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豫不虞,善之大者-子重伐莒与晋楚和议

周简王四年(前582年)年,为了缓和晋楚之间的紧张关系,晋景公释放了被扣押在晋国两年之久的楚国郧县县公钟仪,让他返回楚国向楚国君臣传递晋国所释放出的‘和谈善意’;而钟仪返回楚国之后,第一时间便向楚共王奏报了晋国有意与楚国缓和关系、相互休兵停战的愿望。

对于晋景公的主动讲和之举,楚共王当然求之不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楚国的综合实力还是要弱于晋国,但晋国能主动要求和议,那楚国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准备委派楚国太宰子商(即公子辰)前往晋国,响应晋国的和议举措,重温楚晋两国在晋文公与楚成王时期(也就是晋文公在位的早期)的友好关系,从而缔结两国之间的和约。

虽然晋楚两国已经准备讲和,而楚共王也特地派出使者去通知还在率军征伐陈国、莒国的楚令尹子重;但圉于当时的信息传递速度过于缓慢的原因,钟仪被晋景公释放回国、并向楚共王汇报了晋国有意和议的时候,远在国外的子重没有能及时得知此事,还在率军攻伐晋国的盟友陈国途中;但楚军此次出兵进展不顺利,伐陈之役进展很是缓慢;于是,子重改变了进攻的方向,从陈国转道向莒国,对莒国发起了攻击。

直到楚军大举来攻的时候,莒国国君莒渠丘公才想起来——一年多前,晋国大夫巫臣路过莒国时,对自己说过的“莒国的城池太破旧了,要修缮一下”的好心建议了;可惜,当时莒渠丘公自己都莫名其妙地对巫臣的话不予以重视,还满不在乎地反驳巫臣,说“敝国地处偏僻的蛮夷之地,没有谁会把敝国作为觊觎、攻击的目标”;这一下,莒渠丘公可悔之晚矣了!

再后悔也没有用,楚军还是来了;因为莒国上下疏于防备、城池破旧,所以面对楚军的进攻时,莒国一败涂地,就连莒渠丘公目前所居住的渠丘城(山东日照莒县)也被楚军一战而破,莒渠丘公只得狼狈地逃往莒国国都莒城(也在莒县境内)避难。

但楚军在攻城时也有部分损失——楚军将领公子平因为轻敌冒进,一时不慎被守城的莒军所俘获,后来被撤退的莒渠丘公带着押往莒城关押;而楚军主帅子重率军追击到莒城时,因为担心公子平的安危,便特地派人进入莒城,给莒渠丘公送信说:

“请您不要杀死公子平,我愿意归还在渠丘俘获的莒人,以作为交换。”

但被困孤城的莒渠丘公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偏偏不听子重的建议,还将公子平给公开处死了;这一下,子重被彻底激怒了,于是下令对莒城发动了猛烈的攻击;莒城的防卫和渠丘一样,也是城墙破旧、工事不修,根本抵挡不住楚军的猛攻,不久之后也宣告陷落;莒渠丘公无奈之下,只好又率残部再次逃到郓城(山东菏泽恽城县),以躲避楚军的兵锋。

连下两城的子重依旧不肯罢休,继续率军追击到郓城,然后马不停蹄地发起了攻城;和渠丘、莒城一样,郓城也是城池不修、工事不备,所以毫无例外地被楚军顺利攻克;就这样,十二天之内,莒国三座主要的城池都被楚军所攻克。

最后的藏身地郓城也失陷之后,莒渠丘公再次上演弃城逃亡的狼狈戏;不过,这时候的莒国已经没有值得坚守的城邑了(莒国也只有这三座称得上‘城’的城邑,其他有人居住的地方大都是‘土围子’),因此,莒渠丘公只能在野四处外流浪,处境狼狈得很(不知这时候的莒渠丘公会不会想起当年巫臣对他的忠告,那也是悔之晚矣。)

有关子重伐莒,以及莒渠丘公的应对和遭遇,左丘明在《左传.成公九年》中,发表了饱含深意的评价——

“只有简陋的城防,却不注重设防,这是罪过中的大罪;提高警惕、防备意外,这是善行中的大善。莒国,就是因为依仗它简陋的城防而不注重修缮城郭,这才导致在十二天内就被楚军攻克了三个城邑,都是由于没有做好防备的缘故!《诗经》中说‘虽然有了丝、麻这样的好原料,也不要丢掉菅、蒯这样的杂草(都可以作为编织鞋履的原料);虽然有了姬、姜两姓的绝色美人,也不要疏远放弃容颜平常的女子;即使是品德高尚、见识过人的君子,也有缺此少彼的时候。’这说的就是——充足的防备永远不能停止。”

《左传.成公九年》——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浃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无备也夫!《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言备之不可以已也。”

两千年前先贤们的见识,不是现代的人们所能轻易超越和臧否的,在此谨记谨记!

回到之前——虽然子重顺利地夺取了莒国三城,还赶走了莒渠丘公,基本上可以说已经灭了莒国社稷,但莒国毕竟地处北方(相对楚国而言),距离楚国实在太远,楚国要想长久地掌握这么远的土地,实在不是能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强行夺取莒国,也容易遭到临近的齐国、鲁国的忌惮和反对。

同时,钟仪返回楚国、并向楚共王奏报了晋国有意缓和晋楚关系的消息,也终于越过遥远地距离,传到了在莒国作战的子重的军中;为了配合国君与晋国和议的举动,子重顺势放了流亡在外的莒渠丘公一马,宣布即时从渠丘、莒城、郓城撤军,将三城还给了莒人。

而楚军撤退之后,流亡野外多日的莒渠丘公,才战战兢兢地返回了国都莒城,重新恢复了莒国的社稷(就是不知道,他以后还会不会再重蹈覆辙、麻痹大意,把自己城池的防备事宜又不放在心上了)。

莒国还有一个的番外知识————莒国国君此时的称呼是“渠丘公”,与其国家的城邑地名‘渠丘城’居然一致,并与中原诸夏诸侯、乃至楚国这样的南方诸侯的国君名号都不太一样(中原诸国和楚国的国君,死后都是称‘谥号’,比如文公、武公、庄公、献公、桓公,等等;当然,楚国称某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这个原因在当初莒渠丘公和巫臣的交谈时已经明了了——莒渠丘公自己都说了:“敝国,是地处偏僻简陋的蛮夷之国”,也就是自认莒国是蛮夷国家(莒国是东夷族建立的国家,国君是嬴、己两姓,非源自周室所新册立的诸侯);因此,莒国与中原诸夏国家的礼仪、风俗制度都不一样,国君身后也不加谥号,而是以地名为称号。

因此,莒国国君的身后称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以地名为称号,如之前的兹丕公、此时的渠丘公、后来的犂比公、著丘公、郊公、共公(‘郊’、‘共’两号,也是莒国的地名,虽然和中原诸侯国君的身后谥号有些相像,但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莒国的番外故事。

再次回到之前的篇章中————周简王四年(前582年)年底,因为钟仪带回来的‘晋国意欲和议’的好消息,在楚共王的指派下,楚国太宰公子辰奉命出使了晋国,以此来回报晋国释放钟仪、请求重温晋楚友好的善意举动,并请求与晋国缔结两国和约;对楚使的到访,晋景公很是高兴,非常隆重地招待了公子辰,并同意了他提出的‘楚国想要达成晋楚和约’的意见。

就在公子辰出使晋国之后不久,在莒国作战的楚令尹子重也得到了消息,因此才有了从莒国撤军、默许莒渠丘公复国的举动了;晋、楚两国之间,由此开始相互释放善意的行动。

虽然楚国(暂时)表达了想要和晋国讲和的意愿,让晋国的南方边境局势开始缓和,但晋国的另一面边境上却又起了波澜——就在楚国使者公子辰出使晋国之时,晋国西面的世仇秦国,又联合了与晋国也有仇怨的白狄,一起向晋国的西面边境发起了进攻。

而秦国敢于再次向晋国发起挑战的原因,还是因为晋景公倚仗着国家的强大实力,不断欺压、干涉盟友的内政和外交,由此造成了晋国的盟友们对盟主晋国逐渐有了二心、不再像以前那样对晋国毕恭毕敬、忠心无二(最近鲁国的遭遇,就是明证)。

虽然此次秦、狄联军对晋国的进攻,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结果如何,但一定对晋景公的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以后可不能再凭借着‘霸主、盟主’的身份,肆无忌惮地去压制其他的盟友了,要不然,将来晋国可就会彻底丧失好不容易得来的人心诸侯,霸主的位置也将不再稳固。

公子辰来访晋国的第二年,也就是周简王五年(前581年)年初,晋景公委派大夫籴茷去楚国进行外交访问,这也是回报楚太宰子商(即公子辰)出使晋国的外交礼仪;而籴茷此次出访的主要目的,就是与楚国君臣就‘晋楚和议’之事,进一步进行协商。

可籴茷这一次到了楚国之后,就在楚国境内停留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籴茷与楚共王以及楚国诸重臣们就晋、楚两国之间要如何改善、缓和关系,如何达成和议,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和磋商,而双方都不肯做太大的利益让步,以及放松对各自势力范围内盟国的控制权,晋楚双方的谈判代表都是针锋相对,不肯先一步退缩、让利。

所以,这场大国之间的外交磋商活动,就在无休止的扯皮和争执之中,给无限期地拖延了下去,一直也没能谈出结果来——不过还好,这次晋楚两国是以谈判磋商来进行沟通,而不是直接动用武力相抗衡;就从这一点上来说,晋楚两国的和议商谈就很有意义。

晋楚两个大国在沟通磋商,进行外交谈判,而被晋国所扣押的郑成公,以及暂时没有国君的郑国,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下一篇文章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城邑   晋国   郓城   国君   楚国   中原   城池   盟友   诸侯   公子   不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