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村到“天下第一村”,吴仁宝葬礼,华西村上万群众含泪送别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牛晓天

编辑| 照雪下玉关


“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老人掷地有声的话,引来现场热烈掌声。说话的人叫吴仁宝,他说的“大家富”并不是吹牛,也不是未来奋斗的目标,而是华西村眼前的现实。

华西村,隶属江苏省江阴市,以前是当地著名的“要饭村”,如果没有吴仁宝,它可能也会像其他乡村一样,在华夏大地上默默存在着,但吴仁宝的出现,为华西村逆天改命。

他当上村支书后,带着大家苦干实干,把华西村变从“要饭村”发展成“天下第一村”,2012年生产总值524亿元,秒杀全国诸多县城。可以说,没有吴仁宝,就不会有华西村的华丽蜕变。吴仁宝去世后,上万村民含泪送别,而他也当得起大家如此尊敬和爱戴!

要饭村的穷小子

华西村的基础并不好,它的开端像极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

当时,这里是江苏有名的“贫困村、要饭村”,0.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500多口人,坑洼贫瘠的土地上,粮食产量少得可怜。

吴仁宝是土生土长的华西村人,1928年出生,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对孩子的到来,父母并没有特别高兴,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一个孩子就是一张吃饭的嘴,本就贫困的家庭,生活更加艰难。

当时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这个男孩会彻底改变华西村的命运,让它从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变成“天下第一村”,全村人都跟着沾光。当然,这都是后话。

吴仁宝童年时,过的都是颠沛流离的苦日子,因为处在日寇侵华的战争年代,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十分艰难。

从吴仁宝记事起,一家人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很多时候还要扔下地里的庄稼,出去躲鬼子,回来后又发现,辛苦种的庄稼已经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14岁那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刻,他家的生活也到了最难的时候,那一年,家里彻底断粮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吴仁宝看着家里揭不开锅,就自己偷偷跑到河里抓鱼,然后拿到集市上卖,最后用卖鱼的钱,到别人家换回一些喂猪的食料,这才勉强扛过了这段艰难的时日。

这种吃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给吴仁宝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虽然当时农民都很穷,但吴仁宝不觉着穷就是理所当然,他想改变,不想再过穷日子。

十几岁正是爱做梦的年纪,吴仁宝畅想着未来能吃饱喝足,还能吃更好的。简单的欲望,成了他不断前进的动力。而心中一旦埋下了改变贫穷的种子,就一定会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那时的吴仁宝,并没敢想太大,他只想着能改变自己家的情况就不错了,只是没想到最后,他成了全村人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带领村民大干快上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头脑灵活的吴仁宝,也有了自己的第一份正式工作,那就是在当地乡政府干财粮委员。

在华西村,村民们提起他都忍不住竖大拇指,“老吴家出了个能人,当上了国家干部吃上了公家粮食!”村民们当时没想到,这个让全村羡慕的“能人”,最终会回到村里,并给华西村带来何等巨大的改变。

随着乡镇机关不断调整,吴仁宝的工作岗位也不断变化,不同岗位给他带来不同的经验,吴仁宝在这样的历练中快速成长。

1961年,33岁的吴仁宝回村当起了村支书。此时正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自然灾害更让生活雪上加霜,全国到处缺粮,华西村自然也不例外,平均下来,村里每个人每天只能分到半斤口粮。

干着辛苦的农活,还填不饱肚子,吴仁宝又想起了童年时挨饿的噩梦。和当年不同的是,此时的他不再是少年,而是已经成为村支书,他不能再像当年一样只考虑自己吃饱饭,这次要带着大家一起闯一条生路。

在当时铺天盖地的“全国学大寨”宣传中,吴仁宝认真总结大寨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得到启发,帮华西村解决眼前的难题。

很快他就发现,大寨最初的状况和华西村特别相似,坑坑洼洼的土地连不成片,没有足够的水利设施,田里浇不上水,产量高低全看老天爷脸色。

大寨人修建沟渠平整土地,成为全国模范,华西村不也可以这样干吗?1965年,从大寨考察归来,吴仁宝做通了村民工作,制定了15年规划,修建水利设施、把全村土地连成片。

到1972年,华西村整治了1300多块零星土地,变成400余块成片农田,再加上修建的水利灌溉设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村民们终于不用再整天为填饱肚子发愁。

华西村的成功引起了上级部门的注意,1972年,一位记者来到村里采访,看着面色红润、勤劳能干的村民,记者感受到了和别处不一样的风景。

都是集体经济,为何华西村却与众不同?这里根本不像其他生产队一样磨洋工,而是有多少力出多少力,大家比着干活,谁干得少谁可耻。

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在那个人人为吃饱肚子发愁的年代,华西村村民家家户户盖起了大瓦房。日子越来越好,村民们越来越信服吴仁宝。

改革开放发家致富

人的追求永无止境,当华西村为吃饭发愁时,吴仁宝带着村民努力种地;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大家又开始思考如何把日子过得更好。

吴仁宝知道,种地赚不到钱,要想富必须发展工商业,而当时的大环境,不允许个人私自经商,“割资本主义尾巴”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吴仁宝思考之后,还是干了一件“违反政策”的大事,那就是在村里偷偷摸摸搞了一个五金厂。

当然,五金厂只是一个好听的叫法,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农村作坊而已。吴仁宝通过关系,从外边搞回来一些五金件,然后组织村里的年轻人组装。

这个副业,最初只能偷偷摸摸干。为了避免被发现,吴仁宝让村民修了高墙,把五金厂严密保护起来,同时要求大家不要乱说,更不能让外人知道。

从此,村里人开始了“打游击”的日子,上级来检查时,全都到田里干活,等检查的人一走,一些熟练工人就回到厂里上班。

这个小小的五金厂,为华西村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随着政策放宽,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全国,华西村的五金厂,终于可以放心大胆地干了。

眼光毒辣的吴仁宝,无论干什么事总能快人一步,70年代全国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吴仁宝已经带着村民搞起了工业生产。这时的他顶住压力,没有像其他地方一样把地分了,而是依然集中管理,全村青壮年劳动力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工业。

最开始,村民们颇有微词,认为他坚持老一套,不分地就是开历史倒车。巨大压力下,吴仁宝依然坚持搞工业的想法,在集体土地上建起了40多个工厂,涉及冶金、纺织等多个行业。

工厂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的日子也是越来越红火,吴仁宝在村里的威信越来越高,多年来的正确决策,让村民们逐渐习惯了听他指挥。

华西村的快速发展,惹来了很多闲言碎语和眼红嫉妒,很多人等着看华西村如何收场,尤其是1992年,吴仁宝的一个奇怪决定,更把众人看热闹的心思推向高潮。

1992年3月,南巡讲话如一声惊雷,彻底震醒了华夏大地。吴仁宝得知消息后,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

他连夜召集会议,统一大家意见,把村里能动用的资金全部拿出来,让村民发动所有关系,收购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钢铁、铝锭,水泥等建筑原材料。

很多人觉着这是一场豪赌,只要赌错了就是搭上华西村的未来,大家都等着看笑话,看收回来的这些“垃圾”如何处理,但吴仁宝的笑话,岂是那么容易看到?

不到3个月时间,现实就狠狠地打了想看笑话的那些人的脸。吴仁宝让大家收回来的各类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只铝锭一项,从收购时每吨6000元涨到18000元/吨,直接翻了3倍。

华西村从来没公布这次收购动用了多少资金,赚了多少钱,不过据一些人估算,仅铝锭一项,华西村就获利上亿元,甚至还有更夸张的说法赚了5亿元。

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的发展越来越好,1999年,华西村以“华西股份”的名义登陆A股,成为全国首个上市的村庄。敢为天下先,吴仁宝从来都是当仁不让。

即便是当年最敢想的华西村人,也没想到后辈们会取得如此成绩,而吴仁宝带着村民,一步步做到了。

21世纪伊始,华西村的发展更是驶入快车道,周围一些村子仰慕华西村,主动与华西村联合构成了“大华西村”。至此,华西村占地超30平方公里,人口也超过3万人,比一些乡镇人口都多,再加上堪比县城的生产总值,“天下第一村”实至名归。

葬礼上万人送行

吴仁宝带领的华西村,人人住别墅开豪车,堪称我国“新农村样板”。75岁那年,吴仁宝决定退休。

很多人担心,华西村少了这个掌舵人,可能会逐渐走下坡路,不复当年辉煌,但吴仁宝对此颇不以为然,他常说“自己老了,该给年轻人让位置了,他们(年轻人)见过世面也有闯劲,肯定能带着华西村更好发展。”

事实上,吴仁宝的急流勇退,确实没给华西村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虽然不再参与具体工作,但吴仁宝的存在,就如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般,确保华西村这艘巨轮,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进。

到2010年,吴仁宝退休后的第七年,华西村村民存款少则有600万以上,多的已经超过千万。

几十年前,他们还是一群为吃饭而发愁的农民,现在他们家家户户都是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果当初有人告诉村民以后他们会如此,村民们肯定会以看傻子的眼光看这个人,但现在大家在吴仁宝带领下发家致富,发展成“天下第一村”。

但是,再强大的人,也敌不过时间的流逝。此时已年逾八旬的吴仁宝,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2012年去北京参加了一次展览会后,身体状况更是欠佳。

参会期间,吴仁宝就发着高烧,面对众人让他提前回去休息的建议,他始终不为所动,坚持到展览会结束才随着大家一起回家。

经过此番折腾,吴仁宝的身体越来越差,不得不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治疗。2013年,吴仁宝病情加重,只能转到上海治疗。

年事已高的他,可能自知时日无多,在上海住院没多久,他就强烈要求回家。落叶归根,也许是刻在每个中国人骨子里的执念。

当年3月,在吴仁宝的一再坚持下,家里人把他拉回老家,虽然病情没有任何好转,但吴仁宝的心情明显比在医院时好很多。

也许是放心不下自己奉献了一辈子的华西村,刚回家的吴仁宝,就念叨着召集大家开会。第二天,接到通知的华西村管理层齐聚一堂。

看着发言台上的吴仁宝,虽然依然在病中,但回忆过往的工作经历和华西村发展的历程,老人的思路清晰无比,完全不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所有人都盼着有奇迹发生,老书记可以就此恢复健康。

但天不遂人愿,会议后第三天,吴仁宝还是败在了病魔手下,永远离开人世。虽然了解病情的亲属们都知道迟早会有这么一天,但这一天真正到来时,大家还是难掩悲痛。

当晚,华西村地标性建筑,罕见地关闭了所有外景灯,对老书记的去世表达哀思。虽然吴仁宝生前多次提到,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灵堂就设在自己从小长大的老宅中。

但追悼会上,华西村的人都来吊唁,很多在外地的人也纷纷赶回,只为见老书记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突然涌入大量人群,华西村不得不临时增加人手管制交通,以免出现意外。

这一天,上万人自发前来吊唁,老书记虽然走了,但他为华西村留下的财富,永远不会磨灭;吴仁宝的巨大贡献,也必将永载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华西   铝锭   大寨   成片   全村   村上   葬礼   村里   村民   贫困   五金厂   书记   艰难   当年   群众   土地   年代   日子   全国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