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前言

1062年,包拯去世,这个消息一传出,百姓们痛哭失声,“包大人可是一位好官,一位清官啊!如今他去世了,还有何人会为你我做主!”一位身穿粗布麻衣的百姓哭喊道。

百姓都赶着送包大人最后一程,等到出殡那一日,城中各个街道两侧站满了人,皆身穿白衣,却看见21口棺材同时从七个城门出去,出了城门之后去不同的地方下葬。

正当众人看的一头雾水时,队伍中的盗墓贼却恍然大悟,自此之后,盗墓行当就流传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这个规矩是什么呢?为何与21口棺材,这有什么讲究吗?

巧断奇案,明察秋毫

包拯自从做官之后,屡破奇案,被百姓看成父母官,更有“包青天”之称,他断案入神,不错杀好人,有人曾说过:“若是官员都像包拯一般,那么天下就不会再有悬案了。”

那时,包拯在端州做知府,那天,他正在衙门写述职报告,准备呈与天子,突然听到有人击鼓鸣冤,他冲外面的衙役道:“何人击鼓?”

衙役将人带进来,包拯问:“何事击鼓?”那位百姓跪在地上磕头:“青天大老爷啊,您可要为小民做主啊!”

经过一番陈述之后,包拯才明白事情缘由,原来他家养了一头耕牛,他每天早上都会早起给牛喂草,谁知这天他抱着草往牛圈里扔,却发现自己家的牛躺在地上,牛嘴处鲜血直流。

有人将牛的舌头割下来了!这牛被舌头之后没办法吃草,虽然血止住了,但是牛也快被饿死了,这给人硬生生着急的嘴角起燎泡。

他没有办法了,只能来敲登闻鼓,让青天大老爷断案。包拯听说这件事之后也非常气愤,怎么会有人干出来这么缺德的事情?

他连忙安慰农民:“你放心,此事本官知晓了,就一定会为你找回公道,你只需要听从本官的安排,你今天回去,不要声张,把牛杀了。”

农民傻眼了,说:“小人不敢,小人不敢啊!这按我朝律例,屠杀耕牛可是要被处刑的!”

包拯摆了摆手:“本官为你做主,你只要按照本官说的做就好。”
回去之后,农民狠了狠心,还是咬着牙将牛杀了,惊慌失措之间,他没有发现,篱笆外面的阴影处站了一个人,他看到农民的动作之后,阴险的笑了笑。

第二天一大早,县衙外面有人击鼓,包拯笑了一下,对身边的衙役说:“凶手现身了!”

人一进来就跪在地上:“大人,小人要告,我们村有人偷杀耕牛,这可是大罪!”


岂料包拯一挥手,周围的衙役将此人押了起来,对方一阵忙乱,说:“大人,您这是干什么啊大人,抓错人了!”
包拯哼笑一声,抓的就是你!“还不如实招来?”

最后,农民忍不住交代了:“我与那人曾经有仇,他家扎篱笆的时候,占了我家的耕地,我去找他理论,他却蛮不讲理跟我大吵一架,我气不过,才将他家耕牛的舌头割了。”


包拯听完招供,说:“这件事情本来很小,你找本官,本官身为父母官,自然会还你公道,如今这般行事,只会害了自己!”

包拯挥了挥手:“押下去!”
后来衙役好奇的问:“您怎么知道是他做的?”

包拯娓娓道来:“我让那农民杀牛的时候不要声张,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只有凶手一直关注着他家的情况,一出事就来告状,自动浮出水面了。”

衙役听后直呼:“大人果真断案如神!”

劝谏天子,忠心耿耿

包拯下断奇案,上谏天子。

根据《宋史》记载的,当年宋仁宗久久不立太子,朝中大臣多有担忧,因为太子一日不立,朝廷动荡,争论不休,有伤国本。

可是朝中大臣一一劝谏都被驳回,久而久之就无人敢谏了,这时包拯站出来了。一日下朝之后,包拯没走,请求觐见天子。

等见到宋仁宗的时候,他直言不讳:“东宫之位空虚已久,希望陛下能够早做决断,以免有伤国体。”

宋仁宗听到这句话厌烦至极,沉着脸说:“连你都要劝朕?那你说,朕要你来说,依你看朕要立哪位皇子才好?”

寻常大臣听到这句话之后都会心中一惊不敢再说,而包拯却跪下来说:“老臣如已然六十岁有余,身后也并无子嗣,老臣之所以劝谏陛下立嗣,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如今陛下这么问实在怀疑老臣吗?希望陛下能够明白老臣的一番苦心。”

他跪下重重的磕了一个头,宋仁宗听完这番言论之后,心中疑虑打消,他扶着包拯起身,笑着说道:“爱卿何必妄自菲薄,你的苦心朕都明白的,那依你看,你认为哪位皇子堪当如此重任?”

包拯说:“陛下圣明,相信此事陛下心中已有决断,定然无需老臣多言。”宋仁宗欣慰的笑了。

在包拯的劝慰之下,宋仁宗立下太子,自此,立嗣之事圆满结束了。

因病去世,盗墓行规

公元1062年也就是嘉祐七年,包拯因病去世,此消息一出,朝野哀悼,就连宋仁宗也非常难过,甚至辍朝一日,来表达对包拯的哀悼。

等到包拯出殡当天,东京城大街小巷的百姓,都身着白衣,簇拥在街道两边,想要送包大人最后一程。

所有人的表情都很哀伤,听到车马声由远及近,众人纷纷抬头望去,许多百姓都禁不住落泪,可等到送葬队伍走到面前却都惊大了双眼。

当天包大人出殡时,一共有21口棺材,分开分别从七个城门出去,去往不同的地方,这样的阵仗让人一时都忘了哭泣。

其实我国古代有许多达官贵人出殡时都用了多口棺材,为的是防止有人求财,挖开贵人的墓室,夺取陪葬的金银财宝。

如今包大人这样,其实也不足为奇。但是包大人一生清廉,爱民如子,如今去世之后,陪葬的贵重物品居然需要21口棺材来装吗?

当然不是这样,包大人是不想让自己的身后事惊扰百姓,21口棺材去往不同的方向,真真假假难以辨别,不知哪个是真的包大人,那百姓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追随送葬。

人群中的盗墓贼看到这样的景象之后,回去给盗墓行业立下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从事盗墓行当的人永远不可以去盗包大人的墓,不得惊扰包大人安眠。

结语

爱民如子,一生清廉的包大人尽管已经去世千年,但他的英勇事迹,他的精神一直都活在我们心中,他的灵魂永远不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棺材   劝谏   衙役   耕牛   老臣   陛下   城门   天子   规矩   大人   农民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