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南京种了2万梧桐,教授研究了30年,让每棵树少掉3亿根毛

文字 | 南木

排版 | 洛川  

1933年,南京市政府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开始了一项大规模的城市美化工程。

他们在南京的主要街道上种植了2万棵梧桐树,希望能给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首都增添一抹绿色和优雅。

梧桐树被选中的原因,是它们生长快速,耐寒耐旱,叶片宽大,能遮阳降温,而且枝干挺拔,花朵美丽,寓意高贵。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宋美龄喜欢。

这本是非常浪漫的一件事,但后来,却给南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麻烦。

每到春夏之交,梧桐树会开出一种细小而密集的花朵,这些花朵会随风飘散,形成一层白色的绒毛。

这些绒毛不仅会落在街道上,造成清洁困难,还会进入人们的鼻孔和眼睛,引起过敏和不适。

有些人甚至因此发生呼吸困难和哮喘。

南京人把这些绒毛称为“梧桐毛”,并把它们视为一种城市污染和灾害。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年轻而又执着的科学家走进了历史的舞台。

包满珠教授,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对梧桐树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最终,找到了一个让每棵树少掉3亿根毛的方法。

01

从甘肃到北京,一个园林梦的开始

包满珠出生在甘肃省漳县,一个贫困的山区县城。

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母亲是一名农民。

他从小就喜欢植物,经常跟着母亲去田里干活,或者到山上采摘野花。

在包满珠的童年记忆中,最美的风景,就是春天的桃花和秋天的枫叶。

父亲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包满珠也很努力地学习,尤其对自然科学感兴趣。

他经常去图书馆借阅有关植物、园艺、园林的书籍,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从那时候起,他就有了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园林师,设计出美丽的园林,让人们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1980年,包满珠高考成绩优异,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录取。

这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包满珠兴奋地收拾行李,准备去北京开始新的生活。

他对北京充满了向往和好奇,那里有著名的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等园林建筑,也有全国最好的园林师和教授。

他相信,在那里,他会实现自己的园林梦。

02

在北京林业大学,一个园林梦的延续

包满珠来到北京林业大学,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他喜欢去校园里的植物园、温室、苗圃等地方观察和学习各种植物的特征和习性。

他还经常去北京的各大公园和名胜古迹,欣赏和研究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他尤其对颐和园、北海公园、天坛公园等地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觉得这些地方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包满珠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优异的成绩和才能。

他不仅掌握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园林工程等基础知识,还对园林植物育种、园林植物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甚至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

他的导师陈俊愉教授对他十分赏识,认为他是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

包满珠在大学期间,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一起讨论园林问题,一起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一起分享园林梦想。

他们中有些人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园林师、教授、企业家等,与包满珠保持了长久的友谊和合作。

03

梧桐的研究

1984年,年轻的包满珠刚从大学毕业,就到了华中农业大学工作。

那是8月的下旬,炎炎夏日,阳光热辣辣地照在身上,让人汗流浃背。

他下了公交车,拖着沉重的行李,走进校园。

突然,他感到一阵清凉,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两旁的梧桐树把烈日挡住了。

他看到那些高大挺拔的树干,那些茂密翠绿的树冠,那些掌状分裂的叶子,还有那些像铃铛一样的果穗。

他被这些美丽的景象深深吸引了,心里想:这就是我今后要研究的课题—梧桐。

1993年起,他开始着手梧桐飞毛问题的研究。

有一天晚饭后,包满珠从家里走向办公室,在路上随手扯了两个梧桐果球,“当时我就突发奇想,脑袋里蹦出一个念头:一个果球里到底有多少根毛。”

这一数不得了,包满珠一宿没睡,发现其中一个竟然足足有1400多粒种子,每粒种子上长满了冠毛,约300根。

“根据我们的计算,一棵普通成年梧桐每年结球近千个,仅果球炸裂就可能要掉3到4亿根毛,这还不算叶片背毛。”

包满珠表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育出少球少毛甚至无毛的梧桐。”

为了解决梧桐飞毛问题,包满珠曾赴英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又赴荷兰、美国等国访学。

无论到哪里,他都要走一走当地梧桐大道,了解其他国家治理法桐飞絮的经验。

“欧洲国家大多通过修剪控毛,但修剪后的法桐不仅破坏了树形,失去了观赏性和遮阴效果,并且成本高。”包满珠说。

04

研究成果

回国后,为了筛选少果少毛的法桐,包满珠带着学生们仰着头,一棵棵看,看到哪棵法桐结果少,就掏出记号笔给这棵珍贵的优良株系做上编号,来年继续观察。

如今,包满珠科研团队通过将收集的500余份特异种质法桐资源引种、扦插、嫁接、实生选育、倍性育种等方式,培育出的“华农青龙”“华农丽风”等7个梧桐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

与传统法桐相比,这些新品种能减少80%-90%的毛絮。

“例如,与传统法桐相比,新品种‘华农青龙’飞毛量减少90%,长势旺盛,适合在居民小区种植。

和传统法桐毛糙的叶面相比,新品种‘华农丽风’叶形整齐,形似枫叶,叶面平滑油光,飞毛量比传统法桐少80%,适合做行道树……”包满珠如数家珍。

目前,通过种植和嫁接,全国已经有上海、南京、武汉、新乡等十几个城市正在试验和推广少球少毛的梧桐新品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0年间,包满珠带着团队走遍大江南北、国内国外,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由于乔木生长周期较长,一批看好的“种子选手”观察几年后突然又“下线”,只能放弃另寻新株。

“做农业科研需要有吃苦的精神,要自己真正喜爱,才能将其当作一辈子的追求,这也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包满珠云淡风轻地说。

眼前的包满珠年已花甲,皮肤黝黑,衣着简单,走在田间地头像一位农民。

“我的梦想就是让梧桐成为一棵‘完美’的行道树,让广大城市居民既享受其荫蔽,又免受飞毛之苦。”

包满珠对此满怀信心,“这个梦我已经做了30年,还要继续做下去。”

05

结语

法桐是一种美丽的行道树,它的叶子像枫叶一样变色,它的果球像铃铛一样摇曳,它的树干像蛇皮一样脱落。

它给城市带来了绿色和美感,也给人们带来了清凉和舒适。

但是,悬铃木也有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飞毛。

这些细小的毛,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会刺激人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皮肤,引起过敏反应。

幸运的是,包满珠的研究有了成果。

包满珠教授和他的团队,用科学家的智慧和责任,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更加完美的行道树。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环境。

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科研。

各位家人们,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玫瑰]

#暑期创作大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根毛   南京   梧桐   教授   行道树   梧桐树   新品种   蒋介石   北京   园林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