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珍4次落选中科院院士,最后却成了美国院士,打了谁的脸?

文丨 微生晓芸

编辑丨 微生晓芸

前言:

李爱珍作为中国半导体功勋,曾四次申请中科院院士,却四次被拒。失败之后过了几年李爱珍却得到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通知。

这么多年来,中国只有十一个人能拿到这份通知,李爱珍就是其中一位。如此轻易就取得了美国的认可,难道她和美国有什么联系吗?

一心为国的李爱珍

李爱珍出生于1936年春夏之交,那时正值战争时期,福建也是乱成一团。所幸李爱珍家庭条件不错,父母也受到了一定的教育,并不是大字不识。

李爱珍的父亲为了让家人免遭不幸,于是一家人商量了一下,来到了菲律宾。身在国外心在国内。李爱珍的父母依旧期盼着有朝一日可以回国。

父母对回国的期盼也在李爱珍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没过多久,国内传来战争即将结束的消息,李爱珍的父母也带着李爱珍回到了中国。

因为家庭氛围不错,再加上父母教导她要好好读书,将来为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李爱珍也就十分用功的读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或许天赋这种东西就是很难说,当时李爱珍年级还小,就已经对科学相关的内容十分有兴趣了。不仅如此,等到高考结束,李爱珍如愿以偿进入了复旦大学。

但这还远远不够,她要继续向前,有朝一日成为父母的骄傲。

那时战争停止后祖国开始对各方面进行重建,这种百废俱兴的时期,人才却十分稀缺。

李爱珍眼看着美国与中国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心里也有些着急。

当时科技是我国十分薄落的领域,李爱珍就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化学系。在大学里李爱珍依旧勤奋刻苦的学习。就这样,她毕业后进入了一家上海冶金所。

工作时李爱珍是起早贪黑的状态,这种不要命的干让她的同事们都十分的担心。“你的身体怎么吃得消?”

可是李爱珍却挥一挥手,表示年轻正是该努力奋斗的好时候,她依旧潜心埋头在工作中,工作到凌晨是家常便饭,有时候太晚了甚至住在所里。

其实她并不是为了多赚钱或者快点升职。当时冶金所刚刚建立,还不是十分稳定,研究的半导体一点眉目都没有。

可是美国却有三位科学家发明了这传说中的半导体材料。这让李爱珍急得不行。可是研究所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提供,甚至连研究的设备也是十分简陋的。

美国使用计算机,而所里还在用草稿纸和算盘。

再加上美国对中国一直封锁科技,科学家们得不到有效的数据进行研究,这也导致进程大大的减缓了。

可是李爱珍转念一想,事已至此,不如潜心自己研究。于是她开始把自己埋在实验室里。计算,研发,对比,所有的流程她都自己解决。

科研是十分辛苦的,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就要从头开始。李爱珍扛了下来,她几乎一年到头没有休息。

也因为工作十分突出,李爱珍从研究实习员一路干到了正研究员。研究的半导体也终于有了些进展,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李爱珍要去美国了。

李爱珍出国深造

中国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才终于摸到了半导体的门,而美国却发明了更高的技术。那就是分子束外延技术,有了这个技术,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又上一层楼。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爱珍的老师名为邹元爔。当时她拉着李爱珍的手,看着这个她门下最努力刻苦的学生,提出建议道:

国家现在的情况在科学技术上被美国拉开了一大截,我们不能在埋头干自己的,而应该走出去,把国外的技术带回来。

其他的专家也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但是去的人选上他们依旧有问题。

早年间李爱珍的父母都住在菲律宾,李爱珍也算是属于从小就在国外长大。万一此次她出去了最后产生动摇,直接留在美国该怎么办?

其次是年龄问题,彼时的李爱珍已年过40,精力和状态和年轻人比不了。万一她出国学上几年,年纪又大了,最后没能带回有用的技术,那该怎么办呢?

国家推人才出去毕竟是有成本的,一个名额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达到预期,那不也是白白浪费吗?

这几问重重的击在了李爱珍身上,但她没有屈服。

中国已经落后美国许多了,再不出去带回些新的技术,科技发展就真的会比蜗牛还慢了。这些年她的工作经验和努力程度早已远超其他人,再加上在科学技术方面她也有足够的天赋。

这个美国她非去不可。所幸李爱珍的丈夫十分支持她,甚至跟众人作出担保,如果李爱珍没有回来,他就随便大家怎么处置。

她的老师邹元爔也作出担保,这么多人支持她,李爱珍终于踏上了去往美国的路。

李爱珍来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分配的老师是米尔纳斯教授,她需要在美国待上26个月。

美国的科学家对于中国来的科学家表示的不太友好,认为中国是个落后的国家。但还好她的老师米尔纳斯教授认为科学无国界,所以对李爱珍倾囊相授。

李爱珍终于亲眼见识了分子束外延技术,并在米尔纳斯教授的全力教导下学习到了许多的技术。她和在中国一样,全身性的投入研究中,有时在实验室一待就是3个月。

那些原先瞧不起李爱珍的科学家们都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对于李爱珍的勤奋和对科学的热爱表示敬佩。

时间转瞬即逝,26个月就要过去了。美国如今已经知道李爱珍是个人才,就这样放她回中国岂不是可惜?

李爱珍力排万难终回国

为了留住李爱珍,美国拿出了百万年薪和别墅,甚至让李爱珍有什么要求随便提。这是美国为了留住人才惯用的手段,钱和待遇都是最顶级的。

只是李爱珍从小就记住了父母对国家的爱,她也要做一个热爱国家的人。这些年她废寝忘食的工作,并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给祖国献上自己的力量。

如今自己学有所成,钱财又怎能打动她?回国,一定要回国!

1982年,李爱珍带着技术回到了祖国,她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

回国后她一头扎进实验室,她坚定地说道:我们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技术,一定要有一批为了国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科学家,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爱珍回国后的第七年,我国自己的分子束外延设备研制成功了!

当时李爱珍53岁了,可她的笑容比谁都灿烂,眼神比谁都清澈,她真的做到了把一切奉献给祖国。

但是科学一直在进步。中国取得突破的同时,美国又有了新的情况。他们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量子级联激光器。

李爱珍再次奋力直追。尽管她的岁数已经越来越大了,但她依旧不舍昼夜的沉浸在实验室里。几年过后,李爱珍终于研究出了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

当时的美国都没料到中国这么快就追上来了,65岁的李爱珍为祖国打了一场漂亮的仗!

李爱珍几乎耗尽一生奉献给祖国,为什么却四次被拒中科院院士的申请呢?

原来官方要求60岁以下的只需2个推荐人,60岁以上的要6个推荐人。李爱珍年级早就过了60,而推荐人基本上为了把机会给年轻人,都会选择年纪不算大的。

凑不齐6个人,李爱珍自然也没有申请成功。之后的几年,李爱珍又进行了尝试,可是四次申请四次失败。

2007年大年初一,李爱珍在实验室工作,旁边放着的是未递交的申请书。大家让她再试一试,可是她却挥了挥手。

这些年的推举,甚至有7位院士连续三次投给她,可她却始终没有被选上。她不想再让院士们替自己为难了。

有人为此表示不平,可李爱珍却缓缓道:“没关系的,我只记得国家给了我什么,不去记国家没给我什么。”

李爱珍的胸怀令众人赞叹!尽管没成为中科院院士,李爱珍还是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就连“六冠院士”卓以和都表示对她十分赞叹。

2007年,71岁的李爱珍评选上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但是她却并不知道是谁推荐她的。

有人对此事表示担心,中国没给的,美国却给了。李爱珍会不会去往美国发展呢?

李爱珍没等众人议论完,很快就站出来回应。“我能有今天都是依靠祖国提供的平台、经费和科研环境,我知道哪里才是我的家,中国就是我的家,我哪也不去。”

结论:

李爱珍自小受到父母爱国思想的熏陶,为祖国的科学技术提供了许多的突破性进展和研究成果。

尽管她四次申请中国中科院院士,却四次被拒绝。但面对美国颁发的荣誉,她始终不为所动。李爱珍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却从来没有要求过回报。

面对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我们仿佛可以在下面看到一个身影。她是为祖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李爱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美国   米尔   中科院   院士   推荐人   外延   四次   半导体   中国   科学家   祖国   父母   科学   国家   技术   李爱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