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刊宁德行

福建宁德,曾经的“老、少、边、岛、贫”地区,一度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

秉持“弱小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宁德市奋力摆脱贫困,实现从“闽东老九”到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华丽蜕变。

6月13日—16日,“四下基层”与党的群众路线——全国党刊全媒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德,访山海之地,寻发展密码,探寻乡村由贫到富、由弱变强的闽东路径。

“靠山吃山唱山歌”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站在自家茶馆前,76岁的村民老王感慨。

王光朝家的“幸福茶馆” 记者 黄雅文 摄

老王名叫王光朝,家住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2016年,他把自家老屋改造成一间茶馆,取名“幸福茶馆”,天南地北的客人聚集在这里,给老王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光朝(左)接受采访。记者 黄雅文 摄

“以前哪能见到人?村子穷得咧!没人愿意来。”面对采访团的记者,老王像倒豆子似的打开话匣子,“过去进村只能走山路,一怕蛇,二怕摔,山里除了柴火多,其余都是缺的。”

下党乡曾是福建省唯一的“五无乡”——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办公场所,通往四个毗邻乡镇都要徒步10余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曾经“三进下党”,留下“异常艰苦、异常难忘”的深刻印象。

30年弹指一挥间,下党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公路通村进乡,清溪之上,依山而建的古民居鳞次栉比,民宿、农家乐遍地生花。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下党乡大力发展生态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旅游,多措并举斩穷根。2022年,下党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36元,10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村民的幸福图景一年更胜一年。

昔日穷山窝,飞出“金凤凰”。在福鼎,小茶叶带富一方百姓;在古田,一朵菌菇撑起百亿产业;在屏南,高山蔬菜打开产销路……放眼整个宁德市,“靠山吃山”的故事有了新演绎。

“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 易赛键 摄

走进位于福鼎市磻溪镇的赤溪村,镌刻着“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岩石赫然映入眼帘。

赤溪村是一个畲族村,全村418户1886人,其中畲族群众156户806人。过去“家家竹木屋、顿顿揭锅难”是村民生活的真实写照。1984年6月,一篇关于赤溪村的报道——《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同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大规模扶贫的序幕拉开,赤溪村也由此成为“中国扶贫第一村”。

赤溪村新貌 易赛键 摄

“30多年来,我们经历了从‘输血’到‘换血’再到‘造血’的转变。”赤溪村原党总支书记杜家住介绍,依托当地太姥山景区、茶叶竹木、淡水养殖、水利矿藏等资源优势,赤溪村激活乡村旅游业、白茶和食用菌特色农业,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脱贫致富路,全村茶园面积2100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从穷山恶水不毛地,到生态宜居新乡村,闽东大地青山依旧,却已是万象更新。

“靠海吃海念海经”

霞浦,一座因滩涂摄影而走红的小城,此刻正迎来旅游旺季。

“五一过后直到11月底都很热闹,周末和节假日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当地一家民宿主理人告诉记者。

霞浦县三沙镇东壁村海面船只往来。记者 黄雅文 摄

作为福建省海岸线最长、浅海滩涂面积最广、岛屿最多的沿海县,霞浦县背山面海,原生态的海上田园牧歌、千奇百态的滩涂风光,吸引无数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霞浦县顺势而为,结合紫菜产业和内海捕捞业等传统路径,探索“乡村旅游+摄影+民宿”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多业联动、多业融合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经过政府扶持,滩涂摄影和民宿产业在基础及配套设施上得到很大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游客。”霞浦县摄影协会主席、县民宿协会会长郑德雄介绍。

随着拾间海、陶时光、夕映、逅海等一批精品民宿入驻,霞浦县逐渐形成以三沙镇东壁村为中心的区域产业带,有效解决周边群众居家就业问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乡村民宿(客栈)400多家、房间数近6000间。今年1-3月份,霞浦县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53.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2.8亿元。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43.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8925万元。

蓝色粮仓孕育无限生机,宁德素来有悠久的耕海牧渔传统。如今,走进沿海乡村,看到的是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活力画卷,听到的是一曲曲欢快的渔歌新唱。

位于白马江畔的福安市白石镇下岐村,被称为“闽东连家船民上岸第一村”。

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陈凌介绍连家渔民旧况。记者 黄雅文 摄

连家船民是闽东沿海的疍家船民,世代以“讨小海”为生,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无依的日子。20世纪90年代末,福建省实施“造福工程”,下岐村采取“分期分批,全面搬迁”的办法,三年内建房339幢,全村511户2310人船民全部搬迁上岸。

下岐村新貌 记者 黄雅文 摄

“上岸后最大的变化不仅来自于生活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气神足了,有了奋斗的动力!”下岐村党支部书记陈凌也是连家船民的后代,他告诉记者,村民通过海洋捕捞、海产养殖、工程建筑等产业,真正实现了“搬上来、住下来、富起来”,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上岸前的不足千元增长到现在的27600元。

“目前在海蛏、跳跳鱼等海产养殖的基础上,我们今年还增加了沙虫养殖,同时加快渔旅融合,更好地助力村民增收。”陈凌说。

“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1988年9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闽东九县调研后,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

牢记总书记嘱托,30多年来,宁德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绵长之力,蹚出了乡村脱贫致富的闽东之路。当前,全市正围绕水产、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林竹花卉及乡村旅游“8+1”特色产业,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的“闽东样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宁德   霞浦县   畲族   寿宁县   滩涂   宁德市   船民   党刊   靠山吃山   茶馆   福建省   村民   乡村   记者   产业   全国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