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怒批电动车管理!禁行、限行让老百姓“无路可走”!

网上有个这样的段子——

工厂生产不违法,

店里销售不违法,

但老百姓买回去使用了就处处违法!

段子里所说的物件,估计很多朋友都知道,那就是电动车!

中国是个电动自行车大国,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达到了3.5亿辆。电动车,也成了上班一族乃至很多家庭出行必不可缺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成了很多外卖、快递骑手的谋生工具。

然而,在一轮又一轮的电动车整治、限行、禁行中,电动车成了很多人心中的难以言说的伤痛!


近日,广州限行电动车的新闻,一度上了平台热榜。交管部门给出的理由是电动车远超道路承载能力。

对于这一说法,网友根本不买账,他们质疑道:道路超出承载能力范围,全禁电动自行车后,大家都开小车?问题就解决了吗?

还有人一针见血指出:当三亿以上中国人选择了电动车,是不是可以说是人民选择了电动车?为什么有人要和人民的选择作对呢?动机呢?目的呢?合情吗?合理吗?

从标准发布,到整治乱象,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曾怒批某些地方管理电动车图短平快的一刀切:倘若有的地方对摩托车、电动车一味限制、禁行,群众无路可走的“一刀切”,如何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在这篇文章中,重点指出:摒弃“一刀切”,就是涤荡发展治理过程中的简单化思维、粗暴化方法、强硬式手段、官僚化风气。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也对电动车管理支招,表示管好电动自行车需全链条发力,尤其是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源头环节安全质量、强化流通销售环节执法查处,而不是只图简单,禁行、限行加重老百姓出行成本。

说起“加强电动自行车生产源头环节安全质量”这一话题,不禁想起“知乎”上一篇点赞很高的帖文——

一位大爷很开心,因为他买了一辆新电动车,从此接送孙子上下学、卖菜、找老伙计下棋都很便利了。可是有一天大爷的车子被交警查扣了,理由是车子超标了!大爷想不明白了不达标的车子怎么能生产出来呢?不达标的车子怎么拿到销售许可证的呢?为啥自己刚买来就不达标了?大爷的心都碎了,这个问题他实在想不明白。

权威媒体、权威平台为电动车治理重磅发声,说明现在电动车的有效管理,已经是全国性刻不容缓的问题,已经影响了数以亿计的老百姓的正常出行生活。

至于电动车的新标准,更是被人诟病为“反人类”。

首先是要求时速不得高于25公里每小时,说实话还不如自行车快,而且动力弱、续航低,这样的电动车如何满足当下快节奏的生活?

其次脚蹬是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必备的装置,也是相关执法部门用来识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号牌的一大标志。脚蹬的设计在很多车主看来是非常不合理,因为当电动车没有电的时候,脚蹬并不能够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在骑行的过程中时常容易打伤腿,甚至将女生的裙子卷入其中,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在电动车治理中,高额的罚款也是普通老百姓不能承受的。据媒体报道,一民工花了600块钱买了辆二手电动车,5天之后被交警查获,被告知要罚款2000元。他只好脚底抹油,一跑了之。

以致有人感慨道:底层的人用电动车比较多,一旦失去了仅有的代步工具,在这偌大的城市里渺小得像只蚂蚁,可怜啊!

另外,被没收的电动车更是堆积如山。不久前网络上出现的一组照片彻底震惊了全国的网友,某地交警大队在高速桥下的一个扣车场,停放着不计其数的被扣电动车,场面何其壮观。看到这些不计其数的电动车,全部是社会最基层的老百姓血汗钱购买的。却像废品一般堆积在那里,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电动车在各种政策的打压下能够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说明其适应中国实际交通情况,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需要,其市场潜在需求巨大。这是典型的民生问题,更是事关广大群众利益,电动车治理,应该包容审慎、不容武断!您觉得呢?欢迎评论区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人民日报   电动车   老百姓   脚蹬   无路可走   不计其数   段子   标的   交警   机动车   源头   中国   大爷   电动自行车   车子   环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