相杂糅,忽悠了不少农民和城市市井间的平民。教众最早主要活动地在山东,后来蔓延到了北京南郊。

这一教派规模不大、教徒不多,但是信徒们却深信其教,雄心高涨,有股疯狂劲,由此便引来了清廷的关注,视之为邪教并进行了镇压。

乾隆年间,清廷对京城附近的天理教进行了打击,当时的步军统领傅恒带队清剿,捕获了黄村的一名教众女首领,处以死刑,然后大肆抓捕惩治其党,使得该教势力一时就在京城一带败落了下去。

受了严重打击的天理教派,却仍然利用乡土关系生存了下来,从此便视清为敌,并继续在暗中扩展。到了嘉庆帝时,京城的天理教众又有了规模,甚至,宫中的一些宦官,也偷偷加入了教派。

而其时,天理教首领林清,因擅长装神弄鬼。被教众们视为了神人。

俗话说:“人会因为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被奉为“神人”的教主林清,久而久之,自己也信以为真了,以为自个儿真有了神通,于是他生出了一个无比胆大的念头——决定利用那几个入教的宦官为内应,率领教徒们攻打皇宫。

白莲教攻打皇宫的计划。

嘉庆十七年秋天,以为自己真有了满身神通的林清掐指一算:彗星出西北方。于是他认为攻打皇宫时机已到,便定下了决心,进入了人员选拔等等准备之中。

至于为什么要打皇宫,打下之后怎么办?

这些问题,白莲教是从不考虑的。由此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疯狂的计划,也是有史以来最典型的一次盲目行动。

到了第二年,林教主觉得条件已经具备了,决定在当年趁嘉庆帝外出避暑时起事,集合教徒攻打皇宫时间定于九月十五。当时,参与该计划的核心党徒中有一名汉军军官,他向教主建议,应该提前两天,在十七日起事。

为什么要提前两天呢?因为该日,京中朝廷重臣们要前往嘉庆皇帝驻辟的京郊行营迎驾。京中无大臣,力量空虚,是个最佳时机。

这位汉军官毕竟是军官,倒是有些脑子的。但是林清已经成了“神”,他对于凡间所谓兵法谋略已不屑一顾,只迷信自己用“神术”算出来的所谓吉日,所以不但不听建议,不更改起事日期。反而为了彰显神通,还把原定的五百人起事人数,更改为了二百人。

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教主林清到预定参加行动的那些人员,毫无组织纪律性,也从不注意保密性。

这些人自从决定了要打皇宫之后,平日里的言行举止变得异常狂傲,有很多人就经常把“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等等挂在嘴边,使得市井间遍传开了“教徒们将要干大事了”等等传闻。

这些民间异动,理所当然的也传到了清廷官府耳中。然而嘉庆时期的清廷官府,实际也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了,管事的官员们对于这些来自市井间“宫中有太监与教徒勾结”的危险迹象,虽然早有所闻,但是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一则谁也不肯多管闲事。二则唯恐水深,都装作不知道。

比如掌管京师治安的步军统领吉伦,就得得到了“有太监与白莲教勾结,恐有异动”的密报。

面对这种惊人密报,唯恐引火烧身的吉伦的应对态度是只当不知道。就在白莲教将起事的前两天,吉伦携着酒水到香界寺吟咏竞日,又托说要迎接皇帝銮驾,干脆带着步军侍卫们出了京城,好一招眼不见为净。

巡捕左营参将也得到了密报,在吉伦出京时拦住了他,并对吉伦说道:“都城中情形有些异常,可能要出大事,请尚书您留在城中,以安民望。”

而一心想拔脚溜掉以避其祸的步军统领吉伦,一脸正气的回答说:“胡扯!近日一片太平景象,你这是说什么疯话。”

这就是清朝中后期的朝廷高官的不作为写照!所以,清廷后来在鸦片战争的失败,实际在嘉庆帝时就已经有征兆了。

二百农民教徒攻克大清皇宫。

清朝皇帝有个习惯,每年八月都要带着禁卫军大队人马到避暑山庄,随后去木兰围场准备围猎演武。

嘉庆十八年九月初,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嘉庆皇帝改变了木兰行围的计划,决定回銮。

于是命令皇二子绵宁、皇三子绵恺先回京师。而皇帝一行于九月初五日也回到了避暑山庄。初十,天子前往东陵拜祭,然后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回京。

公元1813年,九月十五日。

嘉庆皇帝乘舆驻跸在东陵与京师之间的丫髻山行宫,就在这一天,京师紫禁城中发生了一场震惊天下的事变——二百名从未有过军事训练的、由农民组成白莲教徒竟然打进了皇宫内,而且是一举攻破!

而白莲教徒们攻破皇宫的过程,实实在在的活像一场闹剧。

一:打破东华门。

当日,教徒分为两股,每股百人,身藏兵刃,开始了攻打皇宫的行动。他们的计划是,由东华门和西华门入宫。

早已投教的宫中太监刘得财引领着由祝现率领的一股徒众,准备从东华门入宫。而这伙人在东华门外的街市上,却与一群卖煤的商贩们,因争抢道路发生了冲突。

这群满脑狂热的乌合之众恼怒之下,竞然不顾暴露的危险,纷纷掏出身所藏的刀剑,恐吓起了挡道的煤贩们。

皇宫禁门的咫尺之外,出现了百人身藏利刃的精壮汉子,那还了得?

所以,一时哗然,人人惊呼,当场就惊动了东华门的守门官兵。

这些守门宫兵们一看势头不对,刚想准备关闭大门,但为时已晚。只见教徒们亮出兵器,嚎叫着扑向了守门护军。

守门护军的战斗力怎么样?

守门护军就是京城禁军,那是皇帝近卫军之一。在朝廷兵力编制上,这可是一支精兵。在明末之时,后金皇太极身边的护军甲士,那可是人人可披双重铠、执虎枪、挟强弓,百余人结阵冲杀,可一击摧破击破几千明军的东亚最精锐战士。

然而到了嘉庆时期,这些护军们早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哪还有什么武艺?

当十余个农民组成的白莲教徒提着刀剑,当先扑上来时,上百人的护军校尉士卒们一时手足无措,根本没有勇气反击,竟然会一哄而散,纷纷仓皇逃窜了。

于是,东华门就让十余个白莲教农民们轻而易举的打破了!

二:打破西华门。

白莲教攻打皇宫的另一路,由太监杨进忠、高广福带路,大队教徒闯到了西华门外。

守门护军来不及关门,教徒门便发起攻击,冲进了西华门,一阵乱砍。与东华门的护军一样,几百名护军士卒毫无还手之力,纷纷逃窜了。于是乎,冲入皇宫内的白莲教徒们,手持刀枪着弓箭,在宫内横冲直撞。

之所以说白莲教徒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是因为他们连皇宫都打了,事先却忘记了与投教太监们研究宫内地形与道路情况。

冲进皇宫的教徒们由于不识路,乱糟糟的闯到了武英殿旁边的尚衣监和文颖馆中,杀死了数名宫中的杂役人员。

正在文颖馆校书的嘉庆十三年进士,正任编修之职的陶梁,被其仆人藏在了书橱内。而他躲在橱柜内听见门外脚步声,以及那些白莲教徒的大声喊问:“金銮殿在何所?”

金銮殿,指的就是太和殿,但造反的农民们皇宫都打进来了,竟还不知道太和殿的名称和位置,只是以茶馆坊间的“金銮殿”土话称呼之,

这就让躲橱内的陶梁,也不禁当场在心里感叹起了这些起事的教徒,实在太蠢了。同时,陶梁也实在想不明白,这样的乌合之众,怎么打得进戒备森严的皇宫?

陶梁画像

由于不识路,从西华门入宫的教徒一路砍杀着,乱哄哄地闯到了隆宗门外。

这时候,皇宫被白莲教打破的消息已传了出去,诸王公大臣闻变后,大惊失色。

于是这些重臣们纷纷都从神武门入宫,招集禁卫军溃卒们聚集在了西北角,而当时,聚在这些入宫重臣们身边的官兵,竟然已不到一百人。众人面面相觑、错愕无策。

而那些这些平日玩起花拳绣腿时一个个“武艺高强”的禁卫军将士们,此刻很多人腿肚子发抖,连腰刀也拿不稳了。

而大多数宫门禁卫护门与宫内带刀侍卫们,早已经拔腿逃走了。最为恶劣的是,守卫午门的副都统策凌竟然率着麾下士兵集体跑了。

由此可见,历史上所谓什么“蒙古铁骑无敌、女真甲士无敌”等等,都不是天生就无敌的,全是制度所成就的。当中原王朝自宋朝开始搞文贵武贱、自废武功之后,才造成了“敌人的不可战胜”。

岂不见,曾经骁勇善战的女真甲士,同样会在腐朽制度下骨软筋酥,百余全副武装的精锐禁卫护军能让十几个农民吓得屁滚尿流。

“制度使人成猛虎,制度也能让猛虎变羔羊。”果不其然也!

火枪营平叛。

按清廷禁卫制度,虽然嘉庆帝不在宫内,但是留守皇宫的禁卫军,人兵力至少也仍是上千的。然而,上千精兵,硬是让二百农民给吓的大多数统统溃散了!

当白莲教徒攻东华门时,上书房负责教授皇子的老师傅宝兴刚刚退值,正要出东华门。还未走近,他就看见教徒们十余人手执刀剑在砍杀守门禁军,而禁军溃散,暴徒冲入了东华门。

傅宝兴见势不妙,立即返身飞奔回大内报警。这时,署护军统领杨述曾接到傅宝兴的报告后,立即率领所部护军在协和门前建立了防线。协和门,是离东华门最近,打破东华门的教徒很快就冲了过来。

杨述率部抵御,与教徒们激战,杀死入宫教徒多人,但是护军们竟然同样也有多人受伤。

看起来,素以武艺见长的大清禁卫军,仅用刀矛弓箭,已经无法消灭入宫的那群白莲教农民了,这真是丑闻!

危急之下,傅宝兴又奔跑到了景运门,命令守门护军立刻关闭此门。这道宫门是万万不能有失的,因为此门是通往皇帝寝宫和后宫的重要门户。

变乱刚开始时,留守在宫中的皇次子绵宁,即后来的道光皇帝,其时正在乾清门内的上书房读书。快他闻知变乱发生,立即就派人出宫传令,命令他在宫城外的亲军卫队们,携带鸟铳进入皇宫。

这位曾经练过鸟铳射击术的未来皇帝,他自己也亲手拿起一支鸟铳,带着随从们去护卫养心殿了。

掌管火器营的镇国公奕源终于从慌乱中也回过神来了,他忽然想起即将出征河北滑县平乱的火器营,目前就在宫中的箭亭集训。这事一讲,官员纷纷大喜,急召火器营前来平乱。

火器的威力,清廷是很清楚的。

当时,教徒们正在隆宗门外拚命攻打。而火器营的到来,一阵齐射,就击退了攻门的教徒,保住了隆宗门。而不甘失败的教徒门,又企图在门下纵火,终未能如愿。

最后在火器营支援下,禁卫军终于恢复了几分勇气,使得从东华门打进来的教徒们,几乎被官军全部击杀擒拿。

但是,仍然有数名大胆的教徒,趁着混战时从隆宗门值班房上爬到了养心殿附近的墙沿上。

但是,这些人碰上了搞长火枪射击“下任皇帝”,在这里守卫的皇子绵宁扣动鸟铳,“砰砰”两响,当场就打死了两名逼进者。又有两名教徒进入了养心殿南边的内膳房,但是却被众太监击杀了。

在接下来的两天中,禁卫军火器营官兵和守卫皇宫的部分侍卫亲军,一共逮捕了一百多名入宫的教徒。这场被历史上称为“林清之变”的旷世变乱,就这样结束了。

大清禁卫军的不堪,令嘉庆帝也无可奈何。

嘉庆皇帝在行宫得知林清之变,当场震惊的呆了好一会儿,禁卫军的腐朽堕落,皇宫戒备如虚设,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然而嘉庆帝几番整治,却仍然如此不堪,就让皇帝实在难以接受了。

嘉庆大怒之下,严惩了相关将领,但全是勋贵子弟,杀却是一个也杀不得。

朝廷以“懈弛门禁”之罪,剥夺了步军统领吉伦、左翼总兵玉麟之职,

而署护军统领杨述因职责重大,虽然在协和门抵抗有功,也仍然被革职戍边。

护军统领明志也在事发当天轮值,也是罪责难逃,革职戍边。

经此事变后,嘉庆皇帝深感还是火器营可靠。从此嘉庆每次出行,必调遣火器营随驾护卫。

嘉庆帝亲审白莲教分支首领林清。

九月二十三日,皇帝在西苑丰泽园亲自审讯了首犯林清和内应太监刘得才等人。

嘉庆问林清何故谋逆?

林清回答:经书上写得很明白,是天意所定。

最后,参与攻皇宫的所有首犯,全部被判了一个凌迟处死。

接着,嘉庆皇帝心情沉重地发布了一篇《遇变罪已诏》。

诏书中写道:“今日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诚,舌蔽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疏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较之明季挺击一案(万历年间一农民持木棍入宫企图伤害太子),何啻倍徒!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

在诏书最后,嘉庆帝写道:“笔随泪洒,通谕知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大内   白莲   教徒   皇宫   嘉庆   白莲教   军统   禁军   清廷   火器   虚名   清朝   武林高手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