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县赋


沃野辽阔,江山清壮; 势如马鞍,形似桑蚕,红色土地,华侨之乡; 地扼五岭,雄联衡麓; 秀接潇湘,永乘兴邦。地扼楚头粤尾要冲,势属湘赣粤中央。目极四野,神怡心旷。登龙山而望银城,揽便江以达洞庭,枕京株贯通南北,踏罗霄直上井岗。“中国银都”,凝聚人民智慧。“百里林区”,怀抱绿色希望。一江明珠闪耀,两处福地灵光。丹霞地貌,游人向往;一水分流,达海通江;二路纵横,连接八方。矿石珍稀,林木兴旺。便县水土,何其显赫,无限风光!

上溯远古,历史悠长。千古传奇,声名远扬:神农尝百草,得茶而解; 观音灵崖,揭示千年奥秘;诸葛孔明屯兵“侯憩仙”, 文豪昌黎驻足挥毫;龙华山霞客探幽揽胜,百里便江王船山游历唱和。苏母故土,声名远扬;先贤人杰,万世流芳; 李永敷(1)“望眼远回三梦外,呤怀清绝万松间”、“江花江草成相知,生来不为官事痴”的情怀,乃大将威严。曾绍芳(2)“文峰书院”凝智慧之光,续文运绵长;蒲潭(曾静)(3)先生,愤懑穷居,闭门授徒,立志反清复明;杨云德(4)重青狮观设“风云山聚会堂”。浩然正气,爱国爱乡,何昆(5)尹子韶(6)黄庭芳(7)承民族气节;黄克诚(8)板梁暴动写就革命篇章,铸造历史丰碑。

永世兴旺,文化兴邦,乡风民俗,注重文章。黑坦古刹龙华寺掩映在青山翠竹之中,黄坦名庵架构于波光粼粼之上;丹崖石壁摩刻启人遐思流连忘返。便江胜地,美景如画,书院文化,俊采飞扬。安陵与岳麓,并肩媲美;进士同状元、宰相,遍及城乡。“半间茅棚书声响,放下扁担考一场”,考棚与书院齐开,炮仗和金榜同放。本地家珍,如珠串宝,外方游士,看重便县,履迹斯土,胜迹光昭。

便县遗产丰盛,蕴藉飘香。中国银楼,蔚为大观,建华夏县级第一馆,引世人目光。古有水远中心码头,今有华夏第一无银矿之银都。龙华山圣地,露天文物;大布江“拼布绣”,色泽芬芳。舞狮、布道、抬阁、龙灯,承传民俗风情;金银深加工,工艺精深,代出名匠。戏曲故乡,清音绕梁,源远流长;花鼓调,古香古色;采茶戏,雅俗共赏;串堂班,走村串堂。便县花鼓,农家欢唱。


旅游天地,生态之乡,千姿百态,世人向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鸳鸯嬉戏、田园人家。古村、古树、古洞、古屋,“四古”竞秀;白银、绿茶、甜橙、煤炭,“四色”争春。便江韵味,流连忘返,有千帆竞发,百轲争流,白鹤天鹅叼红霞,便江舟楫绘画图。

赞云:“天教巨象饮江流,便水清清碧绿浮。秀色不同三峡险,桂林阳朔孰云优。”今胜昔!恢宏气象,魅力无穷。农业大县、旅游重镇、生态名城、宜居城市,一时之谓也。对接沿海餐桌,奏响田园牧歌。高新技术落园区,工业跨越新城郭。鲜花四季缤纷,妩媚永驻银城。“三龙”合璧,“两江”汇流,风景这边独好。


2017年8月9日撰


(文中图片匀属于永兴各大摄影师作品)

【注】

1、李永敷(1462年-1521年)字贻教,湖南永兴人。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第二甲第一名进士,弘治十三年(1500年)授兵部武选司主事,官兵部郎中,出使南直隶州,正德年间,因反对刘瑾篡权,被罢官归乡,创建石屏书院,担任教员。著有《鹤山集》、《石屏文稿》。

2、曾绍芳,字世德,号兰若,湖南永兴县碧塘乡注江人。父母早丧,由伯父曾龙坪扶养成人。他自幼发奋攻读,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人,三十五年(1607)登进士,县署为其立金榜题名坊。初任浙江乌程县令,不久提升为户部主事,司饷永平一带,政绩有声。后改任东川参议,分巡夔州(今川鄂黔一部)。

天启四年(1624),曾绍芳辞官回到家乡。在县西南文笔峰下建有“文峰书院”,培育人才,入学者众。六年(1626),应知县陈鸣郊之请,主修《永兴县志》,刊刻行世。还著有《燕游草》、《蜀道呤》、《林下四箴》和《茹荼集》等书。当时,州役肆害于五邑,刺史贪污受贿,民声鼎沸,曾绍芳据情告于道院,后按律以治,有的被杖死于庭下,有的被枭首示众,人们称快。郴属正响要经洞庭直接湖北会城,县人旅途劳累,苦不堪言。一次巡抚来县视察,曾绍芳条陈其弊,后改交郴州,所派劳役也以资相抵,县人得以休养生息,感戴不已。县内学宫废圮,交通不便,曾绍芳捐资创修,行人有口皆碑。他还捐资置义田,以济贫困之士。县民在城内学宫左侧和对河鲍家码头真武庙左为他建生祠两座,曾氏后裔还把他的画像悬挂在私塾里,要蒙童从小就要像曾绍芳那样造福桑梓。明崇祯十六年(1642),岑东参议衡阳人谭汝伟听了曾绍芳的业绩、感慨万千地写了《曾兰若先生祠记》,追述他“以抗节著名于苕溪,以谋善扬声于北平,以高风显绩于蜀川。”曾绍芳死后葬于县东四十里处,中丞易应昌铭其墓。

3、曾静(1679—1736年1月31号),清湖南永兴县(今永兴县大布江乡较头村蒲箕塘)人,号蒲潭先生。县学生员,授徒为业,性迂阔,喜谈道学,有反清思想。

曾静应试靖州时,得读吕留良所评点时文,中有论“夷夏之防”等语。派门人衡阳张熙专程去浙江吕家访求书籍。时留良早死,其子毅中将乃父遗书全交张熙。曾静见留良书中多反清复明之意,愈加倾信。因与留良弟子严鸿逵及鸿逵弟子沈在宽等往来投契,每赋诗相赠答。曾静所著《知新录》中谓“中原陆沉,夷狄乘虚,窃据神器,乾坤翻复”;“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华之与夷,乃人与物之分界”。

时雍正帝即位不久,软禁其弟胤禩,并将其同党发遣广西。诸人路过湖南时,传播雍正阴谋夺位事。曾殂闻悉,以清朝末运已至,遂筹划推翻清廷。闻川陕总督岳钟琪拥有重兵,不为朝廷信任,深自危疑,因派张熙投书钟琪,并列举雍正帝罪状,力劝钟琪反清。钟琪即具折上奏。雍正帝派人拘讯曾静,供认不讳,被解京师,张熙也同时解到。雍正帝始觉吕留良等宣扬华夷思想,具有广泛基础,而胤禩等人流言,实属为患非小。至于曾静,属于乡曲“迂妄之辈”,不足为大患。七年九月,雍正帝将与曾静问答之词,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带领曾静到江宁、杭州、苏州等地,进行宣讲,对留良、胤禩辈言论,进行批驳。同时,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全部遗著焚毁,留良与其子葆中及鸿逵虽死,俱戮尸枭示,毅中、在宽皆斩决,族人俱诛,孙辈发往宁古塔为奴。黄补庵常自称吕留良私淑弟子,车鼎丰、鼎贲曾刊刻吕氏书籍,孙用克、敬舆等私人藏吕氏书,都遭株连坐罪,死者甚众。 雍正十三年九月(公历1735年),乾隆即位,同年十二月(公历1736年)终以“悖乱凶顽。大逆不道”为由,将曾静、张熙处死。

4、杨云德,清太平军起义将领。杨云德(?~1908),生于湖南省永兴县,后迁居宁远县。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参加太平军吴大栋开设的“天福山堂”,被派充当家,总理洪、清各教。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大栋在江华、宁远交界地方集众起义,号称“大顺太平净朝”,杨云德任总统元帅。

清光绪三十年(1904)夏,杨云德重返湘南,在湘桂交界的青狮观设立“风云山聚会堂”,以陈德龙为军事,龙里乡为中军管事,陈文岩为粮食管事,积极准备起义。

到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秋,会众达三万余人,遍及湘、黔、赣、桂、粤各省。

失败后,吴大栋逃亡广东,杨云德继续在湘、桂、黔三省边境活动。于是拟订官制、营制、告示等,约定这年11月21日在广西柳州一带起义,但因会党群众活动频繁,消息泄露。10月,龙里乡在零陵县被捕。清政府根据龙的口供,派重兵在广西灌阳县将杨云德等人逮捕,并搜出龙凤帅印及书札、照板、飘板、飘布、会旗、宝剑等,不久,杨云德等人相继遇害。

5、何昆,1898年出生于湖南永兴县;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舰事件后,何昆离校,先后到三水、武汉、广州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29年冬,何昆调任中共江苏通海特委委员,参与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指挥游击队先后取得卢家庄、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

1930年春,何昆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军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这支军队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何昆率部活动于南通、海门、泰兴等地,先后攻克敌人多个据点,粉碎敌人多次“进剿”,建立了通海如泰根据地。

1930年4月16日,在如皋西南老户庄战斗中,何昆中弹牺牲,时年32岁。

6、尹子韶, (1896—1937) 字美五。永兴县人。衡阳船山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1926年年初,与刘壁璋等筹组永兴讨吴(佩孚)委员会,支援路过永兴的北伐军。不久加入共产党,任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1928年年初参加湘南起义,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司令员、红色警卫团团长。同年冬,召集湘南起义受伤流散的同志,成立湘南行动委员会。1929年春又成立中共湘南(驻粤)边区工作委员会,任书记,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游击队。1931年春重组湘南特委,任书记。后改任桂、临、蓝、嘉县工作委员会书记,领导地下武装坚持斗争。“七七事变”以后,奉命参加抗日战争,拟取道武汉,转往陕北。因叛徒出卖被捕,于嘉禾县被害。

(7)黄庭芳(1902~1927),三塘乡玉兰村人。

1922年,黄庭芳考入衡阳大同中学,接触龚际飞等进步师生。后与黄克诚等组织成立永兴旅衡学友会,发动大家凑钱购买《共产党宣言》、《唯物辩证法》、《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共同学习研究。他投身学生运动,参加演讲团、宣传队,书写革命标语,举办墙报、画刊,成为学生运动中的领袖人物,被推选为湘南学联的负责人之一。

1925年,黄庭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入广州农民运动政治讲习班学习,学习期满后,回湖南省农会工作。8月,受党组织派遣,以特派员身份到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国民党永兴县党部组建时,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被补选为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黄庭芳利用合法身份,组织革命力量,解散假农会,成立县农民协会,在农运骨干中积极发展中共党员。9月9日,黄庭芳组建中共永兴支部,任支部书记。在第一次县农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农协委员长。12月,出席了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他领导党组织和县农民协会,把永兴农民运动推向了高潮。

1927年,黄庭芳发动农民抗捐抗税,惩办税务局长钟昌言。4月,出任县特别法庭审判长。县议会副议长彭焕庭、反动军官曹亚屏仗势欺压百姓,暗地购买枪支,组织反动武装与人民为敌,群众强烈要求严惩,他排除干扰,将彭、曹二犯公审后就地处决。

马日事变后,革命处于低潮,为了联合革命力量,他前往耒阳找党组织负责人刘泰、刘霞研究对策,不幸在上堡被敌人逮捕。敌人采取种种威逼利诱手段,妄图从他口中得到党内机密,黄庭芳坚贞不屈地说:“要杀就杀,党组织的情况你们休想得到”。6月8日,惨遭杀害。

(8)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1902年10月1日,黄克诚出生在湖南省永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团长,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等职。

抗战期间,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纵队政委,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区党委书记。


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领导创建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中共西满分局副书记、代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中共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天津解放后,曾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湖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第八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山西省副省长,中央军委顾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同彭德怀等一起被错定为“反党集团”。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残酷迫害。


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1982年以后,黄克诚任中纪委第二书记,在年迈体衰、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为贯彻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拨乱反正、端正党风、平反冤假错案、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作出重要贡献。1986年12月28日逝世,享年84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永兴县   太平军   任县   中国工农红军   通海   永兴   中国共产党   湖南省   政委   湖南   党组织   书院   中共   书记   农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