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中国古代养马策略-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探索和实践

#2023高考季#

5月29日晚,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菊地大树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中国古代养马策略——交叉学科视角下的探索和实践》的演讲,本次讲座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李英华教授主持,历史学院郑威教授、王欣老师、刘一婷老师参加了讲座。

菊地大树教授首先介绍了动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通过研究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与动物相关的其他考古资料、古文字和出土文字资料等,确认古代动物的种类,复原古代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并探讨古代人类与动物的交互以及文明演化的历史。中国古代六畜中,马的驯化时间最晚,但它在军事、权力、祭祀和交易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制度核心内容之一。因此,中国古代马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菊地大树教授

菊地大树教授综合历史学、动物考古、同位素研究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中国古代马匹生产体制、技术和传播。古文献和出土材料显示,中国古代的养马体制是有组织的,设置了分工有别的多种官职,马的饲养管理策略参照了马的季节性繁殖规律。考虑到西周中期的铭文与传世文献内容存在一致性,马匹生产体系的开端由此可追溯到西周中期。随后,菊地大树教授介绍了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尤其是牙釉质的提取过程,将动物考古与同位素分析方法相结合,复原中国古代养马策略。通过对枣树沟脑遗址、周原姚家墓地、少陵原西周墓地、闫家寨祭祀坑出土马骨的同位素食性分析,发现西周时期已采取根据马匹年龄和性别进行了针对性饲养的养殖方法,并在经历战国时期之后,在汉王朝趋于成熟。菊地大树教授还通过对比长城附近农牧交接带游牧民与秦国养马技术的异同、以及中日饵食配比的异同,探讨了古代养马技术的渗透与传播。

最后,菊地大树教授与现场、线上师生就马的形态差异与等级关系、马的饲料配比差异、如何利用动物考古学对晚商至春秋中原地区马坑、车马坑类型性质分类提供帮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中原地区   汉王   中国古代   策略   同位素   考古学   西周   异同   马匹   祭祀   大树   视角   学科   讲座   古代   教授   动物   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