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谈超时,布林肯访华高风险?印度迎国运拐点,越南求助中国

中美“外长”会谈超时,意味着什么?

就在6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的会晤终于开始。按照原定计划,这场会谈的时长应该为4个半小时左右,但老莫注意到,当会谈终于在当天晚上8时结束时,整个会议足足被延长了近1个小时。

一般来说,这种他国高层来访时进行的会谈被大幅延长,绝对是一个好迹象,因为这证明双方找到了足够多的共同话题。但遗憾的是,当中方在稍后公布会谈内容公告后,老莫发现,这场会谈,显然与“相谈甚欢”存在很大的距离。

会谈公告是怎么说的?

老莫发现,这份公告被分为三大部分:

其一,是中国的劝告——中方代表秦刚指出中美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最低谷,阐明中方致力于构建稳定、可预期、建设性的中美关系。中方希望美方秉持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重回正轨;

其二,是中国的警告——秦刚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也是中美关系中最突出的风险,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将不支持“台独”的承诺真正落到实处。

其三,是双方的共识——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中美关系指导原则和中美联合工作组磋商;双方同意鼓励扩大两国人文和教育交流,就增加中美之间客运航班进行积极探讨。

老莫认为,这种内容,确实是真的不太妙:

三大部分,其中两大部分都是中方对美方的劝诫和警告,这足以证明,现在中美关系究竟有多么糟糕,并且主要责任全在美方;

终于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也仅限于一些“客套话”与“原则性内容”;而之前最被外界关注的美方究竟能做出多少让步这件事,更是直接用“鼓励人文与教育交流”给糊弄过去——毕竟要在以前,经贸也应该出现在这样的句式中。

中国对美国仍有耐心、仍有期望

当然老莫也注意到,这种结果,其实各方舆论,无论是美国、中国还是国际社会的,都没有感到太多意外,毕竟鉴于两国矛盾的复杂程度,现在能让两国高层面对面的举行会谈就是一种胜利。

总而言之,老莫认为,会谈被延长,其实是因为中美之间的矛盾分歧实在是太多,以至于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一一点明,并充分阐明己方的立场原则。

而如果仅仅只是陈述这些东西就需要那么长的时间,老莫觉得,咱们确实不能对中美关系在短期内出现好转,抱有过多的期待。

但问题就在于,出现这样的僵局,到底是谁的错?所以老莫觉得,这次会议被延长,所证明的其实还有中国的诚意与耐心——如果中国真的对美国彻底失望,乃至渴望与美国一战,那么中国还至于让布林肯来华,花费那么多时间,帮美国梳理自身的问题吗?

所以现在的关键在于,布林肯和拜登政府,一定要把中国花费那么多时间阐述的意见都好好的听进去。不然的话,这一次布林肯,就是真的白来一趟中国了。

西方媒体集体炒作:布林肯访华“高风险”

但令人不安的是,老莫注意到,先别说拜登政府,至少西方的媒体,是压根没有认真听中国讲话的耐心。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老莫注意到,仿佛约好了似的,从美国到欧洲,从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到CNN,几乎整个西方的主流媒体都在这几天将布林肯的这次访华之旅,用这样一个词语来称呼——“高风险访问”。

而这样一种词汇,对中国就是明显的冒犯了——其所暗指的,是中国在这次会谈的同时,在以各种危险行径,侵害美国利益,危害两国关系,令布林肯的访华之旅无法得出应有的成果,甚至有半路夭折的风险。

这下老莫就有些忍不住了,中国到底在哪里侵害美国利益、危害两国关系了?是中国派军舰到美国周边自由航行了?还是派军机侵害美国主权和国家安全了?亦或是中国又对美国宣布啥制裁措施了?
老莫必须向这些西方媒体指出这样一个事实:

在布林肯与中国外长秦刚面对面会晤的这五个多小时里,美国军舰和军机依然在中国南海周边家门口不停逡巡、伺机而动;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制裁,依旧在生效中;更别说美国国内的反华政客,甚至已经开始准备制定在之后加大对华攻击力度的方案了。

老莫注意到,在2020年9月,时任外交部长王毅在参加东盟峰会时曾经公开透露,仅仅当年上半年,美军向南海地区派遣的军机就高达3000架次,到南海搞所谓“自由航行”的军舰达60多艘。

面对这些数据,老莫是真的想问,你们这些西方媒体,哪来这种撒谎时脸不红心不跳的自信?

派布林肯访华,拜登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老莫认为,要理解西方媒体为何敢这么说,就得搞清楚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拜登政府这次访华之旅,是真心实意来求改善两国关系的吗?

当然不是。布林肯这次访华,更多是一种被动的无奈——拜登政府很想坚持反华战略,但在很多现实问题上又非常需要中国的帮助。再加上他们自己也很害怕真的与中国撕破脸,于是在适当的时候访华缓和一下双方关系,就是一种必然。

也就是说,正如拜登政府自己在布林肯出发前就说明的那样,他们从不对这趟访华之旅抱有太多期待,甚至中方宣布接受布林肯来华的那一刻,拜登政府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双方关系在此时就已经得到缓和了。

但拜登政府想要的,还有更多——既然大方向是反华到底,那么美国就必须趁这次机会占据国际舆论制高点 。

而强调“高风险”、渲染“高风险”的目的,就在于此:

中国太过“危险”,但为了“印太地区的和平、繁荣与稳定”,美国甘愿冒着风险,派出布林肯来中国,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这样一来,来华的布林肯,仿佛就像是个为了美国与国际社会而单刀赴会的“英雄”了;而拜登政府的反华战略,也仿佛成为全世界的救命稻草了。

但问题是,这种摆明了是把中国利用两次的做法,真就能帮助拜登政府走出眼下的困局吗?

老莫只能这么说:拜登政府以及西方媒体,他们的自私自利已经蒙蔽了他们的双阳眼,而由此造成的一切恶劣后果,都必将由美方自行承担。

莫迪访美,是印度国运的拐点?

在我们关注布林肯访华一事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再过几天,印度总理莫迪,即将踏上对美国的访问之旅。而老莫还注意到,这次访问,已经被印度媒体描述为“印度的国运拐点”。

莫迪又不是第一次去美国访问,怎么这一次就成“国运拐点”了?老莫注意到,非常有意思的是,印度一些媒体,拿出了邓小平访美一事进行对比:

1979年,邓小平受邀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不仅令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更由此深刻改变了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命运轨迹。

而这些媒体是这样理解邓小平访美的:

邓小平提醒我们,地缘政治是建设国家繁荣的工具,是一切力量的核心。

通过亲近美国,邓小平为中国争取到了西方金融、技术和市场的青睐,从此迅速彻底的改变了中国经济,并最终令中国获得如今的辉煌成就。

而现在的莫迪,就是要效仿当年的邓小平,为印度争取到新的历史发展机遇。

但要理解印度媒体的激动,老莫觉得,咱们还是得先搞清楚这样一个背景:

印度是国际上出了名的始终能在东西方左右逢源的国家,但遗憾的是,印度似乎一直都没有利用好自己的这种地缘优势,始终刻意与西方保持了足够的距离,从而令印度错失了如同中国那样利用西方资本迅速腾飞的大好机会。

尤其在2014年莫迪首次登上总理宝座之后,虽然口口声声要创造印度经济奇迹,但莫迪却对要不要亲近美国这件事出现了“历史性的犹豫”,直到2019年9月,才以接受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邀请访美一事结束了这种犹豫。

而在这之后,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改变,令莫迪再次认识到亲近美国的重要性:

其一,新冠疫情、俄乌战争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现有世界格局已经濒临破碎,而此时与美国搞好关系,显然并不是什么坏事;

其二,这种情况下,国际经贸形势也趋于悲观,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自然需要巩固好与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以及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关系;

其三,美国与中国的矛盾全面激化,印度与中国的矛盾也逐步升温,印度拥抱美国,更显得非常有必要。

老莫承认,莫迪若真的能借此次机会,全面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与美国建立准同盟关系,那么的确算得上是印度“国运的拐点”。

但问题也就在这里:

其一,莫迪能放下他那所谓大国的尊严,舍弃老想从别人身上揩油的想法,认认真真的与美国合作吗?

其二,莫迪能放下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思维,敢于对美国开放本国市场,允许美国资本全面进入印度市场,刺激印度加快升级转型的步伐吗?

其三,莫迪敢真的与中国决裂,离开上合、金砖等组织,全心全意拥抱美国吗?

老莫觉得,如果以上这些莫迪都做不到,那么这趟访美之旅的重要性,就只能存在于印度媒体的宣传中了。

而老莫几乎可以肯定,莫迪可没有邓小平那样远大的战略目光,以及壮士断腕的气概。

屋漏偏逢连夜雨,越南不得不求助中国

印度或许高估了自己改变命运的勇气,而中国的另一个邻居越南,似乎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据越南媒体报道,从6月初开始,越南北部一些工业园区开始遭遇轮流停电,工厂生产被迫中断。

至于原因,越南国家负荷调度中心副主任阮国忠是这样解释的:

从6月初开始,越南中北部地区出现罕见高温,午间温度甚至飙升至37度至43度,导致越南居民空调和电风扇的使用量激增,进而带动电网需求突然暴增20%。

与此同时,高温却导致越南北部大部分水电站的水库水位过低,令当前越南北部电力系统可调动的总电量仅为装机总容量的59.2%。

这一增一减之下,越南当局自然只能优先保证居民用电,进而令各大工业园区出现供电荒。

据台湾媒体6月中旬报道,越南国营电力公司早在5月就已经发出预告,这轮供电荒至少要持续到7月底,在最糟情况下,供电量短缺可能高达800万千瓦。

这下麻烦就大了去了。据越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受到全球经济萎靡等复杂因素影响,今年1月到5月,越南出口额为1361.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进口额为1263.7亿美元,同比下跌17.9%。

因此在今年第三季度,加大马力提振加工出口业,正是越南上下不成文的共识。结果这下又遇到供电荒,越南人是妥妥的喝口凉水都塞牙。

老莫注意到,来自日本工商会的吉田进表示,一次停电对一个工业园区的5家日本制造商造成的直接损失超过19万美元,言语中要求越南方面赶紧解决供电问题,否则就要离开越南的意味已经非常明显。

但这不是老天爷的问题吗?日本人为何要怪罪起越南政府?这是因为,老天爷不赏脸只是一个诱因,越南政府在电力基础建设上的长期不作为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其一,越南长期缺乏统一的电力基建能力规划,导致全越南26%的供电能力都是来自水电,电网结构过于单一,风险承载能力自然下降;

其二,越南曾出现过一阵光伏投资热,但因光伏发电并网难和定价难问题陷入停滞;

其三,G7集团去年底曾承诺出资155亿美元帮助越南减少煤电依赖、重点发展沿海地区风电,但越南政府对接受外国贷款进入风电领域又颇为迟疑。

所以就这么犹豫来犹豫去,终于等到现在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真正惨痛的代价还在后面:

台湾《经济日报》14日称,现在各国经济专家正在纷纷下调越南的经济成长预测;

台湾“中时电子报”则称,中国大陆有“世界工厂”的称号,近年开始有分析师看好越南会取而代之,越南自己也颇有这方面的野心。但如今越南居然能爆出这种在基建能力上的致命缺陷,越南要取代中国,或许只是幻想。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老莫注意到了这样两则消息:

2023年5月底,中国广西与越南签署了110千伏深沟至芒街联网工程购售电协议,时隔7年中国首次恢复对越供电;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葛红亮在16日对《环球日报》记者表示,“在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方面,中国跟东南亚国家合作前景比较多”,越南完全可以与中国进行全方位的能源合作。

所以,越南还要抱着那莫名其妙的“取代中国”的野心吗?

老莫觉得,这次大停电,对越南而言,说不定还是件大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中美   越南   国运   印度   拐点   中国   南海   中美关系   美方   台湾   美国   中方   关系   媒体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