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死前提三个要求:莫脱衣,备薄棺,写家信!审判官照办后自杀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7年,浙江绍兴山阴县县令李钟岳终日为杀秋瑾一事愁眉不展。

他常常看着秋瑾写的七字笔供心生羞愧和自责:虽然没有亲自斩杀伯仁,但伯仁却因为自己而死。良心未泯的李钟岳,饱受精神折磨。

秋瑾死后百日,李钟岳便在寓中悬梁自尽。

其实在这之前,他已先后自杀过数次,一次是投井,无奈太胖导致跳井失败,最后被家人救出;还有一次在菜园里上吊,可是被夫人发现及时救下,上吊失败。

那么李钟岳为什么要杀秋瑾?事后他又为何自杀?其他迫害秋瑾的人又落得什么下场?

秋瑾

从容就义

1907年,秋瑾被捕后,掀起了舆论的狂潮,要求释放秋瑾的声音就没停过。

虽然绍兴知府贵福很想杀掉秋瑾,可她又没招供杀不了啊,但不杀吧又没法给上头交差。

还有一点,贵福害怕秋瑾连累自己,毕竟秋瑾的父亲和自己是故交,得尽快想办法摆脱干系。

于是,第二天他命令绍兴府山阴县县令李钟岳继续审问秋瑾。

跟贵福截然相反,李钟岳没有对秋瑾严刑逼供,因为他知道,秋瑾坚韧不拔,即便用刑她还是不会吐露半点消息的。

他打心底里敬佩秋瑾,不仅是她的才学,还有胆识,一介女流,却在这动荡年间一心为国。

他命人拿来凳子让她坐下,随后又拿了纸和笔,让她自己写口供。这哪里是审讯啊,还不如说是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随心所欲地畅聊。

为了不让李钟岳为难,继而想到革命尚未成功、起义无疾而终、徐锡麟也已经惨遭杀害,秋瑾颤颤巍巍地写下了咱们耳熟能详的百年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让李钟岳感慨万千。

2个小时的审问结束后,李钟岳拿着笔供向贵福汇报了情况。这可把贵福气坏了,一来是还没拿到秋瑾的供词;二来是认为李钟岳对秋瑾的以礼相待,是有意偏袒和包庇。

气急败坏的贵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告诉张曾扬秋瑾已经招供,恳请就地正法。

张曾扬也不曾核实过供词,在没有奏请北京的情况下便擅自下达了处死秋瑾的手谕,实在情理难容。

第二天贵福便拿着手谕找到李钟岳,要求他明天便斩杀秋瑾。李钟岳万分震惊地看着手谕,对贵福说:“供词和证人都没有,怎么能杀人呢?”

怎料贵福却直接说:“这是巡抚大人的命令,你敢不遵从吗?这人杀不杀都在于你,你看着办。”李钟岳知道大局已定,虽有搭救秋瑾之心,但奈何人微言轻,只能忍痛答应。

行刑前夜,李钟岳满心愧疚地来到牢中,对秋瑾说:“事到如今,恕我位卑言轻,无法帮你。杀你非我本意,还请你原谅。”

秋瑾自知死罪难逃,便对李钟岳说自己还有三个遗愿,若能满足那死而无憾了!李钟岳当即表示愿意尽力而为。

秋瑾说:“其一,在我死后不要脱我的衣服;其二,请为我准备一副薄棺;其三,允许我给亲朋好友写封书信以作告别。”

李钟岳当即应允,就在秋瑾死后,他也确实按其遗愿妥善处理了其后事。

1907年7月15日凌晨,清朝官兵将秋瑾押至绍兴轩亭口的刑场,这里围满了百姓。

秋瑾跪在人群中,双手被绑在身后,衣服上血迹斑斑,脸上、手上和身体上随处可见酷刑留下的累累伤痕。

尽管如此,她依旧面露从容、眼神坚定。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她还是被清政府以试图谋反罪被当场处死,年仅32岁。

秋瑾的铮铮铁骨,跟她小时候的生活有很大关系。

骨子里的热血

1875年,秋瑾出生在浙江一个官宦之家,她的祖辈三代都曾在朝为官。

从小她便衣食无忧、倍受父母和兄长疼爱,所以在那个封建传统的年代她可以光明正大地拒绝裹脚,还可以读书写字、舞刀弄剑。

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清朝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让20多岁的秋瑾悲愤不已,她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革命的种子在此刻悄然埋下。

1904年,因无法再忍受与自己观念不同的丈夫,对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深恶痛绝的秋瑾,决定留学日本、接受新教育,并在那里结识了革命义士徐锡麟,还加入了革命团体光复会。

1906年,日本不再允许清朝学生留学日本,秋瑾义愤填膺,怒而回国,正式开启她的革命事业。

同年12月,中国同盟会在江西和湖南发起了第一场大规模武装起义,但在清政府的武力镇压下最终以失败告终,而原本计划接应起义的秋瑾和徐锡麟等人并不打算放弃。

徐锡麟通过关系成功在安徽担任要职,秋瑾则是以绍兴大通学堂作为革命活动的掩护地,一边秘密组织和训练革命义士,一边偷偷从上海购买枪支弹药

他们约定,等待时机成熟便同时在皖浙两省发动起义。可就在大家以为一切进展顺利时,意外发生了。

1907年7月,在起义时机成熟之际,秋瑾的手下聂李唐由于太过粗心大意,不知怎么的竟泄露了机密。

武义知县收到消息后便立马派兵抓了聂李唐,并在他家中找了一本会党名册,这一下子就把秋瑾推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

与此同时,在安庆的徐锡麟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提前起义,借着巡警毕业典礼杀了时任安徽巡抚的恩铭,带着一众有志青年与清兵激战了4个多小时。

奈何他们准备过于仓促最后还是战败了,第二天便被残忍杀害。

安庆起义后,只要跟徐锡麟有关的人,通通被清政府下令铲除。秋瑾知道自己迟早会落入清兵手中,所以她婉拒了革命党人王金发的撤退建议,选择继续留在大通学堂。

因为她坚信只有流血,革命才会成功。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死,能让更多中国人觉醒!最终她遣散了众人,只有少量义士和她一起留守大通学堂。

1907年7月13日,上千清军直接包围了整个学堂,虽然秋瑾众人浴血奋战,但寡不敌众,最终秋瑾以及其他7名成员被活抓。

在这次抓捕行动中,不得不提及的有三个人:贵福、张曾扬、李钟岳。

一心为国甘愿赴死

贵福是当时的绍兴知府,和被徐锡麟杀掉的恩铭都是满人。

得知自己同胞被革命党人杀害,如今又收到朝廷的抓捕命令,贵福亲自去了杭州一趟,找到张曾扬讨论此事。张曾扬又是谁呢?他是当时的浙江巡抚,是张之洞的同族侄曾孙。

贵福告诉张曾扬,秋瑾是革命党的首领,在大通学堂集结了几百号反清青年,还私藏枪支,密谋发动武装起义,让张曾扬赶紧去抓人。

张曾扬一听顿感大事不妙,他马上就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可他却犯了难:

毕竟这秋瑾不是还没叛乱嘛,自己也没个名堂去抓什么人啊,于大清律例那当然没错,可怎么给老百姓一个说法呀!

再说了,秋瑾不是普通人,她在当地颇有声望,万一自己贸贸然去抓了人,必将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但不抓吧,又怕头顶乌纱不保。这进退不易,实在两难。

考虑到自己未来的仕途和安危,张曾扬最后还是派出三百精兵,和贵福一起去了绍兴。

绍兴山阴知县李钟岳知道此事后慌了神,赶紧跑去绍兴求见贵福。这个李钟岳是谁?又为何如此慌张呢?

李钟岳是绍兴府山阴县的知县,刚上任没多久,为官清廉,是一位惜才和爱国之人,因敬重秋瑾的风骨,所以对她的革命活动一直十分包容。

李钟岳对贵福说到:“大通学堂一没犯法二没叛乱,不知大人为何要派武力镇压,依据何在?如果贸然出兵,恐引起不安和民怨啊!小的认为,待掌握实证后再用兵更为妥善。”

贵福听后不爽,但李钟岳确实说得也没错,出兵一事只能暂时延后,等时机成熟再议。

李钟岳这才松了一口气,回来后马不停蹄就跑去大通学堂,想让他们通通离开。但大通学堂的师生们却不愿意,他们反而要求提前起义。

秋瑾再三考虑后,认为目前双方力量悬殊,起义必遭失败,她不想再看到无谓的牺牲,便按李钟岳提议,疏散了大部分学生。

贵福这边也没闲着,他越发觉得事情不对劲,心想这李钟岳分明就是在拖延时间。于是他向张曾扬发出两次密报,终于等来了上头的两次催缴电令。

7月13日,贵福等不及了,怒斥李钟岳,若一而再再而三拖延围剿反清分子,那就是与之同谋,逆党私通之罪可免不了,到时候就别怪没事先警告!

一听到逆党私通,李钟岳也没辙了。这不是革职这么简单的罪名啊,轻则脑袋不保,重则祸连九族的呀!毕竟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怎样也不能拿家人性命冒险。

即使万般不愿,但眼看贵福态度如此坚定,李钟岳也没再说什么,只好听从其安排。

于是他便被迫和贵福一起率领众多清兵冲向大通学堂。

一心想护大通学堂师生周全的李钟岳还耍点了“小心机”,在去往学堂的路上,他故意找了个借口,让自己的轿子走在最前面,为的就是找机会给秋瑾传递信号。

就在他们准备到达学堂时,贵福命令手下放箭射杀,正如李钟岳所想的那般,他的轿子被清兵射中,他立刻对天鸣枪。

秋瑾在学堂内听到枪声,立即组织好师生迎战。由于寡不敌众,秋瑾毫无意外地被捕了,她被押到绍兴知府衙门,贵福连夜审讯。

公堂上,他逼问秋瑾:“你认识徐锡麟吗?”秋瑾淡定回答:“曾经相识。”贵福窃喜,以为终于撬开了秋瑾的嘴巴,赶紧追问道:“那还有谁是你们的同党?”

没想到秋瑾只是淡淡地瞟了他一眼并未言语。

眼看这秋瑾不仅嘴巴硬得很还十分“狡猾”,自己再这么耗下去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暂时先退了堂。他想了想,索性来了招“借刀杀人”。

于是他便让山阴县县令李钟岳顶上,替他审问秋瑾。

自此,便有了前文发生的事。

善恶终有报

因李钟岳在秋案中消极和偏袒的做事方式惹恼了贵福,所以他跑去浙江巡抚张曾扬那告状。

在秋瑾死后第3天,李钟岳便因“包庇罪”被革职。他离任当天,绍兴数百名老百姓前来相送,依依不舍。

丢了工作的李钟岳回到杭州终日茶饭不思、一心寻死,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李钟岳的死,在民间引起不小轰动。舆论的矛头直指贵福和张曾扬。

《申报》等多家上海知名报刊均发表了多篇文章报道此事,并暗暗指责贵福和张曾扬的卑鄙恶劣行径。

一时民怨四起,为了保护忠心耿耿的张曾扬,清政府只好把他调到江苏当巡抚,但却遭到当地拒绝。张曾扬无奈只好找关系把自己调到山西做巡抚。

这一来二去的,同僚有想法了:这张曾扬凭啥想去哪当官就去哪当官啊?还把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工作中遭受白眼和排挤,生活中被百姓口诛笔伐,张曾扬内心无比压抑。由于不堪压力,最后他只好托病请假,就此告别政坛。

而贵福的下场也没好到哪里去,他自知绍兴的百姓都讨厌他,很难继续再待下去,便申请调到别处当个小官,还改了名字赵景祺。

伪满洲国时期他做了日本走狗,最后被日本派杀手杀了。

结语

秋瑾虽然不是第一位献身中国革命的女性,但却是第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女烈士,更是近代中国女性革命的一面旗帜。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大通学堂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嘈杂和血腥,园中的白玉兰花安静地绽放,这也许就是秋瑾毕生奋斗的美好愿望吧。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大通   手谕   山阴县   供词   审判官   家信   清兵   绍兴   义士   巡抚   学堂   清政府   前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