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林彪欲换掉北京军区司令郑维山,主席一句反问令他哑口无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毛主席曾云:“南有许世友,北有郑维山。”

只是与开国上将许世友的名气比起来,开国中将郑维山似乎没有那么出众。

但细览其军旅生涯,却尽显一代名将风采。

他三次随红军过草地、翻雪山;

李先念为将他收入麾下,亲自找聂荣臻要人;

后在抗美援朝中,制定妙计,创造朝鲜战场一大奇迹。

但正因此,建国后,主席赞赏的虎将差点就因林彪,与北京军区司令之位失之交臂。

这是怎么回事?

维山又有着如何传奇的故事?

明珠蒙尘终有时

说起郑维山将军,那可是一名老资历的战将。

他14岁入党参加红军,18岁就是红四军最年轻的师政治委员。

回忆起戎马生涯,郑维山曾说:“我这辈子不知为何,跟‘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众所周知,大部分红军都只过了一次雪山草地。

即便是指战员大多也只是两次雪山、三次草地。

只不过,一次经历就足够令人终生难忘。

而郑维山却整整过了三次雪山和三次草地。

这就意味着,其三次与红军主力会师,在长征中历尽艰险,也立下汗马功劳。

“三”对郑维山来说,当然不止于此。

他还有三次“打虎”、1947年担任三纵司令的经历。

彼时,30岁出头的郑维山成为晋察冀野战军3纵司令,真是可谓年少成名。

但实际上,这对郑维山来说,还是晚了些。

如果说长征之前,郑维山一路顺风顺水。

长征之后,那他可真是仕途不顺。

郑维山

我们都知道,西路军令人痛惜的失败遭遇。

当时,大部分战士都葬身河西,为国捐躯。

1936年底,已是红30军第88师政委的郑维山也参加了西征。

幸运的是,他大难不死,最终一路讨饭,回到延安。

之后,他就和自己的首长李先念等人一起进入抗大。

毕业后,因受西路军失败影响,其也没能上前线打仗,被调去晋察冀军区干校当了军事教员。

当时不少人都认为,郑维山当教员实在太大材小用。

好歹人家也曾是红军主力师的政委。

不过对此,郑维山本人倒没有半句怨言,还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得非常受欢迎。

很快,根据地就传开了。

干校有一位实战经验丰富、讲解深入浅出的老师。

就连许多机关干部,都要来旁听他的课。

果然,是金子不论在哪里都会发光。

后来,军政干校校长孙毅便把人推荐给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希望人才得到重用。

聂荣臻虽听孙毅好一顿夸,但其本人并不了解郑维山,所以没有用他。

好在没多久,郑维山还是凭本事当上了军区教导团政委。

唐延杰

那段时间,团长唐延杰对他颇为欣赏。

一天,他还跑聂荣臻跟前,提议让郑维山顶替自己团长之位。

原来,他当时还兼任军区副参谋,无暇两头兼顾,想举荐郑维山。

和孙毅一样,唐延杰对郑维山也大加赞叹,说他以前打仗威震敌胆,绝对是把好手。

可出于谨慎,聂荣臻还是没有重用此人。

直到他听见贺龙对郑维山的高度评价,才恍然大悟。

不久,120师师长贺龙途经晋察冀军区。

紧接着,他便见识到一批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和素质过硬的战斗骨干,惊讶不已。

贺龙、聂荣臻

一问之下,这竟是教导团政委郑维山仅仅训练8个月的成果。

这可不得了,真是我军的人才啊!

贺龙想到这儿,连忙找到聂荣臻。

他一听,连贺龙都赞不绝口,该是怎样不凡的人物啊。

这回,聂荣臻才总算重视起那个多次出现在自己耳边的名字。

不久后,他便签发了任命郑维山为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的命令。

差一点儿就埋没了人才,为表歉意,聂荣臻亲自向郑维山郑重道歉: “维山同志,让你受委屈了,我给你‘松绑’,今后你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吧!”

闻言,郑维山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郑维山(左)

这些年来,他虽然没有抱怨,但却长期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而如今,领导的信任瞬间使这些阴影统统一扫而空。

或许这便叫“试玉要烧三日满”吧。

就在郑维山整装出发,准备迎接全新挑战的时候。

远在千里之外的老首长李先念,也正四处打听他的下落......

聂荣臻强留良将

而当李先念终于打听到,郑维山在聂荣臻手下当教导团团长时,气得直摇头,大呼:“屈才啊屈才!”

郑维山在88师时,李先念是30军政委。

李先念

这名下属骨头硬、胆子大、特别不怕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如此,李先念听说他的经历后,更是由衷佩服。

原来,郑维山从小就开始接受血与火的洗礼。

他常常为身为村苏维埃主席的父亲望风送信。

不幸的是,家人在国民党清剿中壮烈牺牲。

最终,郑维山一个人踏上参加红军的道路。

因其英勇表现只三年就当上政委,然后马上就遇到夜袭陇南五里墩。

这一战,郑维山率军猛攻,一口气打垮几个团。

他的威风在军中传开了,不久后便被调去红四军主力88师任政委。

在1934年黄猫哑战斗中,他第一次“打老虎”。

当时,其率团夜袭二郎山,全歼川军“王老虎旅”1.4万人。

从此88师,就形成了近、快、猛、狠的战斗作风,成为主力中的主力。

如果不是后面西征等问题,郑维山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时,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5师正急需壮大,渴求人才,怎么着也得将郑维山调来自己麾下。

1942年秋,李先念终于借着去总部开会的机会,向聂荣臻要人了。

他说,郑维山可是个能打仗的人,怎么就把他随随便便放教导团里埋没了呢。

闻言,聂荣臻跟他解释,自己那个教导团可不只是用来训练学员的。

只要打仗,教导团照样上战场,而且还是军区现在的主力。

一听这话,李先念眉头皱得更紧了,试探问:“能不能……”

没等说完,聂荣臻就明白李先念的来意了。

这是想跟他挖人呐!

那可不行,郑维山现在可是他的得力助手。

于是,聂荣臻直接一口拒绝,没得商量。

聂荣臻

不仅如此,回去以后,聂荣臻立即把人升为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

没过多久,他又把守卫军区后方门户行唐的重任交给他。

足见聂荣臻对郑维山的器重。

此后,郑维山相继担任了冀中军区副司令、卫戍司令部司令以及察哈尔军区司令。

正是在这期间,郑维山第二次“打虎”,指挥抗击了傅作义“虎头师”的偷袭。

最终,其迫使傅作义走向和平,对北平和平解放立下了大功。

至此,聂荣臻对这位爱将是倚重得不得了。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李先念还没死心跟他“抢人”。

1947年,李先念向中央提出,让郑维山随刘邓大军一同南下。

得知这一消息,聂荣臻难舍手下爱将。

于是,他特请中央恢复野战军机构、增设一个政委,把3纵队司令员杨成武调任野战军第二政委。

如此一来,便好叫郑维山替任3纵队(即后来的解放军第63军)司令员。

同时,他还请出朱德总司令当说客,做挽留工作。

当时,朱德整整跟郑维山谈了一个星期的话,才打动了郑维山。

郑维山对聂荣臻的挽留,没齿难忘。

此后,他率部驰骋在华北战场,不断书写着新的辉煌。

不过,真正令他大放异彩的是,在朝鲜战场上第三次“打老虎”的经历。

连许世友都说:“我许和尚打仗够大胆,你比我还大胆!”

朝鲜战场创奇迹

郑维山打过陕军的“王老虎旅”、傅作义的“虎头师”,而第三次打的正是南朝鲜军的“白虎团”。

而这之中,最能展现其胆识的,莫过于金城反击战。

那也是,郑维山的得意之作。

事实上,我们如今看到的是一条几乎笔直的朝鲜“38度线”。

然而,它在1952年时,其实是弯的。

那个拐弯处,就是金城。

朝鲜战争的目标,就是要把美军打退到38线以南。

那么,就必须得拔掉金城这块突入我方阵地的“楔子”。

只不过,它可不好拔。

此地居高临下,可将一个团纵深十几公里的动作看得一清二楚,实在易守难攻。

而郑维山的到来,直接创造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奇迹。

他用一个不可思议的方法,将这个弯拉直了。

1952年7月,彭德怀点将郑维山到二十兵团出任代理司令员,并将主要攻击方向和任务交到他手上。

那段时间,郑维山对金城反击作战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

如何才能跨越地势这道天然屏障呢?

直到有一天,他观察到敌人与我军阵地间那片长满茂密灌木和野草的开阔地。

其脑海灵光一闪,一个颇为大胆的行动计划就此形成。

在敌人看来,这片开阔地是一颗手榴弹就能砸到的地方,可将危险尽收眼底。

但这反而容易戒备疏忽。

尤其是,此处树丛茂密,反而有利于我军隐蔽。

不如让我军部队提前一天潜伏三千人在此,第二天晚上再突然攻击。

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运动距离,节省体力。

攻占敌阵地后,还能争取时间构筑工事、部署兵火,反击敌人反扑。

显然,此计打的就是一个出奇制胜。

也正因此,郑维山在会议上发表完自己的方案后,全场近50个各军领导都不约而同沉默了。

这听起来多么异想天开!

3000人的近距离大潜伏,此前还无先例。

而且一潜就是一天一夜。

吃喝拉撒睡、有人咳嗽怎么办?

如何控制敌人,不让其靠近潜伏区,并且还不能让敌方察觉我们有意在控制他?

但凡一个问题不解决,都可能功亏一篑。

风险太大,万一打不好,后果是难以承担的。

彼时,不少人对该方案表示怀疑。

就连志愿军政委邓华都当场打来电话,说这个计划不成熟,建议不打。

然而,郑维山却说:

这一仗一定要打。错了我负责!杀头杀我的!

事实上,他绝非突发奇想,拿战士们的性命当赌注。

其实,郑维山早就对潜伏手段、敌我兵力、火器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演练。

6月10日晚上8点20分,郑维山导演的炮战开始了。

其一声令下,万炮齐发。

我军如神兵天降,打得敌人溃不成军。

潜伏突击队只用了70分钟就攻占了3处高地。

五天后,我军拿下金城9个要点、2个团的阵地, 毙伤近3万敌人,收复土地54平方公里,取得最终胜利。

凯旋回国后,郑维山被授予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5年评级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郑维山

其实当时有人为郑维山不平,认为中将低了。

当初在晋察冀军区中,其他分区司令杨成武、黄永胜等都被授予了上将,唯独他是中将。

不过对此,郑维山一笑而过。

他心胸开阔,向来不在意虚名。

1967年,北京军区司令员一职空缺。

谁来接任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周总理、叶剑英元帅等领导经过商议,决定由郑维山代理北京军区司令员。

毛主席也属意这名虎将,当即批准。

郑维山主持军区工作后,尽职尽责维护北京地区部队的稳定。

但这一切,却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由于郑维山没有转正,不久后,林彪便趁机向毛主席提出北京军区司令员的另一人选。

当时,主席一听就问:“他是四野的人吗?”

显然,他不满意林彪这种做法。

主席都这样说了,林彪也哑口无言。

他知道毛主席已经选定郑维山,此后也不敢再为难他了。

1969年,郑维山转正成为北京军区司令员。

其为国家和人民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抛洒一腔热血。

结语

1998年,早已退居二线的郑维山将军被确诊肺部肿瘤。

病危之际,他仍关心着祖国建设。

其一再拒绝治疗,要把打针的钱省下来造军舰,还立遗嘱吩咐丧事从简,将自己的遗体交医院解剖。

郑将军一生奉献,令人肃然起敬。

党和人民军队正是有无数这般可敬可爱的革命前辈,才让人民永远信赖。

再次致敬郑维山将军!

参考资料

水新营.聂荣臻三留郑维山[J].世纪风采,2018(08):23-27.

董保存 ,洛白.战将胆识——郑维山在金城前线[J].党史博览,2001(12):24-2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北京军区   李先念   司令   金城   晋察冀   干校   野战军   朝鲜   司令员   政委   哑口无言   我军   军区   反问   红军   阵地   主力   主席   郑维山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