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贾至写了一首诗,三个同僚的和诗出了彩

757年九月底的一个下午,此时的天气已经微凉,身在在灵武的肃宗皇帝手里却还捏着一把汗在房中激动万分,只见他一会在椅子上半坐,一会起身来回踱步,目光不时的向窗外望去。他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人!终于,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侍官进门喊道:“皇上,贾大人、韦大人、房大人他们到了”!“快,快宣见”!

他终于见到了风尘仆仆的韦见素、贾至、房琯等人。韦见素、贾至、房琯他们带来了玄宗皇帝送来的传国宝玉及传位的册书!肃宗皇帝的皇位这下算是彻底的合理合法了!而其中这传位的诏书就出自这三人中的贾至之手。

贾至作为当时闻名的诗人、文学家,师承了他父亲贾曾的才华。他的父亲贾曾在开元间就与苏晋同掌制诰,也就是替皇帝写诏书。当年玄宗皇帝即位时,就是睿宗皇帝让贾曾写的传位诏书。

贾至此前在安史之乱中随着玄宗皇帝避难蜀中。等到肃宗皇帝在灵武宣布即位皇帝时,贾至就在玄宗皇帝身边,深得皇帝信任。玄宗于是又命令贾至撰写他传位与肃宗的传位册文。写好后呈给皇帝,玄宗皇帝读着诏书感慨道:“当年先帝传位与我时,就是你的父亲写的传位诏书,今天我传位给我的儿子,没想到又是你给我写传位诏书了,真是不容易啊”!写完诏书,他又命令贾至担任了册礼使制官,与韦见素、房琯等带着传国玉玺一同去了灵武。

在灵武,他留下来辅佐起了肃宗。此时缺兵少将的肃宗大喜过望,贾至就继续担任了中书舍人,知制诰。在这里,他见到了独身投奔而来的杜甫、还有边塞诗人岑参。此时的杜甫已被任命为左拾遗。而岑参则是任了右补阙。一心为着天下百姓的他们为着大唐的重新振兴而忙碌起来!

公元758年,安史之乱中的唐军终于打败了了关中的安史叛军,收复了长安。兴奋的唐肃宗带着朝廷百官荣归长安,入居了大明宫。758年二月,肃宗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后唐朝正式进入了肃宗时代。此时的京城长安,百废待兴,百姓们终于迎来了欣欣向荣的和平曙光。朝廷的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王朝的中兴局面正在形成。沉寂许久的大明宫终于又热闹了起来。肃宗皇帝在这里重开宫门,百官早朝来奏!

作为中书舍人的贾至,需要很早就起来进行准备,候在宫门外等待早朝。早朝结束后还要及时的处理政务,拟写诏书。忙得很,也精神的很!

春天在不知不觉中就过了大半,忙忙碌碌的贾至在一天上完早朝,走出宫门时他回头望向了巍峨壮观的大明宫。他回想起早晨天不亮就掣着灯烛赶来早朝的情形,想着百废待兴的王朝,勤勤恳恳的皇帝,不禁诗性大发。写下了《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它的大意是,早晨天不亮我们就掣着灯烛前来上朝,烛光照亮了京城长安的紫陌大道。皇城春天的早晨天刚刚拂晓时一片苍苍。上千棵柳树沿道而栽,柔软的枝条倒垂在了宫门处,黄莺鸟婉转多样的叫声绕着大明宫殿。官员们身上的玉佩和佩剑叮当作响,大臣们们鱼贯而入步上大殿,他们的衣冠上都沾染了御香炉里散发出的香气。站在凤凰池上的大臣们啊,咱们既然受到皇帝的恩宠那就要全心全力的协助君王。这是一首很严肃的政治诗,他虽然在题中就表明是呈两省僚友,其实更希望是给皇帝看的。因为他的诗中描述宫殿的巍峨、场面的庄重都是为了褒颂皇帝的功德,表明自己的忠心。

诗歌手稿传回了门下神和中书省。两省的僚友们一看,得,赶紧写,得和一首啊,这是政治规矩啊!趁着吃午饭的时候,三个好友聚在了一起。先研究研究贾大人的诗吧。试稿拿过来,几个脑袋凑在一起。嗯,大人这是确实写得不错,首联是写早晨天不亮咱们就急着上朝的辛苦,突出了个早啊。颔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就是个气派。颈联写咱们上朝时的肃静与场面。最后尾联写了个倡议,咱们都得好好听皇帝的话,努力的干活哈!写的很好,没毛病!不知谁嘟囔了一声:“贾大人的诗多少有些端着,没有放开啊”!咱们谁先开始?

岑参先举手了,我,我,我先来!你们都是写诗的好手!我也就会写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是让我先来吧。好,门下省右补阙岑参就先来吧。岑参是个边塞诗人,写边塞诗擅长。但是和个诗的功底还是有的。反正就是一个字,咱夸呗!于是他略微沉吟,就着贾大人的诗,挥笔写下《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这首诗的大意是,在一片鸡鸣的曙光里,春天的长安城还是有着些许的清寒。在莺歌流转的树丛里,帝都呈现出一片春色阑珊。皇宫里的晨钟催开了宫廷里的万家门户,早朝皇帝的仪仗临着玉阶,他的周围簇拥着千官。此时的鲜花迎映着佩剑而晓星才刚刚沉落,柳枝轻拂着仪仗队的旌旗,此时的露水还没有干。唯有凤凰池上才华横溢的贾舍人啊,您唱的这首阳春白雪之曲让才疏学浅的我和起来感觉到最难。

几个人凑在一起都读了读岑参的诗,首联写了早晨天色拂晓长安城的景色,颔联写皇帝起的真早,颈联也是写早朝时的庄重与严肃。最后一句使劲贬了自己一下借着夸了夸贾大人。大家就都笑了,说好诗好诗!

轮到在中书省任左拾遗的杜甫了。那个因触怒肃宗被归省才回来不久的老实人,前几天还经常在中书省值夜班因敬业的睡不着觉(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的诗人自是有着自己不同于众的眼光。他历来主张写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思索一番后,他也和诗一首。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这首诗的大意是,五更时分快到了,漏壶里计时的水滴声声落下,仿佛在催促着拂晓的来临。春天的早晨皇宫院内一片春色盎然,盛开的桃花如同美人般惹人陶醉。暖暖的阳光下,帝王的旌旗在春风中如同龙蛇般舞动,微微的春风里燕雀高高飞翔在巍峨的宫殿之上。大臣们退朝后衣袖里都携满了御炉的熏香味道,贾中舍人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能够世代执掌帝王家的诏书,并写的如此的好,天下如此有才华的恐怕也只有贾中舍人他们一家了吧。大家读完后都说写诗还是老杜啊!你看那片宫殿上空的蓝天被他写的多么辽阔啊!诗里还用上了典故,夸人夸得很有水平嘛!老杜听罢连忙摆手,哪里哪里。

然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诗名最盛的王维!此时的王维,刚刚度过了他一生中的至暗时刻。安史之乱中的他,因为名气过大,被安史叛军硬是押到了洛阳,并被授予了官职。收复两京后,按律当斩的他因为当时表明心向李唐心迹的一首诗加上弟弟王缙的自愿舍官相保,最终被责授了太子中允。作为一名被责的官员,一首恰当的、由衷的、赞美的和诗也是他很需要的。他想他们都突出了个早字。我就不和他们一样了,我把上朝分为上朝前、上朝时、上朝后三个阶段来写吧。于是擅长山水诗歌的他也挥毫写下了一首合意不合韵的代表之作。《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这首诗的大意是,天还不亮戴着红巾的卫士就在宫门前报起了天色将亮的提示,掌管皇帝衣着的官员向皇帝进上绣着翠云的皮袍。层层叠叠的宫殿如同九重天门般迤逦打开,异邦万国的使臣便一齐朝着着皇帝跪见朝拜。此时的日色刚刚照到殿堂之上,仪仗队便已排好了扇形的屏障。朝堂上的御炉中香烟袅袅,缭绕着皇帝的龙袍浮动飘忽。早朝过后中书省的官员赶紧退到工作的地方,紧张忙碌的用五色的彩纸起草起皇上的诏书来。

一首中书舍人的应制之诗,引得三位大唐诗歌巨手纷纷应和,也算得上是诗歌界的一件美事了。三位诗人的和诗各有风格,各有特点,后世诗家的评价也纷纭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和诗和诗人贾至的原诗相比,艺术上的成就应该是高了许多,可谓是都出了彩。杜甫诗中的“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常被后人所称赞!尤其是王维诗中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更是被后人赞为盛唐的标志之一!

然而,这一群单纯的朝臣们却没有料到,肃宗皇帝虽然读到了他们的诗,但却更在担心防备着兴庆宫里的老皇帝。作为前朝皇帝臣子的他们已经悄悄的在新皇帝心里划出了清臣浊臣之分。肃宗皇帝似乎更喜欢使用他自己看中的一群朝臣,至于能力与忠诚,判断的标准也已经掌握在了新皇帝的手里!所以后来有了王维的半官半隐,还有以上几位大臣们的调离京城,远离核心!至于诗人们所景仰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景,似乎也更多的存在了诗歌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灵武   中书省   大唐   舍人   宫门   诏书   旌旗   同僚   宫殿   皇帝   大人   早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