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远征军娃娃兵照片网络爆火,83岁老人看后失声痛哭:这就是我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大核有料

编辑|大核有料

这是一张拍摄于70多年前的老照片,一个孩子身上背着两个水壶,衣衫破旧,带着个帽子,眼神坚定,嘴角挂着笑容,还对镜头竖起了大拇指。

照片一经放出就在网上流传开来,网友们不禁被他自信的笑容感染。不难推出,在照片拍摄时,全国抗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而这个男孩的身份也非同一般。

他身后这些人其实是一支正在前进的军队,每个人身上都挑着担子,里面放满了军队所需的物资。

就在照片疯狂流传时,一位八旬老人无意间看到了它,直接湿了眼眶,他颤抖地指着照片上的人:“这是我啊!”老人涕泪纵横,看着照片久久不能释怀。

很多人对此感到疑惑:为什么小孩子会跟着军队前行呢?原来这张照片只是一个缩影,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老人对儿时的记忆,还有那段令人感到悲痛的历史。

老兵无意间发现照片,解开尘封的过往

老人名叫陈友礼,今年已经80多岁了,是一名退伍军人。与我们印象中不同的是,陈友礼很小的时候就进了部队。那段时候的经历,让他每每提及都不禁潸然泪下。

而这张照片拍摄于1943年冬天,是一名美国记者所拍,那时的陈友礼才刚刚12岁。别看他身板不大,却也是抗日队伍中一名优秀的“小兵”。

陈友礼看到这张照片也不全是偶然,当年被美国记者将它带了回去,还刊登到了报纸和杂志上。

后来这张照片被存放到了美国国家档案馆,一直到近些年才被我国学者带回并在抗战纪念的活动上进行展览,有人看了照片深受感动,提出要找一找当年照片上的这个孩子。

就这样辗转多地,志愿者们终于打听到一些消息,并成功在贵州的一个村子里找到了他。陈友礼看着照片,过去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心情平复些后,他才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

陈友礼1931年4月4日出生于贵州毕节赫章县平山乡,他对母亲没有印象,听爷爷奶奶说,母亲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病逝了,而父亲要养活一家,必须整日在外面劳作,他便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日子要是这样过下去,那也还能苦中作乐,毕竟有亲人在身边,虽然容易饿肚子,陈友礼好歹有个自己的家。可历史是残酷的,日军的野心是吞噬整个东南亚,很快战火就烧到了贵州。

陈友礼的父亲被日本人活活打死,家乡的人都在往云南逃难,爷爷奶奶也在混乱中与自己走散了,陈友礼就这样成了漂泊在外的孤儿,那时他不过10岁。

陈友礼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他知道是日本人害惨了我们,抗日的种子就这样种在了他稚嫩的心里。

然而陈友礼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活命,他要想办法活下来,活下来才能打鬼子。

失去家人后他没吃过一顿饱饭,而此时恰好有军队来到贵州征兵,陈友礼决心要抓住这次机会。他鼓起勇气找到了征兵的军官,直接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我要当兵,上战场,杀鬼子!”

看着眼前这个不到半大的孩子军官自然拒绝了他的请求:“你还太小了,枪都拿不动,小孩子不适合打仗。”

陈友礼却来了劲:“我能学会!只要能让我入伍,什么活我都愿意干!”

“不行不行!”

陈友礼红了眼眶:“我没家了,我能打鬼子,什么苦我都能吃,有口饭吃就行!”

这名军官心里有些动容了,他终于同意让陈友礼入伍,但他还是个孩子,并没有安排他上前线。

进了部队后陈友礼就开始和其他士兵一起训练,无论哪项他做起来都不比大人差,看他训练出色,部队让他做了勤务兵,专门负责在战斗中为士兵们提供物质支援,一切任务,陈友礼都是跑着完成的。

对于陈友礼来说,部队就是他的第二个家,部队让他去哪他就去哪,若不是参了军,用他的话说,若不是参了军,自己早就活活饿死了。

经历过战争的苦难,陈友礼变得越发坚强,他做好自己能做的,只盼着这样的日子可以结束,大家都能过上和平的生活。

后来陈友礼所在的部队成了著名的“远征军”,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美国记者看到了军队中的这些孩子深受震撼,他选中了陈友礼,为他拍下了照片。

在战争时期,很多无家可归的孩子都进了部队,成了一名“小军人”,而跟随远征军的这些孩子大都在战场上牺牲了,这又是另一段以血泪铺成的历史。

“远征兵”保家卫国,“娃娃军”也是军人

要说起中国的远征军,这之前还有一小段关于其他国家对日宣战的历史,正是因为日本是我们和这些国家的共同敌人,才有了后来的事。

众所周知,日军野心勃勃,在中国战场屡屡得势后他们的手开始伸向了更远的地方。

日本总以为自己可以战无不胜,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们狂傲至极,搭错了几根筋,硬是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

其实当时的美国是有参战的意思的,但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理由,毕竟德国那边打得凶猛对自己已经是个威胁,日本这边又一直目中无人的,一旦日本真的取得了优势,他们绝对会对美国下手,美国到时候东西两侧不得安宁,哪还有心思干别的。

于是在珍珠港被炸后,美国立即对日宣战,加入到了世界反法西斯的阵营中来。就在同一时间,日本又轰炸了英国的殖民地,于是英国也对日宣战,日本一下子就成了各国公敌。中国是抗日的主战场,而东南亚地区也成了打击日军的重要区域。

中国人已经与日军苦战了多年,已经进入到了战略相持阶段,我们的力量对整个局势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帮助我们抗日,美国在想办法帮我们运输物资,但当时的海港都被日军占据,这显然不是一条明路。而从空中运输成本很高,日军的飞机也总在天上盘旋,就算是空运也只能从喜马拉雅山脉的凹陷处飞过去,十分危险。

这个时候,有一条能从境外通往中国的公路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云南地区尚未沦陷,与缅甸之间可以互通,著名的“滇缅公路”横跨于两地之间,美军的物资就是从这里运送至中国的。

有这样一条“得力干线”日军怎么会坐视不理?于是日军开始向那里派兵,企图彻底掐断我们与外界的联系。

1942年,为了抗击日军支援缅甸,保护滇缅公路,中国先后派出了十万名军人,第一次作战失利后我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回云南。

1943年这些远征军又一次踏上了战场,有一部分还撤去了印度,这些远征军先后在缅甸歼灭了日军3万余人。

一直到1944年,松山战役大获成功后日军才彻底被赶出了滇缅公路,我们重新取得了它的控制权。远征军作战是非常残酷的,滇缅地区多山地雨水,十万人出去打仗,回来的却连一半都不到。

而这些远征军里有些特殊的存在,那就是被部队收容成的“娃娃军”,上文我们所说的陈友礼就是当时远征娃娃军的一员。

这些孩子都是被日军夺取家园的无辜人,他们本该在这个年纪受到家人呵护,结果却踏上了与敌人对峙的战场。

当年随远征军一起作战的娃娃军有7000多人,他们最小的9岁,最大的不过15岁,这些孩子虽然年幼,但是却为松山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一部分是在战场上做了勤务兵,稍微大一点的就直接摸起了枪杆子去前线杀敌。

这些孩子身上有顽强的军人精神,面对敌人他们毫无惧色,纪律严明,即使被日军俘虏也是坦然赴死。

1000多名孩子就这样牺牲在了战场上,如今松山战役旧址里,后人为他们筑起了雕像,与那些一并牺牲的抗日军人一起,永远沉睡在祖国的大地上。

而娃娃兵其实不是远征军独有的,早在全国抗战爆发初期,就有不少孩子加入到打击敌人的队伍中来。

是孩子,更是烈士

早在1938年,我国就已经有了由孩子组成的部队,比如著名的广德抗日儿童团,这些孩子都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令人闻之泪下。

让孩子打仗显然是违背人性的,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其实不少部队之所以有娃娃军是为了给这些孩子一个安身之处,战乱时代,部队反而还会比在外面安全得多。

可即便如此,这些孩子还是肩负起了抗战救国的使命,每次打仗他们都有被敌人攻陷杀害的风险,在战场上也的确牺牲了不少十几岁的少年。

如今十几岁的孩子都在忙什么呢?十几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在读中学,除了学习上的负担和青春琐事,绝大部分都不用为吃喝发愁,他们在岁月的痕迹中用青春书写人生新篇章。

十几岁正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个阶段,对很多事情都是似懂非懂,无论身在祖国的哪个地方,他们都不用担心头顶会不会突然飞过一架轰炸机,再撂几个炮弹下来。

诚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但是同样的年纪,历史的对比实在是过于惨烈。还没有从童年的混沌中走出来,转眼就要为了祖国投身战场,然后在花一样的年纪被枪林弹雨狠虐地摧残。

谁不想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谁又不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

但是敌人的枪炮就在眼前,家人一个个地倒在血泊中,他们很多人早就没了自己的家,能守住祖国这个大家,过上太平的日子,吃一顿饱饭,这些都成了他们参军的理由,也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现在的生活,也是用这些孩子的血肉之躯换来的。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 莫让英雄寒了心

当一个国家遇到危机,当一个民族陷入危险,连最弱小的孩子都要拿起枪杆走上战场,可想他们是有怎样的决心和勇气,敌人又是怎样的狠厉和残忍。

孩子们是民族的未来,他们本该是最需要保护的人,可他们却选择了保卫国家。他们用小小的身躯抵挡着敌人的炮火,他们牺牲的时候最小的只有9岁。

如今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七十多年听起来很长,可其实连一个世纪都不到,那些血淋淋的过往永远刻到了我们的民族血液里。

我们要做的是铭记历史,是复兴中华,是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分得清谁是敌人,莫让英雄寒了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远征军   松山   照片   日本   美国   日军   战场   部队   敌人   老人   娃娃   孩子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