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到底有什么用?美国专家随即甩锅:可欧洲被害惨了?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要说中国最为壮阔的景观有哪些,那长城必须拥有姓名!中国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无数为世界所瞩目的杰作。长城享有世界七大奇迹的美名,我中华儿女也一直为此感到骄傲!

欧洲和中国似乎并不相邻,两者可谓遥遥相隔!两者之间不仅隔着重重山脉,更是有海峡横亘其中!

但有一美国专家却提出:长城把欧洲害惨了的言论,为何美国专家会提出这样的言论呢?

长城的发展历史或许能拨开些许疑云!

«——【·防御外敌的军事屏障·】——»

长城的修建目的一直是用于军事防御,而长城的修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西周末年,周幽王宫湦在位,据史书记载,周幽王昏庸无道,他的宫殿可谓是酒池肉林,然而他的国家却因为中原一带发生的大地震,民不聊生,饥寒交迫。

在这样国家岌岌可危,人民流离失所之际,一个叫褒珦的大臣向周幽王进言,希望周幽王勤勉于政,然而昏庸无道的周幽王听完褒珦的进言后大怒,将这位忠臣投进了大狱!

褒珦一族的族人在褒珦入狱后心急如焚,想尽办法想将褒珦救出大牢。周幽王的好色贪享正好成为褒氏一族的突破口!褒氏一族在族内找到了一个叫褒姒的美女,将她送进周幽王的皇宫进献给周幽王。

周幽王一见到褒姒便被褒姒的美貌所吸引,从此,褒姒过上了专宠的生活。但是褒姒性格古怪,无论周幽王给她多贵重的赏赐,她都不曾笑过!周幽王不禁想尽一切办法想博美人一笑!

周幽王为了美人能一展笑颜,竟全国悬赏:只要有人能想出博美人一笑的法子,赏赐万金!

这时一个奸臣给周幽王献上一计:可以为褒姒点燃烽火!

当时的西周在骊山一带修建了二十座烽火台,烽火台隔几里便修建一座,直达西周首都!这些烽火台用于军用报警信号,为了防止外敌侵扰而建,点燃烽火意味着有外敌来犯!烽火起、外敌侵、诸侯忙、救天子!

周幽王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进言,将烽火台的烽火点燃。众将士见烽火台起火,急忙往都城赶,而周幽王拥着褒姒站在西周首都的城墙上,看着这些慌忙赶来救驾的士兵们,褒姒见此众军中将士被戏耍的荒唐情景竟真的笑了起来!

周幽王见这个法子真的有效,而后数次点燃烽火台,一开始,众将士都急急赶往都城,后来发现这些都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的荒唐行径,渐渐的看见烽火也么没有人在前往!

西周申侯联合西戎外敌共同对进攻周幽王的王都,周幽王急忙点起烽火,但城外的将士们已将见怪不怪,以为这位昏庸的帝王还是和以前一样,为搏美人一笑燃起烽火台!遂没有一个将士前往。于是王都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很快就被攻克,周幽王也当场丧命,自此,西周亡国!

烽火台便是长城的最初形态,西周亡国后,中华大地陷入了长时间的混乱,各地人民揭竿而起纷纷占地建国!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晰,各个国家在吞并、分散间建立起了无数烽火台,烽火台间用城邦、高墙连接,这些烽火台逐渐成线连接,不仅区分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界限,还方便了各国军事情报的传递!

战国时期,除了内乱还有外患!彼时,北方蛮夷时常南下侵扰,抢粮马、劫百姓,北方蛮夷骑射极佳,经常打完就跑,踪迹难寻,各个连起来的烽火台也铸成了防御这些北方蛮夷的绝佳屏障!

随着秦大一统的完成,战国时期结束,秦朝到来!秦始皇时期,开始“长城”的修建计划!

秦国初期,匈奴横行!秦国刚刚安定,不堪其扰!为了免受匈奴侵扰,秦始皇开始在黄河一带修建长城!秦始皇不惜举全国之力修建长城。当时被派去修建长城的秦人不下六百万!

当时的土木技术不甚成熟,所有的建设都依靠人力,长城高数百米,所用的石材往往有上万吨重,在这样的条件下,秦人单纯依靠人力运输、搬运、建造,使得长城出具模型!在这其中也产生了数个长城故事,其中,不乏有像孟姜女哭长城一样的凄美绝章!

«——【·孟姜女哭长城·】——»

秦始皇实现大一统后,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匈奴,随即下令修建长城。遂全国各地的征集百姓前往修长城,其中有一个叫做万喜良的书生,为了逃避修长城的命运,半夜翻墙逃进了当地的一户人家当中,这家人姓孟,天亮之时,万喜良准备悄悄离去,不巧,被这家的小女儿孟姜女发现。

万喜良见有人发现,连忙拱手告罪,对着孟姜女说明情由,孟姜女看他是一介文弱书生,便回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孟父出门,见这一书生文质彬彬、谦和有礼,遂提出让他迎娶孟姜女,待在孟府!

书生万喜良大喜过望,无有不从。于是孟姜女和万喜良二人择吉日完成婚礼,结为夫妇。然而,天不遂人愿,在二人成亲拜堂当天,一群官兵闯入孟府将新郎官万喜良抓走......

从此,孟姜女夜夜为自己被抓走充军的丈夫啼哭,万喜良也再无音信传回。眼见寒冬已至,人还是杳无音讯,孟姜女万分担心,当即赶制冬衣,天不亮拜别双亲,踏上了寻夫之路。

孟姜女一路颠簸,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长城脚下。正向当地壮兵打听自己丈夫的下落,却听其他壮兵说,万喜良早已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劳累而死!

孟姜女闻此,顿然大哭,哀啼之声久经不绝,正此时,长城轰然塌陷,塌陷的长城中露出丈夫的尸骨......

孟姜女的故事足以见修长城之万难,但饶是如此为了家国安定、百姓安康,长城的修建一直在进行!

而后,哪怕朝代更迭、新旧交替都没能阻挡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完善长城的步伐!一直到明代末年,长城才算最终修建完成!

长城无愧于“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美名!不仅是我中华之保障,更是我华夏儿女之骄傲!

现今,美国专家却说我国引以为傲的长城是欧洲之惨的源头!何人提出,话从何起呢?

«——【·美国专家的研究·】——»

美国专家巴菲尔德曾专门到访中国,对长城的历史和建造进行探寻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巴菲尔德提出这样的言论:从某个角度而言,长城的修建对欧洲极为不利,可谓是害惨了欧洲!

巴菲尔德的这个结论又是从何而来呢?

他认为正是长城的修建让北方的蛮夷放弃攻打南方,而是选择向蛮夷之地以西进攻。蛮夷之地以西正是欧洲大陆!

居住在长城外的族群是游牧民族,他们身形高大,民风彪悍,善骑射,战斗力极强!巴菲尔德认为,正是因为高耸的长城将这个马背上的族群阻挡在外才使得欧洲大陆备受侵扰,在游牧民族的长期侵扰之下,欧洲大陆一直无法完全统一。

这样的言论显然是无稽之谈!按照巴菲尔德的理论,发明轮船的罗伯特.富尔顿难道是印第安人家园被侵占的罪魁祸首吗?想必如果罗伯特泉下有知听到这种言论都会觉得荒谬可笑吧!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的成立、发展和灭亡必然和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情况息息先关!

公元前475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彼时的欧洲同样处在封建社会时期。然而,我国有秦始皇实现大一统,统一度量衡、货币、语言、文字。自从秦朝统一六国后,我国可以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三管齐下,呈欣欣向荣之态稳步发展。

反观欧洲,自从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时期之后,一直到十六世纪,在这中间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欧洲一直都没有出现一个完整的真正的统一的封建国家!

这和欧洲的地形有很大的关系,欧洲地脉破碎,地形起伏大,较为复杂,岛屿尤其众多且分散,这也就导致了欧洲独有的城邦文明诞生!各个国家盘踞在不同的岛屿上,据守在自己的领土上面,基本不对外交涉,这便是欧洲长期分散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洲城邦文化的盛行导致欧洲人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并不强烈,从希腊文化的种种都可以推举得出这一点。

希腊法律中,民法尤为发达,民法的核心则是注重保护公民的个人利益,以私域保护出发,维护其合法权益。甚至到后来的罗马文明,法律的发展也仅是随着城邦的扩大,法律有所增益,但仍旧注重私法的编撰和修订!

在欧洲的后期发展中,宗教文化一度盛行其中,传教士一度是欧洲的代名词,新航路运动更是将宗教文化遍地传播,这时的欧洲凭借着宗教文化一度有融合趋势,但最终在君权和宗教的博弈中以一种微妙的方式达到平衡,也并未实现统一!

时至今日,欧洲仍旧是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文字和文化仍旧是不统一的状态!

«——【·中国为什么能统一·】——»

中国的文化一直带有稳定、统一的基调!这和我国连绵的地势有关,也和我国的民族特性息息相关!我国古有言:“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见,我国对“合”这个结果向来带着目的性指向!

我国自古以来农耕文明都很发达,农耕顺应四时、休养生息!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文明发展的背后需要稳定和和平,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以说举国安定,和平统一是生活在华夏大地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子民的愿望!

中国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各大家思想体系中,孔孟之道、程朱理学、道法自然等等等等,我国各个时代都不乏有名家言论的出世和并存,虽然理念各有不同,但这些理念始终贯彻的是“统一、安定”的核心基调!这样看下来,中国实现一统也就成了必然!

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回去看白菲尔德的“长城害惨欧洲论”显然更是滑天下之大稽!长城是中华之骄傲,更是中华历史的见证,我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一直致力于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历史的经验告诉中国:明辨是非、审己度人!

«——【·结语·】——»

美国专家更不应该简单的将欧洲无法统一的原因归咎于中国长城的修建,更应当从自身原因出发,自省自身,将眼光聚焦于自身发展,着眼于世界和平与未来,明天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欧洲   美国   蛮夷   烽火台   外敌   长城   西周   烽火   中国   我国   中国长城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