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最完美的四位皇帝,想抹黑也无处着手,你最支持哪一位?

在中国悠悠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约有60余个朝代政权更迭。自秦王嬴政开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最高统治者都称自己为“皇帝”,一直到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皇帝”这一角色才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果,不论政权存在时间长短,不论血统是否纯正,只看是否公开称帝这一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就高达500余位“皇帝”。

“千秋功过,留与世人评说”。这些“皇帝”中,有踩着尸山血海上位的,如秦始皇嬴政,也有临危受命救国于危难的,如唐肃宗李亨,更有起于草莽,逆天改命的,如明太祖朱元璋。

在这百余位“皇帝”中,有四位“皇帝”因为勤勉为政,无出其右,堪称皇家之典范,放在现在妥妥的国民偶像。今天,就让我们一睹“完美皇帝”的风采,以他人为镜,明己得失。

中兴之主——汉宣帝

差点死于巫蛊之祸的刘询在他十八岁时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流落民间十余年的他被权臣霍光亲迎回宫,扶植为帝。

尚在襁褓之中的刘询便经历了因奸人作祟,而致父母双亡的惨事。孤苦无依的他被收押在暗无天日的官狱中,幸得廷尉监的丙吉不忍其受难,安排忠厚的女囚多加照拂,才幸免于死。自幼亡母的他,体弱多病,几次都命悬一线,故而得名“病已”。

后来,因巫蛊之事有愧于卫太子的汉武帝大赦天下,稚子刘询才从狱中出来。而后,刘询得爷爷刘据旧属照顾,虽被收养在掖庭之中,却可以跟随官家子弟研读诗书,游历市井。

少年时期的刘询常在市井中行走游历,对民生之多艰颇有体悟。汉昭帝被废黜后,丙吉等人向霍光推举行止有度,德美才贤的刘询。

权臣霍光思前想后,相较于其他年长的宗室,十八岁的刘询似乎更容易被自己拿捏。因此,便上书上官太后,依礼制迎刘询回宫,继承大统。

公元前74年9月10日,十八岁的刘询从偏安掖庭,流连市井的落拓王孙摇身一变,成为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华衮的天下之主。

初登帝位,势弱的刘询面对权势滔天的霍光还政于君的言论,再三谦让,并委以重任。刘询这招以退为进,使得自己免于成为第二个海昏侯。

公元前72年五月,汉宣帝刘询命群臣商议汉武帝的庙乐,欲为其立庙。此举遭夏侯胜反对,汉宣帝刘询顺势将其惩治,以正威仪。刚刚即位两年的刘询已然有了帝王之仪,他通过这两件事,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俘获了群臣的忠心。

公元前68年,权倾两朝,位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的霍光病逝,苦居帝位六年的刘询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他开始步步为营,借霍显毒杀许皇后一事,通过削权收势、明升暗降等方式,将霍氏手中的权力收于自己手中。

大权在握的刘询回想早年间自己经历,深知吏治腐败于国、于民无益。于是,他着手整饬吏治,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官吏奖惩考核制度。此外,他诛杀贪腐官吏、平理冤假错案、宽以待民,以恩威并施之策治国。

汉宣帝刘询在位二十余年,对内,督核百官,废苛法,平冤狱,招抚流民,设常平仓,使民生得以休养;对外,征讨匈奴,平叛西羌,扬大汉天威。他杂糅法家、儒家治国之策,开创中兴之治,贤明几乎盖过汉文帝。

位面之子——光武帝

刘秀作为刘邦的九世孙,9岁时父亲去世,他和兄妹只能寄人篱下。不同于兄长刘縯胆大才疏,刘秀为人智谋多虑,心思缜密。若干年后,刘秀借覆灭新莽,光复汉室之举登上历史舞台,谱写光武中兴的神话。

最初,刘秀以太常偏将军之职服务于更始帝刘玄。他先是在昆阳大破新莽大军,而后出巡河北,收复邯郸。

先前,更始帝刘玄妒杀刘秀之兄刘縯,刘秀先是选择隐忍不发,暗交权臣助自己脱困后,开始厉兵秣马,积蓄势力。

在冯异等人的多次劝说下,刘秀于公元25年8月5日在鄗城千秋亭称帝。同年十月,定都洛阳。

此时,天下仍分崩离析,各路牛鬼蛇神自立为帝。刘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先是血洗关中赤眉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而后又苦战陇西隗嚣,合围益州公孙述。刘秀历时十二年,再次一统天下。

此时,距离西汉覆灭,已经过去了数十余年,而这般分崩离析的状态也已持续了近二十年,可谓是天下苦战久矣。刘秀完成统一大业后,面对凋敝的民生,他实行休养生息之策,不妄动兵戈。

当大臣向他进言,不如趁匈奴内部分裂,式微之时,举兵征讨,立刻石之功。刘秀以如今国内局势方平,百废待兴,虽刻石之功甚伟,但却有违天时人和回绝了此番建言。而后,更是裁兵合县,释放刑奴,解放劳动力。

不同于兔死狗烹的统治者,刘秀对待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光复汉室的有功之臣颇为仁厚。收其兵权之后便授予爵位、土地,准其离朝,颐养天年。他的儿子汉明帝刘庄还命人为其中战功彪悍的二十八位名将画像立传,人称“云台二十八将”。

刘秀虽有皇族血脉,却生于草堂。幼年丧父,而立之年起兵,仿佛有幸运女神眷顾一般,一路征伐,历时十二年便光复汉室。他为政以柔,善待功臣,与民休息,以德服夷,终成光武中兴之势。

守成贤主——宋仁宗

相较于刘询、刘秀两位皇帝那坎坷身世和血海尸山堆砌而成的“武功”,宋仁宗赵祯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治下之域,更是文良武忠,四海升平。

关于他的轶事,最为知名的恐怕就是“狸猫换太子”了。据史书记载,备受宋真宗恩宠的刘德妃膝下无子,当李宸妃生下皇六子赵受益(赵祯)后,宋真宗便将其收养在刘德妃膝下。直到刘太后去世后,宋仁宗赵祯才知晓了自己的身世,差点因谗言,误伤了这位养母。

宋仁宗赵祯即位时才十三岁,刘太后垂帘听政十年,她身死后方还政于祯。刘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于天圣元年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该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宋仁宗赵祯以“仁”治世,重用文臣,广开言路。面对地方的民变和历史遗留的“三冗”问题,初掌政权的赵祯,重用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开启了历时两年的“庆历新政”。

虽然这次“雷声大,雨点小”的改革难以撼动枝系庞杂的官僚贵族,但为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

赵祯统治时期,西夏屡次进犯,而辽国也趁人之危,屯兵边境,意图攻宋。面对这两个狼子野心的近邻,赵祯分而化之,对西夏武力震慑,对辽国重金相许。

历时三年征战,国力难支的西夏终于向宋称臣,两国恢复贸易往来,维系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和平局面。

很多人对宋仁宗用岁币换取和平的做法嗤之以鼻,但对于重文轻武、商品经济发达的宋朝来说,相较于妄动兵戈带来的弥天军费和民不聊生而言,每年送与西夏、辽国岁币,互通边贸,也不失为一计良策。

从13岁即帝位到54岁驾崩,宋仁宗在那个高位上整整待了四十二年。四十二年间,他以仁厚之心御下,是士大夫心中的“仁君”。

虽然,和秦皇汉武比起来,他这个守成之君,略显软弱好欺负,但他依旧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了国家安定。

宽仁之君——明孝宗

明孝宗朱祐樘一开始是一个不被祝福且被生父遗忘在角落的孩子。

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土司之女,土司起义失败后,她被俘入宫,偶然间得宪宗临幸。为了不遭无子的万贵妃嫉恨,纪氏只能在宪宗的安排下秘密产子,由内侍抚养长大。

直到朱祐樘五岁时,他才被父亲宪宗公布于众,并赐名“祐樘”。也就是说,在此之前,世人皆不知他的存在,他只是蜗居在西宫的一个无名稚子。

成化十四年,朱祐樘开蒙受教。在司礼监太监覃吉的敦敦教导下,幼小的朱祐樘遍读经史,对治世之道颇有见解。可以说,覃吉在朱祐樘的心中种下了一颗贤明的种子。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作为大明中兴之主的明宪宗朱见深撒手人寰,朱祐樘顺理成章的登临帝位,开启了他十八年的统治之旅。

他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着手清理掉朝中的乌烟瘴气,先是将妖僧继晓明正典刑,严禁朝中崇佛信道;而后又将宪宗时期的三位阁老,六位尚书等一众尸位素餐的官员削职、流放。

整顿了朝纲之后,他以身作则,勤于政事。不仅重开了午朝和经筵侍讲,还在安排人布置了文华殿,方便和内阁共商国是。

为了避免重蹈前朝宦官擅权的覆辙,他事必躬亲,严令东厂、锦衣卫依法行事,不可妄用私刑。

朱祐樘不拘泥于祖法,有革除旧弊之决心,在他的一番努力下,朝廷再一次焕发心机。

朱祐樘虽身居庙堂,却下恤子民。

凡是接到地方官员因灾祸减免赋税的要求,他都朱笔御批准奏。无论是开封黄河决口,还是苏松河道淤塞成灾,他都出钱、出力,派人修治。

此外,他带头力行节俭,抵制铺张浪费,严令皇室贵族约束行为,不可做欺压百姓之举。

朱祐樘秉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行事原则,在朝廷上,选贤举能,知人善用;在民事上,轻徭减税,兴修水利;在外事上,善用武将,三征哈密,屡破外敌。

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王朝呈现出贤臣辅政,民丰物阜,四裔归顺,欣欣向荣之象。

除了文治武功外,明孝宗朱祐樘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张皇后坚贞不渝的爱情。在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婚姻制度下,朱祐樘却能和结发夫妻举案齐眉,从一而终。这样的爱情观,放在现在来看,也不失为一种典范。

虽然他统治后期,听信宦官李广谗言,致使朝纲不振。但他很快便幡然醒悟,重拾早年励精图治的雄心,远佞臣、亲贤臣,为帝国霸业燃尽最后一滴心血。

结语

汉宣帝刘询以杂糅儒家、法家的霸王之道中兴汉室,光武帝刘秀以草莽之身入主庙堂,光复汉室,宋仁宗赵祯以仁名之君享誉士大夫,明孝宗朱祐樘以羸弱身姿挺起大明脊梁。存在于不同时空的四位“完美皇帝”,有一个共同点:为政以德,行止有据。

以上这四位“皇帝”,你最Pick哪一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真宗   益州   大明   皇帝   权臣   汉室   帝位   西夏   太后   政权   我国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