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区大事记:中华民国(1932~1933)

民国21年(公元1932年)

1月 全县查禁妇女缠足。县成立放足会,区设放足分会,并设查放员。

3月 县政府在东胜城外东南隅购地5亩开办苗圃,种植杨柳。

4月15日 在原县署旧址动工修建军营,占地2亩4分,于是年夏竣工,建有营房10余间及厨、井、厩、厕等。

是月 县政府发出布告,号召各地富商大贾来东胜城占领地址,建筑房舍,以兴市政而振商业。

春 第二区在解家村成立区立初级小学,设班1个。

5月15日 县整理粮赋处成立,进行田赋整顿,以增加财政收入。

是月 第一、二两区借民房各设粮仓1处,开始积谷。至民国22年(公元1933年)共积谷132石7斗。仓谷按上、中各农户派收,由各区富绅保管,可贷放,加以微利。

6月 刻有《建筑东胜县城署记》一文的石碑由归绥运至东胜。碑文由绥远省建设厅长冯曦撰写,华北书法家赵昌燮代书,山西刻工镌刻。

是月 杨猴小匪部三四百人窜入县境,经各部追剿,逃往陕北。

7月22日 部分地区降冰雹,大如拳头。东胜城南虎石沟一带羊群大遭损失,田禾全被击毁。

是月 杨猴小、赵有禄、史老幺(文华)等匪部2000余人先后盘踞县境,掳去青年百余人,赶走羊二三千只,牛马驴三四百头。县境西部受祸尤重,田禾被践毁,妇女被奸淫,百姓大多远逃。经晋绥各军追剿,各匪部逃往陕北定边、横山一带。

是年 县政府将牲畜捐、油坊捐、戏剧捐、田赋附加各捐裁汰,一切需款统一在地亩摊款一项内征收。上等地每亩征2分2厘6毫,中等地每亩1分6厘1毫,下等地每亩1分。全年共征收18690元。

同年 县高级小学在东胜成立。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

1月 县保卫团总团部成立,总团长由县长王文泉兼任。总团部下设两个分团,每分团24人。

3月上旬 县政府招集全县各机关、学校人员及地方绅士在东胜城内召开抗日运动大会,并分组下乡宣传。

是月 全县推广耐旱农作物籽种。

春 杨猴小匪部数百人窜扰县境,居民逃亡者占半数。县政府劝告乡民进东胜城建房居住,免除匪祸。嗣后,绥远骑兵第四团开赴县境剿击杨匪。

春 第三区四台站地建筑围堡1处(亦称杨七寨子),以防匪自卫。

夏、秋 阴雨连绵,全县50万亩农田受灾,居民房屋倒塌甚多,东胜城部分城墙坍塌。

11月 杨猴小匪部被四十一军孙殿英部收编。

是年 包头邮政局在东胜设立邮政代办所,由“玉兴德”商号康品三兼营。

同年 第一区神山豁子农民杜九拴组织起由5人参加的民间职业戏班,在东胜城乡及邻近各旗演出二人台等剧目。

同年 全县进行人口统计,共4028户35451人(不包括境内蒙古族)。其中第一区16541人,第二区12138人,第三区6772人。

内容摘自:《东胜市志》1997年11月。2000年,撤销东胜市,设立县级东胜区。

资料汇辑:黄翔,网名“阴山小虫”,包头市本土文化研究中心 秘书长、包头九原博物馆 理事、包头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 副会长。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尝百般滋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东胜   陕北   田赋   包头   绥远   团部   县境   县政府   中华民国   全县   大事记   同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