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士毅:俊杰清风甲全蜀

《董士毅拄杖随行》图。湖北省麻城市孝感乡文化园供图

清道光《蓬州志略》中关于董士毅的记载。

董士毅曾在蓬州(今蓬安县)任知州。

●刘兴洪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晓江

清道光《蓬州志略》中,有四字“操履清约”给人的印象深刻,读罢让人掩卷覃思,回味无穷。享有这四字赞誉的是明代西充县令、蓬州知州董士毅。去年5月,在湖北省麻城市纪委监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廉麻城”上,有一篇文章就讲述了董士毅的故事。

董士毅,何许人也?关于他的故事,要从千里之外的湖北麻城望族董氏家族说起。

书香家庭出俊杰

湖北麻城是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名扬天下的进士之乡。“穷莫丢书,富莫丢猪。”在明代,麻城之地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形成了刘氏、周氏、董氏等八大望族。

被称为“豢龙世胄”的董氏家族,出了6名进士,16名举人,科甲人文,冠于一邑,成为誉满麻城的书香世家,董士毅便是董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之一。

明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董士毅曾祖董应轸乡试中解元,先后任郑州学正、福建提学佥事、广西参议等职。董应轸在任学正期间,与当地文人关系融洽,工作之余,常邀人吟诗作赋,很有名望。当朝大学士杨文贞路过郑州,偶然见到他写的碑文,大为欣赏,赞其为“当代奇才”。此后,董应轸被升为福建提学佥事,他在福建选士之甄,作人之雅,在八闽大地,传为美谈。明朝天顺年间,身为广西参议的董应轸因平蛮有功而蜚声朝野。

董应轸对儿孙的教育非常重视,时常亲自教授经史,至今流传有“善于教子弟”的故事。董应轸的八个儿子中,4人中举,3人中进士。董应轸之孙董朴,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中进士,历任重庆、楚雄知府,江西布政司参政等职。董朴一生清廉为官,深得百姓拥戴。

据清乾隆六十年《麻城县志》载,董朴从江西离职返乡时,行囊中仅有官俸六钱、书籍数卷。回到家乡后,盖了三间茅屋,却不能遮风避雨。有一次,一位地方官登门拜访,见此情景,摇头叹息道:“国有大贤而穷苦如此,我辈之罪。”于是将个人官俸交给麻城县令,请其帮董朴造瓦屋居住,于是方能遮阳避雨。

诗书传家,成就官宦世家;清廉家风,润泽子孙后代。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董朴的教育和影响下,儿子董士毅挑灯夜战、苦守寒窗、孜孜不倦地积累知识,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中举,从此步入仕途,也成为诸多读书人中勤奋的典范。

操履清约得民心

怀揣梦想的董士毅,在中举之后没有继续追逐进士身份,而是选择到偏远的四川顺庆府(今南充市)西充县任县令,他希望在基层施展才智,干出一番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天下的事业,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笔华彩,不负十年苦读。

赴任西充县令时,正是四川地震大灾之后,川人“骨存柴立”,百姓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县之长,董士毅“常躬行山谷,问民所疾苦”。按当时惯例,府县官员出行,途中有专人负责供给,县官大多乘轿出行,董士毅为节约财力物力,经常自己携带干粮骑马或步行,有文章记载:“出则屏肩舆,时往来止一骑,携糗粮自随。”

董士毅任县令时,清廉如水,西充县有民谣唱道:“董青菜,土布衣,破伞瘦马民不欺。”可以想象,当时董士毅骑着马,穿着土布衣服,深入民间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的场景。一次,董士毅到府衙办公差,官衙派专差在路口迎接。身着简朴的董士毅骑马而来,专差并不认识,还上前问道:“董县令的轿子还有多远?”这是董士毅清廉节俭的又一体现。董士毅为人性情耿直、秉公行事,清廉名声传遍四川,被誉为“俊杰清风甲全蜀”。

后来,董士毅升任蓬州知州,离开之日,西充县民自发送行,“哭声震陵谷”。到了蓬州后,董士毅勤政爱民,深得民心,操行名声更加响亮。从蓬州卸任时,董士毅行囊中竟无多少钱财,“虚舟不持一蜀物”,这与他父亲离任时是如此相似。

明代陆应阳所著《广舆记》中这样写道:“守蓬州,益励清节,归时囊无长物,州民留之不得,特勒石以志去思。”清道光《蓬州志略》记载:“董士毅,由西充令擢蓬州守,操履清约。解组归,止行李一担。”短短几行字,是对他廉洁为官的高度赞誉。

古语云:“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董士毅用实际行动,站在了敛财贪赃官吏的对立面,他树立起了一位清官的形象,成为官吏的楷模,以至于离任之时,百姓立碑刻字纪念这位好官。

留得美名传后世

回到家乡麻城后,董士毅隐居在白果(现麻城市白果镇)。后来遇上饥荒年景,他积极倡导并带头捐赠,将家里的粮食全部拿来接济灾民,救活了无数百姓。

有一年,从西充县服徭役的人来到白果河边,见到董士毅披着一件短旧衣,在田间放牛,于是伏身跪拜问安,以表达对他的敬意。董士毅热情地将此人请到家中吃饭,饭桌上仅有素菜糙米,生活十分节俭。这人后来回到西充,向乡亲们讲起董家的清贫情景,听者无不动容。

百姓爱好官,董士毅的清廉故事长久停留在西充百姓的心中,人们口口传颂着他的高尚品德,这不仅是怀念,也是感恩。明万历年间,西充县进士刘文琦到麻城任知县,因幼年在家乡多闻董县令“青天”盛名,到任后立即赶到董士毅墓前,行九叩大礼。

“人言及公,辄哀思追颂,六七十年如一日。士评于名官中,独首推公,人心固自有天也。”这是刘文琦所写的《山泉公墓志铭》中的话,被记载于《董氏家谱》之中。今天,我们能查阅到与董士毅相关的文史资料并不多,但是这篇墓志铭,已经足以彰显董士毅在百姓心中,在后世人心中的地位。

董士毅清正为官,一心为民,也深深影响着儿子董性。董性任四川安岳县令时,在任五年,“抚民以宽,驭吏以严,课诸生,除巨盗,断冤狱,民立碑以颂。”后来,董性升直隶易州知州,“至则兴利立边防,殚心竭力。”由此可见,董性的为官之道,深受董氏家族良好家风的熏陶。好家风清正好官风,更泽被子孙后代。

在董士毅的家乡麻城,当地文史学者也极力挖掘整理董士毅的清廉故事,麻城市纪委监委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清廉麻城”还发布了以“麻城古代廉吏·两袖清风勤政爱民——董士毅”为题的文章。走进麻城孝感乡文化园,一幅名为《董士毅拄杖随行》的图中,董士毅头戴斗笠、身穿布衣、拄着拐杖行走在市井街巷,他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百姓,观此画,令人深受触动。

每天,无数人走进蓬安县相如故城,他们追寻蓬安的前世今生,或许并不知道蓬安历史上有这样一位清官。阅史料思先贤,守清廉更爱故里。愿董士毅的清廉故事,永远留在南充人的心中。

人物简介

董士毅(生卒年不详),字惟远,湖北麻城人,麻城名门望族董应轸曾孙。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举人,先后任西充县令、蓬州知州,在任上为官清廉,一介不取,在民间有“青菜、布衣、破伞、羸马”的歌谣传颂和“俊杰清风甲全蜀”的美誉,堪为官吏楷模。在清道光《蓬州志略》和清光绪《蓬州志》中,均有关于董士毅的记载。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余中华 拍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麻城   麻城市   南充   西充县   西充   知州   县令   清廉   进士   俊杰   清风   百姓   董士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