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骑踏平江山势,横扫天下神州名”明清时期李自成农民起义研究

引言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是我国红色主义史学重点关注的“五朵金花”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关注明清时期的李自成起义,分析了相关史籍的体裁、优缺点、史料来源、史学价值等问题,并提供新的认识和思路。

学界早在民国时期就开始研究李自成起义,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开拓了研究新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关于李自成的研究进展火热,学者们对其结局、原因、政策等问题展开讨论。经典著述成果如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柳义南的《李自成纪年附考》等,私家李自成起义史籍也成为研究对象。

研究手段、文献梳理方法对研究有裨益,为后人研究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以历史文献法为主,重点分析李自成起义相关史籍的内容表述及其史料价值,并对比官方史籍和私家史籍,探究《明史·李自成传》的史源及演变过程,进而阐述了官方著述与私家史籍的联系与冲突以及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势如猛虎猖狂起,威似天神震动人

明朝晚期政事、财政、民生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侵蚀治理信誉,激化官民矛盾,导致起义爆发。内部弊端丛生,政事败坏。政事不理、贪财好货现象普遍。甚至皇帝也懒于政事。万历皇帝:

“怠于临政,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三十年,与外廷隔绝”

万历皇帝一朝辉煌,直至去西。继位的泰昌皇帝乘着铺垫好的雄厚国力,欲开创一新纪元,却因早逝而令人扼腕叹息。传位至天启皇帝。天启皇帝:

“性好走马,又好小戏,好盖房屋,自操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也”

更是无心理政。晚明政事贪腐严重,宦官魏忠贤掌控朝政,建立阉党,并有众多地方官员为升官搜刮财物。官员素质堪忧,购得官位后更是加紧搜刮,官场陷入恶性循环。此外,晚明朝廷还面临着严重财政危机,养尊处优的宗室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国家财政每年都要承担巨额宗禄支出。

宗室侵占百姓良田、朝廷加征税银和各种“饷”等,导致民众身上背负了庞大的财税压力。这些问题凸显了晚明政事的败坏程度。明朝内外有诸多问题,外有后金崛起,内有民众生存困难。后金以七大恨为由攻击明朝,并在战斗中夺取了关外大片领土。为了应对后金的威胁,明朝不得不消耗大量人力和财力,造成国力削弱。

同时,民众生存压力增大,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中小规模起义。明末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起义在天启七年开始,以李自成领导的队伍规模最大。起义分为蓄势、低谷、鼎盛和衰落四个阶段。李自成出生于陕西米脂,年少牧羊,后当驿卒,因犯法逃脱。他以屠宰为业,陕西陷入动荡不安,民变风潮波及全陕。

崇祯三年,陕西的农民军进入山西。王自用战死后,农民军改策略,从晋北进攻,明军北上留下空地。农民军渡黄河攻河南县城,卢氏等地相继陷落。现在,李自成的指挥能力已经越来越成熟,

“与兄子过结李牟、俞彬、白广恩、李双喜、顾君恩、高杰等自为一军”

农民军在玄默的打击下逃离了河南,最终被陈奇瑜、卢象升围剿。他们退回陕西商雒一带,李自成被困车厢峡,粮草不足。

“自成用君恩计,贿奇瑜左右,诈降”

李自成的谎言骗过了陈奇瑜,随后按兵不动。刚刚脱贫,李自成便

“尽屠所过七州县。而略阳贼数万亦来会,贼势愈张”

因此名声远扬。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改国号大顺,牛金星担任大学士。2月东进,山西县关望风而降,惟宁武关守将周围死战。3月初,大同、宣府、居庸关相继降,京师西部防线被攻破。10日前哨至阜成门,17日攻京师,太监曹化淳开门献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19日,李自成进入北京。李自成占领北京后,再次改订了政权官制,

“六部曰六政府,司官曰从事,六科曰谏议,十三道曰直指使,翰林院曰弘文馆,太仆寺曰验马寺,巡抚曰节度使,兵备曰防御使,知府州县曰尹、曰牧、曰令”

并准备4月17继承皇位。李自成的起义虽然胜利,但很快衰败。吴三桂与清军攻打大顺,李自成退守山陕。最终被清军追击死在湖北九宫山,大顺军四分五裂,联合南明抗清。田见秀与南明抚臣堵胤锡组成了抗清联军,号忠贞营。

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经过诸多探讨也未形成定论。

“顾诚先生考虑大顺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阶级关系的变动调整政策,未能及时笼络大 顺政权的文官、降将以及占领区的地主大族,以至李自成被清军与吴三桂联手击败后,各地的大顺政权无法组织有效的抵御”“李宝臣先生认为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应该归咎于错误的‘关中—北京’的进军方略”“孙祚民先生则认为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的流寇主义习气,才是导致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神州陷落人心惨,乱世英雄当自强

明清时期私家记录李自成起义的历史可分为高峰期和衰落期,康熙十八年(1679)为分界点。明末开始有意识地记录,清初出现大量私家史籍,随着官方文化政策的收紧和《明史》的完成,私家史籍逐渐减少。私家史籍的编撰背景主要是受到经世思潮和明清鼎革之际的社会变动的影响。

对历史的关注使得当代军事斗争史成为私家史籍的重要议题。在明清鼎革之际,历经李自成起义、吴三桂引清入关、南明小朝廷的建立与覆灭,清军动用野蛮手段征服全国,令人民怀念明朝。以明季史和李自成起义为重点的私家史籍逐渐衰落,与清朝收紧的文化政策有关。

“据统计康熙年间处理文字狱十一起,雍正年间制造文字狱二十五起,至乾隆年间,文字狱的数量高达一百三十五起”

私家修史中涉及明史的案例不少,如《明史辑略》和《南山集》一案,都因宣扬南明正朔触犯了清朝忌讳而遭受打压。随着清朝在修史方面的优势显露,私家修史的空间被大量侵占,其中李自成起义的史书编撰受到遏制。此外,清朝统治危机加剧,具有遗民意识的史家相继去世,而新史料的获取变得困难,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私家史籍的盛衰。

私家史籍大部分出现在明末至康熙十八年,此后数量和质量均不如前。明清时期史书繁多,研究前要界定涉及私家李自成起义相关史书的范围。需具备完整叙事逻辑、古代传统史书形式及重视记录李自成农民军活动的特征。排除个人文书、零篇断简等。考察私家李自成起义相关史籍的作者群体。

姜胜利先生有著作《清人明史学探研》将清初从事私家明史撰修的作者群体分为了四类:“第一,遗民史家;第二,与遗民具有某种联系的士人;第三,参修《明史》的史官;第四,官僚士大夫”

李自成起义相关史籍的作者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明末士人,他们有文学功底,但缺乏系统的史学训练。第二种是遗民史家,他们经历了明末的动荡期,有着更敏锐的学术意识与史学修养,并富有民族意识。第三种是归附清朝的官僚士人,其中谷应泰等人为清朝服务的史官,还有希望参与清朝政权建设的史家。

这些作者摒弃民族成见,撰写了不少优秀的史籍。私家史籍因受官僚士人身份、学识等因素影响,体裁、史料来源丰富。可根据史书性质分为三类:亲历者实录、史家专著、其他史书记载。不同类别优缺点有别。

农民起义雄心壮,铁马踏平九州地

李自成起义的亲历者写下了《守汴日志》和《虎口余生记》两部“回忆录”式史籍。这些著作记录了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守汴日志》作者李光壂记录了李自成三次进攻开封的城防作战,自幼读书习武,是豪侠尚谋略。明亡后颠沛流离,最终隐居于河南,未再仕清。书名原为《汴围日录》,由口述而成,后经删改更名。全书按日叙事,详细记录了开封的城防情况,成书于崇祯十六年,书中记载着开封城防的表现。

“贼攻西城,祥符县知县王燮领役兵登城堵御。巡按高名衡守西门,守道苏壮、开封府推官黄澍协守西门、左布政使梁炳守东门。右布政使蔡懋德守曹门,东门之在北者。开封府知府吴士讲守南门。管河同知桑开第守北门,周藩承奉曹坤、左长史李映春率周府勇士八百人登西城守御”

在明朝末年,关于李自成进攻开封的战斗,此书记录了官员、社兵、居民在战事中的表现,以及农民军的攻击策略等信息,被视为史学重要文献。清朝时期该书多次被刊刻,其教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被广泛认可。此书也反映了开封城内的居民生活情况,社兵军费由城中富裕之家供给。

《守汴日志》存在着与其他汴围史籍记载的差异和讹误,例如关于“谁射中了李自成左目”的问题与李自成攻克洛阳的时间等。研究者在研究开封战史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史籍的记载,并注意该书缺乏对事件的宏观审视而带来的疏忽。1987年,中州古籍出版社重新刊行《守汴日志》,并附有《李光壂传》。

《虎口余生记》边大绶在1640年出任李自成老家米脂的知县后,被挟持回陕,途径河北、山西的经历的记录。边大绶曾组织破坏了李自成的祖坟,被李自成怀恨在心,败出北京之时派人缉拿了他。

行至山西寿阳,边大绶趁看管不严逃脱,将这段经历整理成文字,取名为《虎口余生纪》。该书记载了大顺军撤退时的情况,感慨自己不能杀贼,对大顺军的评价都是贬义的。该书被收录在《昭代丛书》本、《知不足斋丛书》本和《笔记小说大观》丛书中。

昔日农夫今为王,大旗招展出师场

清代《明史》中关于李自成起义的记载主要在《明史·李自成传》中,但在官方修史期间的准备阶段(1645-1667)并没有形成相关文献记录。顺治二年(1645)开始纂修《明史》,但由于史料不足,直到顺治五年(1648)才开始要求各地官员搜集资料。由于各种原因,官方的修史活动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仅积累了一批史料。

在纂修期间,史官们认为需要征集私家史籍以作参考。如顺治十年(1653),汤斌就建议广搜野乘。康熙十八年至四十八年,是《明史》纂修的奠基阶段。康熙皇帝遴选五十人备修史,徐元文出任总裁官,制定纂修方案。分三期撰写,依次编写完成。政策、史料、史官均到位的情况下,随之进入校阅删改阶段。

万斯同以布衣身份参与修史,客居徐府,不署头衔,不受俸禄。对《明史》纂修有着重要意义,其所作贡献与徐元文几乎无差。万斯同《明史·李自成传》缺乏足够的清朝官方教化力度,不符合统治者期待。同时,对于吴伟业《绥寇纪略》过于信任,缺乏考证,导致历史迷雾重重,至今仍无定论。

王鸿绪修改《明史·李自成传》有缺陷,删除了史论部分,导致无法理解清朝官方对李自成起义的态度,叙述也不够清晰。相比之下,万稿的叙述更完整。不过,《明史》武英殿本未对该部分进行修改,可能是因为其内容涉及清朝统治利益不多。

结语

该文章介绍了明清时期关于李自成起义的史籍丰硕成果,主要包括官方史学《明史》和私家史学《甲申谈》等,其中以《明史·李自成传》为例,通过对万氏稿本和王氏稿本的比较,展示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在历史叙述上的联系与冲突。

同时指出,王氏稿本相对于万氏稿本具有进步性,更加清晰、精炼,展示了更多的正面事迹和战法战略,为中国古代史学兴盛做出了贡献具体官方、私家李自成起义相关史籍之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

1、私家李自成起义相关史籍是《明史·李自成传》的重要史料来源,因明实录无存,官方只有零散有限的资料。顺治、康熙曾下诏征集图书,并采信《绥寇纪略》、《国榷》、《明季北略》等史籍。其中,《绥寇纪略》和《明史·李自成传》有很多相似之处。

2、官方意志对私家史籍有影响,例如彭孙贻的《流寇志》被改编为《平寇志》,删改以利于清朝正统性,涉及清朝禁忌的也被删除,以贯彻官方意志。《明季北略》、《豫变纪略》因违反清朝意识形态被列为禁书,只有部分抄本存世。

3、官方修史活动限制了私家史籍的兴盛,私家史书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衰落,其中文字惨狱达171起。乾隆四年,《明史》问世标志着官方对明朝史事的定论式评价,限制了言论和私家史书的创作。私家撰史受到挤压,李自成起义相关史籍编纂进入沉寂期。

参考文献

孟森:《明清史讲义》,北京:中华书局,1981 年,第 246 页。

李逊之:《三朝野记》卷 2 下《天启朝纪事》,上海:上海书店,1982 年,第 63 页。

张廷玉:《明史》卷 309《流寇·李自成传》,第 7952 页。

张廷玉:《明史》卷 309《流寇·李自成传》,第 7966 页。

顾诚:《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 年第 6 期,第 31-50 页。

李宝臣:《大顺用兵北京试论》,《历史研究》1982 年第 3 期,第 3-16 页。

孙祚民:《关于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的若干问题》,《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 年第 2 期,第 57-70 页。

有关统计见张兵、张毓洲:《清代文字狱的整体状况与清人的载述》,《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 6 期,第 62-70 页。

具体分类见姜胜利:《清人明史学探研》,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3-5 页。

李光壂:《守汴日志》,第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崇祯   大顺   明朝   史籍   江山   明史   农民起义   铁骑   史学   史书   史料   明清   清朝   神州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