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坑后,特斯拉与比亚迪为何仍要飞蛾扑火,投向印度?

文/王新喜

坑完小米48亿之后,不少人以为印度会让跨国巨头与资本对印度的杀猪盘变得警惕起来,会对印度的投资更加谨慎,但现实让我们大跌眼镜,首先是马斯克表态会尽可能的投资印度,称将尽人类最大可能尽快让特斯拉进入印度。事实上,据《印度经济时报》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特斯拉已经向印度政府提交了一份投资计划,计划在印度建立一座工厂,以生产电动汽车和电池。

而根据早前彭博消息称,比亚迪也要进军印度市场。根据彭博的报道,比亚迪计划在2023年占据印度电动汽车市场40%的份额。

在不少国人看来,印度营商环境之恶劣人所共知,在小米被罚48亿之后,印度向中国手机制造商提出的新条件更是离大谱,要求小米OV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应由印度籍人士担任。


作为有跨国企业坟场之称的印度,为什么这么多大厂依然前赴后继如飞蛾扑火般投向印度,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小米被坑后,苹果特斯拉比亚迪为何仍要奔赴印度?

事实上,无论是雷军、马斯克还是王传福,说白了都是生意人。对于生意人来说,都懂得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风险越大,往往利润越高,做生意就是要有赌性,无论是新产品的研发、新业务的投资还是新兴市场的开发,都是如此。

印度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凶险万分,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于跨国公司,经常突击检查,还有高昂的关税。之前对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还有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美国IBM等众多公司展开突击检查,使用税收大棒,使得外资纷纷逃离。

2022年7月印度以逃税为由罚OPPO 5.5亿美元;2022年8月,印度指控vivo避税18.9亿人民币。除了小米OV之外,包括沃达丰、沃尔玛、诺基亚、三星、IBM、亚马逊、谷歌、微软都跨国巨头遭遇过印度的巨额罚款。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时间里,选择关闭印度子公司或者办事处的跨国公司高达2783家。

但是大厂们依然对印度有执念,都还是想赌一把。一般来说,越是成功的企业,越是注重规模化的企业,就越难以放弃印度市场,从小米、特斯拉、比亚迪、苹果等这些成功的企业来看,都是如此。毕竟家底厚,输得起,即便被罚款巨款,也承担的起。

大厂都是有赌性的,赌赢了,印度市场这块大蛋糕对于整体的业务大盘来说,是非常大的增量,对其整体的市值与股价,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因此,虽然印度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他们愿意赌一把。

此外,对于特斯拉、比亚迪、苹果这种瞄准全球市场的大厂来说,它们的增长主要是面向消费者市场,对苹果来说,今天的市场环境下,很多市场都能进的都进了,能开发的都基本开发了。全球人口76亿,印度人口有14亿,单独放弃印度市场,绝不是明智之举,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衰退,他们正在处于一个增长的瓶颈期,这个时期非常难受,如果不开发人口庞大的印度市场,全球就几乎没有大的增量市场了,天花板就到顶了。

其实比亚迪、特斯拉未来也会碰到这个问题,与其以后在全球再也找不到增量市场再进去,倒不如更早去闯一闯,没有理由害怕印度的营商环境,而对这么大体量的人口与市场视而不见,即便是龙潭虎穴,也必须要试一试才知道。

尤其是今天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汽车发展竞争太激烈,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印度单就看基础设施建设增长,印度还是到处是低级公路,高铁极少,所以潜力极大,印度自主工业体系还比较薄弱,大厂进去,基本上是碾压优势。

虽然说,在过去燃油车时代,大量车企也难逃印度魔咒,但也有车企成功。过去五年中,包括哈雷戴维森、菲亚特、日产旗下的达特桑、通用和福特在内的五家跨国车企相继退出印度,但是也有车企成功过,那就是铃木。作为日本第四大车企,2018年,铃木在中国市场黯然退场,但铃木在印度市场却混的风生水起,2021年,印度畅销车型榜单前十中铃木就占了七个,市场份额更是多年来徘徊在50%左右,妥妥的“印度神车”。

铃木能够成功,多半也是低价、好开与性价比优势,包括它的发动机功率高、燃油经济性好、易于维修,比印度市场两款主流车型便宜37%。事实上,当前电动汽车行业,特斯拉比亚迪都是有能力做到性价比、好开同时又能打价格战,因此,不难理解两大巨头都想拿下印度市场。

从理智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些大厂没有理由完全放弃人口庞大的印度市场。印度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汽车的需求也在急速扩大,加之印度的制造业工人成本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低,同时如果不尽早进入印度市场可能会影响比亚迪、特斯拉的全球战略发展。

因此,这么大的市场,不去占领不行;去了又容易被坑,权衡利弊,也还是得去试试。

双雄都要进军印度,比亚迪与特斯拉在印度的风险不对等

尽管很多跨国巨头都被印度收割过,但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印度分得清轻重,谁是竞争对手,该针对性打压谁,他心里非常清楚。

比如比如针对手机厂商关于印度籍担任关键岗位的新制度,要求小米OV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应由印度籍人士担任。这里只针对中国手机厂商,而没有把三星包括在内,这其实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设定。而这种歧视性的制度设定,本质是印度要打压谁,放过谁,它是心里有数的,也是有倾向性的。

因此,放到比亚迪与特斯拉双雄同时进军印度市场,那么谁能得到更大的建厂优待,谁被打压的概率更大,相信大家心里也是有数的,对于经常无视国际法的印度来说,一切规则都是它说了算,也没有什么不变的标准,比亚迪很可能无法获得与特斯拉同等的待遇。

尤其是当前对于比亚迪来说,一大风险在于,印度是美国的一枚用来制衡中国的棋子,莫迪前段时间访问美国,美国会给予了最高规格的接待,而除了排场好看外,美国还将在经济和国防两大块,与印度深度合作印度。美国在全力扶持印度,那么印度偏向谁,针对谁,这种倾向性会非常明显。

事实上,特斯拉从2021年开始正式游说印度当局减税,甚至对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相关要求。当前在经济上,美国要助印度加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帮助各项产业链转移到印度,扶持印度成为替代中国的世界工厂。

从莫迪访美印度的行程来看,莫迪先后见了拜登,马斯克,达利欧等人,从手机产业链、汽车、星链、人工智能等诸多方面已经做好承接中国产能的人才储备,因此,在大战略上,印度需要依赖美国做强制造业,特斯拉得到的待遇肯定要更高。可以推测的是,印度未来对外资的打压可能会越来越具有倾向性。

如果比亚迪一定要去印度市场,那么怎么想好反制手段,灵活布局、掌控主导权尤为必要。在前段时间,印度想找比亚迪购买1000辆巴士,比亚迪提出两个条件,首先要求一次性付全款,其次必须用人民币结算。对于比亚迪的这种做法,赢得了不少网友的赞赏与认可。

不过,
与印度直接做生意与在印度建厂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其他的牵扯,但是落地建厂,是重资产布局,一旦扎根很深,可能就陷入被动的局面,小米就是血的教训。

在印度市场生存下来并拿到应有的市场与利润,是比亚迪的诉求,但40%市场份额这个高难度的目标,体现了比亚迪其实对印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印度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平的商业市场,这非常考验比亚迪的智慧。不过,比亚迪发展到今天,国际化是必然要走的路,印度这块硬骨头到底有多难啃,只有啃过才知道,祝福比亚迪。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三星   特斯拉   印度   小米   铃木   倾向性   飞蛾扑火   美国   增量   投向   中国   巨头   首席   手机厂商   事实上   人口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