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王斯蒂芬时期货币铸造混乱现象探究

文 | 温仆射

编辑 | 温仆射

前言:

英格兰在盎格鲁撒克逊晚期形成了货币定期重铸的制度,之后延续了近两百年。到英王斯蒂芬(1135—1154年在位)统治时期,货币定期重铸制度被打破,货币铸造出现了混乱。这也是“英格兰货币史上唯一的一次王室铸币权被地方贵族所篡夺”。

一、王位争夺导致政治动荡

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年在位)的王位继承问题成为内战的导火索。1135年12月1日亨利一世逝世,其女儿玛蒂尔达成为英格兰和诺曼底唯一合法继承人。

玛蒂尔达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的遗孀,后来又嫁给安茹伯爵杰弗里。当亨利一世逝世时,玛蒂尔达远在安茹,未能及时获知。在英格兰和诺曼底从未有过女性君主,因此,这些地方的贵族对玛蒂尔达继承王位存在很深的偏见。

英格兰的贵族推举亨利一世姐姐阿黛尔的长子,来自布洛瓦的西欧博尔德为国王。但其弟弟斯蒂芬在听闻舅舅逝世的消息后,快速渡过多佛尔海峡,推举自己为王位继承人,并得到伦敦市民、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大部分贵族的支持。

于是,斯蒂芬在其舅舅逝世三周后的12月22日继承王位,正式成为英格兰和诺曼底的国王。随着内战的爆发,英格兰陷入政治上的分裂。

为了争夺王位,1138年玛蒂尔达率兵进入英格兰,大规模的内战随之爆发。在格洛斯特伯爵罗伯特和苏格兰国王大卫一世的帮助之下,玛蒂尔达逐渐控制以布里斯托尔和格洛斯特为中心的英格兰西部。

同时,在温彻斯特主教亨利的帮助下,斯蒂芬得到教会的支持,占领英格兰的东部,也控制了王国的绝大部分财富。

在斯蒂芬和玛蒂尔达混战的同时,众多地方贵族组建自己的军队,为了私利,他们不仅对周边的邻居进行抢劫,而且还经常像墙头草一样支持斯蒂芬和玛蒂尔达中有可能获胜的一方。

整个内战中以1141年2月的林肯战役最为著名。在此次战役中斯蒂芬被捕,玛蒂尔达被正式选举为英格兰女王,将在威斯敏斯特举行加冕礼。

在伊普尔的威廉帮助下,斯蒂芬的王后在东盎格利亚和肯特召集军队于当年6月向伦敦进军,并在之后包围了温彻斯特,活捉了罗伯特。同时,伦敦市民发生暴乱,要求释放国王。

基于当时的形势,玛蒂尔达发现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不仅没有加冕,还于11月释放了斯蒂芬。之后几年,斯蒂芬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整个王国仍然处于混战之中。

1147年罗伯特伯爵逝世,玛蒂尔达失去了重要的支持者,她决定不再对斯蒂芬采取进一步的军事行为,并于第二年离开了英格兰。

安茹的亨利来到英格兰,迫使斯蒂芬签署了“沃灵福德协议”。玛蒂尔达的儿子安茹的亨利于1149年来到英格兰,并于1153年对斯蒂芬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迫使斯蒂芬签署了“沃灵福德协议”,该协议规定由玛蒂尔达和安茹伯爵之子继承王位。

这标志着长达十余年内战的结束。1154年10月25日,斯蒂芬逝世,亨利继承英格兰王位,史称“亨利二世”。

在斯蒂芬统治的20年间,由于争夺王位而内战不断,被后来的学者称之为“大动乱”时期。在这场王位争夺战中,英格兰一片混乱,民不聊生,经济凋敝。

当时的贵族纷纷投靠斯蒂芬或是玛蒂尔达的麾下,相互缔结盟约,致使当时出现了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政治上的无序导致了货币铸造的混乱,英王原本高度控制的货币铸造权已不复存在。

二、货币铸造混乱的表现

在亨利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的货币铸造状况良好。但是,到了斯蒂芬时期,内战不断,政局动荡不安,货币铸造十分混乱。斯蒂芬和玛蒂尔达分别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发行货币,加之地方大贵族也趁机铸造和发行自己的货币。

1.斯蒂芬及支持者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货币铸造

学者们通常认为,斯蒂芬在其统治时期共发行了七种类型的货币。第一种类型发表于1135—1141年,第二种至第六中类型发行于1141—1153年,最后一种类型发行于斯蒂芬统治的最后两年。

这些货币主要是在斯蒂芬直接控制的南部和东部地区的铸币所铸造,铸模由伦敦统一提供。东部和南部的铸币所主要设置在伦敦和伊普斯威奇、诺里季、萨德伯里和贝里圣埃德蒙兹等地。

但从第二种货币类型开始,这些铸币所发行的货币几乎是独立铸造,因为从1141年斯蒂芬被捕,到1143年被释放,铸币所没有得到有效组织。铸模并不能完全由伦敦集中提供,斯蒂芬发行的货币出现很多变体。

如在诺里季、贝里圣埃德蒙兹、塞特福德、伊普斯维奇、萨德伯里等铸币所就发行了第一种货币类型的变体。这些不规则货币的发行者承认斯蒂芬的统治地位,货币上也有斯蒂芬的肖像和名号,但肖像比较模糊,名号也出现较大变化。

如国王名号的正确表达应为“STEPHANUSREX”,但在不规则的货币上则变成了“STIEFNE”或“STEFNE”。

东部和南部支持斯蒂芬的大贵族亦铸造货币。为了得到城市和地方贵族的支持,斯蒂芬颁布了多个城市特许状,规定每一个城市设有一个铸币所。在当时政治无序的环境下,这些地方铸币所的货币铸造不再受国王的管理。

同时,为了获利,地方贵族往往发行具有当地特征的货币。“英格兰每一个城市的领主像国王一样,发行自己的货币,并且僭越了王室的司法权。”除了发行本地的货币外,仿造斯蒂芬的货币也是这些铸币所货币铸造的重要内容。

斯蒂芬发行的第三四五和六四种类型的货币均遭到仿造。此外,温彻斯特的主教亨利是斯蒂芬的兄弟,在王位争夺中他积极支持斯蒂芬,但从1141年起开始铸造不规则的货币。

这些铸币所发行的货币贬值严重,货币重量低于正常标准5—6格令。进一步导致斯蒂芬控制区域内货币流通的混乱。

2.玛蒂尔达和亨利及支持者在西部和北部地区的货币铸造

在内战中,玛蒂尔达和其儿子占领了英格兰的西部和北部,当地的皇家铸币所也被其控制,如卡莱尔、切斯特、什鲁斯伯里、斯特福德、莱斯特、加的夫、布里斯托尔和朗赛斯顿等铸币所。

这些铸币所由此脱离了财政署的管辖,并自行制造铸模。玛蒂尔达从1139年开始铸造自己的货币,货币上斯蒂芬的名号被玛蒂尔达的名字所代替。

1139—1143年间,玛蒂尔达共发行三种货币,这些货币主要依据货币正面上玛蒂尔达名号的三种表达方式而区分,即“IMPERATRIX”“MATILDISIMPER”和“MATILDICOM”。同时,由于铸模制作低劣,货币上玛蒂尔达的肖像难以区分男女)。

玛蒂尔达的儿子发行了“公爵货币”(Dukes’sMoney)。1149年,玛蒂尔达之子安茹的亨利率军来到英格兰,并控制了诸多城市,发行了新的货币,被称为“公爵货币”。

在玛蒂尔达原来控制区域的伯爵和主教等地方教俗封建主均铸造自己的货币,但亨利对这些贵族进行了镇压,废除了他们铸造的货币;1150年亨利正式成为了诺曼底的公爵,所以他发行的货币被称之为“公爵货币”。

亨利发行的货币主要有三种类型,主要是对亨利一世发行的最后一种货币类型和斯蒂芬发行的第一种货币类型的仿造,但货币正面国王的名号改为了“HEN-RICVS”。

亨利发行的各种“公爵货币”还是基于其母亲玛蒂尔达时期低劣的铸币技术,货币的外观改变不大,而且贬值严重,大部分便士的重量维持在15—17格令,甚至低于15格令。

这直接导致无法辨别货币上铸币师和铸币所的名字。这些均在客观上加重了当时货币铸造混乱的局面。

3.其他地方封建贵族的货币铸造

1141年林肯战役后,斯蒂芬失去了对英格兰大部分领土的控制。除了玛蒂尔达占领了西部诸郡外,中部密德兰地区的贵族也处于独立或半独立的状态。

在此背景下,为了获利,地方贵族开始在自己所辖区域铸造和发行贬值的货币。一些编年史家认为,当时每一个城市的领主都发行他们自己的货币,甚至有六七个伯爵认为他们已经强大到可以超越王室特权,并在所铸货币上镌刻了自己的名字。

首先,在密德兰地区,处于半独立的大贵族发行了大量的货币,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当地的类型,或是斯蒂芬货币的变异类型)。这些货币重量较轻,外观粗糙,贬值严重。

在当地的北安普顿、亨廷登、剑桥、德比、林肯和莱斯特等铸币所,除了仿造斯蒂芬发行的货币外,还铸造属于每个城市的货币。如莱斯特的伯爵罗伯特在仿造斯蒂芬发行的第2种和第6种货币外,还铸造了属于自己特征的货币。

由上可知,在斯蒂芬和玛蒂尔达争夺英格兰王位期间,地方封建贵族趁机在自己的辖区内发行货币。除了仿造和带有明显标志的货币外,为了逃脱责任,当时的大贵族发行的货币通常是没有标记的。这也是中世纪英格兰货币史上唯一一次出现封地货币。

三、货币铸造混乱的影响

斯蒂芬统治时期货币铸造的混乱,不仅扰乱了自盎格鲁—撒克逊晚期以来形成的货币定期重铸制度,而且还导致货币严重贬值,进而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1.货币定期重铸制度被打破

直到亨利一世统治结束之时,货币铸造一直延续了盎格鲁—撒克逊晚期形成的定期重铸的制度,即每3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货币重铸,铸模统一由伦敦提供。

但由于斯蒂芬时期政治上的无序,导致了高度集中的货币铸造和管理制度的崩溃,货币定期重铸制度也被打破。正常情况下,铸模由英王任命的专人负责制造和分发,但是自1138年玛蒂尔达到来之后,这一局面被打乱。

随着王位争夺战争的爆发,地方贵族趁机在自己控制的辖区内发行货币,僭越了国王的铸币权;同时,政治上的混乱导致交通不畅,铸模的分发和传递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由伦敦统一发行铸模,并定期进行大规模重铸的货币制度,已经变得不再可能。

以斯蒂芬统治区域的货币发行为例,其第一种货币发行是在1135—1141年,长达6年,而第2种至第6种货币类型是在1141—1153年的12年间发行,后者平均每种类型发行时间不到3年。这表明延续一个多世纪的货币定期重铸制度被彻底打破。

2.货币贬值严重

货币铸造的混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货币标准的降低。货币的发行者不一,加之当时的地方贵族为了获利,降低了货币的重量。在货币定期重铸时,英王拥有对货币铸造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货币价值亦由国王规定,货币的重量和成色较为稳定。

但是,到了斯蒂芬时期,由于政治上的无政府状态,王室的权威不断下降,由王室规定便士价值的传统也被打破。

内战爆发后,斯蒂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撑其战争花费,而西部的玛蒂尔达和其儿子亨利,以及其他地方贵族为了获利,发行了大量贬值的货币。因此,在当时根本没有遵循以前有关货币铸造和发行的规章制度,货币铸造中掺假现象泛滥。

货币重量出现大幅下降,货币贬值严重。在英王亨利一世发行的最后一种类型货币的重量为22格令,仅在斯蒂芬发行的第一种类型货币的早期维持这一标准,从1140年开始发行货币的重量出现下降,尤其是那些仿造货币、玛蒂尔达和地方贵族发行的货币。

譬如,各种仿造货币的重量维持在15—18格令,而玛蒂尔达和其儿子发行货币的重量为13—17格令,中部密德兰地区发行货币的重量为15—19格令。由此可知,斯蒂芬时期英格兰的货币出现了严重贬值,甚至有学者认为,当时的货币标准不比以前的伪币高。

货币的贬值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当这些贬值货币在市面上流通时,势必影响经济发展,进而影响国王的财政收入。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亨利一世逝世后,为了争夺王位,英格兰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斯蒂芬控制着东部和南部地区,玛蒂尔达和其儿子亨利占领了西部地区。当时的英格兰处于双重君主的统治之下,政治上的无序导致了货币铸造的混乱。

自从斯蒂芬发行第一种类型货币之后,货币定期重铸制度就被完全打破。同时,货币出现了大幅贬值,对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为了重新加强对货币铸造权的控制和改善货币流通的混乱状况,英王亨利二世继承王位之后进行了货币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斯蒂芬   货币   亨利   铸模   铸币   混乱   英格兰   王位   贵族   时期   现象   类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