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收小米48亿,跑来中国挖墙角,聘用印籍高管,印度玩出了新花样

根据印度媒体6月11日的报道,小米在印度的分支机构和公司负责人已正式收到通知,称此前因涉嫌违法行为而被冻结的555.1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8.1亿元)资金将被正式没收。

2022年4月,印度执法机构指控小米及其印度子公司自2015年以来,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境外实体非法汇款,违反了印度1999年颁布的《外汇管理法》相关规定,并随即冻结了相关资金。

据消息称,小米印度曾三次尝试维权,但均未获成功。虽然小米资金被没收,但这并不代表印度此次打压行动的终点。事实上,印度似乎在进行更大规模的战略部署。

早在中印对峙事件发生后,印度国内反华情绪就急剧升温,这导致中资企业在印度的营商环境日益恶化。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印度税务局对小米、OPPO、VIVO、华为等中资企业先后进行了突击搜查。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全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前五名出货量厂商分别是小米、三星、vivo、OPPO和realme。小米以20%的市场份额位列印度市场第一,仅次于占有19%市场份额的三星。值得注意的是,除少数外国企业之外,其他厂商均为中国手机制造商。中国手机厂商销量长期霸占印度70%份额以上。

2022年2月,印度税务局曾对华为在印度的多个办公场所进行搜查,指控其涉嫌透过虚增成本、抑制收入、调整会计规则等方式逃避税收,并发现其在特许权使用费用方面存在漏洞。

同年7月,印度执法机构以涉嫌违反《反洗钱法》为由,对vivo印度公司和23个相关公司的48个地点进行了突击搜查,并冻结了117个与vivo印度公司相关的银行账户,涉及的资产价值高达46.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

同年7月,印度税收情报局指控OPPO逃避了近439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7亿元)的关税,并揭示了该公司未将支付的特许权使用费计入进口货物的交易价值。该机构已向OPPO印度公司发出通知,要求其缴纳相应税款。

在今年3月,小米集团发布了其2022年全年业绩公告,全年总收入达2800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到85亿元人民币。此次被印度没收的48.1亿元相当于小米去年全年净利润的57%。加上其他中国手机厂商,去年一年印度就因各种罚款中国手机厂商而获得超过数百亿元人民币的收益。

自从印度政府于2022年2月开始对华为展开调查以来,印度政府以“对印度人的隐私和安全构成威胁”为由,禁止了我国的54款手机应用程序(APP)的下载,其中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网易等诸多中国大型科技公司的产品。这一行动进一步削弱了印度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信任,使得中印之间的数字经济和科技合作面临着不小的阻碍。

然而印度的所作所为还不仅如此,除了要从中国企业那里获得资金,还要跑来中国市场挖墙脚。试图通过在中国市场的活动来削弱中国企业。让其在与中国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据6月12日《印度时报》报道,印度特伦甘纳邦成功从富士康集团获得5亿美元投资后,计划派遣一支团队前往中国,研究富士康与中小型企业供应商生态系统的运作模式,并更好地了解这样一个大型工厂的管理模式。报道指出,富士康在中国拥有12家工厂,其中位于郑州的一家大型工厂就有30万名员工。这一举动表明,印度不仅从中国获得资金,也着手研究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试图借鉴经验并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据一位印度官员透露,富士康在特伦甘纳邦的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3月或4月开始投产。不过目前该工厂只使用了被提供的190英亩土地中的约90英亩,因此特伦甘纳邦希望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与富士康合作的供应链厂商在该邦设立工厂。这将有助于特伦甘纳邦吸引更多投资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除了准备挖墙脚来吸引富士康供应商等中国企业外,印度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可以说这些措施是对中国手机厂商的有力打击,旨在削弱它们在印度市场的影响力。

据印度《经济时报》6月13日的最新报道,印度政府罚没小米48亿资金后,最近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发展,其中包括要求它们在印度本土业务中引入印度本土股权合作伙伴,并任命印度高管担任关键职务,如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印度在企业管理和决策制定方面的影响力,同时削弱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市场的影响力。

除了要求中国手机制造商引入印度本土股权合作伙伴并任命印度高管外,印度政府还要求它们选择印度本地合作供应商,通过与印度企业的合资企业合作,提升当地制造能力,以进一步促进印度本土产业的发展。政府还提出,这些中国公司应该扩大自印度出口,并雇佣本地分销商来促进当地市场的发展。

这些要求可以说使得印度方面对中国企业实行了毫不留情的打压,其旨在从根本上破坏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营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报道还揭露了小米、oppo、Realme和Vivo等在中国的公司参加了这一会议。这显然是对中国企业的不公平待遇,尤其是对全球销量第一的三星,印度方面并未要求其出席该会议,这更加彰显了印度方面的偏见。

一位熟悉中企在印度情况的人士表示,印度政府的这种行为是“霸凌”,等于“变相收购中国企业”。另一位人士提到,印度政府之前对中企也有类似要求。印度政府对发展经济和产业、推动“印度制造”可谓雄心勃勃。

据了解,自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以来,小米、OPPO、VIVO等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后受到了印度政府“印度制造”计划的推动。然而,近年来,由于某些人的自大和狂妄,印度方面不断鼓吹“中国制造正在向印度转移”、“印度GDP增速超过中国”和“印度将取代中国”的言论。更为荒唐的是,有54%的民意调查认为印度崛起为世界导师。

除了民调声势日益高调外印度国家银行更是发布报告,预测到2029年印度GDP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这一预测已经相当惊人,然而印度总理莫迪的目标更为雄心勃勃。他提出了印度发展愿景,计划到2047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举超越中国,并将印度打造成一个14亿人口的发达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三星   印度   小米   中国   华为   中国企业   手机厂商   工厂   政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