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真的能抗癌?研究发现:3种运动性价比最高,但要注意3个误区

运动到底是抗癌还是促癌?

35岁的刘先生正值壮年,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经济收入不错,就是很少给自己安排体检。他总是觉得自己年轻,平时经常锻炼,身体也很健康,没有必要到医院花“冤枉钱”做检查。

就在上个月,刘先生照常到公园里跑步,围着湖跑了好几圈,浑身是汗。没想到刘先生忽然一阵腹痛,让他难以支撑身体倒了下去。随即,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刘先生到了最近的医院进行了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发现刘先生的肝脏有一个肿瘤,长得非常大,并且因为剧烈运动受到挤压,已经发生了破裂,甚至有癌细胞扩散的风险,需要马上安排做手术。这下刘先生懵了,不是都说运动能抗癌吗,怎么自己天天运动还是得了癌症,甚至因为运动导致还导致肿瘤恶化了呢?

老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强身健体,也有人说运动能提高人的抗癌力,但是在刘先生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反效果,难道大家印象中的观点都是错的吗?

运动是促癌还是抗癌,会导致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吗?

在网上,其实我们能看到不少运动员患癌去世的新闻——2001年,中国健美第一人马华因白血病去世;2019年,篮球运动员吉喆不敌肺癌去世,年仅33岁;就在去年,球王贝利因为肠癌多器官衰竭离世。这些新闻确实让人疑惑,运动真的能抗癌吗?

让我们看看最新研究是怎么说的,近期,芬兰图尔库大学在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适当运动可以增多对抗癌细胞的免疫细胞数量。研究人员召集了20位乳腺癌患者,让其进行10分钟左右的骑自行车运动,最后抽血进行检查。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癌症患者在进行运动之后,对抗癌细胞的主力军免疫细胞——白细胞和NK细胞总数明显增多。而且运动的强度越高,心率和血压也会相应的升高,那么转化到血液中免疫细胞的数量也就越多。不过这种增多的现象只是暂时的,在30分钟后就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运动可以明确抗癌,为啥有的人天天运动,还是患癌了呢?

其实癌症的发生非常复杂,至今医学家也没有弄清癌症的具体病因机制,但是总体上可以分为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比如生活环境和习惯属于可控因素,而遗传、年龄、基因属于癌症的不可控因素,运动抗癌并不意味着能100%避免得癌症,只能帮助降低患癌风险。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运动也要注意方式,避免过于剧烈或者对病灶部位造成挤压,因为有时候还真的可能会促癌,运动挤压而导致肿瘤蒂扭转、破裂、大出血,可能会造成急腹症、癌细胞种植转移。

另外,有些生长在体表的肿瘤,在运动时也需要当心,比如长在脚底的黑色素瘤,本身黑色素瘤就是脚底的色素痣因为走路经常摩擦而癌变得来,如果还经常运动、摩擦,则也可能进一步促使其扩散。

除了以上的特殊情况,运动一般不会造成癌细胞扩散和转移。医生也不会特意叮嘱病人不要运动,反而会建议癌症患者在康复的过程要进行适度的运动。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癌症生存者营养和身体活动指南》也明确建议癌症患者每周进行三天有氧运动,运动时长达到90分钟。

毫无疑问,运动确实有利于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抗癌力,对提高癌症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而对普通人来说,也能强身健体,降低癌症风险。尽管生活再忙,也建议大家抽些时间锻炼一下身体,至于选择什么运动比较好,也有研究给出了建议。

柳叶刀研究表明:3种运动性价比高!

《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就为大家如何锻炼找到了方向,通过对8万人10年的追踪,分析各种运动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对比出了三种性价比最高的运动。

第一推荐:以打羽毛球、乒乓球为代表的挥拍类运动,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风险。

很多人可能对挥拍运动接触得不多,它是需要很强耐力和爆发力的对抗性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人需要不断地跑动、击球,全身多个肌群相互配合,得到锻炼和增强。用大脑判断落球点,锻炼脑力,快速用手击球,增强手眼的协调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挥拍运动强度比较高,不建议每天进行,可以每周进行3~5次,一次45分钟后左右。挥拍运动过于频繁,可能有“网球肘”的风险,重复过量的挥拍,过度使用前臂的伸肌,对肘部肌肉以及肌腱造成横向过劳性损伤,引发肱骨外上髁炎,肘关节有酸胀、疼痛感。

第二推荐:游泳降低28%的全因死亡风险。

游泳是一项生存技能,也是一种“零损伤”的运动。打羽毛球可能会扭伤手腕,打篮球可能会扭伤脚踝,可游泳却很少造成运动损伤。游泳的时候,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人体的关节承受的重量会大大减少,而且一般也没有急速启动或者制动的动作,所以关节、韧带、肌肉也比较少受到伤害。

本身有关节炎的患者,在游泳的时候,关节能得到放松,更是有助炎症的消退。因为游泳需要克服阻力前进,几乎全身要都要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增强全身的肌肉,帮助塑形、减肥,此外,在不断的吸气、换气之中,还能锻炼心肺功能。

不过,游泳尤其要避免游野泳,未成年人更是要在成年人的监督下进行,我国每年有5.7万人溺亡,很多都是游泳不规范造成的。另外,游泳前还需要做好热身运动,预防下水后温差过大,造成头晕和休克,也能避免肌肉抽搐,降低溺水风险。对于普通人来说,游泳也不宜过频,可以每周进行2~3次,一次游1500米左右。

第三推荐:跑步、快走、跳操等有氧运动能降低27%的全因死亡风险。

很多人可能会分不清有氧运动是啥,难道有氧运动就是喘着气运动,无氧运动就是憋着气运动?NO!其实有氧和无氧运动的划分是按照运动时人体代谢状态来判断的。

有氧运动就是运动时有充足氧气供应的运动,人体吸入的氧气量和耗能需求的氧气量差不多,一般来说强度比较小,能长时间进行,比如慢跑、快走、瑜伽等就属于有氧运动。有氧运动侧重于充分燃脂、消耗蛋白质,有利于降低体重。

而无氧运动则是耗能需要的氧气量超过人体吸入氧气量,一般强度比较高,持续时间短,比如短跑冲刺运动,在跑起来时,你所吸的那口气还没来得及运送到细胞中,结果运动就已经结束了。

无氧运动并不直接消耗脂肪,而是糖类,代谢产生的乳酸比较多,乳酸堆积过多也容易引起肌肉酸痛的问题。不过,无氧运动过后肌肉修复可能会长出更加粗壮的纤维,有利于增肌、和身材塑性。

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大家首选有氧运动,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者75~100分钟强度比较高的有氧运动。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如果运动时能说话,但是不能唱歌,一般为中等强度,如果说不出完整的句子,就是强度比较大、高强度运动。

运动有利于健康,关键就在于适度,可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常常陷入误区中而不自知。

3个运动误区,能避开就避开

国家体育总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经常运动的人比例只有37%左右,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很多人可能都踩过三个坑。

首先,很多人不辨场合,在马路上跑步,这是一个误区。马路上很多车辆,安全性本来就没有保障,而且汽车尾气含有上百种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含铅化合物等,并且主要集中在离地面一米左右的地方,和人的呼吸带差不多。

吸入后,可能会损伤人体细胞,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病风险。所以不要再贪图方便在马路上运动了,可以到公园、专门的健身中心进行运动。

其次就是运动过程中口渴绝对不喝水,认为会影响胃排空,造成腹痛。其实运动的时候,身体出汗会导致人体缺水,不补充水分反而不利于新陈代谢,一直忍着不喝水,可能会造成运动过后身体脱水。一般建议运动中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以每15分钟喝120~230ml,小口吞咽,最好能饮用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最后,运动过后马上洗澡,这是大忌。很多人运动过后,身体大量出汗,觉得就应该洗一个痛痛快快的澡,殊不知这样有突发意外的风险。运动时身体产热比较多,心率快,皮肤血管扩张,即使结束运动,身体的状态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如果马上洗澡,可能会刺激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导致流向心脑重要脏器的血液不足。情况轻的话,可能只出现头晕眼花,情况若严重则可能会休克,一般建议运动过后休息30~45分钟再洗澡比较好。

总结:运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癌力,它也是癌症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但是在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把握强度,避免对身体造成损伤。

参考资料:

Koivula T, Lempiäinen S, Rinne P, Rannikko JH, Hollmén M, Sundberg CJ, Rundqvist H, Minn H, Heinonen I. The effect of acute exercise on circulating immune cells in new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ci Rep. 2023 Apr 21;13(1):6561. doi: 10.1038/s41598-023-33432-4. PMID: 37085562; PMCID: PMC10121717.

Cheryl L. Rock, et al.,(202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 for cancer survivors.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DOI: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19.

Chekroud S R , Ralitza G , Zheutlin A B ,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mental health in 1·2 million inpiduals in the USA between 2011 and 2015: a cross-sectional study[J].Lancet Psychiatry, 2018:S221503661830227X-.DOI:10.1016/S2215-0366(18)30227-X.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运动治疗专家共识[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2,9(03):298-3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可能会   癌细胞   有氧运动   氧气   损伤   癌症   肿瘤   误区   肌肉   强度   患者   细胞   游泳   身体   风险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