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世界首富也是个韭菜,那个拯救帝国两次的男人!

前言:

在2001年,华尔街日报评选出了过去一千年间全世界最富的50个人,按照时代排列,一共有6个中国人上榜,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和他的孙子忽必烈、乾隆的宠臣和珅、明武宗的大太监刘瑾、清代商人伍秉鉴以及民国的财政部长宋子文

华尔街日报

虽然这6个人都登上了跨时代福布斯富豪榜,但是全凭做生意这项硬本事上榜的就唯有伍秉鉴

  他的有钱程度能够惊掉你的下巴,千年富豪榜上的最后一名才是比尔盖茨呢,他和伍秉鉴比起来呢,其实算是小巫见大巫、小钱比大钱,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是惊人的。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而且,伍家在珠江岸边的豪宅,据说可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媲美。

传奇的开始:

  一个叫福布斯的25岁小伙,匆匆走在广州街头,福布斯来自美国,这个福布斯和创立福布斯财富排行榜的那个苏格兰人福布斯,并不是同一个人,福布斯在一个叫怡和洋行的洋行已经工作了8年,现在他要回家和妻子团聚。

  今天是去怡和洋行,和他的老板兼义父浩官做最后的告别,福布斯走进怡和洋行,看见浩官正端坐在大厅里,边喝茶边等他。

  福布斯上前两步行了中国式的跪拜礼,浩官赶紧把他扶起来,交代了几句,就拿出了一个信封放到他手里,说这就是一点意思,你带回去吧,然后就示意他打开这个信封看一看,福布斯打开一看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里面居然装着一张价值10万美元的银票,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美国一个蓝领工人,一年的工资大约是90至180美元,一个中学老师的年工资是150至400美元,一个普通政府职员的年收入呢是300-800美元,10万美元对于当时的打工族来说那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啊,当然那个时候房子也没有那么贵‘。

  福布斯连忙表示:“这个钱太多了,我实在不能收

  浩官微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这笔钱包括了你跟着我8年以来的薪水福利,剩下的呢就算是我对你的投资吧!希望你回家以后能够把钱用在有用的事业当中去,我看好你!”

浩官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伍秉鉴,当时所有的洋行,就是经营洋货的商行啊,所有的洋行除了本名之外,还会起一个商名,怡和洋行的商名就叫做“浩官”。在当时是尊称意思就是先生,外商呢一般尊称伍秉鉴为伍浩官。

事实证明伍秉鉴的眼光确实没有错,福布斯呢他后来做出了什么成就呢,我们放到后面来说。

伍秉鉴是怎么当上这个世界首富的

那就得从广州十三行说起,广州的地位在历史上几经起伏。汉代的广州已经作为贸易据点登上舞台了,当时被称之为“番禺”,唐代的广州已经成了东方大港,但是从明朝初年起实施海禁政策让广州一度衰落,清朝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收复台湾以后的1684年,再度恢复了宽松的外贸政策。



康熙皇帝开放了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作为特许从事外贸的城市。基本上就是沿着中国的东南海岸线,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一个省一个外贸特区,那其他地方呢是不可以做外贸的,相应设立了越闽江浙四大海关,但是到了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风气又为之一变,乾隆皇帝把四个外贸特区砍掉了三个,只保留广州一处,改成“一口通商”了。



主要原因是清朝中期起名为盛世,视野其实已经转为保守了,乾隆皇帝君臣觉得华洋杂处,有以夷变夏的忧虑,就是担心洋人洋货来中国太多了,和中国老百姓接触太频繁会改变中华的风俗,从而把老百姓的心思带活泛了啊,就把队伍带坏了就不好管了,所以大门就得关一关。

但重新海进吧又断了沿海百姓的生计,又怕引起动乱,所以就关三留一,只留了广州港一口通商,而且采取了商行制度。

所谓商行,就是政府认证的、能够经营外贸业务的贸易公司,所有的和外贸有关的买卖都由他们经手,他们对政府负责。其实就是“特许垄断制度”因为经营洋货又被称之为“洋行”。

清政府规定想要申请成为洋行的商家,有两个主要条件,第一,就是你的资金肯定得丰厚,每个入行的商家得缴纳20万两白银作为保证金;第二,就是商行必须每年按照进出口的比例向政府缴纳白银完税。



洋行多的时候有几十家,少的时候只有4家;但是主要的有13家,所以通常被称之为广州十三行”,外商必须要找到能够为他担保的商行,才能够在中国做生意,俗称“保商'。所以当西方的商船抵达广州之后,船长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与广州的保商联系,由这个保商出面通关验货。

如果保商看中了货品,就由他买下来再卖到中国内地,同理,全中国的货物也只有卖给十三行里的某一家行商,才能够出口。行商拿到货物之后申报通关,才能够卖给等在海上的外商商船。

内地的商人,即十三行以外的商人,是不能够直接与外商接触的,天朝官员们也不直接和外商打交道,至于外商要向中国政府陈情,提出什么要求政府给答复,都要通过洋行中转,所以洋行他事实上是代办外交,它行使了政府部分外交的职能。最起码在外贸这个领域,洋行是一官一商两头沾,那当然银子就哗哗的进来

而伍秉鉴就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洋行崛起的时代,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就是十三行之一怡和洋行的创始人

伍国莹本身是一个自带流量的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早年在富豪潘振承同文行里当学徒积累下了资金和人脉,后来就出来单干创立了怡和洋行,因为伍国莹商业眼光一流,怡和洋行很快就在商铺林立的广州站稳了脚跟,在异口通商政策出台之后,伍国莹毅然用半的身家缴纳了洋行的保证金,成功跻身到了这个外贸垄断企业行列当中



在伍国莹的时代,十三行的老大是同文行,怡和洋行排行老六,就在伍国莹想要大战拳脚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他突然病倒了,原本他最看好的继承人,是自己的二儿子伍秉钧可惜伍秉钧英年早逝还死在他老爸前面。于是,伍国莹只好让自己的第四个儿子伍秉鉴接手怡和洋行。

伍秉鉴身材消瘦 脸型更是消瘦,如果你只看画像的话,会以为他营养不良,而且他沉默寡言跟在父亲的身边跑前跑后从不多发议论,是扔到人堆里就立刻看不见的那种类型,家族长辈包括父亲伍国莹,都没有对他抱有多大期望,但是很无奈比起伍秉鉴啊,其他儿子更加不是做生意的料,所以伍国莹呢也就没有抱多大期望,他觉得伍秉鉴接手家业之后能够维持住原样就算不错了啊

结果伍秉鉴超水平发挥啊,这个超水平超的太多了,把伍家做成了整个大清最有钱的家族,公元1800年清嘉庆五年伍国莹去世,32岁的伍秉鉴正式接管怡和洋行成了当家的。

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平等对待外商,你听了可能奇怪啊平等对待外商,这不是商业里的通则,可是要知道在19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人来了中国可没有超国民待遇不会时不时闹出什么冰淇淋,只发外国人这种流量爆款事件的。那个时候要知道,外国人才是被歧视的对象。



来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商船靠岸之后,通常一条船上只能有大班和二班,也就是船长和大副能够上岸。其他人呢?那就只好委屈继续呆在船上吧,大班二班上岸之后,也只能待在广州城外一个圈定的范围内居住,叫做“商馆”,是不能够随处逛的,每个月只有固定的三天,可以去广州城的洋行内谈生意和观光,去的地方和路线也都是有规定的,一旦越界就有可能被扔石头或者罚款。

而且再有钱的夷人啊,就是外国人,是绝对不能在天朝骑马坐轿子的。因为让天朝子民抬着宜人是有损尊严,如果你带着妻子来中国做生意,那对不起你的太太只能待在船上,如果他想上岸溜达还得缴纳“太太税”因为夷人的女性穿着袒胸露背,天朝官吏认为有伤风化。

诸如此类的规定相当多,全部写在了清朝的《民夷交易章程》里面,如果外商有违法之事怎么办呢?政府为保商试问啊会找洋行的麻烦,所以可想而知,外商在中国做生意是多么的战战兢兢。但是因为中国的丝绸,茶叶在欧洲和北美属于刚需消费品,外商们再屈辱也要坚持下来。



18世纪末,一艘货船如果花8,000美元,从中国购置了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等货物到美国东海岸可以卖到12万美元啊,超过10倍以上的利润。那面对这巨额利润,外商们为了钱也就只好忍了。

伍秉鉴接手怡和洋行之后,就开始利用怡和洋行的关系网,尽量给外商创造便利的条件,能上岸的尽量上岸啊,能够出去旅游观光一下的,就尽量旅游观光散散心,让外商们感到方便同时,他在和外商交易的时候,会按照外商的习惯签订正式的契约,白纸黑字明确买卖双方的全责,让外商很有安全感

最重要的是伍秉鉴即讲信誉,保证怡和洋行的商品质量是最好的,从不以次充好,那这样一个合作伙伴,那不管是国内的商人还是外商,当然都很喜欢了,于是,怡和洋行就成了外商们的首选保商。

19世纪初,英国的纺织业已经实现了工业化,能够生产出各种花样翻新的布料,也很受中国沿海居民的欢迎,当时十三行里的所有行商,都想争取一种叫羽纱的纺织面料,在中国的销售代理权,但是英国商人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怡和洋行。



就在其他行商都扼腕叹息的时候,伍秉鉴的作为却大出人的意外,他借着自己过生日的油头挨家挨户把十三行的所有行商都邀请上门,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就在觥筹交错的时候,伍秉鉴敲了敲杯子啊,大伙就都安静下来了,知道伍浩官有话要说了伍秉鉴于是就不紧不慢的开口了,他客客气气的说:“今天借这个饭局啊,是想拜托大家一件事!”

各位都伸长了脖子到底什么事呢,你们怡和洋行财大气粗,还有什么需要拜托我们的呢,伍秉鉴接着说:“诸位可能都听说了,英国公司让我做他们的销售代理商,在我们中华销售羽纱这种面料,可惜我伍某人资金有限啊,所以想恳请大家和我一块分这块大饼,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啊?”

所有行商文言是又惊又喜啊,惊的是要知道,怡和洋行是绝对自己有实力独自拿下代理权的他不存在什么缺钱的问题,但是伍秉鉴却甘愿拿出来和大家共享,这个实在是出人意料。喜的是大家可以预期,如果加入到这笔生意当中来,来年的账上就会增加许许多多利润了

所谓老大不是你能碾压别人,而是在于别人跟着你有奔头。那伍秉鉴突然来这么一手,摆明了有钱大家赚,于是他暗暗就被所有行商奉为带头大哥了。同时伍秉鉴对于需要帮助的人也慷慨解囊。



一个波士顿商人和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笔生意,借了伍秉鉴7.2万银元,因为波士顿商人经营不善血本无归,他在广州苦苦挣扎了3年,都还不起这笔巨款。伍秉鉴知道以后,就让伙计把商人请来了,商人心灰意冷以为是催账来了。

谁知道伍秉鉴见到他之后,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是我的1号老友,是一个诚实的人,只不过是运气不好罢了”。然后伍秉鉴让伙计拿来了欠条,当着他的面呲啦一声就撕掉了,伍秉鉴说“我们之间的账清了,你可以随时回国欢迎以后继续合作”。

商人就惊呆了,要知道当时的远洋商船,主要还是风帆动力的,所以能带的货物也有限一艘远洋货船所能带的货物,不过就是十几万美元而已,可是伍秉鉴一下子免了自己7.2万银元的债啊。震惊之后商人就是感激涕零。

从此之后,伍秉鉴慷慨的名声,就在美国商人当中传开了,在外商和行商当中,于是都流传着一句话:和伍浩官打交道啊,你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海外商海征途

就这样凭着人脉和信誉,伍秉鉴接手怡和洋行,几年之后,怡和洋行就坐上了十三行的头把交椅,轻松的完成了他父亲努力一辈子都没有达成的目标,作为商人伍秉鉴不仅商业嗅觉灵敏,更加眼光长远,他不仅投资商,也也投资人。

就像我们故事开头讲的,他收了美国人福布斯作为义子,福布斯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去世了

是个苦命的娃啊,两个叔叔都从事外贸生意,等他长到17岁的时候呢,就跟随叔叔到了中国学习海外贸易,通过关系被送到了伍秉鉴身边当学徒工,福布斯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为人机敏,办事也很灵活,而且还很有冒险精神,是个做生意的好材料,伍秉鉴也很看好他把他带在身边教他各种知识。在回国之前又给了他一笔巨款,那福布斯回美国之后,到底做出了什么成就呢?

伍秉鉴果然没看错他,福布斯回到美国之后,就开始投资土地钢铁这些方面的生意,最后他看准了美国的铁路系统啊,那个时候美国的铁路建设刚刚起步,福布斯就兴奋的写信告诉亿富这个商机,伍秉鉴也不含糊立刻给他追加投资,在底特律和芝加哥之间修起了一条铁路,从而福布斯和伍秉鉴在美国铁路行业赚到了第一桶金。


底特律


在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福布斯成为了美国的铁路大王,伍秉鉴在福布斯的公司里占有股份,随着福布斯的发达,伍秉鉴的财富也滚滚而来,同时他还投资了美国和英国的证券保险业务,一度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伍秉鉴的经营下怡和洋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家跨国财团


19世纪的伦敦


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十三行里的行商们几乎没有内讧的现象出现。十三行与徽商、晋商成了清朝最有影响力的三大商业团体,而伍秉鉴的个人财富。也在这段时间内达到了顶峰,到1834年伍秉鉴的个人资产,包括房屋土地海外投资以及现金,达到了2,600万两白银呢,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就是4,000万两白银,也就是说,伍秉鉴的个人资产,占到了国家年财政收入的1/2。


那这是什么概念呢,在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购买了两艘亚洲吨位最大的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平均每艘的花费是120万两白银,而伍秉鉴的家产,可以足足买16艘这样的军舰,那妥妥的是富可敌国啊。

1822年还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十三行所在的街区发生了一场火灾,那个时候消防落后,火势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大火烧了7个昼夜,洋行们的库存白银被大火融化,居然汇成了一条银色小河,流出了二里开外,还真的是货真价实的鎏金躺银呐,在这条白银小溪当中,怡和洋行所占的比例最大。



那这个故事呢,也是说明了十三行的整体财力,那真叫一个有钱呐,那个时代的有钱人实行捐官,就是花钱买官,但并不是买实售的官职,这种情况很少,一般就是买一个级别待遇,伍秉鉴呢也花巨款买下了一个三品官,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别,不管怎么说也混进了体制内真是风光无限啊。

一代商业巨贾被割韭菜悲惨落幕

再华丽的人生也总有谢幕的一天,而且伍秉鉴的谢幕其实不是特别体面,前面说的都是伍秉鉴的璀璨人生,后面呢就要说说他的黯淡历史了。

广州的“一口通商”让十三行崛起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团体之一,啊大概也就是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能够和十三行比一比,不亚于现在的石油巨富。


英国东印度公司


和怡和洋行直接打交道的外商,虽然觉得伍浩官是个可靠的合作伙伴,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商界整体和英国政府对中英贸易的状况满意。毕竟通商口岸只有广州一处,外商最大需求的产品,丝绸的产地是在江浙,茶叶的最大产地是在福建和安徽,得转运到广州才能够和外商贸易,那肯定成本就高了。

离产地越远货品可选择的范围也越小嘛,而且十三行作为垄断渠道的中间商,他肯定会压低从外商那里进口商品的价格,又抬高卖给外商的出口商品的价格,这种价差是行商的盈利所在嘛,所以这个格局总体上对外商是不利的。



外商千方百计的是要减少中间环节和产地直接贸易,而且清朝政府制定了详细的进出口商品的名录清单由行商来执行,行商从外商那里采购的商品,不能够超出这个名单之外,所以像钟表机械火枪等等物品,就被严格限制进口。

那这种行商制度,也抑制了中国市场需求的开发,于是这就造成了,中英贸易常年是英国这边的逆差,英国商人还得从墨西哥筹措银元,才能买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英国商界和政府对此都极为不满。



于是到19世纪初鸦片贸易悄然兴起,绝大部分鸦片是以走私的方式进入中国,避开了十三行的渠道,于是中英贸易的格局迅速逆转,变成了中国这边处于贸易逆差,白银外流

那么请问怡和洋行和伍秉鉴,在这个历史逆转的关头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无论是从清朝政府留下的档案看,还是英国这边留下的史料来看,怡和洋行还有13行里的任何一家行商,都没有卷入鸦片贸易的直接证据。怡和洋行最大宗的业务一直都是茶叶,尽管没有伍秉鉴违法的实锤证据,但是朝廷对他却是非常的不满。

因为同伍秉鉴长期合作的英国商人当中,有不少是鸦片贩子的是走私大户,十三行作为大清在外贸领域的耳目,既代办外交也负责监督外商,那现在鸦片泛滥,是不是十三行有失察之责呀,更进一步是不是十三行里面就有人,跟鸦片贩子有私下的勾兑,朝廷就免不了有这样的猜疑。

而且伍秉鉴你作为十三行的掌舵人,是不是在给朝廷出什么幺蛾子啊,所以道光皇帝对伍秉鉴就相当的不爽,一度下旨夺去了他的三品顶带。

公元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皇帝委任为钦差来广州禁烟,结果他一到广州就逮捕了伍秉鉴父子,二话不说就把父子俩下了死囚准备斩首,这个下马威来得很凶猛,一顿吓唬之后,林则徐又把伍秉鉴放了出来,招他来说想不想活命啊,想不想保住一家子的荣华富贵啊,想活命想富贵就乖乖的按我说的办。

英国人是听你的,那你去代表本钦差和英国人交涉让他们交出鸦片,如果不交呢,哼哼我就断了他们的饮水和口粮,至于你自家的小命啊,是攥在本钦差的手里,如果你跑去和英国人商量怎么对付我,后果你懂的,所以老老实实的给本钦差办差,你是聪明人不用我多说吧,你自个掂量着办。

说到这您可能会觉得奇怪啊,伍秉鉴他不是世界首富吗,怎么在林则徐跟前就跟个面团似的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呢,伍秉鉴有可能比比尔盖茨有钱不假,如果把他们的财产,都换算成可对比的收入的话,但是他的地位,比比尔盖茨那可是差远了。

世界首富能够成为总统的座上宾,走到哪都和政界名流平起平坐,甚至还高出去半头这种情况只有在英美这些国家存在,伍秉鉴这个首富在大清官员眼里,那就不过是一根比较大颗的韭菜而已,伍秉鉴叱咤风云的一生,这个时候真的是什么辙都没有了

你猜他干了什么?他和今天的弱势群体讨薪一样,就剩下最后一招了下跪,伍秉鉴跪在英国商人的保顺洋行外面,恳请英国商人交出鸦片,英国商一看老朋友伍浩官都这样了,心里也实在过意不去啊,连累老朋友了呀。

当然除了伍秉鉴的直播卖惨,还有林大人的威胁,最终英商是交出了鸦片,林则徐在虎门将其全数销毁,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英国派出远征军,鸦片战争爆发,从广西提督杨芳到靖逆将军弈山,大清来应战的将领们,是一个赛一个的饭桶,一个赛一个的怂包,连战连败。

1841年5月英军兵临广州城下,大清的文武官员们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谁能去和英国人谈判呢,谁也不愿意去啊,这是要留下骂名的事情吗,而且呢我们也都没有经验,询问了一圈还是只有怡和洋行伍秉鉴啊

“你最有和洋人打交道的经验!

你上吧!

你行你上啊!

你去代表我们谈判!”

于是咱们可怜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先是差点被林大人给砍了头,又跪求英国人交鸦片

这会呢,又被要求代表大清去向英军求和,从而他就坐稳了最被折腾最窝囊的世界首富的交椅。可是作为一根大颗的韭菜,首富能说一个不字吗,没辙!伍秉鉴只得带上儿子去和英军讲和,结果是双方签下了广州条约,英军答应退至虎门炮台之外。

但是条件是,一个星期之内得交出600万银元的赎城费,作为英军不进城的条件,这600万元当中十三行出了200万元,怡和洋行一家就独自出了110万元,这是伍秉鉴第一次拯救了大清如果省城都被英夷攻占了,那朝廷的脸就丢大发了

在那之后,英军离开广州沿海北沙,相继攻陷了厦门定海,再进入长江口,速流而上准备进攻南京,这个时候道光皇帝终于怂了,派来钦差耆英和英国人签下了《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赔款的一项是银元2,100万元,可是当时清政府的财政结余不过也就700万元,那剩下这1,000多万银元从哪出呢?

于是钦差大臣又把伍秉鉴给找来了,说你们伍家是受国恩啊,现在朝廷有难,你们是不是也要分点忧啊啊,你就带头捐点钱吧,作为商界领袖,你只要一带头,那别人也不好不跟进不好不捐呐,伍秉鉴此刻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感情从鸦片这档子事闹起来之后,每个坑都被我踩了一遍,可是我招谁惹谁了我。

可这会钦差大臣让你为国分忧,这个忧你敢不分吗,那你就等着吧啊。这个忧不分你的脑袋和身子就该分了,还有子孙后代一大家子人呐。于是十三行又成了填补窟窿的冤大头。伍秉鉴的怡和洋行一家就承担了130万元。这是他第二次拯救大清

说拯救是好听点啊,其实就是韭菜宿命的实现难逃一割呀

伍秉鉴后人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中英两国炮火直接轰击广州十三行,自此,伍家的怡和行在战火里化为灰烬,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鸦片战争结束的三年之后,74岁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心力憔悴在广州去世,,因为《中英南京条约》之后,广州“一口通商”改成了“五口通商”,也取消了洋行们的垄断地位,曾经风光无限的十三行很快走向了衰败。

伍家的后人们再也没有了伍秉鉴那份心胸和财气,在时局的沉浮当中,很快他们的万贯家财也消耗殆尽!


伍秉鉴义子福布斯后人

我们再来说说伍秉鉴的义子福布斯,他得到伍秉鉴交给他的财产在经过投资之后,他的家族也逐渐发展起来,其后代也是闻名世界。

John Forbes Kerry,他的曾侄子,在2004年参加了选总统竞选,后来是美国第68任国务卿。


John Forbes Kerry


William Forbes,他的表弟,著名的石油大亨,创立了耶鲁大学的兄弟会社团骷髅会,还建建造伯灵顿铁路。

他的儿子成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第一任总裁,孙子成了当时美国任命的菲律宾总督。

旗昌洋行的COO, Warren Delano, Jr., 的孙子后来当了美国总统,就是享誉世界的的罗斯福FDR


Warren Delano Jr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完结!

创作不易,点点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福布斯   行商   怡和   洋行   帝国   英国   韭菜   美国   鸦片   广州   首富   中国   外商   男人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