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韦之乱(4)神龙政变,“不高兴”与“没头脑”的丝滑交接

早在704年底的时候,武则天就已经快不行了,宰相们甚至数月都难见到一面,住在长生院(集仙殿)的老武天天只有张家兄弟在身边伺候着,有一天老武病见轻的时候,崔玄暐上奏道:太子和相王仁厚贤明孝顺友爱,这哥俩能伺候您,皇宫是重地,陛下还是别让外人出入了。(太后寝疾,居长生院,宰相不得见者累月,惟张易之、昌宗侍侧。疾少闲,崔玄暐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

要政变了,该上地图了,蓝圈是老武的长生殿。

跟长安的禁宫图没啥区别,北门还是那个北门。

劝谏的这个崔玄暐是老武继狄仁杰死后挑的一个新的光芒符号兼“无党派干部”,701年崔玄暐任天官侍郎(吏部侍郎),由于人比较正不玩贿选这块,被领导们调整到文昌左丞(尚书左丞)了,但没到一个月,老武就又给调回来了,理由是听说你调岗后那帮坏蛋都吃捞面,人事工作还得是你给我把关!老姐姐就信你!(长安元年,为天官侍郎,当公介然,不受私谒,执政忌之,改文昌左丞。不逾月,武后曰:卿向改职,乃闻令史设斋相庆,此欲肆其贪耳,卿为朕还旧官。”乃复拜天官侍郎,厚赐彩物)

703年,崔玄暐拜相且进入太子的班子兼了太子左庶子,不久前还上书平反了来俊臣周兴等搞的冤案,人家本来就是正直符号,还是太子的班子,眼瞅见一回老武越来越不容易,所以直接明牌了。

我们当然希望您万寿无疆,但万一,我是说万一哈,您老哪天没能永远健康,张家哥俩整出个遗诏,我们听是不听?

到时候肯定不体面。

老武那是多灵的人,当然明白他这话是啥意思,道:德卿厚意。

张易之和张昌宗这哥俩看到老武大病快不行后也开始狗急跳墙的拉拢援党,准备自己寻找出路。(易之、昌宗见太后疾笃,恐祸及己,引用党援,陰为之备

但此时另外的三股势力也都看清结局的推演了,人家那边的力量明显更大,大量举报这哥俩造反的匿名信和海报张贴于十字路口,但老武还是不问这事。(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书于通衢,云“易之兄弟谋反”,太后皆不问)

刚刚所说的三股力量分别是:

1、皇族的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哥仨;

2、狄仁杰提拔起来为主的忠唐势力;

3、武家势力。

所谓的神龙政变,是上述三股力量剿灭二张不确定因素的三拳合力。

为啥这二张这么遭恨?

同是老武的老头乐儿,当年薛大师那顶多是御史们看不惯了来几嘴,咋就没有人上升到贴谋反大字报的这种灭九族级别的斗争呢?

因为这二张是永徽宰相张行成的族孙,人家是官宦世家,是有根底的,是知道上层建筑是咋玩的,这不是单纯身体好但出身个体工商户的薛大师所能比的,二张后来倒台后,光朝官就有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数十人被打倒。(朝官房融、崔神庆、崔融、李峤、宋之问、杜审言、沈佺期、阎朝隐等皆坐二张窜逐,凡数十人)

这二张在政局上是一直在往前拓宽版图的,比如前面陷害魏元忠,老武选择了无条件的从后面顶她男友。

比如狄公一系的重要干部宰相姚元之,虽然没被罢相,但都被张易之挤兑去灵武了。(是时,张易之请移京城大德僧十人配定州私置寺,僧等苦诉,元之断停,易之屡以为言,元之终不纳。由是为易之所谮,改为司仆卿,知政事如故,使充灵武道大总管)

这二张在不断吞噬上面三个势力的权力大饼。

所谓的“屡有人为飞书及榜其书于通衢”,则是上述三个集团的舆论发力。

没有你,对我们很重要!

插上尾巴就是猴的武则天能不知道张家兄弟有反的心思?

她太知道了,但她更知道这哥俩此时羽翼还并不丰厚。

老武更精明,甭管多宠多惯着,禁军的事别想!这哥俩的势力大多数都是“词臣”。(时张易之兄弟颇招集文学之士,融与纳言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麟台少监王绍宗等俱以文才降节事之;以昌宗丑声闻于外,欲以美事掩其迹,乃诏昌宗撰《三教珠英》于内。乃引文学之士李峤、阎朝隐,徐彦伯、张说、宋之问、崔湜、富嘉谟等二十六人,分门撰集)

只要禁军一天没控制,这二张的核心诉求就是希望老武万寿无疆,即便造反也需要老武来帮他们争取时间,所以她就能永远安全。

但如果依崔玄暐所说,让李显那哥俩来伺候她,那分分钟就给她伺候走了。

毕竟她死了人家哥俩就能彻底伸开腰了。

所以从老武这里推演,她的最优解是永远不给二张禁军权力,手握大权到最后一刻再让李显接班,随后张家这哥俩去地底下再伺候自己。

但权力的制衡这东西是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你确实脑瓜子八千转给自己搭了永远不吃亏的框架,但只要你的生命力撑不起你搭建的框架了,棋子们就开始迅速挣脱束缚去分秒必争的自己寻找出路了。

李唐的忠君集团开始下死手了。

准确的说是狄公一系在武则天又一次重病后开始发力了。

毕竟姚元之都被挤兑走了,谁知道下一个是谁?

好不容易老妖怪要熬走了,这时候下车太不合适了!

九月,姚元之出发灵武之前给老武推荐了自己的接班人,同是狄公门生的张柬之。(九月,壬子,以姚元之充灵武道行军大总管;辛酉,以元之为灵武道安抚大使。元之将行,太后令举外司堪为宰相者。对曰:“张柬之沉厚有谋,能断大事,且其人已老。惟陛下急用之)

张柬之拜相的时间已经是公元704年的十月二十二日了。(冬,十月,甲戌,以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平章事,时年且八十矣

张柬之在上任后几乎是光速的开始布局后面的人事动作,后面细说。

狄公门生们布置的第一波攻击,是在704年十二月二十,杨元嗣举报张昌宗曾召见一个叫李弘泰的江湖术士给他占卜看相,说他有天子之相,劝他在定州建佛寺修功德,这样能天下归心。(辛未,许州人杨元嗣,告“昌宗尝召术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劝于定州造佛寺,则天下归心)

武则天派凤阁侍郎、同平章事韦承庆、司刑卿崔神庆和御史中丞宋璟共审理此案。

韦承庆和崔神庆是张家哥俩的人,后面都流放了,宋璟是姚崇后来推荐的接班人,大概率也是狄公门生。

韦承庆和崔神庆审完上奏:张昌宗招供说李弘泰确实说过这话,但他马上就要向您老主动检举揭发了。张昌宗主动自首应当免罚,法办妖言惑众的李弘泰即可。

另一边宋璟上奏道:张昌宗受到陛下如此恩宠还要召术士占卜他到底想干啥!李弘泰说他为张昌宗占得纯《乾》之卦,这是天子之卦。如果张昌宗认为李弘泰妖言惑众为何不绑来治罪!他虽然说自首了,但这是包藏祸心啊!请求治张昌宗之罪!

过了好一会儿,病魔缠身的老武不说话。

老武现在很纠结,这王八蛋虽然做着天子梦,但真要是弄死这哥俩的话自己就悬了。

宋璟那方案让老武有一种人活着呢,钱没了的痛苦之感。

宋璟追杀道:如果现在不马上把他双规,恐怕人心不稳!

老武道:所有审理暂停,我先看看案卷!

不久老武给出解决方案,敕命宋璟去扬州审案子,又敕命宋璟去审幽州都督屈突仲翔的贪污案,接着又敕命宋璟作李峤的副职安抚陇蜀。

安排一遛够,宋璟却对这些任命全都没接受,上奏道:依惯例,州县官吏犯罪,官品高的由侍御史审理,官品低的由监察御史审理,非军国大事的重大案件御史中丞不应出使地方。现在陇蜀无变,我不知道陛下派臣出去干啥?臣不敢奉制。

另一边的正义小光芒崔玄暐也多次上奏,老武在群情激奋下只能令司法部门定其罪。

崔玄暐之弟司刑少卿崔昪表示按律当斩,宋璟也再次上奏别的先搁一边,先规起来再说。(玄弟司刑少卿昪,处以大辟。宋复奏收昌宗下狱)

眼瞅这是要下死手,老武开始亲自下场维护男友道:张昌宗对我说这事了。

宋璟说:张昌宗这是被一封封匿名信举报的这才说的,况且谋反是大逆,不能因自首而免刑,要是张昌宗不伏法,要国法有什么用!

老武还是服软劝和,但宋璟蹬鼻子上脸道:张昌宗深受皇恩,我知道我祸从口出,但我实在是为了江山社稷无法控制我胸中激荡,死就死了!(太后温言解之。璟声色逾厉曰:“昌宗分外承恩,臣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

宰相杨再思看到局面要僵,赶紧让宋璟出去,但宋璟道:圣主在此,不烦宰相擅宣敕命!

这位杨再思堪称武周官场笑面虎,老武门前卓别林,当宰相期间光举手,也不推荐人,一切以老武的喜怒哀乐为宗旨,最著名的那句话就是:政治环境太艰难,直来直去招灾惹祸,不装孙子活不下去。(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人主所不喜,毁之;所善,誉之。畏慎足恭,未尝忤物。或曰:“公位尊,何自屈折?”答曰:世路孔艰,直者先祸。不尔,岂全吾躯?)

虽然就是个举手的,但到底也是宰相,宋璟已经开始直怼了。

宋璟为何敢如此?

千万别因为后面他是开元名相就觉得他有多么铁面无私,还是那句话,这是武周一朝,每个混过来的台面人物那都是保存自己的高手,还记得前面魏元忠被张昌宗陷害时,宋璟对要去作证的张说咋说的吗?

老张啊!举头三尺有神明啊!你就实话实说!就干他!有啥问题我也去死争!我陪你死!千秋万代青史留名的机会啊!(说将入,凤阁舍人南和宋璟谓说曰:“名义至重,鬼神难欺,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若事有不测,璟当叩阁力争,与子同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

结果人家张说确实实话实说了,但魏元忠和张说还是被老武给踢广西去了,人家向着男友,之后王晙要上奏为张说申辩,结果嘴炮猛男宋璟突然变身劝道:魏公已经免死啦,你现在又去惹领导生气,我怕你要找倒霉。随后王晙道:魏公忠而或罪!我有感而发,被贬我乐意!宋璟叹道:我不敢上书,我对不起朝廷。(往岁,魏元忠为张易之、昌宗所构,左授高要尉,晙密状申明之。宋璟时为凤阁舍人,谓晙曰:“魏公且全矣,子须威严而坐理,恐子之狼狈也。”晙曰:“魏公忠而获罪,晙为义所激,颠沛无恨。”璟叹曰:“璟不能申魏公之枉,深负朝廷矣)

上一秒同生共死,下一秒死道友不死贫道。

你说这是人吗······

嘴还不如腚呢······

但这位爷确实是名臣,还是大唐四相之一!

他和姚崇(姚元之),后世的评价是: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以持天下之正。

这两位历经了武周一朝的名相,这辈子都很复杂,尤其姚崇,那堪称斗争天才。

只能说,武周这操蛋的世道很复杂,想做成事更复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事太多太复杂。

老武一朝,你的生杀命运从来模糊且不可捉摸,你不知哪句就急眼了,咱得先活下去。

为了在武周朝活下去,嘴确实不如腚。

此时宋璟敢这么在老武面前对舔狗宰相怒吼,是因为他后面有人。

有一大票人!

在宋璟的坚持下,病病歪歪的老武无奈终于同意,遣张昌宗前往御史台受审,但还没等庭审完毕,老武直接用天子特赦将张宗昌赦免了。

没办法,你再牛的号儿也得允许人家开发商开外挂。

宋璟叹道:真没想到还能这样啊,恨我没先把这小子脑袋敲碎!

老武强撑病体开外挂的同时,人家那三个集团开始走B计划了。

甚至刚才的宋璟冲锋在前,更像是在消耗老武的生命与精力,让她无暇去思考隐藏水面下的政治布局。

既然你不体面,你非得抽到最后一口烟屁,那没办法了,咱只能动手了。

进入公元705年,历史来到了著名的神龙元年。

正月,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张柬之、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崔玄暐、左羽林将军桓彦范、右羽林将军敬晖、司刑少卿兼知相王府司马事袁恕己等决定政变夺权。

在看看这五位的人事档案。

张柬之,时任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公门下老大哥,这是此次政变的发起者总联络人。(及诛张易之兄弟,柬之首谋其事)

崔玄暐、时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虽是老武一手提拔,但堪称小号狄仁杰,心向大唐,且是太子班子成员。

袁恕己,时任司刑少卿(大理寺次官),兼知相王府司马事,代表着李旦方面的力量。(敬晖等将诛张易之兄弟,恕己预其谋议,又从相王统率南衙兵仗,以备非常)

桓彦范,时任左羽林将军,狄公门下。(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寻擢授监察御史)

敬晖,时任右羽林将军,狄公门下。(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这哥俩是张柬之拜相后紧急安排成的左右羽林将军。

张柬之在704年十月底才拜的相,十二月底宋璟跟张昌宗开撕,705年正月就要政变了,你说说动作有多快。

此时的北门禁军有四股力量,左右飞骑和左右千骑(后改名万骑)。(开元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敕。四军枪稍。左飞骑用绿纷。右飞骑绯纷。左万骑红纷。右万骑碧纷)

这四股力量属于左右羽林卫管辖。

左右羽林卫分设左右羽林大将军各一名,正三品下;左右羽林将军各两名,从三品下。

这也就意味着,左右羽林卫共有六名高级禁军干部。

桓彦范和敬晖分别被安排为了左右羽林将军,狄公的嫡系占了俩名额,另外的人选张柬之也布置了。

张柬之在来中央前,曾与接替他荆府长史的杨元琰一同泛舟于长江,至中流时,谈到了老武代唐的事,杨元琰很激动,慨然有匡复之志。等张柬之为相后,推荐了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说道:你当年还记得江中说过的话吗?我这个岗位不是随随便便给你的。(初,张柬之代为荆州,共乘舻江中,私语外家革命,元琰悲涕慷慨,志在王室。柬之执政,故引为右羽林将军,谓曰:"江上之言,君叵忘之,今可以勉!"乃与李多祚等定计斩二张)

四位羽林将军已经定了三人,还有最后一个右羽林将军,被张柬之安排给了李义府之子李湛。(神龙初,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时凤阁侍郎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遂引湛为左羽林将军,令与敬晖等启请皇太子,备陈将诛易之兄弟意,太子许之)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张柬之霹雳手段的安插了四个羽林将军,这让张易之等疑惧,张柬之随后任用二张一党的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张易之等这才被暂时安抚住。(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易之等疑惧,乃更以其党武攸宜为右羽林大将军,易之等乃安)

这个武攸宜真的是二张一党吗?

要知道人家政变后可没被清算。

其实后面的这场政变除了狄公集团外,武家人也参与了。

首先武家的媳妇太平公主就参与谋划了。(神龙元年,预诛张易之谋有功,进号镇国太平公主,相王加号安国相王,并食实封通前五千户,赏赐不可胜纪)

后面封赏的时候有16位功臣,武攸暨(武则天侄,太平公主夫)和武三思(武则天侄)在列。(以张柬之等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皆为立功之人,赐以铁券,自非反逆,各恕十死)

李显也亲口说了,武攸暨和武三思虽然没亲自出场,但提前已经是局中之人了。(上答曰:······攸暨、三思,皆悉预告凶竖,虽不亲冒白刃,而亦早献丹诚,今若却除旧封,便虑有功难劝)

所以这个貌似和张家走的近的武攸宜到底是谁的一党,其实很明白。

北门禁军最上面的六位领导出场了五位,最后一位,是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

这个人绕不开,不是说两个右羽林将军是你的人你就能架空绕过他了。

从张柬之问的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为啥绕不开这位爷:将军在北门多久了?答:三十年了。(神龙初,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引多祚将筹其事,谓曰:“将军在北门几年?”曰:三十年矣)

咱们接着往下看。

张柬之听后决定摊牌:将军击钟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大帝之恩乎?

李多祚道:对!

张柬之道:将军既感大帝殊泽,准备咋样报答呢?大帝之子现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庙社稷重担在将军身上,要想报恩,现在就是时候!(又曰:“将军既感大帝殊泽,能有报乎?大帝之子见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擅权,朝夕危逼。宗社之重,于将军,诚能报恩,正属今日)

李多祚道:只要有利于国家,全听您老吩咐,不敢在乎身家性命!

随后指天地发誓。(因即引天地神祗为要誓,词气感动,义形于色)

俩人扯的这个“大帝之恩”,就当听个乐。

往前面倒三十年,是公元675年,那一年李治寄予厚望的大儿子李弘都死了,李治也到最后几年了,转过年来都仪凤元年了,武则天废李显的时候,咋没看见李多祚有动静呢?

准确的说,他要感的是天后之恩,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之恩。

他在北门这三十年,老武巅峰了二十多年,他是老武放心的禁军心腹。

但这位心腹此时心眼活动了。

“大帝”就此被引进,成为了一个好台阶。

权力这东西看信心的。

老武的要死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了。

谁愿意放弃拥立之功的富贵呢?

准确的说,病魔缠身的老武此时的衰弱太明显了,因为毕竟四位左右羽林将军都是在张柬之拜相后这短短的两个月内安排的,虽说是大领导,但你真的能对底下的禁军控制的那么彻底吗?

政变能预谋的肯定是少数人,在刚刚上班后就去带禁军干玩命的活儿,其实这事相当随机,比如“千骑”系统的禁军将军田归道就没搭理这茬,政变闹起来后选择了不参与。(张柬之等之讨张易之也,殿中监田归道将千骑宿玄武门,敬晖遣使就索千骑,归道先不预谋,拒而不与)

但同是“千骑”系统的禁军将领,右卫中郎将、押千骑使的杨执一可是选择了跟着梭哈的。(《大唐故河东忠公杨府君墓志之碑》:俄除左清道率,转右卫中郎将押千骑使······中宗践祚,以佐命匡复勋,加云麾将军,迁任鹰扬卫将军,封弘农县公)

最终神龙政变极其丝滑,最大的反对就是个不参与,但绝不干涉。

其实这就是绝大部分禁军都看明白了。

李多祚看准了局面,入局与张柬之定谋诛杀张易之兄弟。(因即引天地神祗为要誓,词气感动,义形于色。遂与柬之等定谋诛易之兄弟)

不久姚元之从灵武回朝,张柬之和桓彦范说:大事必定!随后把计划和姚元之说了,桓彦范还将这事告诉了他妈,他妈勉励道:忠孝不能两全,先国后家!

还有最后一个环节。

政治旗帜的问题。

用冬官侍郎朱敬则的话讲:你若是打着皇太子的旗号率北门之兵诛杀张易之兄弟,两个飞骑就把这事平了。(朱敬则天后时为冬官侍郎,以张易之等权宠日盛恐有异图,常密谓左羽林将军敬晖曰:公,若假皇太子之令,举北军之兵诛易之兄弟,两飞骑之力耳)

当时太子李显常在北门起居方便探望老武,桓彦范和敬晖这俩左右羽林将军前往拜见,秘密说了他们的政变计划,李显同意了。(时皇太子每于北门起居,彦范与晖因得谒见,密陈其计,太子从之)

至此,政变的最后一个环节闭环了。

正月二十二,中书省长官宰相张柬之和门下省长官宰相崔玄暐带着左羽林将军桓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驸马都尉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癸卯,柬之、玄、彦范与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帅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至玄武门,遣多祚、湛及内直郎、驸马都尉安陽王同皎诣东宫迎太子)

结果吧,李显这个时候怂了。(太子疑,不出)

为啥怂?

因为最开始李显听说的计划,是诛杀张易之那兄弟俩。(时凤阁侍郎张柬之将诛张易之兄弟,遂引湛为左羽林将军,令与敬晖等启请皇太子,备陈将诛易之兄弟意,太子许之)

杀这俩没问题,回来我给你背书,但咋还突然间给我发门票了?

废话!之前要是告诉你了全盘计划你就把我们卖了!

李显此时就是个一门心思的等着她大病的妈妈死掉然后名正言顺的即位,他以为这兵变自己是在幕后的,但突然间被要求亲自入场了,政变一方显然是要让他出头废了武则天的,这个在已经几十年吓破胆的李显看来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改主意不出头了。(及兵发,湛与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诣东宫迎皇太子,拒而不时出)

最后是李湛道:北门羽林军和南衙兵已经都上战车了,您现在最好去玄武门来当政治旗帜。(湛进启曰:逆竖反道乱常,将图不轨,宗社危败,实在须臾,湛等诸将与南衙执事克期诛剪,伏愿陛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李显道:那哥俩确实该死,但我怕惊到圣上啊!你们先停,咱再琢磨琢磨。(太子曰:“凶竖悖乱,诚合诛夷,然圣躬不豫,虑有惊动,公等且止,以俟后图)

李湛说:诸将已经冒着必死的风险同宰相同心戮力匡扶社稷,殿下怎么能不可怜同志们的身家性命呢?我等小命虽不足惜,但殿下最好赶紧出来!你自己来跟同志们说吧!(湛曰:诸将弃家族,共宰相同心戮力,匡辅社稷,殿下奈何不哀其诚恳而欲陷之鼎镇,湛等微命,虽不足惜,殿下速出自止遏)

已经亮刀子威胁了。

你别忘了,你还有个弟弟。

李显就这样被架着上了路。(太子乃驰马就路)

整个政变过程丝滑无比,张柬之等率兵在长生殿外的走廊将张易之和张昌宗斩首,然后进至老武所居长生殿,李湛也直闯玄武门扑向了长生殿和张柬之等会和。

老武听见动静不对垂死病中惊坐起,问道:谁在作乱?

此时已经大局已定,张柬之等启奏道:臣等奉太子令诛逆贼张易之、张昌宗,恐有漏泄,所以没跟您说,现在陈兵禁掖,是臣等死罪。

老武问李显道:你让他们干的吗?行我知道了,你回东宫去吧!

桓彦范随后进谏道:太子怎能再回东宫!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今年齿已长,久居东宫,天意人心,久思李氏。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诛贼臣。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望!

老武看了看李义府之子李湛,问道:你也是杀张易之的将军吗?我对你父子不薄,没想到也有今天啊!

李湛惭愧不能对。

老武又对崔玄暐道:剩下的都是他们举荐的,但你是我亲自提起来的,咋你也不要我了!

崔玄暐回道:我这就是在报陛下大德啊!

大德帝躺下了,没再说话。

终于倒下了。

随后政变军迅速抓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张家亲族,皆斩之,与张易之、张昌宗全部枭首于天津之南示众。

袁恕己也带着相王李旦统领的南牙兵展开了外围扫荡,抓了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张易之同党进了监狱。

正月二十三,老武颁制,由太子李显监国,大赦天下。

正月二十四,老武宣布退位,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

正月二十五,李显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唯张氏一党不在赦免之列,所有被酷吏集团冤枉的人全部平反,其子女们被发配流放或没入官府作奴婢的全部赦免,加相王李旦封号为安国相王,任命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加太平公主封号为镇国太平公主。所有李氏皇族先前被发配或没入官府为奴的,其子孙全部恢复皇族身分,并根据具体情况授予官爵。

当年武则天诛杀的李唐诸王、王妃、公主、驸马等连埋葬都没人敢,子孙要么流放到岭南,要么在监狱中一直被扣着,武则天这辈子数十次的大赦跟这帮特殊的政治犯也没有关系,甚至有人已经隐姓埋名成了长工。李显先是下令给死去的宗族们全部收敛发送,依礼改葬,恢复官爵,召回其子孙承袭爵位,已经死绝户的就替他们选择后裔续上香火,当散落天下的李唐宗室们回到洛阳后,宗族们哭着向李显跳舞行礼。(武后所诛唐诸王、妃、主、驸马等皆无人葬埋,子孙或流窜岭表,或拘囚历年,或逃匿民间,为人佣保。至是,制州县求访其柩,以礼改葬,追复官爵,召其子孙,使之承袭,无子孙者为择后置之。既而宗室子孙相继而至,皆召见,涕泣舞蹈,各以亲疏袭爵拜官有差)

正月二十六,老武搬到上阳宫由李湛宿卫,您老人家也体验下关禁闭的感觉吧。

正月二十七,李显带文武百官来上阳宫给老武上了尊号,她终于能名正言顺的叫“则天大圣皇帝”了。

二月初四,复国号曰唐,郊庙、社稷、陵寝、百官、旗帜、服色、文字皆如永淳以前故事,以神都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太上老君又当回了玄元皇帝。

公元705年,在武则天女士老的没法要了以后,唐祚终于恢复了。

不过,我们开篇说过,万事万物有惯性。

唐祚之所以能恢复,国家之所以没被老武祸害的亡了国,是因为太宗的惯性太强,底子打的太厚。

但在老武二十多年的祸害下,祖宗的存款都掏空了,而且女皇的惯性让很多名老女人的心中也跃跃欲试。

刚刚恢复的唐祚,还需要三场政变的互杀淘汰,才能完成对垃圾的彻底清扫。

“不高兴”倒下了,“没头脑”出场了。

本来就没脑子,吓了二十多年后更傻X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灵武   神龙   禁军   没头脑   东宫   哥俩   侍郎   宰相   北门   太子   将军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