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绿道兴起“徒步挑战”!有人32小时走完100公里,医生:不建议普通人尝试

“天府绿道100公里徒步成功!真的太酷啦!”当丹丹在手机上敲下这一行字时,已是端午节假期后的第二天。此时的她,脸上和胳膊上都还留有阳光的痕迹,短袖T恤的边缘,黑白肤色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

6月22日,丹丹在朋友昕橙的组织下,踏上了天府绿道100公里徒步挑战之旅。从6月22日下午3点50分到6月24日凌晨零点过30分,32小时的连续徒步,让他们精疲力竭的同时感受到青春热血。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绿道徒步”关键词在多个社交平台被传开,此前已有多人发起了类似的绿道徒步挑战和攻略。这一场高难度的挑战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绿道玩法。不过,长距离、长时间、高强度的徒步方式并不适合所有人。“徒步挑战活动强度极大,有一定的风险,市民应根据自身状况衡量是否要参加徒步挑战活动。如徒步过程中,遇到身体不适、天气恶劣的情况,应量力而行,或立即停止徒步。”此次徒步组织者昕橙如此提醒。

绿道100公里徒步

“累了,在地上一躺,就直接睡过去了”

贴着双眼皮、假睫毛,化着精致的妆容,几乎什么装备都没带,只背上了一点水和食物,这让同行的其他“驴友”都觉得她是来玩的、不是真正来徒步的。6月22日,当丹丹到达环球中心与“大部队”的其他6个人集合时,已经是15时左右了。50分钟后,他们从桂溪公园的绿道“0KM”线出发,踏上了天府绿道100公里徒步挑战之旅。

绿道100公里徒步,一行七人合影

严格意义上来说,丹丹的户外运动经历仅有6次,之前是爬山,现在是徒步。

“这次端午节,家人并没有安排旅行或聚餐的活动,所以我便跟之前认识的‘户外搭子’昕橙约好去天府绿道挑战100公里徒步。”事实上,这是她第一次挑战这么长距离徒步,但作为“00后”的她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那时我并不知道100公里是什么概念,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穿着背心和长裤就去了。”

与其他户外运动不同,长途徒步更考验运动者对自身气息和运动节奏的把控能力,而刚开始不到一个小时,丹丹和昕橙就与其他的队友走散了。“因为我们明显能感受到他们的徒步节奏比我们的更快,但户外运动最勉强不得,所以我们还是以自身的徒步节奏为主,这也是我们最初制定的策略。”

丹丹和昕橙在徒步过程中,与朋友的合影

热、累、困、疼,是100公里徒步挑战过程中丹丹最切实的感受。丹丹自称为“社牛”,即便在徒步的过程中也很愿意带动队伍里的气氛,她揣着蓝牙小音响,放着流行音乐,让沉闷的路途中增添一丝趣味。但随着徒步的时间越来越长,剧烈的阳光晒在大道上,她也开始昏昏欲睡。

徒步到第二天白天时,虽然有水、有食物,逐渐升高的气温和浸透汗水的衣服,让丹丹和同伴甚至没有胃口吃饭。在她的回忆中,那时,她的大脑已经变得一片空白,“刚开始我还很兴奋地和同伴聊天,用蓝牙音箱放歌,后面我只剩下麻木地不停摆动自己的腿,到后来我的脚掌和脚踝就开始痛起来了,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千万不能拉伤,千万不能拉伤’。”

脚掌拉伤是徒步中的大忌,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这次徒步可能只能到此结束了。“到后来,我们的节奏就开始放缓,休息频率变高,从原来的走1个小时休息半小时,到后来的走半小时休息15分钟。”

一直徒步、缺乏睡眠,到了第二天,走到70公里左右的时候,他们都变得疲惫不堪,“到后来越走越久,走得累了,我们往路边保安亭的阴凉处一靠,或者在地上一躺,就直接睡过去了。所以每次休息之前我们都要定好闹钟,一听到闹铃声我们就‘刷’地一下撑起来,因为但凡犹豫,就会打乱下一轮的节奏。”

从“0”到“0”

这是一次对身体和心理的考验

打开昕橙的社交账号主页,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似乎就与天府绿道结下了“不解之缘”。“天府绿道画圈成功!全程共享单车真的很累,预计下下周还会陪朋友再骑一次!”“端午徒步天府绕城绿道找搭子,高强度!有人来吗?”……

6月17日晚上,看着日历上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小长假,一段回忆涌上心头。“今年4月份,我被朋友‘坑蒙拐骗’拉到天府绿道进行徒步,那时候我们一行4个人,最远的才走到60多公里。”虽然只是简单的长距离徒步尝试,但是对于昕橙而言,却是一次激起他好胜心的体验。

100公里徒步真的这么难吗?别人能走成,自己就不行?没走完的绿道成为昕橙的一个“心结”,他不仅想挑战100公里徒步,更想做出自己风格的攻略。

从年初一个对户外活动一知半解的“小白”,到积极组团的组织者,这样的转变仅仅在几个月之间。但昕橙并不是只凭借一腔热血,他在参考完别人详细的经验后,又重新在各个徒步群里开始“摇人”。“有人想端午节在天府绿道徒步吗?成都绕城绿道逆时针100公里徒步,预计时间15至30小时,想来的加我!”在他的组织下,很快,一个约40人的徒步群就建立了起来。

在他看来,绿道其实比山路更难走。“天府绿道大多都是沥青路,它非常硬,走下一步,力量就全部冲击在脚掌上,正常人可能走个二三十公里,脚掌就会轻微拉伤,如果再继续徒步,可能医院就是归宿。”因此,在徒步前他就再三在群里强调,“强烈提示,徒步挑战活动强度极大,有一定风险,一定要带上必要装备,同时注意个人安全。”

“徒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脚掌、脚踝和膝盖。”昕橙总结,肌肉的酸胀和疼痛都尚可忍受,但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拉伤。“刚开始我们的策略是走1个小时休息30分钟,后面变成走50分钟休息30分钟,实在不行就半个小时休息15分钟。这样的调整、休息,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脚掌、脚踝和膝盖得以恢复。”也因此,徒步最终花费的时间超出了当时预期。

丹丹和昕橙在徒步过程中,与朋友的合影

“虽然当时群里有十多人报名,但最后实际上来的只有7人。”成为这次绿道徒步活动的组织者,让昕橙感到身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徒步速率的掌控、夜路徒步时走在队伍最边上、戴着头灯照亮前方……“到后半段路的时候,队友实在是太累了,我就扛起了她的背包。”

6月24日凌晨,昕橙和丹丹终于到达了两天前他们出发的“0KM”起跑线,而早在数小时之前,队伍的另外5名成员已经放弃。他们成为了100公里绿道徒步挑战坚持到最后的那两个,互相鼓舞着走了下来。

“很奇怪,到终点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大的惊喜感,我很平静,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一定能走完。”昕橙笑着坦言,他们并不是前来绿道徒步的第一批,“我们只是‘徒步’大牛的追随者。如果说这次徒步100公里的意义,可能就在于以后和朋友‘摆龙门阵’时有‘吹牛’的资本。”

“这次100公里徒步,刚开始真的感觉很累很累,但是走到后面我就感觉自己‘走透了’、舒坦了,但是慢慢地,脚底的疼痛又随着不间断的徒步开始明晰,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上班的时候只能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外面的‘钢铁森林’,需要在自然里得到舒展。”在丹丹看来,徒步等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潮流“生活方式”,更成为她对自己生命和潜能边界的延伸和触摸。

“这次徒步让我对自己的身体和意志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原来,我有如此毅力、能够做到这种程度,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极限尝试,来尽力触碰自己潜能的边界。”对她而言,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之后,我还想挑战更多的户外运动项目。”

“绿道徒步”正成为年轻人新玩法

医生:不建议普通人选择这一运动方式

记者注意到,“绿道徒步”关键词在多个社交平台被传开,此前已有多人发起了类似的绿道徒步挑战和攻略。这一场高难度的挑战正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绿道玩法。

昕橙告诉记者,徒步挑战活动强度极大,有一定的风险,市民应根据自身状况衡量是否要参加徒步挑战活动。如徒步过程中,遇到身体不适、天气恶劣的情况,应量力而行,或立即停止徒步。“此外,因为徒步线路是绕城绿道,路上会有很多骑自行车爱好者,甚至会有电动车、机动车等,所以徒步者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同时注意补充体力、合理休息。”

丹丹和昕橙的徒步绿道的部分数据记录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洋告诉记者,“如果一定要参与这种高强度超长时间的运动,参与者应该做一些体能和身体条件的准备,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事先进行一些适量徒步训练等等,运动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徒步速度和运动节奏,中途补充适当的热量、水以保证体力和补充水、电解质。总之量力而行,出现不适要立即终止运动,寻求医疗帮助,另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不建议参加这类运动。”

此外,他表示,现在夏季室外温度很高,白天在户外进行运动时需要注意防暑降温,“徒步过程中可以选择使用防晒服、遮阳帽等方式进行防晒,同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

同时,王洋也强调,长时间、高强度的徒步运动腿部骨关节、肌肉和韧带一直处于运动的状态,很可能会对这些部位造成损伤。“因此,我并不建议普通人群选择100公里徒步作为常态化的运动方式,这种极限运动应量力而行。”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吕佳羽

编辑 成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天府   道徒   红星   小时   脚掌   拉伤   量力而行   户外运动   普通人   节奏   医生   建议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