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萨之战是胜是败?直接丢掉100万平方疆土,更是断送200年江山

这是华夏古代史终最后一次打赢外族入侵的战争,更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与外族签订条约,以2000人对战几百人,竟只能获得屈辱的险胜。这场战争便是著名的雅各萨之战,是清朝圣祖康熙帝指挥下的一次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只是,你知道为何清朝在雅克萨之战中取胜,却还要签订条约割让土地吗?

雅克萨之战后,康熙为何不将沙俄势力彻底逐出西伯利亚?为何会没有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以及火枪的重要性?后世为何会有人认为雅克萨之战是一场疑惑200年的胜利,华夏古代守着西伯利亚几千年,却因何不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今天,就让我们剥开历史的云烟,寻找华夏史上第一次对沙俄的自卫反击战。雅克萨之战的背后真相?提起雅克萨之战,就不得不简单了解沙俄的历史,他们本是莫斯科密林深处的东斯拉夫人的后裔,相比同时期发达的欧洲国家,东斯拉夫人的历史还停留在原始公社阶段。直到公元882年,北欧人里克在基辅建立柳里克王朝,沙俄的土地上才算有了第一个王朝。而在13世纪之初,上帝之边蒙古人开道,俄罗斯人又接受了金帐汗国长达250年的统治。

14世纪末,附属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摆脱了蒙古人的控制,从此俄罗斯人便开始了扩张史,直至16世纪时,仍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中国相隔万里。明朝嘉靖年间。沙俄征服喀什汗国,彻底打开向东进入乌拉尔的门户,四年后控制整个伏尔加河流域。此时,为了争夺波罗的海的出黑,俄罗斯人又在西方和波兰、立陶宛以及克里米亚、韩国大打出手。让俄罗斯人沮丧的是,西方的抵抗力量比想象中的顽强。

于是,有一个雷帝之称的俄国沙皇伊凡四世将目光对准了西伯利亚。而众所周知,西伯利亚地区最先有人类足迹的就是我华夏人,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比哈萨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与华夏、蒙古等国为邻,面积1276万平方千米,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大。只是为何中国古代守着西比利亚几千年都没有将其纳入版图?反而是后来居上的沙俄仅用100多年就将其收入囊中。相对于广袤的中原地区来说,西伯利亚的确称得上是鸟不拉屎,土不可耕,地不可守,就连能养牛羊的土地也仅有整个西伯利亚总面积的15%。极广大的中部、北部地区,别说人类,就连很多耐寒动植物都生存不了。

因此,虽然西伯利亚很大,但连和他距离最近的中国人都不愿染指,更别说离得更远的其他国家了。哪怕就算是世界史上的超级大国蒙元帝国把边境线划到了北冰洋边上,但却也很少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沙俄进去西伯利亚,其实说白了则是无奈之举,西方国家他打不过南边,不论是明朝还是清朝,他不敢打,只能向东方的无人区开拓。当然他们也不傻,他也知道这个地方一般人没法待,所以采取很特别的方式组建小规模雇佣军。向西伯利亚搞渗透,利用金钱火枪软硬兼施,挑动当地部族自相残杀,自己从中获利。

直到公元1632年,沙俄人经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并建立一个重要据点雅库茨克。至此,沙俄已经实质上接近黑龙江流域。同时,他们从鄂温克人口中得知仅黑龙江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粮食,遍地金银的消息。因此,为了掠夺财富,沙俄从雅库茨克乘船出发,沿着勒拿河及其支流进入京奇里江,一路烧杀抢掠,停留黑龙江流域达三年之久。彼时中国正值明末清初,满清军队多数被抽调入关作战,无力顾及远东。这无形中促使了尝到甜头的沙俄人再次出击。沙俄雅库茨克长官格洛文派博亚科夫率兵132人,沿勒拿河下行。这年冬天,越过外兴安岭,侵入华夏领土,四处抢掠灭绝人性的沙什达斡尔族人,被黑龙江地区人民称为吃人恶魔。

次年夏初,经济里江解冻后,这伙匪徒闯入中国东北部最大的内河黑龙江,沿途遭到中国各族人民的抗击。雅各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市以东,黑龙江北岸。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领土,满族的祖先肃慎族就生活在这里。从唐、到明的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清朝建立之后,继续对这一地区行使管辖权,加强统治,除设盛京将军、宁古塔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外,还把当地居民变为八旗。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吉林、黑龙江将军所辖的各镇,在沿江重要地区建立船厂,设置仓屯,路上开。台战驿道,发展水路交通运输,进一步加强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不过,在顺治末年到康熙初年之时,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楚和雅克萨等地,并在那里构筑寨堡,设置攻势,还以此为据点,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对沙俄军的上述侵略行径,康熙帝多次遣使进行交涉警告,均未奏效。这是康熙帝认识到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驱逐沙俄侵略军,于是在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的第二年,便立即亲赴关东巡视,更是命副都统郎坦、彭春和萨布肃率兵百余名,以卜路为名,渡黑龙江侦查雅克萨的地形敌情。

除此之外,断绝贸易,调兵遣将,设置驿站,加紧造船。为发动反击战做好了充足准备。在康熙22年9月,清军派人勒令雅各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迅速撤离,俄军头目不予理睬,反而派人窜着爱辉抢略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沙俄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全部焚毁,使雅各成为一座孤城。公元1685年,第一次雅各萨之战爆发,在康熙帝的命令下,清军都统彭春率3000人从爱辉出发,分水路两路向沙俄盘踞的雅各萨城发起进攻。

据广阳杂记等书记载,由林兴珠率领藤牌兵也参与战斗。藤牌兵本是郑成功训练的一支特殊部队,他们人人左手手持盾牌,右手持快刀,行动非常敏捷,作战时用盾掩护身体飞快的滚到敌人跟前,专看敌人的人马脚腿,出其不意,以快制胜。清政府收复台湾后,组建一支藤牌兵在雅各萨战役中击溃沙俄援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沙俄人虽然损失惨重,但沙俄首领托尔不金是巢穴坚固,游兵450人,炮三门,鸟枪300支,拒不从命。燕子清军分水路两路列营攻击陆师部于城南及战船于城东南,列炮于城北。侵略军伤亡慎重,势不能支。托尔不金起降前使,要求在保留武装的条件下撤离雅克萨。经彭军同意后,俄军撤至尼布楚。清军赶走侵略军后,平回雅克萨城,急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辉,另派兵在爱辉、墨尔根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然而,沙俄并没有因侥幸逃过一死而乖乖回到自己的领土,反而是在清军撤退之后,他们重整军马,再次卷土而来,并把雅各萨城重新加固,还增加了守军,沙俄的背信弃义。使中国军民极大愤慨,熙帝决定对俄罗斯侵略军再次予以打击。康熙24年,清军2000多人抵达雅克萨城下。在清军长期的围困下,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800多名侵略军最后只剩下66人,无奈之下只能再次请求投降。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娅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一顶边界请,答应索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雅克萨反击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28年缔结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毕其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中俄尼布楚约承认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叶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俄罗斯东扩的势头,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100多年的安定和平,有积极意义。然而,清朝官员夜郎自大,并不具备大国意识,甚至还缺乏最基本的地理知识,就连努尔干都司属地都难以摸查清楚,信誓旦旦地认为沙俄撤出雅克萨地区就是已经占了天大的便宜。更甚者大手一挥,将原本属于中国的尼布楚地区割让给沙俄。

这个被后世大书特殊的平等条约,却为170多年后的灾难挖了坑。占住尼布楚的沙皇俄国在清朝晚期卷土重来,不断张开血盆大口侵吞华夏国土。而此时的清王朝却再也没有康熙大帝站出来力挽狂澜,只能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爱辉条约和北京条约让沙俄从华夏获得黑龙江、北乌苏、丽江、东库约岛共1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自此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成为沙俄的囊中之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前瞻性的条约,却让沙俄人备受屈辱,甚至认为他们在尼布楚约中吃了大亏。

早在1740年,沙俄科学院院士米勒就提出,由于戈洛文的畏惧,迫不得已几乎完全按照中国方面提出的条件来进行谈判。这个条约使俄国人不仅丧失一大块领土,也丧失了阿穆尔河的航行权。19世纪中后期,俄国历史学家瓦西里耶夫更是宣称,整个条约都是在丧魂落魄的恐惧感和暴力的影响下签订的,中国不曾给俄国一点好处。那么,为何在雅克萨之战胜利后,康熙为何不一鼓作气将沙俄势力彻底逐出西伯利亚?

按照清史来看,清朝应该是在雅克萨之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按理说,圣祖康熙皇帝应该依仗兵威,北逐胡虏,劝离肃清外敌。然而,康熙却投属冀冀版签订条约,割让土地。这其中除了首席谈判大臣索额图愚笨无能,造成了重大领土损失,即使与清朝此时面对的险恶环境也息息相关。要知道,此时的清朝刚刚入关,北方准噶尔汗国步步紧逼,外患不断。相对于沙俄北部边疆的侵扰,准噶尔汗国的强势崛起着实更让康熙寝食难安。此时倘若舍近求远,避重就轻,以武威之师北征西伯利亚,驱逐沙俄残匪,届时清王朝必将为准噶尔汗国所取代。再加上当时国内刚刚平定,国库空虚,加之满族虽长期客居关外,但自唐至明深受汉家农耕文明的熏陶和影响,这就更决定了渔猎文化与农耕文明相对的保守性。

相比较由农奴社会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阶段的沙俄,后者的土地嗜好自然显得无比强烈,因此对比之下,康熙不会趁势北逐沙俄。另外,再加上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气候地理因素来看,清朝军队根本不具备远征以及应对北方西伯利亚地区严寒的条件,就算满清巴图鲁勇士再厉害,恐怕也要铩羽而归,功亏一篑。康熙唯一的选择便是保住家底,稳定江山。至于所谓的远征,雄才大略的康熙帝或许想过,但国体为重,由不得他任性胡来。

纵观整个雅克萨之战,会发现此时的沙俄军队已经配备了较为先进的精锐热武器,沙俄军队也正是凭借这些先进的火器,才能从东欧一路打到太平洋,占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那么,为何千古一地,康熙并没有在雅克萨之战中意识到?沙俄对清朝的威胁以及火器的重要性呢?透过这场战争,沙俄军队最大的仪仗是燧发枪。公元1547年,法国人马汉发明了燧发枪,到17世纪时,欧洲军队已经普遍装备。雅克萨之战中,驻守雅克萨的沙俄军队人人配发燧发枪,甚至还装备的有火炮12门。

而此时的清军主要火器还是明朝遗留下来的火绳枪,操作繁琐且极不稳定。而至于火炮,虽然与俄军所用相差不大,但却没有再进行改进发展,一门红衣大炮重达2000多斤,其笨重程度可想而知。不过此时双方的武器装备差别并不是太大,再加上清军最后依靠主场优势以及数量优势取胜,纵然是超越一般皇帝的康熙,也难以在这场战斗中看清楚历史局势,而且在雅克萨之战后,清军也仿制了俄军的短身。反榴炮取名冲天炮。

总体来说,清军没有进入燧发枪时代,主要是因为战争对象不同。在打完雅克萨之后,作战目标就换成了西北的准噶尔,对机动性要求很高,骑兵依然是作战主力,火器只是作为骑兵战术的补充,而燧阀枪并不适合在广袤无人的西北地区作战通关。整个雅克萨之战,清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是由于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军民特别是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

其次是清军从长期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边界斗争的特点,采取了有效措施,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第三是实行了军政监视的指导方针,在以武力为后盾的基础上,先对侵略者严辞警告,警告无效后才发兵反击。反击时采取先扫外围,然后水陆并进,三面包围,一面堵截。断击外援的战法,迫使侵略军困守孤城并攻克,至此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辽阔的东北边界为保卫边防而进行的长期反复斗争的一次胜利。他挫败了沙俄跨越外星安岭侵略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企图,遏制了几十年来沙俄的侵略,实行东北边境在以后一个半世纪里基本上得到安宁,谱写了一曲反侵略斗争的凯歌。

虽然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对华夏没有屈辱性,但是华夏并未占到便宜,反而失去了外兴安岭以北的大部分领土和以尼布楚为中心的蒙古东北部地区。大学教科书中国古代始终认为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反击沙俄军队入侵的一次重要战争。此战的胜利有力的制止了沙俄向黑龙江流域进行侵略的计划,维护了华夏的国家主权。表现了华夏各族人。不屈服于外国侵略反抗的英勇精神。

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待华夏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雅克萨之战的?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沙俄   雅各   西伯利亚   尼布楚   侵略军   江山   疆土   华夏   黑龙江   清朝   康熙   地区   万平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