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里耶秦简(下)

文山里人

仓储篇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对于古时候的一个国家来讲,粮食的生产至关重要,而粮食的储积也不容忽视。大秦帝国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自然对粮食的仓储管理更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在睡虎山秦简《秦律十八种·仓律》就有记载,仓储管理有仓守、仓啬夫等承担监管的责任,仓储重地,闲人免进,防火防盗,防腐防虫,若有失职都要“赀一甲”“赀二甲”地处罚,就连县令、县丞都要负连带责任。里耶秦简中就多处出现了仓吏防鼠盗、捕鼠的记录,由此可见,粮食的仓储亦由地方基层官吏来管理,是何其重要。

而在秦简中出现的管理仓储的官吏有仓守、仓武、禀人等。特别是“禀人”一职,《说文》注:“禀,赐人以谷也。”据《周礼·地官·禀人》“掌九谷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赒赐稍食。”其意思是说“掌握国家仓库所储粮食数量,用来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分发给百姓。”“禀人”便是大秦帝国在地方负责管理和发放粮食的专职人员。而粮食的收储和发放也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和具体记录,而且还要涉及许多地方官吏,丝毫不含糊,马虎不得一点点。

大秦迁陵县地处边陲,百姓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仅够维系简单的日常生产生活,而一旦遭遇到自然灾难,就需要官府补给一定数量的粮食来维持生计,并保障百姓的生产生活持续发展,此时,仓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秦简中就有许多关于仓储粮食发放的记录,有给成年人的,也有给婴幼儿的;有给官吏的,也有给刑徒的;还有给外出人员的,主要是官吏、徒隶出公差时所食用。仓储粮食的发放,大都依据秦《效律》的规定进行,由仓储主管仓守或仓啬夫、仓武、禀人共同发放,并由史或佐记录,还要报请县令或县丞批准同意,同时注明发放粮食的数量、时间、地点,方可进行。秦简中除了粮食出仓记录外,还有军用物资出仓记录,因为当时的迁陵还是一个军事基地。秦简中就记录了迁陵武器仓库,存甲衣达349件。 从迁陵出仓弓弩、甲胄、戟等武器输送到益阳,并且输送的数量还不少,光弩箭就多达40900余支。

会计篇

在大秦帝国,算术在行政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才有“乘法口诀表”与官署公文一同出土。秦简中就出现了许多记数文书,它们主要有“券”“簿”“计”“课”四种,是大秦帝国的行政记数文书,相当于如今的会计账目,是为世界最早的“会计史”记录而可以写入教科书中。

大秦帝国的“券”,相当于我们现今的会计记账凭证。在“券”的一侧,有用刀契刻出来的齿,所以在古代又称之为“契券”。而这些刻齿又代表券书中记录的数值,秦简中绝大多数刻齿的读数与券书一致。当时的“券”通常由二份或三份相同的文书组成。若是二份的话,称作“左券”“右券”,“左券”给当事人,“右券”作存根;若是三份的话,中间的一份称作“中辨券”,而“中辨券”多上交到县府。可见,“契券”与我们现今的“三联单”相似,一张给当事人,一张作存根,一张上报,秦简中的“券”可谓世界最早的会计凭证了。

在秦简中“簿”多次出现,有“作徒簿”“甬食簿”“牛车簿”“官田自食簿”等等。而其中出现得最多的是“作徒簿”,主要为迁陵县辖的贰春乡、启陵乡、都乡的“作徒簿”。这些乡的“作徒簿”需要每天做记录,每月每年都要进行汇总上报,不可出现任何差错。可见,当时的“簿”也极其严肃,必须准确无误。大秦帝国的这些“簿”,也就相当于我们现今的会计报表。

大秦帝国的“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迁陵县与其它县之间的财务往来;一种是迁陵县上报给洞庭郡的统计报表。而上报的统计报表,在秦简中又称之为“上计”。秦简中的“计”有“库兵计”“禾稼计”“徭计”等等。有学者还认为“计”与“簿”相同,其实细读秦简后会发现,“簿”应是会计留存的原始记账档案,而“计”是根据会计留存的记账档案综合整理成的统计资料,它可谓世界最早的统计凭证而改写世界“统计史”。

大秦帝国的“课”,就相当于我们现今的半年考核、年终考核。而通过考核产生优劣,来进行奖罚。秦简中的“课”类别众多,还需分门类和体系。其中就有一枚简牍记录:尉守狐用23天时间进行考查,得出结论是626名士卒有1人死亡。但由于简牍残缺,至于奖罚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但我们知道的是,算术在秦代公文中的应用,促使了“会计学”的雏形,算术又在秦简公文中呈现,不得不令人赞叹里耶秦简的“伟大”!

债务篇

里耶秦简中,有一大批追讨债务的公文,详细地记录了所欠债务的人名,所欠债务的钱数,所追讨债务的情况。这些人所欠的都是官府的债务,少者几百钱,多者上万钱,按当时的市场价值计算,成百上千乃至上万钱,可不是个小数目,而是一大笔巨额财富,因当时一个工日仅值八钱,要还清这一笔笔债务,有的人要不吃不喝劳作两三年时间。而迁陵地处大秦帝国的边陲,公文中记录欠债务的人大多是来迁陵戍边的士卒。

从秦简中我们还可得知,当时的官府有追讨债务的机构,每年每月都要将所追讨的债务进行统计上报。县里由司空负责,秦简中就多次出现了“司空腾敢言之”的记录;郡由郡尉负责,秦简中就有“上谒洞庭尉”的文字。为了追讨债务,当时的官府将戍卒的劳作时日算得一清二楚,并一查到底,一追到底。其中,有枚简牍就记录了阳陵谿里士伍采欠官府的债务八百五十二钱。采因服兵役被分配到洞庭郡,但不知在所辖的哪个县服兵役。阳陵司空腾现将采所欠债务的凭证发给洞庭尉,请求协助追讨,洞庭尉又责令所辖县查明后上报追讨这笔债务的情况。之前,阳陵县已在采的家中追讨过债务,但家中贫穷没有追讨到,故才将这笔债务转到采服兵役的地方,令其本人偿还。目前,我们所知的秦简债务公文一共有十多枚,其格式相同,所记录的内容也大同小异,对研究秦代和中国古代经济司法制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其中有一条司法律令,就是假若本人一时还不清债务,各级官府还相互行文,向其家中进行追讨,令其家人还债。可见,当时的大秦帝国官府讨债讨得恶啊!反观当今,我们身边有许多欠债人反而成了“大爷”,把资产进行转移,令司法机关对其无可奈何。要是在大秦帝国早将这些“大爷们”抓去服役还债了。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些欠债的戍卒是为保卫边陲,属正常服兵役,而不是服劳役偿还债务。尽管百姓欠官府债务必须还,但它还须让位于正常的保边卫国的义务兵役。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可以理解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既然到了为国家戍边服兵役,那么就要暂停债务的追讨。秦简中就有“赀余钱”的记录,也就是说,戍卒先前已还了一些欠债,但在还欠债期间又戍边服兵役,未还的欠债就成了“赀余钱”。然而,大秦帝国一点亏也不肯吃,在欠债人服兵役的同时,官府也没忘记向这些欠债人追讨债务。只要有一丝一毫的可能,官府就会将欠债人所欠的债务追讨到底,不会让欠债人有一点喘息的时间。

药食篇

在秦简中还发现了几个医药方,其中一个是治疗刀剑枪伤感染,一个是治疗突发胃病,令专家学者兴奋不已。目前所见秦简医药方的数量虽然不多,内容也比较零乱,但根据医药方首端所编的序号,有“一、三、五、七、九十八”等,可以推测,秦简医药方应不少于“九十八”个,有如此之多的医药方必是一部古代医药典籍。而这些医药方又与先期马王堆出土的汉简《五十二病方》有些相似,且医药方比《五十二病方》多得多,足见是一部散佚的古代医药典籍无疑了。只是里耶秦简目前还有万余枚内容未公布,我们期待着这部古老的医药典籍出现在世人面前,为研究中国古老的医学作出贡献,造福人类!

秦简医药方目前所见的一共十来枚,但残缺较大。它包括了医药方序号、医药方名称、用药方法、治疗禁忌等基本内容。然而,其中有两枚秦简医药方与汉简《五十二病方》有惊人的相似。首先是医药方的内容相似,除个别用字外,所用药物一模一样,所治疗的病也一模一样;二是医药方中用药量和一些禁忌也完全相同,其中有“并和”“三指撮到节”是指用药量,“毋食猪肉、鲜鱼”是指禁忌。从相同的医药方内容到相同的用药量和禁忌,秦简医药方与汉简《五十二病方》应是“一脉相传”,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医药典籍的源头。然而,秦简医药方的用词用字比汉简《五十二病方》更为古朴,有些古字在汉简《五十二病方》中没有,只在秦简、楚简等战国时期的简牍中出现,比如秦简医药方中的“飤”字,就说明秦简医药方比汉简《五十二病方》成书更早,年代更久远。有专家学者考证,至少要早一百年。那么,在秦简医药方未出土时,汉简《五十二病方》称世界最早的医药方,而如今,里耶秦简医药方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最早的医药方了。

除医药方外,秦简中还出现了一则关于秦始皇征求“仙药”的记录,要求全国各地献“良药芳草”。当时,迁陵县都乡没有“良药芳草”,而一个叫“琅琊”的地方献上了从“昆仑”采集的“五杏药”。还有一则应该是美食简牍,记录的是用枣核半升加水煮沸,放入“酒石”制成汤,这“酒石”就是酒长时存放,水干后在酒坛底出现的结晶体,是古代一种调味品。然后,将洗干净的野兔肉切块放入汤中长时间熬煮,使野兔肉在汤中变成肉汁,再用肉汁和黄(米)蒸成美食,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最早的菜谱了!

兵器篇

众所周知,“兵马俑”可谓大秦帝国最强大的军事武装,其阵容之雄伟,其兵器之精良,堪称当时的世界之最,它为后世了解秦代军事历史提供了一些佐证。而里耶秦简的出土,特别是秦简中关于“兵器”的记录,更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强大雄伟”的秦军又多了几分宝贵的文字资料。另外,里耶古城遗址内还有“兵营区”,住有军队,还出土了一些“兵器”,也为我们透出了一些当时秦军装备的信息。

在秦简中,就有多枚简牍记载了迁陵县“武库”的情况。当时,库存有甲349件、兜21件、鞮瞀39件、胄28件、弩251张、箭40900支、戟251杆等,且数量还不少。这其中的“兜”应是头盔,“鞮瞀”应是军鞋,其它的“兵器”名字都好理解。还有一枚秦简记录了一个“逃兵”的装备,有2张弩、200支箭和一把剑。这个“兵”的形象是不是就如“兵马俑”一号坑前的“无甲弩手”?而从迁陵县“武库”的“兵器”来看,驻守迁陵的秦军使用的标配“兵器”便是弩和戟,穿着有头盔、甲胄、鞮瞀等,也可以说是全副武装了。有研究学者还认为,从迁陵“武库”存放的“兵器”数量来看,足可武装500名士兵,且披甲率在74%,这充分说明大秦帝国的军队装备是十分完备的。因为,当时秦禁卫军“兵马俑”的披甲率也只有80%,而地处边陲的三线部队“乘城卒”的披甲率可达74%,秦军一个三线部队的披甲率也如此之高,可见秦军的强悍和神武了。

古代有军事家把“兵器”分为两大类,一是“劈刺类”;二是“投掷类”。在“冷兵器”时代,世界各国的军队一般都把士兵分成“肉搏手”和“射击手”,分别装备“劈刺武器”和“投掷武器”。“兵马俑”阵容就是这类标配,“肉搏手”持戟,是为“劈刺武器”;“射击手”持弩,是为“投掷武器”。所以,大秦迁陵县“武库”里的“兵器”主要以弩和戟为主,也正是这种世界公认“兵器”标配的体现。

其实,《品读秦简》还可以写许许多多篇,只因公布的秦简有限,笔者的学识浅薄,而只此止笔。

目前,对外公布的秦简总计不过几千枚简牍,但仍有上万枚秦简躺在库房内不为外人所知。若等这上万枚秦简全部公之于众时,它将带给我们的一定会是“井喷式”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翘首期盼。

(图片由里耶秦简博物馆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陵县   简牍   武库   帝国   官吏   官府   债务   兵器   粮食   医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