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说“夏至连端午,三人要躲端午”,三人指谁

导语:今年端午不一般,老人说“夏至连端午,三人要躲端午”,三人指谁?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起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崇拜、龙图腾祭祀等。

端午节也有许多传说,如屈原投江、伍子胥悬睛、曹娥救父等。

端午活动因地域差别而略有不同,人们在这一天会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吃粽子、龙舟竞渡、挂五毒图等。

2023年端午节不一般,由于今年闰二月的原因,端午节来的相对往年要晚,时间在6月下旬,夏至之后了。

夏至是中国最早测定和最重要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标志着炎热的盛夏来临,高温炙烤的开始。

“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便进入一年当中最热的三伏天。

到了夏至,太阳直射点直射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天,白天最长,太阳高度最高,夜晚最短。夏至节气交节过后太阳不再往北走了,而是将走“回头路”,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

在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这天过后,北半球的夜晚变长,白天逐渐变短。主要气候特点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对春种秋收的作物来说是个考验,有被水淹、冰雹砸、大风吹倒的风险。

今年夏至也不一般,不仅和端午相连了,而且还是端午节之前。在民间有:“夏至端午前,必定是灾年”,“夏至临端午,田里不打鼓”,“夏至端午前,庄稼老汉泪涟涟”,“夏至端午后,又吃馒头又吃肉”等谚语。

今年夏至连端午节,老人说“夏至连端午,三人要躲端午”,什么意思呢?什么是躲端午?哪三人躲端午?

一、躲端午

躲端午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早在宋代或以前就有了,是流传于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端午节地方习俗。所谓的躲端午,是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也称为“躲午”,“躲端五”

为什么要“躲”呢?

端午节正逢梅雨季节,天气高温高湿,病菌和霉菌繁殖速度快,天地交合,瘴气升腾,容易引发一些疾病。加上,这个时候也是蝎子、蜈蚣、毒蛇、壁虎、蟾蜍等毒虫活跃的季节,在外行走不注意容易被咬到。

因此,端午节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中被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日。其实,在农历五月一共有九个毒日,被称为是“天地交泰九毒日”。

这九个“毒日“分别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五、二六、二七。

五月被称为恶月,是古人当时对自然现象变化的知识匮,在心理上产生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了“掩身,毋躁,止生色”等。例如,在《帝京岁时纪胜》中有记载,里面提到北平有五月五日不汲泉水的禁忌,以避免井毒的侵害。

二、哪三人按躲端午

1、出嫁的女儿

古时北方一些地区有“躲端午”的习俗,这天出嫁和出嫁已经久的女儿要回娘家,在娘家过节。

例如,在《滦州志》中就有记载:“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古人认为,端午为“恶月的恶日”,这里的恶可不是指不好的东西,而是指“盛阳”。盛阳精炽热烈,而女为阴,两者有相冲的意思。所以,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过节。

当然,这是老传统上的说法,现在人多数都很忙,离老家有的也较远,回去一次不是那么方便,也就不会在意“躲端午“这个说法了。

不过,作为传统节日,作为子女是应该回家和父母团过节,享受团员的喜悦。

2、小孩要躲端午

早在宋代受到“恶日”观念的影响,北方端午节这天父母便把未满周岁的儿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恶端午。

这里说的小孩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在旧时民间这天有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画“王”字和给小孩带五色金丝线或者银制饰物的习俗。

3、老年人要躲端午

老年人体质相对年轻人弱了很多,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引起不适。所以,老人也要“躲端午”。

其实,所谓的“躲”就是端午这天中午老人尽量别出去暴晒,最好就待在家里。

写到最后:

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现在信息交流的快了,东西南北得风俗都在网络上出现,让大家感觉不知道过那个好了。其实,没有必要在意那么多,只要迎合当地的就行。

比如,有些地区端午节有捉癞蛤蟆的风俗,有些地方却没有这样的风俗。他们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节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

总之,端午节要到了,古人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月的恶日”,老人说的“夏至连端午,三人要躲端午”,里面的三人分别是指出嫁的女儿、小孩以及老年人。

端午节要到了,提前祝大家端午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夏至   端午   雄黄酒   北回归线   癞蛤蟆   梅雨   传统节日   端午节   娘家   习俗   风俗   古人   高温   小孩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