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中国打仗靠战术,外国却靠正面硬刚?其实道理很简单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我国古代军事家频出,还有许多知名兵法流传于后世,而在我们观看古代西方的历史时,便会发现,古代中西方打仗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国古代依靠的是兵法战术,讲究的是智取,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胜利。

(孙子兵法)

而西方的作战,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正面刚,直接把军队拉出来溜溜。

这就显得中西方古代打仗方式差距十分明显,那么为什么中西方之间的差距会有如此之大呢?其实这和中国历久以来的发展绕不开的。

一、中国古代战术多变,作战方式丰富

说起来中国古代的战术,对于咱们来说可谓是如数家珍了。

比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又比如咱们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几个古代大将的名字,加上历朝历代的能人军师数不胜数,在我国古代的战斗中,也常常体现了战术的运用。

但其实最早中国打仗一来就是运用计谋吗?其实也不然。

在春秋时期之前,大部分打仗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武王伐纣,那就是周武王摆出了军队,又收获了民心,然后冲进都城,最后称霸天下的。

(武王伐纣)

周武王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术的存在,而这时候的古代西方,许多地域连文明都不曾诞生。而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也是唯一没有断掉文明延续的国家,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与其他文明就有着深深的不同。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由此来到了我国古代军事战术发展的时期,首先是思想上的变化。百花齐放的思想,孔孟、老子、墨子、荀子,还有法家思想等种种开始出现。

有了谋士,自然在对战上就有了战略,也就出现了战术。

比如我们知道的《孙子兵法》,它出自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兵圣,更是被看做是东方兵学的鼻祖。《孙子兵法》如今也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兵学之书。

(孙子兵法)

就比如孙武曾向吴王进献此书,当即受到吴王喜爱,并且之后吴国与楚国的对战中,吴王正是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伐交”一策略,将楚国的盟友拉拢过来,最后活捉了楚国大夫。可见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的战争便开始利用战术取胜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离间计、调虎离山、围魏救赵等诸如此类的战事,我们也听得不少。又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知人善用,并且十分擅长用计谋,运用智力达到自己的目的。

(三十六计)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多个经典章节,我们都能看到诸葛亮展现出的计谋和战术的高深。

随着军事战术的运用,我们在战争中使用的兵器也越来越厉害,从矛与盾,再到弓弩、长枪、再到后来明清时期的火炮。而除了这些兵器以外。我国古代军事当中的阵法,也成为了战术的一员。

(清朝的火炮)

在西周和春秋时期,阵法就已经出现。

那时候多以步兵为准。战国时期后骑兵、战车出现,阵型便可以更加多样。诸葛亮作“八阵图”传世,明代戚继光也写下《练兵实纪》这样的书还自创了鸳鸯阵和三才阵。

之所以我国古代战术能够如此丰富,其原因在于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今人难以匹敌的。在我国古代,不论是丝绸、冶铁、医学、天文地理等,都在同时期世界的前列。孕育出的能人自然也不少,所以才会出现丰富的战术体系。

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我国的战争频繁。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互相争斗,汉朝又与匈奴作战,明清时期又要与倭寇作战。觊觎这块土地的人是在太多,所以在频繁的战争中,历朝历代的军队都会更上一层楼。

所以多重原因之下,我国的古代的军事战术,便运用得当,并且十分灵活。所以在古代的战争中,才会经常使用战术。

二、西方的作战方式,喜好重兵和硬刚

而与中国古代的作战方式不同的是,在这个时期的西方,他们往往是直来直去,选择正面硬刚,很少有选择用智取胜的方式。比如对于西方来说,具有代表性的骑兵,他们的骑兵往往都是“重装型”的。

(古代欧洲重装骑兵)

比如我们来看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军事装备,首先是步兵都是配备了青铜胸甲,以及一把剑和两根茅。而骑兵部队则更不用说,在我们见到的古代西方骑兵中,也多是附带面甲,身披盔甲,而后还手持长矛。

并且对于欧洲的骑兵,他们十分注重每一件武器的重要性,不论是矛或者是盾,都是要求十分高的武器。这对于士兵的个人作战能力要求就比较高,就连步兵身上的甲胄也是如此,这也导致一般欧洲的战场上,反而是更看重军人个人的素质。

不看团体看个人的话,个人主义色彩比较明显,就会导致在面对战争时,不会考虑到迂回,只想硬碰硬的对战。并且在他们的装备足够好的情况下,便不会选择计谋,而是正面对决。

(古代西方对战)

比如在1177年爆发的蒙吉萨战役,这是耶路撒冷国王鲍德温四世与敌军展开的对战,他率领375名骑士以及几千名步兵,准备与敌26000多人对战。少数多占多数,若是按照咱们,只要这几千人不是敢死队,那肯定是相处计谋来对抗。

(蒙吉萨战役)

但是当时的鲍德温四世直接率领这几千人进军了,而最后恰巧是敌军太过混乱,在鲍德温四世祈祷后,他率领这些人冲锋,奔跑在最前沿,最后竟然获得了胜利。主打的就是一个冲锋,而在欧洲,诸如此类的莽夫数不胜数。

可见,这就是古代欧洲的作战方式,不搞弯弯绕绕正面来,看看谁的军队更强,直接硬碰硬。那为什么古代中西方的作战方式,差别这么多大呢?

三、为什么古代中西方作战方式,差别很大?

首先我认为还是环境上的不同,与古代欧洲不一样的是,当时中国实行的是分封制,旗下都是各路诸侯。

而诸侯国彼此之间的矛盾频发,那就会有战争,而在思想学者百花齐放下,不同学派的思想都会有面对战争不同的方式。

(古代分封制)

而当时各国的人才也不少,有的郁郁不得志,有的终其一生都希望能够得到君王的重用,那如何引起君王的注意呢?那你就要有真本事,当时诸侯国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扼制他国,所以许多人都是凭借智谋当上的国君重臣。

比如管仲、晏殊等等都是,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们讲究的是先礼后兵。这就和古代西方拉开了不同,西方更加外放,与中国内敛的情绪不同,所以他们的战争,没有客套没有游说,上来就是干。

这是由于两地的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而且当时西方的冶铁技术也落后于我国,等到他们真正开始注重重兵的时候,我国古代已经开始注重于轻装上阵,尽量减轻军人的负担。所以在这样的差别下,我国古代的轻装会让战士们更加利于改换战术。

(古代骑兵)

而西方的重装就会更注重于正面抵抗,并且欧洲的国家分得十分散,中间还隔着海,每个国家的疆域也不强大。在整个欧洲,没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所以他们的作战方式和理念,便会认为越快越好,“兵贵神速”嘛。

所以他们的作战方式就是越快越硬,与中国长时间的布局设计,加上战术变化就会不同,但中国的作战,往往会是在又快又好的基础上完成。

还有一个原因,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将领是很重要的,一个运筹帷幄的将领,有时候能够决胜于千里之外。而这一点上,古代欧洲的将领是无法做到的,甚至因为他们的莽攻之下,断送了军队的生命,奠定了自己的失败。

(拿破仑战败 图文无关)

整体来说,我认为还是古代中国的发展要快于古代欧洲,不论是文化、经济、政治发展都是如此。

所以在生产力的推动之下,才支持了更多的战术变化。而当时的欧洲是无法做到的,尽管后来随着工业革命,欧洲逐步强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许多发明,都是震撼世界的。

就比如冶铁,在商周时期便有冶铁技术了,可是欧洲一直到14世纪在炼出白铁,并且有使者猜测,这还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再比如提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哪一个不是远超古代的欧洲,所以中国古代发展的比欧洲好,这本来就是必然的事情。

(古代冶铁)

而正是在发展快速的前提下,中国才会有更多的战术,那么在老祖宗就奠定的情况下。战国之后的朝代,学习兵法战术的人也越来越多,又总结出一本《三十六计》,所以本质上还是看整个国家的基调。

而当时的欧洲,连其他都自顾不暇的情况下,去想军事战术和策略,就更难了。于是久而久之,欧洲的人作战方式也就固定了。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文化不同导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吴王   中国   孙子兵法   战术   古代   中西方   作战   欧洲   骑兵   道理   外国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