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提议赖掉中国8500亿美债,印度暗中破坏上合、力阻金砖扩员

美媒提出荒谬建议,要求拜登政府向中国追讨1万亿债务,以此赖掉中国所有持有的8500亿美债。上合、金砖两大组织同步扩员,印度却从中作梗,令各方不愉快。中国何时欠美国一万亿债务?印度又为何阻止扩员?

中国曾欠美国一笔巨款?

在7月4日,美国媒体《国会山报》发表了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标题是“中国拖欠美国债券持有人一万亿美元的债务。美国会强制还款吗?”

文中宣称,当前中国持有美国的约8500亿美元国债,美国一直在为这笔国债支付利息;然而中国目前却从未对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主权债务的美国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并因此指责中国“债务违约”。

这篇文章还批评历届美国政府选择“回避”这一事实,允许与中国的商业和贸易正常进行。而今天中美关系既然已经恶化,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和西方安全的“最大威胁”,美国的决策者们应该重新审视对中国“债务违约”的“司法失败”,要求中国偿还债务。

而后,文章建议为了追回债务,美国政府可以执行国会正在讨论的两项方案:

第一步是收购美国民间持有的中国债券,并将其用于抵消中国拥有的8500多亿美国国债,从而不必再每天为中国支付高达9500万美元的日息,实质性的降低美国债务,使美国的债务状况更加健康。

第二步是通过立法要求中国“遵守国际金融贸易和商业规范”,结束“对债务的选择性违约”;如果中国不能履行“偿债义务”,就应该被禁止与其国有实体一起进入所有美元计价的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如果拜登政府和国会最终能够采取这两项行动,对美国纳税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很多人看完这些观点,恐怕都会是一头雾水,中国仍旧持有美国8500亿美债这件事人尽皆知,但美国向中国索要1万亿美元欠款,却是闻所未闻的。中国究竟何时欠下了这笔债务?

实际上,这笔欠款的时间非常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在1911年时为了修建湖广铁路,清政府以国家的名义通过美、英、法、德四国银行,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借款了600万英镑,由于1911年时,英镑仍实行金本位,这笔钱相当于44吨黄金,年息五厘,每年支付一次利息,理论本息偿还周期为40年。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走下历史舞台,这笔债券开始由北洋政府代偿。但面对满清留下的烂摊子,北洋政府手中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在1913年,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向英、法、俄、德、日五国发行了“黄金融资债券”,再次以黄金计价的形式借款2500万英镑,约合黄金182.5吨,这笔借款年息五厘,每年支付利息两次,理论上需要偿还至1960年。

但和清政府一样,北洋政府也没有撑到偿还日期。湖广铁路债券一直按时付息到1930年,就被国民政府拒绝承认;而黄金融资债券则偿还至1939年,在战争的影响下,国民政府以无力偿还为理由暂停支付。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宣布拒绝承认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和债务,这两笔债券的历史问题也就画上了句号,旧中国时期的债券持有者手中的债券也停止流通。

那么,这些停止流通的债券是怎么在今天再次被翻出来的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美国“赖账”从不缺少理由

从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历史债务与中国近代所遭受的殖民侵略一样,都已经是“过去式”,是旧中国历届反动政府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损害国家主权所借的外债,次要原因则是殖民侵略导致的国家困窘,无法代表中国人民广泛的利益认同。但时代已经翻篇,就像新中国并未像过去的侵略者提出赔偿一样,这些债务也已经完全作废。

美国方面自然也知道这些道理,但之所以旧事重提,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国在乎的根本不是所谓的1万亿美元债务,而是想赖掉中国所持有的美债。

实际上,美国口中的这所谓“一万亿美元债务”根本没有清晰的统计。历史上美国国会和媒体曾经几次提及这笔债务,但是从来没有给出过官方认证的统计,而是引用来自一家叫做“美国债券持有人基金”的私人组织统计。该组织2004年开始给出测算数据,认为美国当时购买了这些债券的大约四分之一,考虑通胀、累息等因素估值1.83万亿美元;2019年又给出1万亿美元的估值;2020年变成了1.6万亿美元。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笔债务的统计程序混乱,估值并不清晰,很显然不能作为追偿证据,如果真的想要追偿,应该要求美国政府官方给出严谨的统计并追偿。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官方从来就没有承认过这笔债券的合法性。在中美建交之后,美国政府从未要求中国偿债。在1979年,曾有美国债券持有者提起诉讼,要求中国偿还债务。1982年时,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就授意美国司法部给予中国政府对这笔债务的“国际豁免权”,否认了美国债券持有者的偿债诉求,导致追偿者败诉,这相当于官方否认了这笔债券的合法性。

在美国国内,这批债券也只能以收藏品的名义出售,不具备任何金融价值。曾有这批债券的私人持有者以出售债券的名义,宣称具备债券价值而抛售,被美国执法部门以诈骗的罪名起诉。

所以,这件事自始至终都和美国官方态度无关,只是个别政客和媒体的政治工具而已,其主要目的就是鼓励美国政府借此赖掉美国的国债,并加剧中美紧张局势,借此对中国进行政治攻击。

美国政府虽然之前并没有做出如此“掉面子”的事,但在当前中美关系急剧紧张化的背景下,拜登政府未必不会利用这一契机来作文章。

对此,我们还是要保持平常心,如往常一样维持战略定力。所谓的“债券问题”已经盖棺定论,中美两国都予以否定,再旧事重提也改变不了现实。中国只需关注自己的战略问题,避免中美直接冲突爆发即可。

而且以美国政府往常的作风,真的想要赖账的时候,是从来不缺少借口的,即便没有所谓的“1万亿美元债务”,也会有其它理由,美国在历史上对依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赖账”都未列出正当理由,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冻结俄罗斯手中的美债,拒绝支付利息,也没有给出合理的说法。总而言之,对美国来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中国只有加强自身发展,获取能够抵御美国“赖账”的力量,才是对自身最好的保护方法。

印度是上合组织中的不稳定因素

说完美国的问题,还有一个近期值得关注的好消息——在18年的努力之后,伊朗终于成功加入上合组织,成为了上合组织的正式成员国。7月4日上合组织虚拟峰会结束后,上合八国正式成为了上合九国。

这次扩员无论是对上合组织还是对伊朗来说都意义重大。上合组织借此新添了一个地区性强国成员,扩大了自身的全球影响力;伊朗则在西方多年的制裁与遏制之下,实现了外交突破,获得了国家发展的机会,加强了自身的全球话语权。

这是多边化全球合作对单边主义霸权的一大突破,可以说是全球外交史上历史性的时刻,不过在这一时刻之后,还有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此次的上合组织峰会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摇摆国,在这次的上合组织峰会上,印度就“嘲讽开满”,让各方都不是很愉快。

作为此次上合组织峰会的东道主,印度在会前突然将线下会议改为线上,显然是在报复此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抵制印度在克什米尔争议地区举办20国集团会议;同时也是在向西方示好,在确保印度自身利益的同时,让普京暂且别来印度访问。

同时,在会后发布的《新德里宣言》中,印度还左呛中国,右批巴基斯坦。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提倡以尊重主权国家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使用武力或威胁等原则来发展国际关系的基础”,这段内容被认为是在批评中国与印度的边境争端

另一段内容中则表示,“哈萨克、吉尔吉斯、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和乌兹别克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唯独没有列出印度,显现出印度并不支持“一带一路”的立场。

同时,印度在这份宣言中还强调,与会领袖支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与争端,会员国同意共同反恐并寻求拟出一份共同名单,在各自国境内禁止被列入的组织从事活动。这被认为是在批评巴基斯坦,包庇与纵容某些组织。

此外,印度总理莫迪在六月底访问美国,还同美国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共识,极大提升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这让人担心印度会不会为了迎合美国的利益而继续针对上合组织内部的伙伴。

不过,花了大价钱拉拢印度的美国在这场会议中也没有讨到好处,印度并没有完全倒向美国,而是给美国也“开了个大眼”,在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个特殊的时间让美国的“老冤家”伊朗正式成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印度本身在上合组织中令人不快的行为也只是暗中使绊子,并没有让上合组织发展出明显的矛盾,这很显然并不符合美国对印度的期许。

之所以做出这种让所有人都不愉快的事情,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印度自身的摇摆思维,印度所谓的“墙头草大国主义”,实际上就是自我中心的利益思维,印度既担心此次与中俄交好的伊朗加入上合组织之后削弱印度在组织内部的话语权,让整个上合组织更趋向于中俄领导的封闭化;又担心太过于倒向美国让自己失去上合组织这一平台的利益,同时失去和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对各方都“雨露均沾”的暗中下套,以凸显印度自身的摇摆价值,促使各方共同拉拢印度。

这种现象不只表现在上合组织,还表现在金砖国家之中。

印度不满金砖扩员,担忧自身利益受损

和上合组织类似,今年的南非金砖峰会也要讨论金砖扩员的事宜,印度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在其中拥有着决定权。和上合组织一样,这次印度又担心新国家的加入影响自身的话语权,在接纳新成员加入金砖组织的议程中,又表现出了摇摆不定的倾向。

这种摇摆不定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俄罗斯、巴西都已经预告新成员的加入,印度外长苏杰生却在上个月表示,这一进程仍在“进行中”,暗示印度未确定同意金砖扩员,理由是需要“审议接纳新成员的标准和程序”。

这显然又是在待价而沽。《南华早报》在7月5日的一篇评论文章就指出,印度并不想失去在西方的影响力,同时担心金砖机制的扩大只会增加中国的战略影响力。印度认为希望加入金砖的阿根廷、埃及、印尼、沙特、阿联酋和伊朗等国,都与中国的关系更加密切而与印度更加疏远,这些国家加入金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接近中国,而不是为了更接近印度。所以印度需要考量这些国家加入之后对印度的影响。

不过,印度的这种自我利益中心行为并不能改变历史的大势所趋,在上合组织扩员的过程中,印度已经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选择同意扩员;在金砖机制中,印度同样也只有这一选择,充其量也只是继续让各方不快,强调印度自身的价值。

但如此长期下去,印度必然会受到各方排斥,西方对于这种收不回价值的投资也没有太强的耐受能力,这种“墙头草主义”在今天给印度带来多大利益,在未来,就会有多强的反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印度   北洋   中国   美国政府   巴基斯坦   伊朗   持有者   美国   债券   债务   利益   美元   组织   政府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