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敌手,中日历史上交手六次,倘若再度开战,胜负会如何呢?

近代的屈辱,自鸦片战争始,自抗日战争终,十四年浴血奋战,我们终于将日本赶回了本土四岛,彻底终结了日本的野心,事实上,这不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交手,从唐朝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与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战争了。

历史上为何日本会频繁与我国爆发冲突?中国在这些战争中有没有吃亏呢?如果再度开战,胜负会如何?

中日六次交手

日本在我国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非常“桀骜不驯”的存在,细数我国周边的国家,如东北方向的朝鲜、韩国,北方的蒙古、西北的中亚诸国、西南的尼泊尔、不丹和南面的越南、缅甸,在历史上,或曾经是我国的领土,如蒙古、中亚诸国,或曾经是我国的宣慰司,如曾为缅甸、孟养、木邦军民宣慰使司的缅甸,老挝、车里军民宣慰使司的老挝,或先是我国的领土后又独立成为我国的藩属国,如朝鲜、越南。

在这些地方,中国一直拥有绝对的影响力,各地区仰望汉文化,学习汉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也想取代汉文化。但越南也好,朝鲜也罢,这些国家大多还是清醒的,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只想在中华文化圈中争个老二、老三,拔高一下自己的地位,但日本的情况很不一样。

日本最开始并不介意甚至主动想要成为中国的藩属国,比如汉代时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中国称藩,中国回赐金印,《三国志》中也有关于当时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记载,说她“年长不嫁,事鬼神道”,也就是大龄未婚,天天装神弄鬼。后来曹魏还赐给了这位女王“亲魏倭王之金印”,当时两国井水不犯河水,倒也相安无事。

中日关系的转折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经过魏晋以来数百年的乱世后,中国的国力遭到极大削弱。西面的吐谷浑、北面的柔然、突厥、东面的高句丽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对中国形成了合围之势,中原危如累卵。杨广三征高句丽无功而返的“光辉战绩”更是加重了这种刻板印象,日本也就此产生了“不臣之心”,很快,

中日就爆发了第一次大规模战争:白江口之战。

当时朝鲜半岛上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新罗亲近唐朝,百济亲近日本,而高句丽则一直想要入主中原。三国里面,新罗最弱,经常挨打。唐朝本想用国力震慑百济,但百济自恃偏远,又有日本撑腰,笃定唐朝不会发兵,一点面子都不给,于是在唐高宗显庆五年,苏烈率领唐军水师飘洋过海,攻灭百济,给了百济一点“小小的大唐震撼”。日本王室和百济王室是亲戚,日本天皇自觉脸面上挂不住,决心出兵百济。

白江口之战

公元661年,苏烈回国休整,遭遇大雪无法渡海,百济仅剩刘仁轨一部唐军,人数不足两万。日本见状,押上了全部筹码。

9月日本派5000日军进入百济,次年五月派出了170艘战舰,第三年又增兵2.7万人,至此,在百济的日军数量已经高达4万,战舰数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1000艘,对于当时尚处于飞鸟时代的日本而言,这已经算的上是空国而来了。日本原想一战定胜负,可现实却让日本狠狠地栽了个跟头。

公元663年,唐、日两军在白江口即今天韩国锦江入海口遭遇,刘仁轨以1.3万唐军和100多艘战舰的弱势兵力,一举击溃了日本舰队,杀伤敌军数千人,至此,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战争以中国完胜而告终。

白江口之战把日本彻底打服了,日本一改之前的傲慢态度,开始派遣遣唐使来华,努力学习中国文化,按照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一副臣服的模样。但绝对服从的表面,是受辱的自尊心,此后上千年的时间里,日本虽然一再向中国学习,却再也没有向中国称过藩。

一面拼命学习,一面又不肯尊师重道,这样的学生自然不讨老师喜欢,宋朝忙于应对北方的辽、金、西夏,顾不上,但蒙古人可不会惯着日本,

忽必烈见日本屡次拒绝称藩,于是便在1274年、1281年,两次发兵进攻日本。

如果这两次交锋,元朝军队能够继续取得像唐朝白江口之战那样的大胜,也许日本还能再安静六百年,但可惜的是,这两次交锋,元军的战绩堪称惨淡。

第一次元日战争是试探性进攻,元朝派出了四万人,这四万人足以攻占朝鲜半岛与日本四岛之间的对马岛、壹岐岛,却不足以攻占日本本土。

九州武士的奋死抵抗给元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当第二次进攻日本时,忽必烈征召了高丽军、蒙古军和大批投降的前宋军,合计十四万人,分两路夹击日本,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又在九州碰壁。

元日战争

九州武士的抵抗过于顽强,导致元军不得不在夜间撤回船上,结果遭遇台风,折损数万,在随后的战斗中,元军将领指挥不力、进退失据,又折损数万,十四万远征军,活着回国的不足三万。

忽必烈原本想教训一下日本,没想到却助长了日本的神国思想,日本将这场台风称为“神风”,对中国的蔑视也与日俱增,

因此仅仅三百年后,中日之间便爆发了第四次战争,这一次战争依然与朝鲜有关。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的雄主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自信心膨胀,听说万历皇帝懈怠朝政,军备废弛,于是便想要借道朝鲜,进攻中国。作为明朝的藩属国,朝鲜自然不肯听命于日本,这正中丰臣秀吉下怀。

1592年,丰臣秀吉动员30万后备军,并派出了一期远征军8个军团共15.87万人,妄图一举攻灭朝鲜。日本刚经过战国时代的淬炼,军队战斗力远胜朝鲜,很快,朝鲜就被打的几乎亡国。得知此事后,万历皇帝紧急调兵,先后派出了四万明军驰援入朝,稳定住了战局。

万历援朝之战

明军先败后胜,与14万日军形成了战略相持态势,双方谈判不成后,1597年,第二次万历朝鲜战争爆发。这一次丰臣秀吉又派出了八个军团,十四万人,结果明军再次驰援朝鲜,将兵力增至六万,日本屡战屡败,突破明军防线无望,只能饮恨退出朝鲜。

自唐朝白江口之战开始,元朝有两次元日战争,明朝有万历朝鲜战争,清朝有甲午战争,再加上抗日战争,一千多年间,中日已经交手了6次,三攻三防,三胜三败,既算不上吃亏,也算不上成功。

若中日再度交手,胜负会如何呢?

直到现在,日本依然不服气,对中国的蔑视也依然存在,但随着我国国力的提高,攻守已经易形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尚处农业社会,而日本早已是成熟的工业国,以先进的工业国打落后的农业国,过程不言而喻。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完全的工业强国,涵盖所有的工业门类,且工业布局深入穷乡僻壤,遍布民间。

未来的战争一定是高精尖的战争,我国在高精尖技术上也一直奋起突破,神舟,天宫,东风,大飞机,航母,战机,北斗,一样都不能少,未来,一定是顶尖工业国打落后工业国。

倘若中日再度开战,相信我国完全有能力攻入日本本土,再惦记中国的领土,恐怕只能招致来自我国的雷霆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新罗   中日   工业国   朝鲜   敌手   日本   万历   唐朝   中国   胜负   千年   战争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