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要杀将军,将军知道后反对部下说:皇帝让我把你们都处决了!

一千多年前,中原大地上那个曾经万国来朝,辉煌无比的大唐轰然倒塌,乱世又起。

这时候,历史舞台上涌现了很多“黑暗势力”。

他们轮番上台,各领风骚,在史书上留下了残暴,血腥的一段时光,后世称为“五代十国”。

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则是周边一些小政权的国家。

公元947年,刘知远在一帮兄弟的帮助下建立了后汉,但在他死后,他的儿子刘承祐开始殴杀功臣,其中有一个将军名叫郭威,也遭到了猜忌,全家惨死。

郭威知道皇帝准备杀他,于是对他的心腹说:“皇帝命我杀掉你们,但我不愿独生,你们也可以取我首级报天子。”

这番话感动了他的麾下众将,大家齐心协力帮助郭威推翻了后汉政权,建立了后周。

乱世名流

熟读过水浒传的人,一定知道《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这则故事的原型,正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

当时的郭威年仅18岁,刚刚投军在李继韬的麾下,年轻时候的郭威浑身是胆,丝毫不顾及后路,时常在街上打抱不平。

他听说街口有个卖肉的恶霸,经常欺压百姓,于是假装醉酒,故意找茬,双方发生争执,一刀捅死了这个恶霸。

如果只认为郭威是个有勇无谋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郭威投军之后,有了学习的机会,他在军中除了领兵打仗,剩下的时间几乎都在读书。

久而久之,郭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军中获得了威望,不仅深得下属信任,还深得领导的喜欢,所以事情发生之后,李继韬舍不得杀他,继续把他留在了军中

此时的李继韬已经是后唐的臣子,在天子李存勖手下卖命。

三年后,李继韬不满李存勖,想自己当皇帝,于是举兵造反,但奈何失败。

李继韬下台之后,李存勖听说郭威的声名,还是舍不得杀他,于是便把他收编到自己的骑兵部队。

郭威在中央军的岁月也并不长,因为没多久,后唐也被灭了。这时候,皇帝轮到了石敬瑭来做,也就是后晋的开国皇帝。

郭威是个难得的将才,也是命不该绝,堪称“流水的上司,铁打的郭威”。

满腹才华的他,不论走到哪里,总能被人惦记,石敬瑭建立后晋之后,收编了郭威,还重用郭威。

对于郭威来说,石敬瑭是自己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但如果郭威想在乱世中再进一步,仅靠石敬瑭是不够的。

后世人对于石敬瑭的评价并不好,就连孙中山先生都说:“敢有为石敬瑭,吴三桂之所为者,天下攻击之”。

意思就是说,石敬瑭不是什么好东西,这么说的原因是因为石敬瑭的后晋,是靠着契丹人的帮助才建立起来的,所以后晋经常受契丹人的辖制。

历史上的“幽云十六州”,就是在他拱手送给契丹的。

在这种情况下,像郭威这种的将才,即便再有本事,也无法挤进被契丹人操控的“后晋政坛中心”。

好在后来,郭威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刘知远

刘知远和石敬瑭一样,都是沙陀人,他原本在石敬瑭的岳父李嗣源麾下当兵,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石敬瑭,并成了他的心腹。

石敬瑭建立后晋的时候,刘知远是他最大的帮手。从理论上来说,后晋江山,是石敬瑭和刘知远共同打下来的。

后晋建立之后,刘知远的官越做越大,石敬瑭对他十分信任。

但刘知远却开始不满足,生逢乱世,谁都有一颗想当皇帝的心,所以刘知远,也开始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

石敬瑭为了稳住局势,只能给刘知远封了个“河东节度使”的官,还把郭威调到了他手下任职。

青云直上

郭威和刘知远非常投契,两人性情相投,而且郭威又很有才干,刘知远非常重视他。

在刘知远的麾下,郭威平步青云,官也是越做越大

郭威是刘知远的军师,为他出谋划策,出了不少奇招,在郭威的帮助下,后晋的势力已经逐渐向刘知远倾斜。

后晋天福7年,石敬瑭去世,他的儿子石重贵登基了。石重贵登基之后,认为自己不能总受契丹的气,于是主动和契丹翻脸。

契丹一看石重贵不识趣,于是便出兵攻打后晋。这时候,刘知远有些害怕,他担心契丹杀红了眼,把他也给收拾了。

这时候,郭威站出来为他出主意,“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资,此霸王之资也”,意思就是说,河东地势这么好,完全可以自己做霸王。

刘知远听了郭威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便老老实实呆在河东,养精蓄锐,坐等契丹灭掉了后晋。

契丹灭掉后晋之后,中原无主,这时候郭威劝说刘知远南下称帝

刘知远比起军事才能和长远目光,远远比不上郭威,当时刘知远麾下众将云集,纷纷献策,但只有郭威一人的计策,让众人称奇。

《孙子兵法》中云“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致,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郭威考虑到南方还有南唐,而且中途还有契丹,于是取道没有军事重镇且地势平顺的汾河西谷,走西南方向,先夺取洛阳,然后再攻占汴梁。

即便是南唐速度再快,等反应过来时,刘知远已经占领了汴梁,刘知远听完之后,大赞郭威是奇才,于是听从他的意见,走汾河西谷。

公元947年6月,刘知远占领汴梁,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郭威被称为枢密副使,军权在握。

一年后,刘知远病重,传位给儿子刘承祐,史称汉隐帝郭威则为托孤大臣刘承祐年纪尚小,朝政几乎都把持在几个朝臣手中。

这几个朝臣,都是曾经跟着刘知远打天下的人,刘知远登基之后,便对自己的弟兄委以重任。

苏逢吉任丞相,杨邠管机政要事,史弘肇为枢密使,王章为财务大臣,而郭威,则掌管军权。

可以说,整个朝局,都掌握在大臣的手里,汉隐帝空有“皇帝”的名号,却没有天子的实权

时间一长,刘承祐心里便滋生出不满。

这几个大臣中,只有郭威最有文化,也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而剩下的这些人,仗着自己是开国大臣,肆意的插手国政,甚至不让刘承祐说话。

刘承祐虽然年纪小,但可不是吃素的,他心里明白,这些人如果一直这样,自己就成了空壳,早晚被他们摆布,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他们都解决了。

风云变幻

公元950年,刘承祐趁着北方战乱,酝酿了一场大戏他将郭威遣了出去,郭威领兵离开汴梁之后,刘承祐发动了一场“宫变

刘承祐要为自己“清君侧”,他父亲留下的那些大臣,他一个都不会放过,就连托孤大臣郭威,他也不打算放过。

刘承祐让自己的人,埋伏在光正殿的门口,等杨邠等人来上朝的时候,他便让人拔刀砍死了他们。

谁又能想到,权倾朝野的几大重臣,竟然就这样被简单粗暴的砍死了。

朝中忠臣皆被处死,只剩下郭威一人,而刘承祐要杀郭威,是早晚的事情。

郭威在前线奋力御敌,刘承祐则和自己的心腹大臣密谋,怎么除掉郭威。

刘承祐派自己的亲信孟业秘密前往邺都,想要联合河北武将,处死郭威和他的下属。

但当时整个河北军只知郭威,不知天子,刘承祐的威望,又怎么比得过威名赫赫的郭威。

而孟业,这个天子近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没有听从刘承祐的安排先去邺都,而是去了澶州,要求镇宁节度使李洪义处死郭威的下属王殷。

李洪义是刘承祐的舅舅,但李洪义却事先没有收到刘承祐的指令,所以他怀疑孟业次来的目的,或者他怎么都不会想到,他这个皇位尚未坐稳的外甥,会冒天下奇险来杀前朝旧臣。

李洪义没有杀王殷,反而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了王殷

王殷是郭威的死党,他在郭威账下多年,心思玲珑,立马察觉到不对,于是便立即将消息传给了郭威。

郭威得到消息之后,仰天长叹,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偏偏是在这个时候,他的家人还在京城,已经沦为刘承祐的剑下亡魂。

郭威泪流满面,全家几十口人命,让他和刘承祐之间只剩下仇恨

刘承祐要杀他,他自然不会乖乖等着被杀,既然已经到绝路,那就只有一条路——反击。

郭威将下属叫到营帐,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说:“我和诸公一路披荆斩棘,随先帝夺取天下,先帝弥留之际,我亲受顾命,和杨史诸公苦心经营,才令国家无事。如今杨、史诸公均遭屠戮,现天子又来密诏,命我杀掉你们,我不愿独生,你们也可以取我头颅报天子,这样也不会连累你们”。

郭威说完,老泪纵横。他麾下的众将士一听,都纷纷表示支持他,让他回京向汉隐帝讨个说法。

这时候,郭威心腹魏仁浦说:事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您还要坐以待毙吗?”

魏仁浦简单明了的,就是想让郭威起兵,剑指汴梁,简单来说,就是造反。

如果刘承祐不杀他的家人,郭威是绝对不会起兵造反的,但奈何刘承祐太过偏激,直接导致了后汉之后的亡国。

郭威见军中众将士都纷纷响应,他自己也不再犹豫,一路上攻城略地,他让养子柴荣坐镇邺都,他则自己带兵攻回汴梁。

这一路上,所到之处,坐镇大小城池的官员,在见到郭威之后,几乎都是立马投降。郭威一路走来,竟不费一兵一卒,就已经是胜券在握。

一路行至澶州,这里是刘承祐舅舅李洪义坐镇的地方,但李洪义早已经和郭威是一条心。澶州是汴梁城最重要的门户,澶州失守,就意味着汴梁早已经四面楚歌。

直到郭威兵临城下,刘承祐才开始后悔,他四下无可用之人,只能派一个小太监潜入郭威的军营去打探消息。

郭威发现了这个小太监之后,并没有杀掉他,而是写了一封“自白书”,让他带回去给汉隐帝。

他在书中说,自己并不想起兵,此举都是受人胁迫。

事实上,这封“自白书”并不是给汉隐帝看的,而是给天下人看的。郭威就是想让天下人知道,他并不是什么乱臣贼子,而是不得已为之

刘承祐身边已无可用之人,他只能派自己的叔父慕容彦超出兵,但慕容彦面对郭威的大军,吓得屁滚尿流,仓皇而逃。

慕容彦超兵败之后,刘承祐带着自己的亲信逃走,在路上遇到了郭威的军队,被人乱刀砍死,后汉王朝,算是正式走到了终点。

刘承祐死后,郭威并没有立马称帝,而是拥立武宁军节度使刘崇的儿子刘赟为皇帝。

但其实,这也只是郭威的缓兵之计,为了稳住武宁军节度使刘崇的一步棋

刘崇是后汉大臣,同样具有实力,郭威在起兵时,他没有任何的作为,但仍旧是个巨大的威胁,之后郭威利用刘赟制衡了刘崇,又将刘赟杀死。

中原又陷入了无主的境地,郭威是天下人唯一的选择。

但就在这时,辽国突然进犯,郭威亲自出征,将辽国击败,班师回朝,安营澶州时,他的部下突然拜跪于郭威脚下,让郭威称帝。

公元951年,郭威顺应民意称帝,定国号大周,一个新的王朝开启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年之后,后周王朝亲自为自己培养出一个对手,最后这个人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

自古乱世出枭雄,郭威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但历史总是风云变幻,半点不由人做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汴梁   契丹   河东   皇帝   后晋   后周   后汉   麾下   部下   大臣   天子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