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玉冰:在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袁玉冰

袁玉冰(1899年-1927年),江西泰和人,是江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建人方志敏、江西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赵醒侬并称为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

组织发起江西改造社

青年时期的袁玉冰勤勉好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江西省立南昌二中。目睹了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与社会黑暗状况,袁玉冰立志要为苦难中国寻求出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袁玉冰作为学生代表出席了南昌市学生代表大会,参加示威游行,号召人民群众行动起来反对北洋政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这一时期,适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袁玉冰开始阅读和学习《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思想逐渐由追求真理转向共产主义。

1919年下半年,袁玉冰联合7位同学发起创办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并于次年更名为“江西改造社”,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社团,扩大马克思主义宣传和影响,1922年11月,袁玉冰制定了改造社八条社规,加强社团组织凝聚力和领导力。如“社员只能信仰主义,绝不能信仰任何宗教”“只能援助而不能加入民主革命政党”“社员要有正当职业,不得成为资本家的助手”“社员生活平民化,不得有不良的嗜好”“社员要对马克思学说、社会学、外国语、世界语等最少一门学科有研究”等,这些社规加强了社员组织纪律和文化信仰要求,从而极大提高社员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彼时,江西改造社集合了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为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推动江西地区开展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主持《新江西》杂志

1921年元旦,江西改造社正式成立,并决定发行《新江西》杂志向社员普及马克思主义知识,向社会宣传马克思主义。袁玉冰被推选为《新江西》主编,在《新江西》创刊号上撰写了《本刊宣言》阐发《新江西》办刊宗旨与政治主张,指出,“改造社的宗旨,是主张改造社会”“发行本刊,就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为此,他提出改造社三项主张:其一,“发展德谟克拉西的真精神”,打破一切权威和阶级制度;其二,“劳工神圣,是我们良心的主张”;其三,对社会现象采取严格公正的批评获取真理。此外,袁玉冰还指明了《新江西》办刊目的,即将“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

随着办刊宗旨的明确,《新江西》逐渐发展为江西人民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舆论平台,成为江西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前沿阵地。当时,很多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在封建官僚和军阀鼓动下,开展“主义问题”与“政治问题”大讨论,企图攻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动摇社员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改造社内产生很坏的影响。对此,袁玉冰立场坚定地驳斥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旗帜鲜明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参与政治斗争的重要性,认为没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很危险的,但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经院学问,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从而统一了社员认识,受到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们的欢迎。

袁玉冰主持《新江西》期间,因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江西思想界一股清流,让共产主义思想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得到广泛传播,为江西青年追求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创造良好环境。尽管《新江西》从办刊第一天起就遭到反动军阀的干涉与迫害,甚至一度停刊,但以袁玉冰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不畏强权,使杂志不仅在江西拥有广大读者,还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昌等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1922年,为追求真理,提升马克思主义素养,袁玉冰赴北京大学求学。求学过程中,他很快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革命家、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李大钊很关心袁玉冰生活和学习状况,在他的帮助下,袁玉冰把江西改造社迁移至北京,并在北京大学成立总社,宣传马克思主义、吸收进步青年和知识分子,扩大党团组织。1922年下半年,袁玉冰因出色的工作能力,被李大钊推荐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兴国县籍第一个共产党员,也是赣南籍第一位中共党员。

1923年春,受党组织委派,袁玉冰依次在南昌、上海、九江等地开展宣传与革命工作,走上“职业革命家”道路。在南昌,他与江西改造社成员方志敏、赵醒侬等人发起成立江西地方青年团组织——南昌地方临时委员会,又在省立南昌二中成立了“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使党团组织工作顺利开展。为配合党团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向青年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袁玉冰又在南昌心远中学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通过指导进步青年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等方式,对进步青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主动肩负起革命宣传、组织、动员等先导作用。同时,袁玉冰还利用“南昌文化书社”为掩护,秘密联络党员、团员,使南昌文化书店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1923年3月,袁玉冰动身北上向党组织报告江西党团组织工作时,被时任北洋军阀江西省最高军事长官督军蔡成勋、省长李廷玉抓捕。他们对袁玉冰进行威逼利诱,许以公费留学等条件进行“劝说”,袁玉冰不为所动。出狱后,他在《新江西》上公开指出,“我们做改造事业的人被投入监狱,上断头台是毫不介意的事情”“为广大民众谋利,即使死于明日,也甘心情愿”,表达了一位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革命乐观精神。

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袁玉冰出色的组织动员能力,获得了党组织信任与赞赏。1924年3月,中共中央调他去上海工作。同年8月,党组织又派他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深造。1925年冬,袁玉冰按党组织指示提前回国,被委派至上海担任共青团上海地委宣传部主任、地委书记一职,从事革命宣传、联络工作。1926年10月,中共组织和领导上海工人阶级发起第一次武装起义。袁玉冰积极参与,并配合党组织发动青年工人、知识分子与群众参与斗争,为北伐军在江浙地区胜利贡献了力量。

北伐战争节节胜利,让北伐军对战争形势产生乐观情绪。在共产党内部,一些人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认为革命即将成功。国民党方面逐渐暴露出反共反人民面目,企图窃取革命胜利果实。1926年冬,袁玉冰奉中共组织调令回江西工作,担任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兼任中共江西区委秘书和宣传部部长等职。他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察觉出革命形势任重道远,在共青团江西机关杂志《红灯》上发表了《谁说革命成功了!》一文,全面分析了国内革命形势,认为尽管北伐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但对外有帝国主义势力渗透,对内有买办官僚等封建势力影响,因而革命离成功还远。为此,他号召广大党员、团员既要认清革命的困难,又要积极向前进。

果然,革命形势正如袁玉冰所预料,在1927年后急转直下。国民党右派推翻三民主义、破坏“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始制造一系列反共事件。4月,国民党右派在上海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上下一片哗然。在江西,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预备队总指挥朱培德以“礼送”共产党出境形式实行“清党”。面对白色恐怖,袁玉冰毫不畏惧,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发表了《蒋介石政府的危机》一文,全面痛斥国民党右派反共反人民暴行,深刻揭露蒋介石“清党”实质,并坚持在江西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

不幸的是,1927年12月袁玉冰准备赴南昌向中共江西省委汇报工作时,被叛徒兰仲和出卖而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袁玉冰矢志不渝直至英勇就义,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贞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熊 杰,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江西   马克思主义   共青团   南昌   右派   社员   党组织   先驱   国民党   组织   青年   袁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