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大萧条”带给我们的教训

不妨回首一下1929年席卷全球的那场“大萧条”。

这一年的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令所有投资者猝不及防,瞬间陷入恐慌。许多股票掮客(中间商)甚至因此而轻生。

正如我在前面所言,整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都处于一种极致景气状态。那时,不动产和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在巨大财富效应的刺激下,以汽车的迅速普及为代表,美国的消费市场也是一片景气,似乎繁荣永远没有尽头。

可就在人们亢奋难抑的时候,乌云已悄然漫布美国经济的上空。

当经济长期低迷,人们的生活愈发困窘时,外国人往往会成为泄愤的标的。

当年的胡佛总统就是这么做的。这位总统采取了优先保护国内产业的政策,即今日大家已然耳熟能详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最具代表性的作为,是签署了著名的“斯穆特-霍利法案”。

依据该法案,美国可以为进口农产品等货物设置极高的关税门槛。这必将导致美国国内的粮食和食品价格迅速上涨,进而带动整体通胀水平的飙升。农民当然会喜不自胜,而广大消费者则将深受其害。

“这是一个糟糕的政策,会把美国经济推入深渊。”——1000名愤怒的美国经济学家在主流媒体刊登广告,严厉控诉“斯穆特-霍利法案”。

遗憾的是,美国当局不为所动。这一法案最终还是通过了国会的审议,并被胡佛总统签署成法。

该法案揭开了一场史诗级贸易战的帷幕。为报复美国,英法等欧洲强国也大幅提升了对美进口的关税水平。仿佛意犹未尽,一种被称为“集团(围墙)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开始在各国之间流行。具体地说,就是各大国分别在地图上画一个圈,以自身海外殖民地为中心,各自构筑起彼此独立的经济集团,并以各国的货币名称将这些集团命名为“英镑圈”“法郎圈”……

一堵堵无形却高耸入云的围墙,将全世界的经济与贸易割裂开来,彼此互不相干。

显然,这样的趋势不可能会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有任何好处。恰恰相反,随着围墙越来越多、越来越高、越来越厚,全球经济和贸易的蛋糕则越来越小、越来越薄、越来越寡淡无味。

依据市场比较优势自然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彻底崩裂,进而重创了世界经济。

在那之前,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支撑了各国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需要向战胜国英国支付赔偿金,而英国则需要利用这笔钱偿还战时来自美国的大量欠款。然而,由于战败而失去所有殖民地的德国无法形成自己的经济圈。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地被围墙割裂,德国也被各大国彻底孤立,经济状况急剧恶化,逐渐无力负担巨额的赔偿金。而无法从德国得到赔偿的英国,也渐渐失去偿还美国债务的能力。

这是典型的恶性循环。其间接后果就是史上空前的“大萧条”以及人类历史中损失最为惨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最初的肇事者,无疑是引发那场贸易战和隔离潮的元凶——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法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显然今天的美国政客及相当多的美国国民没有记住这句话。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赔偿金   英国   德国   殖民地   法案   美国   萧条   世界经济   围墙   总统   教训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