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讲话 赌上了自己的未来!普里戈津:俄罗斯会有一位新总统


普京的演讲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议论,他只用了短短的5分钟时间,就表达了俄罗斯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他的语气很严峻,似乎在准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

在普京的讲话中,他强调了俄罗斯发动乌克兰战争的正当性,并将其上升到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这表明普京已经将乌克兰问题视为了俄罗斯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必须坚决捍卫。但是,他没有给出任何解决问题的细节和办法,这可能会让俄罗斯老百姓感到失望。

普京的演讲表态比较空泛,给人的感觉是俄罗斯面临严重的困难局面。事实上,俄罗斯目前确实面临着多重困难,包括经济制裁、国际孤立、能源价格下跌等问题。这些问题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也让普京的执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普京似乎在准备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他等于破釜沉舟,赌上了自己和俄罗斯的未来,要继续在乌克兰的战争、镇压雇佣军的反叛,还要和西方在国际舞台上竞争。这表明普京已经做好了全面对抗的准备,而且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护俄罗斯的利益和尊严。

瓦格纳集团回应普京演讲,威胁普京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很快俄罗斯会有一位新总统。这表明瓦格纳集团已经对普京的决策产生了质疑,并对他的执政提出了挑战。这也表明俄罗斯内部的政治形势非常紧张,普京的权威和地位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如果俄罗斯效法卖阿拉斯加,把远东给卖了!潜在的客户都有谁?

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6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比蒙古国还要稀疏两倍。俄罗斯一直在努力繁荣远东一带的经济,但以俄罗斯目前的国情恐怕早已经有心无力。俄罗斯的逐渐衰落,对于远东地区的控制能力也会日渐下降。如果有一天,俄罗斯觉得把远东卖出去,看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家肯定不少。

日本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登上大陆的想法,可一直没有合适的落脚点。二战之后,日本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收回北方四岛,但是苦于俄罗斯的强大,没有能力拿回这几座岛屿。以日本的国力很有可能会介入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竞标中来。

美国为了降低统治世界的成本,主要采用的是代理人政策,如果能够拿下远东地区,美国不仅向西可以威慑俄罗斯;向南能够威慑东方大国;向东还能够进一步控制日本、韩国,并且把北太平洋变成美国的内海。

韩国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北部的朝鲜带来压力也让韩国一直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如果韩国能够拿下远东地区,不仅能够获得一个非常庞大的可耕地,丰富的森林、自然资源等,还能改善他的国家安全格局。

如果远东一带被其他国家拿走,那么显然无论哪个国家都会对我国形成新的威慑,双方得重新建立起互信。如果俄罗斯愿意把远东地区卖掉,我国应该是比较强力的竞争者。估计每平方公里得卖个好几万美元,很可能达到10万美元,600多万平方公里至少得卖几千个亿美元,对于缓解俄罗斯经济和提高俄罗斯的军备建设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

刘和平:“萨德”入韩势在必行,中韩都在刻意管控事态

韩国政府结束“萨德”基地环评,即将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事件,因为“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一直是中国和韩国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在此之前,文在寅政府以环评为理由,暂停了四套“萨德”系统的部署。但现在,环评问题被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将很快开始。

然而,环评问题只是一个表面的借口,政治或者说是政局才是真正的动因。尹锡悦执政之后,他把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上升为了事关韩国的国家安全问题。这是因为韩国政治 landscape 的变化。尹锡悦是一个亲美疏华的总统,他把韩美关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而拜登是一个意识形态色彩相当浓厚、执拗地主张应该联合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所有盟友来共同应对中国的一个总统。

这意味着,韩国和美国的关系将更加紧密,而韩国和中国的关系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中国对“萨德”反应非常大,文在寅政府已经承受不起了。但现在,俄罗斯正深陷俄乌战事的泥潭不能自拔,根本就无暇顾及“萨德”入韩问题。因此,韩国重新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不会再度引发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局势的动荡。

中韩两国都在刻意管控事态,不让其影响中韩关系。这是因为两国之间有着深厚的经济联系。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也相当重要。同时,韩国也是中国的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因此,中韩两国都不希望因为“萨德”反导系统的部署问题而损害彼此的经济关系。

韩国政府结束“萨德”基地环评,即将开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是一个政治决策,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考虑。韩国和美国的关系将更加紧密,而韩国和中国的关系则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中韩两国都在刻意管控事态,不让其影响中韩关系。

公开“反对”拜登,日本突现反常行动,这是在向中国“求和”?

美日韩对中国的态度一直是限制和打压,这一点可以从多个方面得到证实。例如,美国在针对中国相关企业的行动上不断磋商,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不断加强对中国的限制措施。日本则在G7峰会上对中国进行污蔑,并宣布将出台针对23种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管制措施。这些行动表明,美日韩对中国的态度并不友好,而是在尽力限制中国的发展。

不过,最近的一些事件也表明,美日韩对中国的态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了访华之旅,并放松了半导体领域相关限制。这一举动被认为是为了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表明美国并不是完全排斥与中国合作。而日本则否定了增加防务开支的说法,这也可能是为了告诉中国他们没有挑衅和对谁动武的意思。这些变化表明,美日韩对中国的态度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亚太地区中,印度和美国的关系属于暧昧不清。这一点可以从印度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得到证实。印度曾经表示支持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主张,但同时也与中国保持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关系。这种“左右逢源”的态度表明,印度并没有完全站在美国这一边,而是在尽力维持自己的利益。

与此相比,整个亚太地区中,能够保持中立和独立的,只有中国。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出的中立和独立,让其在亚太地区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美国退出TPP之后,中国积极推动RCEP的签署,成为了亚太地区中的领导者之一。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国家的认可,例如澳大利亚曾经表示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推动地区的发展。

中俄关系破裂?外媒:中国要的俄都给了,俄想要的中国一直不松口

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中俄关系备受关注。在这个关键时刻,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这条天然气运输管道意味着中俄两国的经济建设和能源战略的重大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政治不确定因素。

俄罗斯坚持途经蒙古,这降低了管道铺设的成本,但同时增加了建设和运营中的风险。尽管如此,中俄两国的合作基础牢固,而且俄罗斯对与中国合作发展的重视也得到了体现。

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全面战略协作的伙伴关系状态,双方重视友好合作,要进一步推进各领域的全面合作。西方媒体不断散播“合作不成,关系破裂”的传言,试图唱衰中俄合作。

然而,中俄能源合作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而美国等国家对中俄的制裁反而促进了中俄合作的加速推进。中俄在贸易、科技、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合作不断加深,这符合两国长期发展的利益,是必然趋势。

中俄友好合作发展的前提是公平公正,和平双赢的长期发展是目标。中国欢迎每一位合作伙伴,但前提条件是合作方真心实意来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希望与俄罗斯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能在各个方面达成互利合作。

中俄关系在当前世界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尽管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压力和制裁,但中俄两国仍然保持着友好合作的态势。西伯利亚力量2号线的建设意味着中俄两国将在能源合作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同时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政治不确定因素,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公平公正的合作,中俄两国才能够实现长期的互利共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欢迎点赞留言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俄罗斯   瓦格纳   远东地区   乌克兰   远东   中俄关系   印度   韩国   亚太地区   日本   美国   中国   总统   态度   讲话   政治   关系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