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普里戈津想到了曾国藩

普里戈津“叛变”的真相扑朔迷离,是勤王的曾国藩,还是卖国的吴三桂,似乎还没有最终的定论。吴三桂墙头草、两面三刀,到头来只不过罪有应得。而曾国藩胸怀大义、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确实难能可贵!


曾国藩给沅甫九弟的信中写到:傲乃败亡之道,言多贻害无穷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傲,败亡之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一个人目中无人,就容易出事。

曾老这话似乎已是讲给普里戈津听的!

打了几次胜仗的普里戈津公开开骂,这样子是有多么的狂傲……不管这次公开“反叛”实情如实,普里戈津必将难以善终。

曾国藩一直提醒自己,也一直教育和影响身边人。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最终,只会在骄傲中毁了自己。永远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个人,这才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曾国藩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牢骚太重的人,今后的路一定不好走。无缘无故而怨天,天也不会答应;无缘无故尤人,人也不会服气。感应的道理,自然随之。人生就是如此,越抱怨,越不幸。抱怨的越多,内心的痛苦越多,把抱怨当成一种习惯了,那就丢失了整个世界。

对照曾老的话,怂天怂地的普里弋津内心其实是“空虚”的。


曾国藩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天意居半。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曾国藩创建了一支湘军,几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强行为清朝续了半个世纪的命。从湘军走出来的文臣武将遍布朝野,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曾国藩的门生、部下。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刘长佑、李续宜、李续宾、郭嵩焘、刘蓉、刘坤一、程学启、蒋益沣……这些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都与曾国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曾国藩不像吴三桂一样拿民族的河山赌个人的荣华富贵;也不愿与阎锡山一样“在三个鸡蛋上跳舞”,更不会象普里戈津一样自不量力。曾国藩打仗的方法是“结硬寨、打呆仗”,一生谨小慎微。他一生,在立德、立言、立功上都达到了不朽的境界。他也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人,晚年成功化解了慈禧的猜忌,受封一等毅勇侯。他的家族也一直昌隆。这是曾国藩想要的结果。61岁,他在两江总督任上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朝廷赐谥曰文正。


曾国藩,这个晚清第一重臣,至今仍饱受争议。然而晚清重臣们多对其评价颇高,左宗棠赞其“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作为李鸿章的恩师,这位晚清裱糊匠盛赞曾国藩:“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曾国藩留给我们的处事之道,确实真真正正的值得我们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昌隆   太平天国   毅勇   知人之明   湘军   重臣   晚清   无缘无故   牢骚   感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