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高峰来袭,我发现了5个奇怪的现象,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

放开以后,去年12月的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想必大家仍然记忆犹新,很多人都没有思想准备,以至于措手不及。新冠病毒横行肆虐,如入无人之境,不管农村,还是城市,所到之处,皆有疫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国约80%人口感染了新冠,感染新冠以后获得了免疫抗体,建立了群体免疫屏障。


正因为如此,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的平静期,很多人误以为新冠病毒消失了,疫情结束了,其实,新冠病毒一直在伺机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免疫抗体保护力逐渐减弱,二阳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五一假期以后,二阳频频登上热搜,新冠病毒卷土重来,疫情死灰复燃,第一波疫情以后,第二波疫情不约而至。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晃到6月底,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已经过去6个月,免疫抗体保护力有的人已经很弱,如果疏忽大意,不注意个人防护,很容易二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预测,6月底或第二波疫情感染高峰,现在想来,不无科学道理。


不过,第二波疫情感染高峰与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已经无法同日而语,有相似,也有不同。二阳高峰来袭,我发现了5个奇怪的现象,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


1、专门“查缺补漏”

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我国约有80%的人感染了新冠,也就意味着,有20%的人没有感染新冠,而在第二波感染,新冠好像在“查缺补漏”,好多以前没有阳过的,这一次经历了首阳,躲过了放开以后的第一波疫情,没有逃过第二波疫情。


当然,不得不承认,直到现在,仍然有人没有阳,有人因此洋洋得意,我想说的是,不要沾沾自喜,不要骄傲自满,继续保持,人生,贵在坚持,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胜利。我相信,即便新冠疫情结束时,仍然有人不会阳。


2、二阳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

我发现,二阳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也曾经表示,二阳主要感染人群是18-60岁的青壮年,可能与这一群体社交比较频繁有关。


我觉得,除此以外,与个人防护也不无关系,现如今,很多中青年都不戴口罩了,给了新冠病毒可乘之机,而反观老年人,防护意识相对较强,戴口罩率高于中青年。


3、首次感染症状严重的二阳症状却比较轻

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我国大多数人都经历了首次感染,刀片嗓、水泥封鼻等症状相对比较普遍,39摄氏度高烧也不少见,说痛不欲生可能有点过,但是,当时那种难受,只有经历过人才能真正体会,不仅有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正因为如此,大家都不想二阳。


第二波感染,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首次感染症状严重的二阳症状却比较轻,如果通过科学角度解释,可能是首次感染以后产生的免疫抗体,仍然在发挥着保护作用,没有消失殆尽。当然,症状轻也不能不当回事,重复感染新冠,可能会增大新冠“后遗症”风险,也有人说,可能会缩短生存时间,目前,并无科学定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有的二阳用抗原检测不出来

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时期的首次感染,我们感染新冠以后,很快用新冠病毒抗原就能检测出来,而这一次,有的二阳用抗原检测不出来,需要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才能予以确认。


究其缘由,可能是二阳症状相对较轻,很多人症状不明显,没有出现发烧症状,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没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灵敏度高,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


5、有人不愿提新冠

有一部分人,直到现在,我也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只要你提新冠,提二阳,不管是善意的提醒,还是合理性建议,不假思索就说你制造恐慌,甚至还有人会说,没什么发的,你发天气预报。何出此言?我想,没有一个人不对新冠病毒恨之入骨,迄今为止,全球新冠死亡人数已经超过600万,第一波疫情感染高峰,我国有8万多人被其无情吞噬,直到如今,还有人患有新冠“后遗症”。


视而不见无异于掩耳盗铃,新冠存在是一个事实,而且还可能与我们长期共存,我们只有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敢面对,积极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一言以蔽之,对于新冠疫情,不屑一顾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无需“谈疫色变”,放开以后,新冠“乙类乙管”成效显著,基于新冠病毒特性,再回到封控时代的“乙类甲管”,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阳高   现象   乙类   抗原   可能会   核酸   中青年   抗体   疫情   同感   免疫   较轻   症状   防护   人群   奇怪   病毒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