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关帝,中华军魂


军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安全屏障,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繁荣的朝代,可以忽视军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能够长治久安。

管仲云:“兵者外以诛暴,内以禁邪。故兵者尊主安国之经也,不可废也。”军队,是国家的保护神,是人民的守护者,对外抵抗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内安抚百姓、制止动乱,维护国家内外的安全稳定。

早在黄帝时代,黄帝就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史记》记载:“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轩辕黄帝“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推崇的“创世英雄”和“人文始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伟大作用。黄帝经阪泉大战,战胜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成为华夏民族的雏形;涿鹿大战,擒杀蚩尤,奠定了以华夏民族为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中华各民族大交融的组成结构。

黄帝以其巨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成为中华各民族的凝聚核心,其治国理念便是“修德振兵”,“修德”是文治,“振兵”是武功。《史记·孔子世家》云:“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文治武功是治国安邦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

富国需要强兵,强兵贵在铸魂。军魂是军队的生命和灵魂,是军人思想素质、道德水平、作战意志、团队凝聚力和核心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司马法·定爵》云:“凡战,固众,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

军魂,是军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蕴含着军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代表着军人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勇敢无畏、义勇当先的牺牲奉献精神。其中最具核心价值意义的精神属性便是“忠义”。

“忠义”是军人军魂的核心。忠者,德之正也。存心居中,正直不偏,谓之忠;一心一意,始终如一,谓之忠。义者,理之宜也。人之正路,谓之义;合理之行,谓之义;诸德之发,谓之义。义是所有道德的准则和标准。惟忠义可以正身心,修齐治平;惟忠义可以节操守,矢志不移。

忠义,不仅是一种高贵的精神品格,更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信仰。岳飞说:“好生恶死,天下常情。若临大难而不变。视死如归者,非忠臣义士有所不能。”

历史以来,关帝是中华民族共同推崇和认同的“忠义精神”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图腾。高雄关帝庙《重修武庙碑记》云:“武圣关夫子生长于汉朝之季,钟灵于山西太原之郡,分灵于此有余岁,而地距闽省复将万里。台湾东溟绝岛,国朝人才志士辈出,光继辽远,乃至全台之人士,斋明盛服,鞠躬屈膝,以及夫山童村妪。闻关夫子忠义之气,莫不肃然起敬……”

宋代开始,宋朝军队已经将关帝视为庇佑军伍的“军神”加以祭祀和崇拜,雍正十三年纂辑之《山西通志》记载:“沁州汉寿亭侯庙:宋仁宗时侬智高陷邕州,铜川神虎第七军以矫捷应募。行次荔浦,祷于祠下。广源以南地,多深林,蛮伐木塞路。忽大风卷卧木,军得并进。及战,有神兵旗帜戈甲,弥亘山野。敌顾望恇怯,军遂大克。归建庙。李汉杰撰记。”

明代开始,军队崇祀“军神关帝”已然成为规制谨严的习俗传统。戚继光在《重建辟三屯营城记》中曾记载关帝庙作为军队崇祀军神关帝的场所,是军营城中必备建筑。戚继光还在《誓词》一文中强调,军人在关帝庙发誓,希望通过关帝神力,逢敌必克,保家卫国,并告诫军士勿作非为,同心协力,共御外敌。

万历初年,杭州钱塘县关帝祠庙记称“我明华夷一统,五兵崇祀,事侯(关帝)益虔”。

从明代开始,无论长城隘口、边疆塞外,还是海岛卫所、边防前线,有中国军人的地方都会建起关帝庙或关圣殿。关帝的忠义精神,为军人军魂注入了赤心报国、为国尽忠的人生理想和精神信念,将军人护国佑民、舍身取义的人生价值升华到了至高点。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忠义   涿鹿   关帝庙   炎帝   史记   轩辕   黄帝   中华   军人   军队   精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