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上海光复起义(上)

1911年11月4日上午9时,上海光复之役胜利结束,经过上海革命军的浴血奋战,特别是革命党敢死队与江南制造局清兵的殊死交战,起义终于奏凯。

11月7日,沪军都督府成立,陈其美任沪军第一任都督。

陈其美,字英士,号无为,别号高野。1878年1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府归安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学前营五昌里的一个商人家庭。父亲陈延佑是当地的商人,母亲吴氏出生书香门第,是湖州射村儒士吴文浚的二女儿。

陈其美兄弟三人,陈其美排行第二。其长兄陈其业(陈果夫、陈立夫之父)很早跟随父亲经商,三弟陈其采后来从军参加革命。

陈其美4岁时开始在母亲吴氏的启蒙下读书识字,学习《千字文》等经典书籍。7岁时陈其美被母亲安排在自家私塾读书,受教于名儒忻谷生。

1884年,陈其美的母亲吴氏病逝,1891年,其父陈延佑去世,陈其美的继母杨氏遵照陈延佑的遗言,经杭州人吴小舫的介绍,将陈其美送到石门县城西横街的善长典(典当行的名字,位于今桐乡县崇福镇)当伙计谋生。陈其美从“拌猫饭”(喂猫)做起,到专为客户存放或寻取典当物件的“寻包”,再到之后接触“记帐”等细致工作,逐渐获得老板的信任。

多年之后他回忆起当年情形,如此描述:“我15岁那年家父去世,全家生计顿即见绌,无奈只得去当学徒……为客户存放或寻找典当的物件。在善长典,我一直当了12年学徒!”

在善长典学习期间,陈其美通过频繁阅览《申报》等刊物,开始接触先进的思想,并劝说弟弟陈其采留日学习陆军。

1903年,这一年便是他当学徒的第12个年头,他供养的弟弟从日本留学回国,向他描述外部世界的种种富强情状。他深受鼓舞,决定离开这家当铺,沿着湖州人的传统致富之路前往上海,在南浔商帮开办的一家生丝货栈--上海同康泰丝栈里当佐理会计。

在上海当佐理会计期间,陈其美还进入理科传习所研究科学,并研究中外贸易关系,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同时结识革命党人张静江和于右任,后来在理科传习所结识浙江光复会领袖蔡元培。

1905年,陈其美前往长沙探望弟弟陈其采,期间亲自参与组织“湖南全省乡绅抵制美货禁约会”,此时的他还无意于商人追逐利益的行为。

1906年春,28岁的陈其美受蔡元培在邹容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的影响,决定抛弃商业生活出洋留学。

是年夏季,在攒了3年钱后,他踏上了留学之路,东渡日本,进入东京警监学校第3班学习,期间受孙中山同盟会及其《民报》中思想的影响,在学校内联络同志宣传革命,并于同年冬天在东京加入同盟会。

其实,陈其美刚开始并未受到重视,同盟会早期的军事活动,他也均未参与。可是,在之后10年,陈其美却宛如异峰突起,屡屡立于风口浪尖,让人侧目而视。在“辛亥革命先烈”中,陈其美算是大器晚成。

1907年,陈其美以警监学校罔顾学生学业为由反对学校的课程规定,在与校方交涉后得以在另外新建的东斌学校继续学习军事。

同年,蒋介石到东京,入振武学校研习军事,由奉化盟兄周淡游介绍,认识了陈其美。不久两人成为至交,并与黄郛一同义结金兰。陈其美并介绍黄郛、蒋介石等加入中国同盟会。

在日本期间,陈其美系统学习西方政治、自然科学、法律和警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结识了徐锡麟、秋瑾、张静江、谭人凤、褚慧僧等大批反清志士。

1908年春天,陈其美奉孙中山令从东京回上海,欲利用上海水陆交通、电信、租界(治外法权)等有利条件,以上海作为革命活动的根据地。陈其美遂在东斌学校结业之前离开日本,经香港回到上海开展革命活动,并通过表叔杨信之的关系,到其创办的湖州旅沪公学担任代课教员,以此掩盖革命活动。

1908年正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最为步履维艰的时期:清政府一方面推进预备立宪,欺骗广大国人,一方面加大军力警力,破坏革命组织;同盟会一边与清政府开展武装斗争,一边与立宪派开展舆论斗争,一度落于下风。况且同盟会早期成员以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为主,长于著书立说,传播革命思想,但到了执行环节往往拙于实干,因此在商业都会上海滩难以开辟天地。就在这个当口,陈其美回到了上海。虽然他文化程度不像张静江那样书学赵孟頫(fǔ)画学董其昌,也没有张静江那样高大上的朋友圈,但陈其美长期挣扎于社会底层,性情豪放,善于识人,善于交际,善于鼓动,善于谋划,尤以“四捷”著称,也就是“口齿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动捷”,从而迅速在上海滩乃至今天的包邮区(江浙沪)为同盟会打开了局面。

陈其美为了革命加入了上海青帮,并且还成为了帮会大头目。其在上海常出没于酒楼、茶馆、戏院、澡堂、妓院,交班结友以为反清力量,故人说他“多有党羽”。陈其美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仅动员大批江浙富商,如虞洽卿、王一亭、沈缦云等加入同盟会。

1909年,陈其美与浙江龙华会首领张恭策划发动浙江起义,但消息被原同盟会会员刘师培告知两江总督端方,于是革命机关天保客栈遭到破坏。随后,陈其美在汉口、上海创办《大陆新闻报》和《中国公报》宣传革命,同时将天保客栈重新修建并改名为江浙革命机关,之后又移至租界马霍路(今上海黄陂路)德福里1号。

是年秋,陈其美还结识了来上海传武的天津著名武术家霍元甲,他很敬佩霍元甲的高超武艺和爱国思想,便与上海崇尚武术的同志筹办精武学校,储备军事人才。陈其美计划挑选50名志向坚定、体格强健的同志,由霍元甲教授拳术和军事学,以6个月为期,然后以毕业的50人分到各地去组织同样的学校,每人再担任教授50人,照这样下去,不到10年,可以练成数十万或百余万体力强健并有军事学识的青年。但之后霍元甲因被毒杀,陈其美通过设立精武学校以培育革命军事人才的计划也因此失败。

1910年春,陈其美创办《民声丛报》反对预备立宪,同时为了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他还在上海创办国内首份英文日报《大陆报》、资助于佑任等创办《民立报》并担任外勤记者。

1910年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陈其美以《民立报》记者的身份,通过新军将领蒋伯器和巡警教练所所长夏寿华的关系,冒死救援革命党人,因此遭到两广总督张鸣歧和水师提督李准的通缉,后设计逃离广州。

1911年7月31日,宋教仁、陈其美、谭人凤、潘祖彝、杨谱笙(秘书)等人在闸北的北浙江路821号湖州旅沪公学(今浙江北路二小校舍)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担任总会庶务。

如今回顾陈其美武昌起义前在上海最有价值的工作,

一是办报,为革命党人抢占舆论阵地,他自己身先士卒担任记者,既深入了解民情又广泛结交五行八作引车卖浆的朋友;

二是联络,但凡往来海外或是途经上海前往国内各地的同盟会同志,往往都在他经营的天宝客栈接头,由此结识了海量革命同志;

三是加入青帮,团结同样处于社会边缘的帮派会党参与革命,共同对抗清政府;

四是创办精武体育会,吸引了大批社会名流与商会首脑参与,从而逐步影响并拉拢原本倾向政府的商会武装。

这段时期,陈其美结交社会各阶层,壮大同盟会力量的同时,不惜狂赌滥嫖,夜夜笙歌,以至于教师出身的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看不下去,曾当着孙中山的面规劝陈其美洗心革面,戒赌戒嫖,种下日后两人反目成仇的祸根。平心而论,陈其美的行为确有旧社会的风气与腐蚀。

湖南同盟会员杨思义曾回忆:“陈其美是上海青帮的大头目。上海的戏园里、茶馆里、澡堂里、酒楼、妓院里,无论哪个角落里都有他的党羽”。

民国某记者则为他辩护:“英公主持江浙两省革命运动……表面则酣歌狂饮,花天酒地,以避满清之耳目。不知者以为醉生梦死之流耳。又孰知革命大事酝酿于此中哉!”

陈其美本人事后也承认:“昔日为秘密结社之故,偶借花间为私议之场,边幅不修,无须自讳”,显然含有愧疚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同盟会   天保   辛亥革命   上海   精武   湖州   青帮   东京   浙江   学校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