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虚构的四大名将,明明子虚乌有,国人却信以为真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假作真时真亦假,这话说得当真不错。

别说那些本就是被人们杜撰出来的山精水怪了,哪怕一些被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其实也只是虚构出来的小说产物而已。

比如在《隋唐演义》中,就虚构出不少家喻户晓的英雄角色,实际上很多都是作者脑补出来的人物。

比如说号称当时第一猛将,但是脑子不好使的李元霸天下第二猛的宇文成都银枪小将罗成;以及神女樊梨花的丈夫薛丁山。

这些都是通过小说演义,从而让人们家喻户晓的人物。

然而,小说和历史终究是有差距的,在真正历史中,这几位又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一、早夭的李元霸

首先,历史上的李元霸确实确有其人,而且也确实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和李世民的兄弟。

但是真实的李元霸可不是小说中,手拿两个大锤子,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猛将。

李元霸真名李玄霸,生于公元599年,在李渊的儿子里排行老三,不是李元吉的四弟,而是李元吉的三哥。

至于武力值方面,不好意思,史书上并没有任何关于李玄霸很能打的记录,甚至李玄霸的生平事迹也不详,原因也很简单,李玄霸16岁那年,也就是公元615年就去世了。

别说有什么可以名扬千古的事迹了,他甚至连儿子都没有。

后来在公元618年大唐开国后,李渊先追封李玄霸为卫怀王,后为了给李玄霸找个后人祭祀,又从李世民的儿子中挑选了李泰,过继给早已去世多年的李玄霸,以延续其宗祀。

后来,李世民于公元2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以武力夺取了皇位后,作为李世民非常看重的儿子之一,李泰也跟着水涨船高,被封为魏王,结束了与李玄霸名义上的父子关系。

至于李玄霸的香火问题,就被转嫁给了西平王之子李保定,但这位李保定也是倒霉催的,不仅同样英年早逝,而且也没能诞下子嗣。

因此,在李保定死后,李玄霸的封国就被废除了。

毕竟,对于李世民来说,兄弟和皇族太多了,也是祸害能名正言顺地废掉几个,实在是利国利己的好事。

所以,历史上的李玄霸是一个相当没有存在感的人物,如果不是有个好爹叫李渊,估计根本就不会有人知道他的存在。

更惨的是,混到后来,因为要避康熙皇帝的名讳,李玄霸连自己的本名都没能保住,被改成了小说中的李元霸。

也真不知道那些说书人,是怎么能把这么一位小透明,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拉出来,编了那么一段子虚乌有的传奇故事,还让那么多人信以为真的?

二、有父无子

秦琼的好哥们,北平王罗艺之子罗成,也是在隋唐小说中颇有人气的一位。

然而,在隋唐史书中,罗成的老爹罗艺是实打实存在的,只不过没有小说中的那么光辉。

在小说中,罗艺为前陈旧将,在隋朝时就是听调不听宣的地方藩镇,后来在瓦岗山时为大隋尽忠。

而真实的罗艺可没这么厉害。

首先,罗艺本身就没在陈朝当过官。

公元588年,罗艺出生于京兆府,也就是关中长安附近,其父罗荣,官至左监门将军。

靠着父亲的关系,罗艺在22岁那年,就成为隋军的虎贲将。

后在612年,因在隋朝征高句丽的战争中表现优异而被隋炀帝破格提拔,督军北平郡。

由于隋炀帝的无能,使得大隋在高句丽损兵数十万,耗尽了大隋的国防力量,再加上之后,隋炀帝又在雁门关被突厥人打破了胆。

于61年6匆匆逃往扬州,醉生梦死,再也不管天下之事,使得大隋江山日益崩溃。

河北更是由于深受隋炀帝东征之苦,而成为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最为汹涌的地区之一。

眼看大隋已经即将灭亡,素来颇有野心的罗艺,便趁机铲除军中不听话的对手,并靠着对农民起义军的打压和收编,迅速掌握了一支数万人的精锐部队,并以此为资本割据幽州。

公元620年,罗毅在审时度势之后,决心投靠已在关中站稳脚跟的李唐王朝,因此被李渊赐姓为鸢,列入宗籍,封为燕王。

此后,罗艺成先后配合李世民与李建成二人,在河北地区击败了刘黑塔等割据势力,为大唐安定河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伴随着大唐国内割据势力被一一扫除后,远在东北,形同诸侯的罗艺自然就成为了大唐新的针对对象。

明白自己已到兔死狗烹地步的罗艺,心情非常惶恐。

于是一方面,他积蓄粮草整军经武,以防不撤,另一方面,他又主动地向李建成示好,并送给了李建成数百名精锐骑兵。

李建成为了对付功勋卓著,且手下拥有无数猛将的兄弟李世民,也对罗艺非常看重。

可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公元626年,李世民竟然敢率区区800秦王府府兵发动政变,一举击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便顺手灭了他们的满门,同时强逼李渊退位,成了大唐新的皇帝。

得知李世民政变上台的消息后,罗艺更加恐惧了,他本就和李世民不对付,再加上李世民对亲兄弟尚能如此痛下杀手,对自己又怎么可能会手下留情呢?

于是,在公元627年,罗艺趁着朝廷不备,发兵叛乱,攻占了幽州。

结果还没等朝廷大军抵达幽州平叛,罗艺就被自己的手下哗变干掉了。

由于罗艺叛变,所以《唐书》对他的家庭状况记载得并不详细,只知道他有一名兄弟叫罗寿,至于他的儿子叫什么,根本就无从考证,所以罗成此人的各项事迹,别说原型了,连个出处都没有,纯属胡编。

也真不知道,作者当时是哪来的灵感?

三、石头里蹦出来的宇文成都

在隋唐小说中,宇文成都的知名度很高,战力居第二,稳压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等门神,是除了李元霸以外的最大boss。

而这么一位boss,在历史上根本就是完全不存在。

比罗成还不靠谱,毕竟谁也不知道罗艺的儿子到底叫不叫罗成?所以还可以姑且权当存在。

但宇文成都那就真真正正是纯属虚构了。

在小说中,宇文成都的父亲叫做宇文化及,是一位可以废立天子的权臣,奸臣,但历史上的宇文化及,怎么说呢?就是一个废物。

事实上,如果从人物原型的角度上来看的话,小说中宇文化及的原型,应该是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

宇文述是隋炀帝的心腹大将,本人也确实战功卓著,再加上颇懂溜须拍马之道,所以很受隋炀帝的信任,也确实曾权势滔天。

但他的几个儿子就都是外强中干的废物了,尤其是作为长子的宇文化及,不仅没能撑起家族的大梁,反而妥妥的一纨绔恶少。

宇文化及仗着父亲的权势在洛阳、长安无恶不作,不仅常有残害百姓之事,就是那些公卿显贵,也有不少被他得罪的。

后来宇文化及更是因违背了隋炀帝的禁令:和突厥人私自做铁器生意,而被判了死刑,好在宁文化及的弟媳南阳公主出面求情,这才保住了性命,但即使如此,宇文化及也没有好受,被隋炀帝贬为了奴仆。

618年,此时的隋炀帝已经变成了吓破胆的鹌鹑,只想在扬州城的花天酒地里麻醉自我。

但隋炀帝似乎忘记了他随行的那十几万军队,可是北方人,他们的妻儿老小可都还在北方呐!

眼看着隋炀帝就要长居扬州,于是这些士兵们便心生不满,最终发动了江都攻变,由于宇文化及的父亲宇文述在军中名望颇高,为此宇文化及就被推出来,硬着头皮发动了这场政变,并杀死了隋炀帝。

但此后的事实证明,宇文化及确实能力有限,在杀了隋炀帝后不到一年时间,就把十几万大隋最后的中央精锐败了个精光,自己也被农民军干掉了。

至于宇文成都,不好意思,可以明明白白的确认,宇文化及确实有儿子,但是名叫宇文承基,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成都的人。

所以宇文成都,属于实实在在的纯属虚构。

那么,难道这些虚构的名人里,就没有一个有那么点靠谱原型存在吗?

四、有原型的薛丁山

薛丁山在小说中是名将薛仁贵的儿子,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在真实历史中的薛仁贵可没有儿子叫薛丁山,但是薛仁贵确实也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儿子,薛讷。

薛讷出生于公元649年,开始一直在地方为官为人,刚正不阿爱护百姓颇有名望。

公元698年,后突厥进犯幽州,一度深入河北腹地,引起了朝野惶恐,但偏偏此时朝中大将已经被武则天几乎杀光了,无奈之下的武则天只能任薛讷为将,希望这位将门二代能够发挥他老爹勇武善战的精神,为自己找回场子。

而薛讷也不负众望,不仅击溃了来犯之敌,而且在此后坐镇幽州期间,东抵渤海,北御突厥,功勋卓著,也算是一代良将了。

当然,薛讷也有翻车的时候,公元713年,薛讷主动请命北击契丹,结果中伏大败而归,差点就被处死。

公元714年,吐蕃大兵来犯,之前攻打契丹战败而被免职的薛讷,白衣参战率领唐军取得大捷,斩首17000余人,次年,薛讷又率兵远征后突厥,并最终斩杀了突厥可汗默啜,并降伏了同罗、仆固诸部。

此战之后,自以为功成名就的薛讷,便以身体老迈,不堪征战为由,主动上书请辞了,并于公元720年死于家中。

虽然说在真实历史中的薛讷,并没有所谓的远征西凉之举,也没有一位可以呼风唤雨的妻子樊梨花,但也算是最贴近薛丁山人物原型的存在了。

结语

文学家们总是喜欢虚构一些英雄,来向人们讲述一些传奇故事,这其实大可不必。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些真实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经历要比小说家所虚构的英雄更加传奇。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否认文学家们的文学创作工作,只是要给大家提个醒。

如果真的想要对历史人物有所了解的话,最好还是自己直接寻找史料,而不是总是依赖于别人的二次创作,否则闹出笑话来,就未免有些难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幽州   突厥   子虚乌有   隋唐   成都   原型   名将   公元   宇文   国人   确实   儿子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