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反清复明为什么不能成功

反清复明”是清朝前期流行的口号和衣带诏,是笼络汉族人士的手段。这个口号和衣带诏的存在,和张明山、李令砍、洪承畴等人都有关系。
但是,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推翻明朝之后,提出了“均田免税”、“不打内战”等口号,吸引明朝官员和天下士子归顺,短短几年间就归顺的就有60万人。
到了1646年,李自成在湖北战死,内战又由中国内战变成了清朝内战。当满清意识到自己进入华夏大地,想要被汉族接受,接受华夏大地主流文化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满洲人入主,成为华夏大地大一统的皇帝,再也难以回到关外故土。
此时,除了和汉族王朝一样,使用汉族官员、按照中原王朝规矩税收,满清还需要面对一个新问题:如何消除汉族和满族之间的隔阂?毕竟,汉族人口数十倍于满族,一旦汉族人造反,满清很容易覆灭。
为了降低汉族和满族之间的仇恨,同时也为了坚定旗人,尤其是八旗贵贵的信心,清朝便开始了对于汉文化的学习。
经过多方查询,清朝找到了前辈灭亡的教训:明朝。
明朝的灭亡,皇族难辞其咎。从明朝宗室成员到明朝官员,从三品到九品的官员都有。及至南明时期,官员更是来了个换皮,清朝的官员几乎和南明的官员重叠。
比如南明的兵部尚书傅山中,同时也是清朝的山西省布政使。只不过,他心中一直想着做官是为了对抗满清,因此一直没有投降,投降之后也一直置身事外,拒绝担任清朝官职。
找到了明朝这个前车之鉴,清朝便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是关外夷族,关内土地是中原王朝的,自己只是中原王朝的守卫者,守卫中原王朝遗民。守卫关内土地是应该的,如果遗民造反,便是造中原王朝的反,不忠不孝,理应被诛。
为了增加说服力,清朝还宣传自己是龙的后代,是受命于天的。比如清朝皇帝的生辰千秋圣诞,清朝都会宣传一番。比如咸丰皇帝的生辰是1850年,这一年,全国不少地方都发生叛乱。但是,由于清朝是大国,是大国去保护小国,因此,所有的叛乱都被镇压了。
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国门的洞开,随着西洋文化的传入,随着国人见识的增长,这个大一统王朝,这个当时看上去比较合理的王朝,开始出现危机。
1911年,终于,清朝皇族终于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要实行新政,要推行洋务运动,要富国强兵。为此,他们愿意牺牲汉人,让汉人成为新政的急先锋和炮灰。
比如当时新军中的将领,几乎都是满族人。比如当时的革命党人,很多都是被清廷斩杀的。比如当时清朝试图编练新军36镇,每镇1.5万人,由荫昌、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主要将领掌握。
清朝试图借此改造军队,从而改造国家,改造政府。但是,所有的改革,都是需要钱的。而清朝虽然掌控中原,但是税源有限,尤其是和汉族人相比。因此,即便借了外债,也难以推行改革。
1912年,清朝颁布退位诏书,宣布自己不再是皇帝,而是缩进关外,当一个类似于关外长白山时期的永远酋长。但是,当时绝大多数汉人,并没有接受这个诏书,直到袁世凯把清帝的玉玺夺走,直到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宣布南方独立,才宣布南北统一,承认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满族   汉族   明朝   王朝   中原   关外   内战   满清   清朝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